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专业学生碑刻文献释读能力培养探究——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
1
作者 邵华 陈小赤 《鹿城学刊》 2024年第2期118-121,124,共5页
碑刻遗存对于地域历史文化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碑刻文献释读能力是历史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学术素养。碑刻文献释读能力的培养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能增强其实践能力。将碑刻文献列入实践教学当中,通过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 碑刻遗存对于地域历史文化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碑刻文献释读能力是历史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学术素养。碑刻文献释读能力的培养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能增强其实践能力。将碑刻文献列入实践教学当中,通过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创新、课程目标设置体系定位等途径,积极带领学生走进田野,开拓碑刻文献阅读视野,更新学术观念。在陕西理工大学历史学专业教学中,以五门堰碑刻解读作为教学尝试,不失为实践教学的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碑刻 历史教学 五门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研究——以陕西高校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付恒阳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3期122-127,共6页
具备英语听说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必要条件。本研究选取了陕西省所有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随机访谈了四所学校的一些师生,考察了这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以及教师和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知。访... 具备英语听说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必要条件。本研究选取了陕西省所有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随机访谈了四所学校的一些师生,考察了这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以及教师和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知。访谈结果表明,学生迫切需要提高专业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承认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但在教学中并没有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建议全方位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英语语言技能,以满足未来工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管理 英语教学 听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普通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谯伟 张静 余灏哲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第7期43-44,共2页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对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通过其与省内其他三所高校综合排名、一流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陕西理工大学学科建设存在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成效...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对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通过其与省内其他三所高校综合排名、一流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陕西理工大学学科建设存在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成效不突出、学科队伍建设比较滞后、标志性成果不显著、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有效对接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基于本校学科建设特点的优化路径,以丰富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优化路径 陕西理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认知理论下“单元学习任务”教学实施策略
4
作者 何刚 徐向阳 《中学语文》 2025年第2期3-6,共4页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过程的具身化,大单元教学作为落实“单元学习任务”的新实践方式,注重学生脑、身、心的融合,倡导具身化的学习体验,培养高阶思维,建构核心素养。借助具身认知理论来进行单元学习任务的实施,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过程的具身化,大单元教学作为落实“单元学习任务”的新实践方式,注重学生脑、身、心的融合,倡导具身化的学习体验,培养高阶思维,建构核心素养。借助具身认知理论来进行单元学习任务的实施,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嵌入在特定的情境和环境中,注重过程性评价,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理论 单元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 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地方高师本科教学问题与对策刍议——以陕西理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例
5
作者 李小燕 《大学教育》 2021年第3期37-39,共3页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大学生要合理“增负”。论文针对地方高校师范类本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现实困境,以陕西理工大学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为例,通过对“增负”背景下该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大学生要合理“增负”。论文针对地方高校师范类本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现实困境,以陕西理工大学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为例,通过对“增负”背景下该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以优化顶层设计为基础、坚定教育态度为灵魂、加强学风建设为核心的三位一体优化和改革对策,以期实现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践行对大学生合理“增负”的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为全国其他同类兄弟院校及相关专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学 地方高校 师范类 地理科学 大学生“增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地方高校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
6
作者 蒋丽 陈阳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第9期52-54,共3页
当前,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研究生成为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亟须解决的问题,而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与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所拥有的资源相对较少,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的模式实践也容易出现... 当前,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研究生成为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亟须解决的问题,而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与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所拥有的资源相对较少,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的模式实践也容易出现较多问题,本文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对陕西地方高校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地方高校高质量培养研究生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研究生教育 中外联合培养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迁精神”语境下陕西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源、流、变——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
7
作者 鲍梦隐 方瑶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10,共10页
以“西迁精神”为指引深入探究陕西地方高校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内涵与方向,对促进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陕西理工大学在其创建、发展、壮大的办学进程中凝练形成“扎根秦巴、艰苦创业、服务基层”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 以“西迁精神”为指引深入探究陕西地方高校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内涵与方向,对促进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陕西理工大学在其创建、发展、壮大的办学进程中凝练形成“扎根秦巴、艰苦创业、服务基层”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色,与“西迁精神”的基本内涵一脉相承,也是彰显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其综合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文化与传统文化并存的特质为其“源”,“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革命文化的传承与践行是其“流”,深入推进校地融合、服务区域发展的文化科技标签乃其“变”。这种文化软实力的源、流、变不仅与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要求与主题相一致,同时也体现出本源性、传承性、时代性的高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迁精神” 陕西理工大学 文化软实力 办学指导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习者跨文化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理工大学赴泰国实习生为例
8
作者 杨曌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7-62,共6页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习者赴泰进行汉语教学,会因文化距离、文化态度及语言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跨文化适应的问题。从一般性适应、工作性适应和交际性适应三方面阐述此问题,结合实习经验加以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促进赴泰实习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实习者 跨文化适应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从“八”诸字归部理据探索
9
作者 寇迎春 《今古文创》 2025年第6期128-130,共3页
学术界对《说文解字》中多义符合体字归部不一的原因的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以《说文解字》从“八”诸字为例,有的归入“八部”,有的据另外一个义符归部,还有的另立为部首字。探索《说文》从“八”多义符合体字的归部理据,可得:从“八... 学术界对《说文解字》中多义符合体字归部不一的原因的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以《说文解字》从“八”诸字为例,有的归入“八部”,有的据另外一个义符归部,还有的另立为部首字。探索《说文》从“八”多义符合体字的归部理据,可得:从“八”诸字的归部原则是“以类相从”,即把字义关系密切或字义特点相同的一组字,取共同的义符归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从“八”字 多义符合体字 归部 以类相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从“刀”诸字归部理据探索
10
作者 郝宇翔 《今古文创》 2025年第5期125-127,共3页
《说文解字》中存在多义符合体字,由于含有多个义符,其归部原则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从“刀”诸字的归部理据进行分析,发现其归部受《说文》编排原则的制约,遵循的是“以类相从”的原则,而少部分受部首制约的字是通过“据形系联”而归... 《说文解字》中存在多义符合体字,由于含有多个义符,其归部原则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从“刀”诸字的归部理据进行分析,发现其归部受《说文》编排原则的制约,遵循的是“以类相从”的原则,而少部分受部首制约的字是通过“据形系联”而归部。这也正是《说文》中多义符合体字没有归入同一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归部 从“刀”字 以类相从 据形系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境到底”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以“喀斯特地貌”为例
11
作者 王宁 《社会科学前沿》 2025年第2期237-243,共7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研究以“喀斯特地貌”为例,选取《葫芦兄弟》动画片段,以“拯救葫芦娃”为主情境,分设三个探索地点为子情境并设置相应的问题链,辅以课堂讨论等活动,将动画片段中的情境贯穿整个课程设计中,构建“一境到底”的教学案...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研究以“喀斯特地貌”为例,选取《葫芦兄弟》动画片段,以“拯救葫芦娃”为主情境,分设三个探索地点为子情境并设置相应的问题链,辅以课堂讨论等活动,将动画片段中的情境贯穿整个课程设计中,构建“一境到底”的教学案例,以期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思维提升,实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目标。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this study takes “Karst Landform” as an example, selects the animated clip of “The Seven Little Cranes”, and sets the main context of “saving the seven little cranes”. Three exploration sites are set as sub-contexts and corresponding problem chains are established. Classroom discussions and other activities are supplemented. The context in the animated clip is integrated throughout the course design to construct a “one context throughout” teaching case, with the expectation that students can gain emotional experiences and thinking improvements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achieving the goal of implementing geographical core literacy and enhancing student particip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境到底 喀斯特地貌 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台”声字古音归部处理
12
作者 陈怡然 《今古文创》 2025年第7期111-113,共3页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归十七部来标注古音,未述其具体处理原则。学界多将“同谐声者必同部”作为段玉裁归部理据,这是片面的理解,很明显在段注中出现了比较多同谐声非同部字的情况,只从“谐声”出发不合理。本文以“台”谐声系列字为具...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归十七部来标注古音,未述其具体处理原则。学界多将“同谐声者必同部”作为段玉裁归部理据,这是片面的理解,很明显在段注中出现了比较多同谐声非同部字的情况,只从“谐声”出发不合理。本文以“台”谐声系列字为具体古音归部考察对象,发现“同谐声”是重要归部处理办法。谐声系联法结合今音上推以及先秦韵文押韵等多种手段进行判定,在《说文解字注》中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归部处理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台”声 古音归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会意字的归部理据探索——以“伐”“戍”“休”“信”等字的归部为例
13
作者 白冬梅 《今古文创》 2025年第3期123-125,共3页
会意字选择部首进行归部的原则和方法,存在“义有所重”和“以类相从”两种观点。学术界对“伐”和“戍”,“休”和“信”,“斩”和“断”,“仚”和“汓”四组合体表意字的归部颇有争议。通过考察这八个字的形义关系以及部内字际之间的... 会意字选择部首进行归部的原则和方法,存在“义有所重”和“以类相从”两种观点。学术界对“伐”和“戍”,“休”和“信”,“斩”和“断”,“仚”和“汓”四组合体表意字的归部颇有争议。通过考察这八个字的形义关系以及部内字际之间的意义关系,发现“以类相从”不仅是《说文》部首的编排原则和方法,也是合体表意字归部的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体表意字 归部 义有所重 以类相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的可能性:论西部文学中汉族作家的民族叙述态度
14
作者 费团结 陈曦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8-36,共9页
在当代中国西部文学创作中,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叙述如有批评性描写,则常常受到责难。作为异文化进入者与表现者,汉族作家往往具有启蒙的、人道的观念或发展、进步的观念,与本地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或民族主义观念难免产生冲突。汉族作家对... 在当代中国西部文学创作中,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叙述如有批评性描写,则常常受到责难。作为异文化进入者与表现者,汉族作家往往具有启蒙的、人道的观念或发展、进步的观念,与本地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或民族主义观念难免产生冲突。汉族作家对于少数民族生活的书写,应该持有平等的友善的态度。汉族作家与所写的少数民族构成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汉族作家既是自我、创作主体,也是他者。作为他者,汉族作家显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书写和评价角度,具有作为外在参照的相异性、多元性的意义,批评性的书写自然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文学 汉族作家 民族叙述 批评性描写 文化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水数据的陕西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孟茹 张静 +2 位作者 周靖茗 苏雪萌 王倩茹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4期78-87,共10页
利用2010-2022年陕西省各市灾情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及95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主客观赋权法等,构建区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指标体系,从危险性、脆弱性、暴露性及应急能力等方面分析了陕西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的时... 利用2010-2022年陕西省各市灾情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及95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主客观赋权法等,构建区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指标体系,从危险性、脆弱性、暴露性及应急能力等方面分析了陕西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陕西省自然灾害的危险性略有下降,但空间差异明显。陕南三市危险性较高,主要受强降水影响。但近年来,关中和陕北的危险性等级有所上升。(2)陕西省自然灾害脆弱性有所下降,但农业生产对异常天气的抵御能力仍然较弱,灾情在陕南安康市、陕北延安市和关中渭南市较为严重,显示出农业抗灾能力不足。(3)陕西省自然灾害暴露性上升。关中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暴露性较高。(4)陕西省应急能力持续增强,主要得益于卫生医疗、通信网络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5)陕西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有明显的降低,但区域差异明显,陕南三市、陕北延安市和关中西安市、渭南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较高。西安市暴露性高,陕南三市危险性高,渭南市、延安市的应急能力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综合风险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地理景观从文本到电影改编的跨媒介呈现比较研究——以《白鹿原》为例
16
作者 陈燕 宋文丹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8-53,76,共7页
在文学文本影视化改编的趋势下,传统以文字书写的文学地理景观渐以影视图像呈现,文本与电影的跨媒介塑造使文学地理景观表现出不同的特质。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的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 在文学文本影视化改编的趋势下,传统以文字书写的文学地理景观渐以影视图像呈现,文本与电影的跨媒介塑造使文学地理景观表现出不同的特质。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的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近年来,这一作品在市场化趋势下也进行了电影改编。为深入了解文学地理景观的呈现转向,以《白鹿原》这一典型的文学文本为例,以具象化和对比的方式分析文本与电影中的文学地理景观的不同呈现,可以发现两者在文学地理景观生成方式、表现手法以及意蕴营造三方面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景观 《白鹿原》 文本 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地理空间”“文学地理空间”的动态契合——以《盐道》《盐味》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啟泽 李仲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89-95,共7页
采用空间分析法、区域分异法、数据统计法等当前得到普遍接受的文学地理学常用研究方法,对选取的《盐道》《盐味》两部作品中能够实证“地理空间”“文学地理空间”之间契合关系的文学创作理念、具体写作技巧、纯正文学追求进行理论分... 采用空间分析法、区域分异法、数据统计法等当前得到普遍接受的文学地理学常用研究方法,对选取的《盐道》《盐味》两部作品中能够实证“地理空间”“文学地理空间”之间契合关系的文学创作理念、具体写作技巧、纯正文学追求进行理论分析、分类讨论,认为这两部作品针对实在地理空间的书写、对于文学地理空间的构建,代表了文学地理学学科为文学发展指出的可行方向,具有实验性、创造性、示范性和延伸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 文学地理空间 李春平 《盐道》 《盐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头诗学与文学伦理学批评——关于“文学文本论”的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虹君 徐向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7-93,共7页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2004年由聂珍钊教授针对当下文学批评浮现的诸多问题提出的极具原创性的文学批评方法论,至今已在国内外学界产生广泛影响。文学伦理学批评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具备理论的创新性与统一性,“文学文本论”是文学伦理学批评...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2004年由聂珍钊教授针对当下文学批评浮现的诸多问题提出的极具原创性的文学批评方法论,至今已在国内外学界产生广泛影响。文学伦理学批评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具备理论的创新性与统一性,“文学文本论”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础理论之一。在对文学本质的研究中“文学文本论”将文学定义为“文本艺术”,创造性地提出了“脑文本”等文本概念来解决文学形态等基本理论问题。但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文本”主要指狭义上的“文字文本”,忽视了发生学意义上以语言为基础的“口头文本”,限制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同时文学伦理学批评将“脑文本”看作口头文学的文本,一定程度上不完全符合口头文本的产生、传播、接受规律,不能科学全面地描述文学现象、揭示文学本质。利用跨学科方法与视角,运用“口头诗学”等理论分析“文学文本论”对“文学形态”“文本类型”“文学本质”等问题的理解,或许可以弥合文学伦理学批评“文本”和“语言”的断裂,促进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文本论”理论完善,为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人类学、民俗学等领域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文学文本 口头诗学 文学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亚文化视域下“孔乙己文学”现象探赜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雅丽 徐向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孔乙己文学”是当下青年亚文化的一个新表征,其诞生直观反映了青年群体的就业困境和对主流文化的抵抗色彩,深层折射出青年群体处于社会加速漩涡的焦虑。娱乐性、碎片化、聚集性和中心化构成了“孔乙己文学”的鲜明特征。在主流文化的... “孔乙己文学”是当下青年亚文化的一个新表征,其诞生直观反映了青年群体的就业困境和对主流文化的抵抗色彩,深层折射出青年群体处于社会加速漩涡的焦虑。娱乐性、碎片化、聚集性和中心化构成了“孔乙己文学”的鲜明特征。在主流文化的引导和青年文化的积极建构下,“孔乙己文学”逐渐被收编,但是其聚焦了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观照了青年群体的文化生态,暴露出青年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剖析“孔乙己文学”的诞生逻辑、明晰其特征并对其现象进行反思疏导,对于社会文化尤其是青年文化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孔乙己文学 青年群体 主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开拓与深化之作--《文学地理学专题研究》简评
20
作者 徐玉如 李雪莹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陕西理工大学李仲凡教授、费团结副教授,西北民族大学陈一军教授合著的《文学地理学专题研究》一书,于2021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李仲凡教授与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历经七年潜心研究,精心打造之作,也是李仲凡教授主持的... 陕西理工大学李仲凡教授、费团结副教授,西北民族大学陈一军教授合著的《文学地理学专题研究》一书,于2021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李仲凡教授与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历经七年潜心研究,精心打造之作,也是李仲凡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地理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大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文学地理学 基础理论问题 李仲 陕西理工大学 专题研究 精心打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