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通道跳频通信系统同步捕获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孙慧贤 张玉华 +1 位作者 唐友喜 全厚德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32,共10页
针对传统跳频通信接收机单通道串行接收捕获时间长,多通道并行接收系统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双通道跳频通信系统同步捕获方法。该方法将同步字头法与并行捕获相结合,利用同步过程中的载波频率与被调制时间信息共同确定频率跳变时间,在... 针对传统跳频通信接收机单通道串行接收捕获时间长,多通道并行接收系统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双通道跳频通信系统同步捕获方法。该方法将同步字头法与并行捕获相结合,利用同步过程中的载波频率与被调制时间信息共同确定频率跳变时间,在两个接收通道上进行并行捕获,缩短同步时间,提高同步的隐蔽性和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单通道捕获,所提出的双通道同步捕获方法在捕获概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初始同步时间缩短为原来的1/2,有效利用了接收机的双通道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频通信 同步捕获 双通道接收 同步字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情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建旺 李月武 吉兵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30,36,共6页
雷达情报质量的好坏是影响战场进程和融合系统融合能力的关键因素,为了客观、合理地评价雷达情报质量,构建了一套较合理、完善的情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分析了由于丢点导致状态估计与真值无法一一对应使得常用精度指标无法正确评... 雷达情报质量的好坏是影响战场进程和融合系统融合能力的关键因素,为了客观、合理地评价雷达情报质量,构建了一套较合理、完善的情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分析了由于丢点导致状态估计与真值无法一一对应使得常用精度指标无法正确评价的问题,提出了将改进后的最佳基数线性分配距离代替欧式距离,作为评价情报质量的精度指标;然后,根据构建原则,遵循构建步骤,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详细介绍每个底层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选择一种非线性评估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全面地评价雷达情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情报质量 指标体系 最佳基数线性分配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不完全信息的电子对抗建模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利民 刘璟麒 +1 位作者 冷文强 周敏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62,85,共7页
现有的电子对抗博弈模型大多由综合模糊数学法与博弈论组成,而上述模型的作战背景均设定为已知干扰机类型与所有干扰方将会采取的干扰策略,与现实作战环境不符。在真实电子对抗作战中,通过侦查所得到的情报并不完整。文中首先提出一种... 现有的电子对抗博弈模型大多由综合模糊数学法与博弈论组成,而上述模型的作战背景均设定为已知干扰机类型与所有干扰方将会采取的干扰策略,与现实作战环境不符。在真实电子对抗作战中,通过侦查所得到的情报并不完整。文中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去量纲化参数的电子对抗立即回报模型;然后,将博弈论中的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运用于电子对抗策略建模中,引入精炼贝叶斯均衡的概念,给出了不完全信息下博弈模型最优策略的求解方法,并使用贝叶斯均衡与非线性规划指导电子对抗策略的选取;最后,通过实例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对抗 作战建模 不完全信息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式红外双目立体系统基线长度选取 被引量:1
4
作者 汪同浩 刘秉琦 +1 位作者 黄富瑜 陈一超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30-1135,共6页
为解决当前夜间辅助驾驶仪平面显示导致驾驶员无法正确判断景物纵深关系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平行式红外双目立体系统进行夜间辅助驾驶的方案。针对红外探测器分辨精度低导致观看红外立体影像时立体盲区占立体区比重过大的问题,本文通过... 为解决当前夜间辅助驾驶仪平面显示导致驾驶员无法正确判断景物纵深关系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平行式红外双目立体系统进行夜间辅助驾驶的方案。针对红外探测器分辨精度低导致观看红外立体影像时立体盲区占立体区比重过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平行式红外双目系统和肉眼的立体感知精度,结合Panum融合区理论,对红外立体影像立体区间进行界定,并对立体区间所对应的基线长度范围进行推导。根据推导结果,计算分析3组不同场景下基线长度所满足的最小值,并以得到的最小值为基准获取5组不用基线长度下的视差图。最后通过虚拟现实显示装置验证了推导结果的正确性。该结果可用于指导红外双目系统参数的选取和搭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驾驶 红外双目立体系统 立体感知误差 基线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回馈共聚焦的层析成像系统
5
作者 王子涵 张立 周博睿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98,共8页
激光回馈共聚焦层析成像技术因其极高的灵敏度和纵向分辨力而被应用于高分辨率的表面形貌测量、MEMS器件的内部成像,并可对生物组织内部金属异物进行定位,然而至今未曾有过对于生物组织细胞级别成像的报道。设计并搭建了基于激光回馈共... 激光回馈共聚焦层析成像技术因其极高的灵敏度和纵向分辨力而被应用于高分辨率的表面形貌测量、MEMS器件的内部成像,并可对生物组织内部金属异物进行定位,然而至今未曾有过对于生物组织细胞级别成像的报道。设计并搭建了基于激光回馈共聚焦层析成像技术的三维成像系统,对活体生物组织进行了探测和图像重建,能够清晰地观测到细胞的结构信息,证明了激光回馈共聚焦层析成像技术在生物组织成像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三维成像系统可获得突破衍射极限1.4倍的横向分辨力,在使用NA=0.42的显微物镜时,横向分辨力约为1.1μm,纵向分辨力约为19.4μm,用于表面形貌测量时纵向分辨力优于500 nm。同时,设计了基于LabVIEW软件三维定位与扫描采集模块和基于Matlab软件的三维图像重建模块,可对待测区域进行精确定位,进而获得待测区域三维层析图像,具有相当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移频回馈效应 共聚焦层析成像技术 三维成像 生物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高精确度双框架伺服系统的标定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勇 吴浩 +2 位作者 王伟明 佀明华 李欣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0-615,共6页
为实现对空间动态目标的稳定跟踪,介绍了一种高精确度双框架结构伺服系统,通过标定提高了其指向精确度。利用旋转变压器作为角度位置传感器,通过激光测距机和相机实现远场目标的稳定跟踪。利用高精确度单轴转台、激光测距机和平面反射... 为实现对空间动态目标的稳定跟踪,介绍了一种高精确度双框架结构伺服系统,通过标定提高了其指向精确度。利用旋转变压器作为角度位置传感器,通过激光测距机和相机实现远场目标的稳定跟踪。利用高精确度单轴转台、激光测距机和平面反射镜对伺服系统双框架指向精确度进行标定实验测量。针对伺服系统几何误差,对获得的采样数据进行分段直线拟合,并写入控制程序。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段检索定位,通过拟合直线参数对数据进行修正。实验结果表明,标定后的双框架伺服系统指向精确度优于16",可有效提高伺服系统指向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系统 标定 指向精确度 旋转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薄膜衍射主镜面形误差仿真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韬杰 吴鹏 +3 位作者 杨正 尹韶云 杜春雷 汪岳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以理想坐标面为参考面,建立了大口径薄膜衍射主镜面形误差与波前误差的关系模型.首先建立了子镜面形误差模型;其次根据导出的子镜波前误差与大口径薄膜衍射主镜波前误差关系式,分别讨论了边缘褶皱面形和球面面形两种形变情况下不同区域... 以理想坐标面为参考面,建立了大口径薄膜衍射主镜面形误差与波前误差的关系模型.首先建立了子镜面形误差模型;其次根据导出的子镜波前误差与大口径薄膜衍射主镜波前误差关系式,分别讨论了边缘褶皱面形和球面面形两种形变情况下不同区域子镜的形变允许范围;最终通过全体子镜的波前误差反向拟合Zernike多项式,得到了不同形变情况下主镜的低阶像差类型.研究结果可为成像系统的像差校正提供理论依据,对大口径薄膜衍射主镜的夹持装配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光学 薄膜 参考面 面形误差 波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泡造影剂增强超声调制激光回馈成像对比度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博睿 谈宜东 +2 位作者 沈学举 朱开毅 鲍丽萍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66-175,共10页
超声调制光学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组织光学检测技术,在癌症的早期检测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该技术在信噪比和成像对比度方面存在不足.在超声调制光学成像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高灵敏度的激光回馈技术提出了超声调制激光回馈技术,建... 超声调制光学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组织光学检测技术,在癌症的早期检测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该技术在信噪比和成像对比度方面存在不足.在超声调制光学成像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高灵敏度的激光回馈技术提出了超声调制激光回馈技术,建立了含微泡介质的蒙特卡罗光子传输模型,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了超声微泡造影剂增强超声调制激光回馈成像对比度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透明溶液中,超声微泡造影剂可以增强超声调制激光回馈信号,并产生谐波调制,通过检测回馈基波和谐波信号增强量的方法可提高成像对比度;而在仿生物组织环境中,超声微泡造影剂可显著衰减超声调制激光回馈信号,通过检测回馈基波和谐波信号衰减量的方法可提高成像对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光成像 激光回馈 包膜微泡 对比度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自适应人工免疫算法求解函数优化问题 被引量:7
9
作者 孟亚峰 王涛 +3 位作者 李泽西 蔡金燕 朱赛 韩春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4-903,共10页
为克服经典人工免疫算法(AIA)在函数优化过程中存在的计算量大、收敛精度不高和收敛速度较慢等不足,引入多个自适应免疫算子,提出了一种改进自适应人工免疫算法(IAAIA)。在经典人工免疫算法中,引入迭代次数对抗体激励度计算算子进行自... 为克服经典人工免疫算法(AIA)在函数优化过程中存在的计算量大、收敛精度不高和收敛速度较慢等不足,引入多个自适应免疫算子,提出了一种改进自适应人工免疫算法(IAAIA)。在经典人工免疫算法中,引入迭代次数对抗体激励度计算算子进行自适应设计,引入种群抗体平均激励度与抗体激励度对免疫选择算子、克隆算子、变异算子与克隆抑制算子进行自适应设计,提升人工免疫算法的收敛速度、收敛精度和稳定性。选择9个典型测试函数作为实验对象,同时选择4种典型人工免疫算法作为对比算法优化实验函数,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了改进的自适应人工免疫算法在求解函数优化问题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免疫算法(AIA) 免疫系统 自适应 免疫算子 函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烟花算法的非线性模拟电路测试激励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世浩 孟亚峰 王超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145,共8页
为增强非线性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中故障模式之间的可辨识性,提高故障诊断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烟花算法的非线性模拟电路测试激励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基于Volterra频域核和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非线性模拟电路进行建模,进而针对烟花算... 为增强非线性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中故障模式之间的可辨识性,提高故障诊断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烟花算法的非线性模拟电路测试激励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基于Volterra频域核和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非线性模拟电路进行建模,进而针对烟花算法存在寻优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对其爆炸算子、变异算子、选择策略等进行改进,采用改进后的烟花算法对非线性模拟电路的测试激励进行寻优,通过电路仿真表明,优化后的信号可有效提高故障可分性,从而提高故障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TERRA级数 BP神经网络 非线性模拟电路 烟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时频分析频率重心的跳频周期估计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慧贤 刘广凯 +2 位作者 张玉华 全厚德 唐友喜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49,共6页
针对传统方法对经过升余弦滤波后的跳频信号周期进行估计出现的性能下降问题,提出利用时频分析频率重心的跳频信号跳周期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时频分析的频率重心表征时频分析窗的载频值,通过对比前后窗的频率重心差值与跳频率间隔,确... 针对传统方法对经过升余弦滤波后的跳频信号周期进行估计出现的性能下降问题,提出利用时频分析频率重心的跳频信号跳周期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时频分析的频率重心表征时频分析窗的载频值,通过对比前后窗的频率重心差值与跳频率间隔,确定一跳内包含的时频窗数目,统计平均窗数目与每个窗时间长度的乘积,得到跳周期估计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频率重心的方法比基于能量最大值的方法更适合于分析升余弦滤波后的跳频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频信号 跳周期估计 频率重心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融合模型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应晨 段修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1276,1363,1364,共8页
为了解决浅层学习与传统深度学习模型因机械装备结构复杂、工作环境噪声和大数据等因素引起的诊断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降噪自编码器和深度信念网络的融合模型,来实现高效准确的故障诊断。首先,降噪自编码器用于处理原始信号的随机... 为了解决浅层学习与传统深度学习模型因机械装备结构复杂、工作环境噪声和大数据等因素引起的诊断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降噪自编码器和深度信念网络的融合模型,来实现高效准确的故障诊断。首先,降噪自编码器用于处理原始信号的随机噪声并学习低层特征;其次,深度信念网络用基于所学习的低层特征来学习深层特征;最后,将深度特征输入粒子群支持向量机中,对诊断模型进行训练。所提出的方法被应用于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有效和鲁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深度信念网络 降噪自编码器 自适应学习率 鲁棒性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E-GA-SVM模型的雷达新型干扰识别 被引量:8
13
作者 罗彬珅 刘利民 +1 位作者 董健 刘璟麒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1-287,共7页
针对频谱弥散干扰、切片组合干扰、灵巧噪声干扰、噪声调幅-距离欺骗加性复合干扰与噪声调频-距离欺骗加性复合干扰5种干扰类型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AE-GA-SVM的检测模型算法。建立目标回波与干扰信号的数学模型,采用多域联合的特... 针对频谱弥散干扰、切片组合干扰、灵巧噪声干扰、噪声调幅-距离欺骗加性复合干扰与噪声调频-距离欺骗加性复合干扰5种干扰类型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AE-GA-SVM的检测模型算法。建立目标回波与干扰信号的数学模型,采用多域联合的特征提取方法提取47维特征。为有效去除冗余信息并保持较高的识别率,运用深度学习中的稀疏自编码器(SAE),通过SAE结构建立高维空间和低维空间的双向映射,从而获得原始数据的相应最优低维表示。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惩罚因子和核函数参数,构建基于SAE-GA-SVM的雷达新型干扰识别检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降低特征维度,相比传统的GA-SVM检测模型识别准确率提高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干扰 特征提取 特征降维 堆叠自编码器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二氧化钛异质结场效应探测器光电特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全 张恩亮 +3 位作者 白向兴 申钧 魏大鹏 汪岳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26,共9页
利用二氧化钛薄膜光吸收及表面钝化特性,在硅晶圆基底表面制备石墨烯/二氧化钛异质结场效应管光电探测器,并研究其光电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二氧化钛钝化后的探测器可以有效抑制沟道表面的气体小分子吸附,降低器件的暗电流漂移;同时,探测... 利用二氧化钛薄膜光吸收及表面钝化特性,在硅晶圆基底表面制备石墨烯/二氧化钛异质结场效应管光电探测器,并研究其光电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二氧化钛钝化后的探测器可以有效抑制沟道表面的气体小分子吸附,降低器件的暗电流漂移;同时,探测器利用石墨烯的电荷敏感和复合薄膜的光谱吸收特性,显著提高了石墨烯场效应管的响应度.紫外波段,顶层二氧化钛吸光产生的光生电子将注入到石墨烯沟道中,对石墨烯沟道产生n型掺杂,器件最大响应度可达3.5×10~5A/W.在可见光波段,因为二氧化钛层与石墨烯薄膜间存在杂质能级,界面间的电荷转移使沟道载流子寿命显著提高.相对于传统的二氧化钛阵列探测器,该探测器在响应波段与响应度性能上都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异质结 场效应管 光电探测器 背栅调制 耦合 载流子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本振误差对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丁 孙慧贤 +1 位作者 闫云斌 全厚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99,共8页
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对存在本振误差时的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DTBF)性能进行统计分析.考虑存在载波初始相位偏移、载波频率偏移、相位噪声等3个偏差项,推导了对应的任意阵平均波束图和互补累积分布函数的理论表达式,并选用衰减因子和波... 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对存在本振误差时的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DTBF)性能进行统计分析.考虑存在载波初始相位偏移、载波频率偏移、相位噪声等3个偏差项,推导了对应的任意阵平均波束图和互补累积分布函数的理论表达式,并选用衰减因子和波束图特征参数分析本振误差对远场波束性能影响.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显示,本振误差会导致DTBF性能出现衰减,并使合成波束图的平均主瓣水平下降,主瓣变宽,旁瓣区域扩展,波束图出现高旁瓣.随着时间的增长,本振误差累积增大,所致性能衰减增大,聚集到目标方位的能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DTBF) 本振误差 核密度估计方法 平均波束图 互补累积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作战任务的最小风险传感器调度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单甘霖 庞策 段修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193,共8页
基于风险理论提出一种面向不同目标探测任务的传感器调度方法。将主动传感器辐射被截获风险和目标探测风险结合起来,建立一般目标探测框架下的传感器最小风险调度模型。分目标跟踪、目标识别和目标威胁等级评估三种情况将传感器最小风... 基于风险理论提出一种面向不同目标探测任务的传感器调度方法。将主动传感器辐射被截获风险和目标探测风险结合起来,建立一般目标探测框架下的传感器最小风险调度模型。分目标跟踪、目标识别和目标威胁等级评估三种情况将传感器最小风险调度模型具体化,给出不同情况下目标探测风险值的计算方法。针对模型的求解提出一种基于混沌思想、反向学习和双向轮盘赌的改进人工蜂群算法。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调度 风险理论 目标跟踪 目标识别 威胁等级评估 蜂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航迹融合算法精度评价指标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月武 胡建旺 吉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9,共9页
针对航迹融合算法精度评价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指标。该指标以最佳基数线性分配度量标准为基础,使用Hellinger距离代替该度量标准中距离误差部分的欧氏距离,从而考虑了状态的误差协方差;去掉了其截止距离,使截止参数仅起到调节距离误... 针对航迹融合算法精度评价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指标。该指标以最佳基数线性分配度量标准为基础,使用Hellinger距离代替该度量标准中距离误差部分的欧氏距离,从而考虑了状态的误差协方差;去掉了其截止距离,使截止参数仅起到调节距离误差和势误差之间权重的作用;在势误差部分添加一个变量,可以根据所需进行设置,从而实现指标是否考虑势误差的功能。仿真实验表明,新指标不仅可以正确评价融合精度,同时考虑了状态的不确定度和势误差,可以更敏感地评价融合算法的优劣,并且可以在融合误差期望值未知时有效评价融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迹融合 评价指标 最佳基数线性分配度量标准 Hellinger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信噪比下对偶序列跳频信号的随机共振检测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广凯 全厚德 +3 位作者 孙慧贤 崔佩璋 池阔 姚少林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42-2349,共8页
针对对偶序列跳频(DSHF)在极低信噪比(SNR)下无法通信的问题,该文充分利用对偶序列跳频信号时、频域物理特征,提出一种随机共振(SR)检测方法,极大扩展该信号的应用场景。首先,通过分析对偶序列跳频的发射、接收信号及超外差解调的中频(... 针对对偶序列跳频(DSHF)在极低信噪比(SNR)下无法通信的问题,该文充分利用对偶序列跳频信号时、频域物理特征,提出一种随机共振(SR)检测方法,极大扩展该信号的应用场景。首先,通过分析对偶序列跳频的发射、接收信号及超外差解调的中频(IF)信号,构建随机共振系统,采用尺度变换调整中频信号;然后,引入判决时刻,将无定态解的非自治福克普朗克方程(FPE)转化为可解的自治方程,从而推导出含时间参量的概率密度周期定态解;其次,以最大后验概率为准则,得到检测概率、虚警概率和接收机工作特性(ROC)曲线;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应用匹配随机共振检测对偶序列跳频信号的信噪比最低可达–18 dB;(2)对偶序列跳频与匹配随机共振结合,适用于信噪比在–18~–14 dB的信号检测;(3)应用匹配随机共振检测对偶序列跳频信号在信噪比为–14 dB时,检测性能提升了25.47%。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检测 对偶序列跳频 随机共振 检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伪随机特征码的多序列跳频通信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耀北 全厚德 +1 位作者 孙慧贤 崔佩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1-718,共8页
针对多序列跳频(multi-sequence frequency hopping,MSFH)通信系统在对偶信道存在干扰信号的情况下易引发误码的问题,提出了结合伪随机特征码的MSFH(pseudo-random feature coding MSFH,PRFC-MSFH)通信方法。在信道频率间隔内调制伪随... 针对多序列跳频(multi-sequence frequency hopping,MSFH)通信系统在对偶信道存在干扰信号的情况下易引发误码的问题,提出了结合伪随机特征码的MSFH(pseudo-random feature coding MSFH,PRFC-MSFH)通信方法。在信道频率间隔内调制伪随机特征码作为信号来源的特征信息,减少对偶信道受干扰的影响,达到抗干扰目的。建立了PRFC-MSFH发射接收通信模型,根据模型推导了PRFC-MSFH在不同干扰下的误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PRFC-MSFH在跟踪干扰条件下较常规跳频约有3~5 dB性能增益,在最坏多音干扰条件下较MSFH有约6~7 dB性能增益,具有较强的综合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频通信 伪随机特征码 多序列跳频 跟踪干扰 多音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基条件下典型地物和伪装光谱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冰 李秉璇 +2 位作者 贺宣 刘贺雄 王法臻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56-2961,共6页
近年来,随着军事侦察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于侦察探测的军事装备已经逐步实现高精度化水平,拥有高技术侦察手段的一方往往可以对目标实施精准打击,大大降低战争胜利的成本。在高光谱成像方面,目前比较成熟的有卫星遥感和高空航空成像技... 近年来,随着军事侦察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于侦察探测的军事装备已经逐步实现高精度化水平,拥有高技术侦察手段的一方往往可以对目标实施精准打击,大大降低战争胜利的成本。在高光谱成像方面,目前比较成熟的有卫星遥感和高空航空成像技术,这两种成像方式侦察时间大致相同,入射光方向基本一致,并且由于高光谱设备基本垂直于地面,因而反射光方向保持不变,地物的BRDF系数比较固定。在陆军应用时,侦察时间随机,太阳的入射角度时刻变化,而且侦察的方向任意,高光谱在地面或者近地位置,探测方向变化无穷,地物在不同成像条件下的光谱曲线受到物体表面的BRDF系数影响凸显。通过展开不同的实验,挑选了绿地植被和三种人造伪装材料,细致的分析了太阳高度角、方位角和探测角对陆基条件下地物光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四种材料的反射特性存在差异,但在不同的太阳高度角、探测角以及探测器与地物的方位角上呈现相似的规律。对于太阳高度角,当探测角一定时,人造伪装物光谱一般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整条光谱曲线都发生变化,反射比曲线呈现出平移的规律,而绿地植被在白光波段变化不很明显,在近红外波段的变化很明显,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升高先升然后降低;对于方位角而言,四种材料随着方位角的增大,光谱反射比一般先升高后降低,同时后向观测时的反射比一般比前向观测时大;对于探测角,三种材料的光谱反射比与探测角的关系并不很大,但三种材料均在不同的探测角度上出现了“热点”现象。最后,对绿地植被和迷彩伪装板的BRDF模型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其在不同方向上的反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反射比 陆基 伪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