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影像学检查导检宣教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冷富萍 刘平 +1 位作者 李明祥 唐兴兵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开发应用医学影像学检查导检宣教系统,实现患者检查的全流程信息管理。方法:采用客户机与服务器(C/S)结构,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基础,配合移动终端构建受检者管理平台,通过患者移动终端应用程序(APP)、短信及候诊区视频广播播报,... 目的:开发应用医学影像学检查导检宣教系统,实现患者检查的全流程信息管理。方法:采用客户机与服务器(C/S)结构,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基础,配合移动终端构建受检者管理平台,通过患者移动终端应用程序(APP)、短信及候诊区视频广播播报,将排队叫号、患者引导、健康宣教、咨询服务以及随访服务进行点对点的贯穿,实现为患者提供有效信息及数据的反馈交换。结果:导检宣教系统可满足绝大多数受检者的管理,系统试用后候诊区的受检者由试用前的92%坚持在候诊区等待降低至试用后的15%临近候诊等待和老年受检者候诊等待,有效随访率由试用前的78%提升到试用后的97%。结论:导检宣教系统可对受检者从检查的各环节到后期的随访服务跟踪进行有效的流程化管理,实现了导检宣教随访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了就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检宣教系统 移动终端 留观 信息化 医学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隔离固定装置在MRI检查中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冷富萍 刘平 李明祥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期180-182,共3页
设计一种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肢体隔离固定装置,用于3.0 TMRI检查时减少热效应对人体损伤,并解决运动性伪影现象。选取2020年9-10月在医院行3.0 T MRI检查的57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84例,对照组患者执行常规MRI检查流... 设计一种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肢体隔离固定装置,用于3.0 TMRI检查时减少热效应对人体损伤,并解决运动性伪影现象。选取2020年9-10月在医院行3.0 T MRI检查的57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84例,对照组患者执行常规MRI检查流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MRI检查流程前使用肢体隔离固定装置,将患者肢体进行隔离固定后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热效应(灼伤)现象和图像伪影发生率,对照组患者共出现12例热效应现象,其中1例出现灼伤点,热效应率为0.41%,对照组图像出现伪影207例,不可技术处理的伪影图像29例,伪影率为7.17%;观察组患者共出现5例发热现象,热效应率为0.17%,观察组图像出现轻微伪影36例,伪影率为1.24%,观察组患者热效应率和图像伪影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2.112,x^(2) =1.036;P<0.05)。肢体隔离固定装置能有效减少和避免射频能量和肢体皮肤接触导致涡流热效应及肢体运动性伪影的产生,可提高患者检查安全度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隔离固定装置 磁共振成像(MRI) 隔离固定 灼伤 运动性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