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SATB2调节miR-150-5p/PDCD4轴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毛维 郭玲 《河北医药》 2025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SATB2调节miR-150-5p/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轴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NSCLC组织、癌旁组织中CircSATB2、miR-150-5p、PDCD...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SATB2调节miR-150-5p/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轴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NSCLC组织、癌旁组织中CircSATB2、miR-150-5p、PDCD4蛋白表达;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及NSCLC细胞系HCC827、H1299、A549中CircSATB2、miR-150-5p、PDCD4蛋白表达;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抑制对照组、CircSATB2抑制组、上调对照组、miR-150-5p上调组、CircSATB2抑制+inhibitor NC组、CircSATB2抑制+miR-150-5p inhibitor组,qRT-PCR检测各组细胞CircSATB2、miR-150-5p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PDCD4、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CircSATB2与miR-150-5p/PDCD4关系验证。结果确定以A549细胞为研究细胞模型;与抑制对照组比较,CircSATB2抑制组CircSATB2、PDCD4蛋白降低,miR-150-5p表达升高(P<0.05);与上调对照组比较,miR-150-5p上调组PDCD4蛋白降低,miR-150-5p表达升高(P<0.05);与CircSATB2抑制+inhibitor NC组比较,CircSATB2抑制+miR-150-5p inhibitor组miR-150-5p表达降低,PDCD4蛋白升高(P<0.05);抑制CircSATB2或上调miR-150-5p均可减弱A549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增强细胞凋亡行为;下调miR-150-5p减弱了抑制CircSATB2对A549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CircSATB2靶向调控miR-150-5p/PDCD4。结论抑制CircSATB2可能通过调控miR-150-5p/PDCD4减弱A549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增强凋亡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SATB2 miR-150-5p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艳 封卫毅 +3 位作者 毛维 剡建华 吴琳 司小敏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建立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对30名与抗肿瘤药物使用和评价工作相关的专家进行两轮调查,基于专家对抗肿瘤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指标的评分建立评价... 目的:建立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对30名与抗肿瘤药物使用和评价工作相关的专家进行两轮调查,基于专家对抗肿瘤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指标的评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0%和96.30%,说明专家的积极性较高;权威系数分别为0.83和0.86,反映了专家的权威性高;一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310(P<0.001);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142(P<0.001),专家对全部指标的总体协调性较好,调查结果可取。最终建立了包含7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的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所选专家权威性高、代表性强,并且专家对项目意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故该评价体系可靠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抗肿瘤药物 合理用药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通络方联合多西他赛加顺铂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毛维 王丹萍 张消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期37-40,45,共5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方联合多西他赛加顺铂(D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8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7例予DP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61例在对照组治...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方联合多西他赛加顺铂(D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8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7例予DP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6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瘀通络方治疗。2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包括咳嗽咯痰、咳嗽带血、气短乏力及胸闷胸痛)评分、免疫功能指标(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及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QOL)(包括生理、情感、功能、家庭/社会以及附加关注5个维度)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97%(50/6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75%(9/61),对照组总有效率65.67%(44/67),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42%(11/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咳嗽咯痰、咳嗽带血、气短乏力及胸闷胸痛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咳嗽咯痰、咳嗽带血、气短乏力及胸闷胸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QOL量表生理、情感、功能、家庭/社会以及附加关注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QOL量表生理、情感、功能、家庭/社会以及附加关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络方化瘀通络方联合DP化疗方案治疗NSCLC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他赛 顺铂 化学疗法 中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期结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司小敏 张消 +2 位作者 焦婉 代晓强 毛维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24期3148-3150,3155,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期结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CRF)与血清皮质醇、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62例康复期结肠癌患者,其中患者自述有疲乏感41例(疲乏组),无疲乏感21例(非疲乏组)。采用多维疲乏症状量表简化版(MFSI-SF)... 目的探讨康复期结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CRF)与血清皮质醇、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62例康复期结肠癌患者,其中患者自述有疲乏感41例(疲乏组),无疲乏感21例(非疲乏组)。采用多维疲乏症状量表简化版(MFSI-SF)及疲劳症状量表(FSI)评估患者的CRF状况。比较两组血清皮质醇、甲状腺激素及TSH水平,并分析疲乏组MFSI-SF评分、FSI评分与血清皮质醇、甲状腺激素及TSH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疲乏组MFSI-SF评分、FSI评分均高于非疲乏组,血清甲状腺激素、皮质醇水平均低于非疲乏组(均P<0.05),但两组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乏组MFSI-SF评分、FSI评分与血清皮质醇、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康复期结肠癌CRF患者MFSI-SF评分和FSI评分均与血清皮质醇、甲状腺激素水平呈负相关,血清皮质醇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康复期结肠癌患者的CRF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康复期 癌因性疲乏 皮质醇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和mRNA在吉非替尼耐药肺癌患者中的差异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凌丰宇 焦婉 +2 位作者 司小敏 何文静 陈青娟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0年第9期601-605,共5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吉非替尼耐药前后血浆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mRNA表达谱的变化,筛选耐药相关RNA分子。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4月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吉非替尼耐药前后血浆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mRNA表达谱的变化,筛选耐药相关RNA分子。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4月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经吉非替尼治疗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NSCLC患者12例,收集出现耐药前后的血浆,选取敏感阶段和耐药阶段各6份样本。运用基因芯片检测筛查出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采用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差异表达mRNA参与的生物学途径。结果芯片检测结果显示,NSCLC患者血浆lncRNA和mRNA表达谱在吉非替尼耐药前后存在差异。以差异倍数≥2、P<0.05作为差异基因筛选标准,存在38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和53个差异表达的mRNA。相对于药物敏感阶段,耐药阶段患者血浆中表达上调的lncRNA 18个,上调倍数最大的lncRNA为RP1-102K2.6(差异倍数为47.31);表达下调的lncRNA 20个,下调倍数最大者为RP11-149I2.4(差异倍数为24.34)。在mRNA表达谱芯片中,相对于药物敏感阶段,耐药阶段患者血浆中表达上调的mRNA 29个,上调倍数最大的mRNA为CUL2(差异倍数为58.49);表达下调的mRNA有24个,下调倍数最大者为CHEK2(差异倍数为23.29)。GO功能分析显示吉非替尼发生耐药后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RNA的作用富集在凋亡和蛋白结合过程调控等,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的作用靶点多集中于癌症通路、NSCLC通路等。结论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吉非替尼耐药前后血浆中存在多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其差异表达可能在吉非替尼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抗药性 肿瘤 吉非替尼 长链非编码R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