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延续护理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1
1
作者 严丽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由于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时间较长,绝大部分患者都是带管出院,这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后续护理就显得特别重要。目前最常用的延续护理是:电话回访、电子邮件、家庭访视、微信及QQ平台等方法,但患者依从性问题仍较突出,探索出更方便、快... 由于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时间较长,绝大部分患者都是带管出院,这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后续护理就显得特别重要。目前最常用的延续护理是:电话回访、电子邮件、家庭访视、微信及QQ平台等方法,但患者依从性问题仍较突出,探索出更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延续护理方式至关重要。本文对留置双J管患者的延续护理的不同策略及对未来宣教模式的展望进行综述,并着重分析各种健康教育的优劣,探讨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双J管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感知医患沟通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刘佳 李雪梅 +4 位作者 陈晓梅 魏利 何雨璇 张欢 杨燕妮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了解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感知医患沟通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医患沟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20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应对适应量表、FRAI... 目的了解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感知医患沟通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医患沟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20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应对适应量表、FRAIL疲乏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于术前1~2 d进行调查;采用自行研制的医患沟通质量问卷于患者出院后2~4周进行电话随访。结果48.08%的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报告医患沟通质量偏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对适应水平、认知功能、ASA分级和居住地是该类患者感知医患沟通质量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感知医患沟通质量低的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占比较多,医护人员可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的认知功能、应对适应水平等制订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以提高老年患者感知医患沟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良性前列腺增生 医患沟通质量 认知功能 适应模式 疲乏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附716例报道)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前伟 王聪 +3 位作者 蒲春晓 姚基伟 李贤平 鄢俊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716例肾结石患者,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其中一期手术组377例,术前留置双J管二期手术组339例,统计软镜工作鞘置...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716例肾结石患者,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其中一期手术组377例,术前留置双J管二期手术组339例,统计软镜工作鞘置入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并发症包括输尿管损伤、狭窄、发热及尿源性脓毒症、大出血等。结果:2组术前结石大小、结石位置、结石清除率(94.1%vs.93.7%)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一期手术组与二期手术组在工作鞘置入成功率(90.2%vs.100%)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组均未出现输尿管撕脱、尿源性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免留置双J管行一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安全有效,与二期输尿管软镜手术相比,无明显差异,一期手术成功率关键取决于软镜工作鞘置入成功与否,与患者本身输尿管是否狭窄、扭曲等,以及术者经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 软镜工作鞘 双J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乔阳 王永权 +2 位作者 沈文浩 张恒 周占松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7期516-520,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来源的外泌体在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0例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ⅢA组,1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超速离心法从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中提取外泌体。通过透...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来源的外泌体在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0例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ⅢA组,1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超速离心法从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中提取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和Westernblot鉴定提取的外泌体,使用激光粒度仪测量外泌体粒径,应用外泌体测量试剂盒(ExoELISA-ULTRACD63-1)及BCA法测定外泌体浓度及外泌体蛋白浓度。结果电镜及Westernblot显示,从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中成功提取出外泌体。对照组外泌体平均粒径为(157.5±2.27)nm,ⅢA组外泌体平均粒径为(155.4±1.73)n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P>0.05)。对照组外泌体浓度为(6.13±1.19)×10^13/L,ⅢA组为(9.77±1.05)×10^13/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对照组外泌体蛋白浓度为(1.24±0.16)g/L,ⅢA组为(1.84±0.17)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结论ⅢA组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中外泌体数量多于对照组,外泌体可能在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 外泌体 前列腺按摩后尿液 CD9 CD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宋思吉 李前伟 +3 位作者 吴小军 张恒 周占松 鄢俊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行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35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行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的血红蛋白差值、结石清除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5.3±13.5)min,估算失血量为(51.6±17.9)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结石一期清除率为91.4%,造瘘管拔除时间为(6.9±1.8)d,住院时间为(8.6±1.9)d,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97.1%,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术后1年结石复发率为2.8%。结论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流改道 经皮肾镜取石术 输尿管软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高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示膀胱非尿路上皮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不良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帅 周晓洲 +4 位作者 段光杰 刘苑 何鹏 郎琅 陈志文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964-969,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膀胱非尿路上皮癌(NUBC)术后疗效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20年12月行膀胱癌根治术的NUBC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最佳...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膀胱非尿路上皮癌(NUBC)术后疗效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20年12月行膀胱癌根治术的NUBC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最佳临界值,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高、低NLR组间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和总生存期(OS)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CS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62例患者,包括34例(54.8%)腺癌、17例(27.4%)鳞状细胞癌、6例(9.7%)小细胞癌、5例(8.1%)肉瘤。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高NLR预示更差的CSS(P=0.001)和OS(P<0.00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高NLR(HR=2.42,95%CI:1.12~5.23,P=0.025)和肿瘤局部晚期(HR=3.21,95%CI:1.53~6.74,P=0.002)是CSS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样,高NLR(HR=2.75,95%CI:1.35~5.56,P=0.005)和肿瘤局部晚期(HR=2.81,95%CI:1.43~5.57,P=0.003)也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高NLR作为NUBC患者根治术后CS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长期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能帮助优化该类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尿路上皮癌 膀胱根治性切除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癌症特异性生存期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7
作者 汪晓月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8期69-71,共3页
总结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钬激光)治疗45例肾下盏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39例患者一次碎石成功,单次手术碎石总成功率达到86.67%(39/45),4例经输尿管软镜治疗失败者改体外冲击波碎石成功,2例改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成功。经过围手术期积... 总结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钬激光)治疗45例肾下盏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39例患者一次碎石成功,单次手术碎石总成功率达到86.67%(39/45),4例经输尿管软镜治疗失败者改体外冲击波碎石成功,2例改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成功。经过围手术期积极护理配合治疗,本组患者未出现肾周感染、输尿管穿孔、发热、脓肾、输尿管撕脱等并发症。认为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钬激光)治疗肾下盏结石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和碎石高效等特点,可作为肾下盏结石一线治疗方案推荐临床应用。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碎石 肾下盏结石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在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术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卞先莲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3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在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月100例在本科行输尿管下双J管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在输尿管镜下行双J管置入术。对照组住院期间...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在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月100例在本科行输尿管下双J管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在输尿管镜下行双J管置入术。对照组住院期间及出院时施行常规泌尿科护理,观察组施行常规泌尿科护理和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带管出院后的并发症、再入院率、按时返院拔管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按时返院拔管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应用于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患者,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再入院率,提高了患者按时返院拔管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话随访 延续护理 双J管置入术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在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李雨威 李珍燕 +2 位作者 李娇 蒋泽波 李雪梅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743-749,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在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的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随访管理,干预组45例在此基础上行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在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的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随访管理,干预组45例在此基础上行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排控尿情况、尿流动力学、生活质量。结果术后第3、6个月,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排尿间隔时间、尿量、膀胱内压以及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夜尿次数、残余尿量较对照组更少,膀胱容量较对照组更大,最大尿流率较对照组更快(P<0.05);术后12个月,干预组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更高,最大尿流率较对照组更快,残余尿量较对照组更少,生活质量4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随访管理可提高膀胱癌患者术后早期自我护理能力,加速新膀胱功能恢复进程,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 行为改变轮理论 随访管理 排控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扎卢胺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志朋 彭意吉 +2 位作者 蒋涛 郑俊 沈文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26-930,共5页
目的:探讨恩扎卢胺作为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的一线治疗和阿比特龙耐药后的二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 目的:探讨恩扎卢胺作为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的一线治疗和阿比特龙耐药后的二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等生化指标、影像学复查结果及治疗期间随访记录,分析患者的PSA应答、PSA进展及影像学进展等情况,以及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结果:接受恩扎卢胺治疗的mCRPC患者总计26例,其中作为mCRPC一线治疗患者13例,服用醋酸阿比特龙治疗后出现耐药从而接受恩扎卢胺作为mCRPC二线治疗的患者13例,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4(4,23)个月,mCRPC一线治疗患者的PSA应答率为100%(13/13),明显高于二线治疗患者[53.8%(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0,P=0.005)。mCRPC一线治疗患者中位PSA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无影像学生存时间分别为18.6个月和20.5个月,mCRPC二线治疗患者中位PSA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无影像学生存时间分别为17.4个月和19.5个月。恩扎卢胺治疗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疲乏(17/26)、潮热(3/26)和药物性肝损害(1/26),患者整体耐受性较好。结论:mCRPC患者进行恩扎卢胺治疗后可有效获得PSA应答,延缓肿瘤进展,作为一线治疗整体效果优于作为阿比特龙耐药的二线治疗,总体药物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 恩扎卢胺 内分泌治疗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根治术治疗高级别T1期膀胱癌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静琦 周晓洲 +5 位作者 季惠翔 郑霁 刘沙 王力伟 丁华 陈志文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995-999,1003,共6页
目的分析膀胱癌根治术治疗高级别T1期(HGT1)膀胱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2月至2018年8月于陆军军医大学泌尿外科行膀胱癌根治术的HGT1期患者90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RFS)、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 目的分析膀胱癌根治术治疗高级别T1期(HGT1)膀胱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2月至2018年8月于陆军军医大学泌尿外科行膀胱癌根治术的HGT1期患者90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RFS)、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及总生存期(OS),并采用Log-Rank法对生存曲线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对RFS、CSS及OS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Kaplan-Meier法结果表明HGT1期患者1年、2年及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2%、81.8%及70.9%,1年、2年及5年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9.2%、79.5%及68.5%,1年、2年及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8.2%、77.4%及66.7%;单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淋巴结阳性和术前血红蛋白(HGB)为影响RFS、CSS及OS的因素,肿瘤最大直径≥3cm仅为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淋巴结阳性为RFS、CS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HGB为RFS、CSS及OS的独立保护因素,肿瘤最大直径≥3cm仅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行膀胱癌根治术的HGT1期患者中,年龄和淋巴结阳性为RFS、CS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HGB为RFS、CSS及OS的独立保护因素,肿瘤最大直径≥3cm仅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根治术 膀胱癌 高级别T1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前列腺炎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症状及发生部位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灵 沈文浩 +2 位作者 王永权 郑霁 周占松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特定人群慢性前列腺炎(CP)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症状及其发生部位,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诊疗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取不同地区的特定人群,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其慢性前列腺炎样症状发病情况,并通过多种统计学方... 目的调查和分析特定人群慢性前列腺炎(CP)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症状及其发生部位,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诊疗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取不同地区的特定人群,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其慢性前列腺炎样症状发病情况,并通过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疼痛、排尿相关等症状及其发生部位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共发放问卷2000份,其中1639份问卷填写有效,7.9%的受访者具有CP样症状。其关键症状及发生比例依次为排尿痛10.7%、腰骶膀胱痛10.6%、尿频10.6%、尿不尽10.1%、会阴痛7.2%。具有CP样症状的受访者81%对症状感到不适甚至难受,尿频、尿不尽对其生活质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疼痛的频率、强度,疼痛的发生部位对生活质量影响相对较小,且不同的疼痛部位之间无明显区别。结论慢性前列腺炎在该特定人群很常见,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排尿相关的功能性损害较疼痛更影响其生活质量,疼痛强度较疼痛部位更重要。因此,这些关键症状可以代表对该特定人群患者治疗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生活质量 排尿症状 疼痛 症状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及胃肠道护理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绿激光汽化术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远秀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A02期247-248,共2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绿激光汽化术(PVP)围术期的应用体会。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科收治的90例高龄高危患者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流程护理,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绿激光汽化术(PVP)围术期的应用体会。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科收治的90例高龄高危患者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流程护理,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实验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前列腺国际症状评分(IPSS)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尿失禁、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绿激光汽化术(PVP)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一种安全高效的微创手术,通过耐心的心理护理、积极控制合并疾病、预见性的术前训练、细致的术后护理、针对性的图文宣教等集束化护理措施,能有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缩短康复进程,提升护理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高龄高危 前列腺增生症 绿激光汽化术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郎琅 周晓洲 +3 位作者 王浩宇 张宇 阎晓初 陈志文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590-595,600,共7页
目的探讨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对5例膀胱PEComa进行组织形态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遗传学检测,并结合文献报道的病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与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 目的探讨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对5例膀胱PEComa进行组织形态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遗传学检测,并结合文献报道的病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与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新报道5例膀胱PEComa,结合检索文献获得的36例进行总结分析显示:41例患者年龄16~78岁,平均(40±14)岁;男性15例,女性26例,男女比例为1∶1.7;肿瘤最大径0.6~14 cm,平均(4.2±2.3)cm。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类似于膀胱癌,可表现为血尿或腹部不适、腹胀、腹痛等。尽管膀胱PEComa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但由于罕见,对其认识不足,术前膀胱镜活检诊断困难。目前该肿瘤的治疗方案多样,包括部分膀胱及肿瘤切除术(19/38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0/38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明确诊断后再行部分膀胱切除术(4/38例)以及膀胱全切除术(3/38例)等。31例患者具有随访结果,随访时间3~266个月,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分别为9.7%、9.7%、6.5%。结论膀胱PEComa非常罕见,其临床表现与膀胱癌相似,术前诊断困难;加强对该肿瘤的认识有助于避免漏诊或误诊。膀胱PEComa的生物学行为尚有不确定性,对局限性病变建议行部分膀胱及肿瘤切除术,术后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疗法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申露遥 周远秀(通讯作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0738-0739,共2页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对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收治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的TURP术后OAB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对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收治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的TURP术后OAB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行为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当天及拔管后7、14、30、90天的OAB症状评分表(OABSS)评分。结果:观察组再拔除尿管后第7、14、30、60、90天的OABSS评分、24h排尿次数、24h尿急次数和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疗法 前列腺电切术后 膀胱过度活动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望理论在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远秀 李雪梅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第3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希望理论应用于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比较2组的希望评分、... 目的探讨基于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希望理论应用于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比较2组的希望评分、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希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日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希望理论应用于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能够建立患者正确的自我概念,积极面对疾病及手术,缩短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理论 高危高龄 前列腺增生 围手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全腹腔内回肠膀胱扩大成形术的方法与疗效
17
作者 周晓洲 刘洋 +3 位作者 王聪 吕华旺 李雨威 陈志文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全腹腔内Studer式回肠膀胱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总结初步疗效和临床技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4年3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机器人辅助全腹腔内Studer式回肠膀胱扩大成形术7例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全腹腔内Studer式回肠膀胱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总结初步疗效和临床技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4年3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机器人辅助全腹腔内Studer式回肠膀胱扩大成形术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5例;年龄12~63岁,平均40.4岁;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18.1~34.7kg/m^(2),平均25.0kg/m^(2);放射性、化学性膀胱挛缩和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各1例,结核膀胱挛缩4例。其中3例患者因输尿管膀胱开口狭窄同期行输尿管膀胱再植。膀胱容量50~110 mL,平均80mL。手术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于膀胱顶壁横行贯穿切开膀胱壁全层;全腔内截取近末端回肠30~35cm,助手辅助侧侧吻合恢复肠道连续性;截取的回肠去肠管化,复制开放手术方式缝制Studer式储尿囊袋,留远侧边与膀胱切开口吻合。必要时,输尿管吻合于Studer式膀胱囊袋输入袢侧壁。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案。结果: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10~205min,平均161min;估计失血量为50~300mL,平均133mL;肛门排气时间1~5d,平均3d。其中放射性膀胱挛缩患者术后出现回肠膀胱瘘,行腹腔镜回肠膀胱瘘修补术。1例患者出现症状性下尿路感染,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术后予间歇清洁导尿以排空膀胱,余6例患者均自主排尿,无明显尿失禁及显著残余尿。术后半年膀胱容量测定280~405mL,平均323mL;末次随访,未出现新发肾功能不全。结论:机器人辅助全腹腔内Studer式回肠膀胱扩大成形术是安全、可行的,更多潜在的益处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扩大成形术 机器人手术 全腹腔内 回肠 膀胱挛缩
原文传递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正超 沈文浩(审校)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409-412,共4页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虽然是目前内镜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金标准,但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前列腺剜除术可沿着包膜实现解剖性切除,组织去除更彻底;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虽然是目前内镜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金标准,但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前列腺剜除术可沿着包膜实现解剖性切除,组织去除更彻底;术中沿着包膜一次性止血,出血更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众多临床实验证实。因多种能量平台均可应用于该术式,如钬激光(holmium)、绿激光(greenlight)、铥激光(thulium)、半导体激光(diode laser)及等离子(plasmakinetic)等,本文将不同能量平台行剜除术的特点与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剜除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激光 等离子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女性保留生殖器官膀胱根治性切除联合全腔内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洋 周晓洲 +2 位作者 付炯 李珍燕 陈志文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癌患者保留生殖器官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全腔内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结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泌尿外科收治的8例女...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癌患者保留生殖器官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全腔内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结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泌尿外科收治的8例女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53~73岁,平均63.3岁;体重指数17.3~27.9 kg/m^(2),平均23.1 kg/m^(2);美国麻醉科医师协会评分1~3分,平均2分。均行保留生殖器官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全腔内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并经阴道取标本。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并在术后3个月开始随访患者的肿瘤学和排尿功能学状态。结果:8例女性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65~451 min,平均344.8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150~500 mL,平均281.3 mL。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为14~25 d,平均16.9 d。1例患者术后第7天出现回肠新膀胱瘘,保守治疗后于术后25 d出院;另1例患者术后1个月左右复查CT提示盆腔淋巴囊肿(直径约14 cm),CT引导下穿刺引流后恢复。术后3个月左右行新膀胱尿动力学检查,新膀胱容量195.8~369.0 mL,平均249.1 mL;残余尿0~60 mL,平均24.4 mL,无患者需要间歇清洁导尿。尿失禁评估显示87.5%、12.5%和0的患者在白天被评为良好、满意和不满意,62.5%、25.0%和12.5%的患者在夜间被评为良好、满意和不满意。中位随访16.8(10~3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女性膀胱癌患者行保留生殖器官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全腔内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结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的,相比经典的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可能获得更好的排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女性 机器人辅助膀胱癌根治 保留生殖器官 全腔内原位回肠新膀胱
原文传递
全体腔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技术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20
作者 闫兵 陈志文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1-884,共4页
随着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发展,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对于膀胱重建环节,大部分术者仍采用经腹部切口的开放体外重建方式。近年来,已有部分医学中心探索机器人辅助全体腔内重建原位新膀胱技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随着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发展,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对于膀胱重建环节,大部分术者仍采用经腹部切口的开放体外重建方式。近年来,已有部分医学中心探索机器人辅助全体腔内重建原位新膀胱技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本文通过分析相关重要文献,从开放与全体腔内技术对比、全体腔内重建原位新膀胱技术路线、手术并发症及功能学预后、学习曲线、目前存在的争议及不足等方面对机器人辅助全体腔内原位新膀胱重建技术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体腔内尿流改道 可控性膀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