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征及修复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彭捷 李成 +6 位作者 孙菲 杜江丽 李姝玮 张坤 孙魁 李辉 艾庆祥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143,共8页
为提出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策,通过实地调研和研究分析,系统地梳理了陕西省矿山的分布及开发现状,总结了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征,分析了矿产资源赋存条件、岩土体特征、降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矿山生态... 为提出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策,通过实地调研和研究分析,系统地梳理了陕西省矿山的分布及开发现状,总结了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征,分析了矿产资源赋存条件、岩土体特征、降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模式,针对陕西省各类典型矿产集中开采区,总结了地质灾害防治、地貌景观恢复、土地损毁修复、含水层保护与修复4类治理技术,同时梳理全省已实施的矿山治理工程经验,结合全省各类地貌单元特征,因地制宜提出了资源再利用、能源再利用、科普文娱开发利用、生态服务开发利用4类治理模式建议,为陕西省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治理技术 修复模式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 被引量:5
2
作者 范立民 《陕西地质》 2017年第1期61-64,共4页
本文论述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意义、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监测站点布局、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分析与利用等,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应由政府统筹管理,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监督实施,矿山企业主导完成并定期提... 本文论述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意义、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监测站点布局、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分析与利用等,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应由政府统筹管理,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监督实施,矿山企业主导完成并定期提交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地下水 保水采煤 地质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陶虹 向茂西 +1 位作者 戴福初 李彦宝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7年第2期42-45,共4页
陕西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其影响因素可分为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环境背景及区位条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四大类。本文在MAP-GIS平台上,采用正方形网格单元划分,选择综合指数模型... 陕西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其影响因素可分为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环境背景及区位条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四大类。本文在MAP-GIS平台上,采用正方形网格单元划分,选择综合指数模型为评价模型,将各影响因素处理成基于GIS的单因素专题图层,再将各专题图层按权重进行空间代数叠加,利用叠加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分区,将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按综合评估指数的大小分为三级区,其中严重区22个,面积8 384.09km2;较严重区40个,面积约20 194.7 km2;一般区1个,面积177 221.21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地质环境 影响因素 MAPGIS 图层叠加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韩城市西山灰岩群采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探讨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辉 李永红 +1 位作者 康金栓 何意平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9-143,共5页
陕西省韩城市西山灰岩群采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岩质高陡边坡寸草不生影响地貌景观,可能引发崩塌灾害;废渣占用或破坏土地资源,可能引发泥石流灾害;灰岩石料加工等人类工程活动粉尘污染极为严重,造成附近村民"脏、乱、差"... 陕西省韩城市西山灰岩群采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岩质高陡边坡寸草不生影响地貌景观,可能引发崩塌灾害;废渣占用或破坏土地资源,可能引发泥石流灾害;灰岩石料加工等人类工程活动粉尘污染极为严重,造成附近村民"脏、乱、差"的生活环境。这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属历史遗留下的或责任主体不明,属韩城市"三区两线"矿山覆绿范畴。在充分收集西山灰岩群采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外业调查,分析研究区内矿山地质问题及危害,划分了8个恢复治理分区。提出了以植被混凝土喷涂边坡、挖高填低整理采坑并种植花椒树、修筑挡墙拦挡废渣、修筑排水沟疏导地表水等防治措施。治理工程的实施可从根本上改变韩城市西山群采区的地貌景观,提高城市形象,变废为宝,让灰岩群采区成花椒种植基地,为陕西省灰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提供示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灰岩群采区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恢复治理 韩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大型煤炭基地地质环境监测思路和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范立民 吴群英 +16 位作者 彭捷 迟宝锁 孙魁 王宏科 郭佐宁 宁奎斌 刘水 李成 赵小峰 田水豹 李博 陈建平 高帅 仵拨云 姬怡微 郑苗苗 杜江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17-1427,共11页
黄河流域分布着我国9个大型煤炭基地,原煤产量占全国的70%,而且还在快速增长,这一地区地质环境脆弱,尤其是黄河中游区,高强度、大规模煤炭开采的地质环境效应显著,做好地质环境监测,是保障黄河流域煤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研究黄... 黄河流域分布着我国9个大型煤炭基地,原煤产量占全国的70%,而且还在快速增长,这一地区地质环境脆弱,尤其是黄河中游区,高强度、大规模煤炭开采的地质环境效应显著,做好地质环境监测,是保障黄河流域煤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研究黄河中游采煤对地质环境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黄河中游煤炭基地地质环境特征,包括煤层赋存的地质环境特、地下水环境特征、地表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特征4个方面,总结了黄河中游采煤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及体现指标,包括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泉水断流和干涸、河流流量锐减、水库干涸、黄土沟壑和沙漠区地表损害严重等5个方面。甄别了黄河流域大型煤炭基地地质环境中的敏感要素,包括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岩层变形监测和其他要素监测,对煤炭开采地质环境扰动强度进行分级,划分出煤炭开采强烈扰动区、一般扰动区和无扰动区,针对不同的煤炭开采扰动程度,对应划分出精准监测、核心监测和一般监测3个监测级别,同时分别制定了不同的监测方法,提出了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思路,设计了监测系统平台,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建设提供了基础。目前已经建成了地下水监测系统、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部分煤矿建成了地表水、地面形态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正在建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监测 黄河中游煤炭基地 保水采煤(保水开采) 绿色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陈建平 范立民 +2 位作者 杜江丽 宁建民 李成 《中国煤炭地质》 2014年第9期54-56,64,共4页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广泛,资源种类丰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大和强度高,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在分析矿产资源概况及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以往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效及项目安排情况。选取了两个近年来实...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广泛,资源种类丰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大和强度高,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在分析矿产资源概况及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以往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效及项目安排情况。选取了两个近年来实施的典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对恢复治理效果情况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能有效的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具有较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进一步分析预测了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变化趋势,认为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将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矿山地质环境整体将逐步好转。同时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为今后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高强度采矿 保水开采 恢复治理 变化趋势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雁林 郝俊卿 +2 位作者 赵法锁 李芳 李明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2,共7页
省域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与实践处于起步阶段。在借鉴自然灾害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省域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思路方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区划和地质灾害经济社会易损性区划的基础上,采用GIS平台,进行了陕西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初... 省域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与实践处于起步阶段。在借鉴自然灾害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省域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思路方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区划和地质灾害经济社会易损性区划的基础上,采用GIS平台,进行了陕西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初步研究,得到了陕西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初步结果。研究表明:陕西省地质灾害风险区可以划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级风险区,其中高中风险区15个,面积约占陕西国土面积的35%。这些风险区应成为今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区划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环境治理基金制度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探讨——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雁林 张成芳 +3 位作者 刘静祎 李仁虎 李成 卜春昱 《国土资源情报》 2018年第1期36-39,48,共5页
矿山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矿山环境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恢复生态环境,迫切需要对目前矿山环境治理相关制度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有效措施。文章阐述了陕西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建立的背景,在分析陕西矿... 矿山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矿山环境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恢复生态环境,迫切需要对目前矿山环境治理相关制度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有效措施。文章阐述了陕西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建立的背景,在分析陕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成效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矿山环境治理基金制度建立需要着重考虑的三个核心内容,并指出了推进基金制度要衔接的四个问题。该研究可为当前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的建立和下一步基金管理办法的出台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环境 基金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地质灾害与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周静静 赵法锁 +3 位作者 李辉 刘海南 张晓敏 祝艳波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8-234,共7页
基于陕西省各市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资料,利用GIS技术建立了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和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5个影响因素的数据库,将数据库要素转换为50×50 m的栅格数据,重分类后统计各因素中发生地质灾害的栅格数目,计算其与地质灾害... 基于陕西省各市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资料,利用GIS技术建立了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和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5个影响因素的数据库,将数据库要素转换为50×50 m的栅格数据,重分类后统计各因素中发生地质灾害的栅格数目,计算其与地质灾害分布的相关性系数。结果显示:陕西省地质灾害在陕南秦巴山区地貌单元中最为发育;各地层岩性中,奥陶系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最大;高程为400~800 m,坡度为20°~30°,以及坡型曲率绝对值大于1的阳坡和年平均降雨量大于700 mm区域均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沿着断裂带、河流和交通线路,地质灾害呈现出"带状"分布,相关性系数沿着远离断裂带(河流、交通线路)的方向减小。研究结果对陕西省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影响因素 相关性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构建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雁林 任超 +5 位作者 李永红 祝艳波 张辉 刘强 杨迁 马园园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3-410,共8页
陕西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重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这些灾害事件不仅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暴露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有效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化建设进程。该文首先总结了陕... 陕西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重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这些灾害事件不仅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暴露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有效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化建设进程。该文首先总结了陕西省近年来制度化建设进程和取得的成效,其次,指出了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控中依然存在的三大风险问题,即预警基础薄弱、治理体系不够健全、应急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制约着陕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水平。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并分别构建了制度组织体系、源头管控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应急技术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五大体系,为自然资源部门与应急管理部门“预防与救援的无缝对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灾害预防 灾害治理 防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神府煤田环境地质问题及成因 被引量:9
11
作者 陶虹 李成 +1 位作者 柴小兵 魏兴丽 《地质与资源》 CAS 2010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神府煤田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陕北黄土高原交接带,原生地质及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由于神府煤田超强度的煤炭开采,造成大面积采空区,形成了地面塌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矿区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以2006年神府矿山环境调查数据为... 神府煤田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陕北黄土高原交接带,原生地质及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由于神府煤田超强度的煤炭开采,造成大面积采空区,形成了地面塌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矿区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以2006年神府矿山环境调查数据为基础,从自然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综合分析神府煤田环境地质问题,认为其形成原因为煤层埋藏浅、超设计能力开采以及煤矿恢复治理力度不够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煤田 环境地质问题 影响因素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韩城市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19
12
作者 姬怡微 李成 +2 位作者 高帅 陈建平 郑苗苗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4-200,共7页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对单体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研究,对区域风险评价较少。该文以韩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网格划分为评价单元,以1:5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及收集到的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为基础,以概率统计法、Arc GIS...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对单体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研究,对区域风险评价较少。该文以韩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网格划分为评价单元,以1:5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及收集到的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为基础,以概率统计法、Arc GIS、Mapgis、Auto CAD等为手段,对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承灾体易损性分项评价,采用定性综合评估的方法,实现韩城市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将承灾体易损性分为人口易损性和财产易损性,提出人口比率和财产损失比率的概念,分别用因灾人口死亡总和/受威胁人口总和、已造成的财产损失总和/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总和表示,以单体地质灾害为基础,在评价单元内叠加评价,最终形成韩城矿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分区图,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提出不同的防治建议,旨在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地方进行减灾防灾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易损性评价 风险评估 陕西韩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榆神府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永红 刘海南 +3 位作者 范立民 贺卫中 姬怡微 赵洲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6年第3期116-121,共6页
榆神府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基于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得出: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地面塌陷;规模以小型、稳定性以差或较差、险情等级以小型为主;崩塌、滑坡发育的边界条件相同,主要发育于60°以... 榆神府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基于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得出: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地面塌陷;规模以小型、稳定性以差或较差、险情等级以小型为主;崩塌、滑坡发育的边界条件相同,主要发育于60°以上人工土岩边坡上,崩塌以剥落式为主,滑坡以前缘临空失稳牵引为主;地面塌陷主要由煤矿采空引发,表现为地表裂缝、地面塌陷,伴生崩塌、滑坡,裂缝以直线型、弧线型为主;窟野河中游、秃尾河东岸与孤山川、木瓜川等流域黄土沟壑内的地质灾害密集;神木县的永兴办与府谷县的府谷镇灾害点最多;50%以上地质灾害由人为工程活动引发,因此规范人为工程活动,是防范榆神府地质灾害发生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神府 生态环境脆弱性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韩城煤矿群采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策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成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3年第1期40-45,共6页
本文通过论述韩城市下峪口煤矿群采区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育特征,在详细勘察的基础上,运用DTM技术以及其它工程理论,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恢复治理方案,旨在最大限度的恢复原有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景观,为地质条件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本文通过论述韩城市下峪口煤矿群采区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育特征,在详细勘察的基础上,运用DTM技术以及其它工程理论,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恢复治理方案,旨在最大限度的恢复原有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景观,为地质条件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相似的其它地区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矿山 地质环境 恢复治理 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神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海南 李永红 +4 位作者 杜江丽 杨渊 姚超伟 仵拨云 彭捷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工作在神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神木县现阶段实行县、镇(办事处)、村、组四级群测群防体系,监测人和监测责任人均为村民和村组长。而神木县56.7%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公路部门、矿山企业等企事业单... 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工作在神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神木县现阶段实行县、镇(办事处)、村、组四级群测群防体系,监测人和监测责任人均为村民和村组长。而神木县56.7%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公路部门、矿山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引发,引发地质灾害的责任人并未真正承担其相应的监测责任。加之陕北境内气候差异较大,贯穿全年的人类工程活动持续扰动,县境内地质灾害已经由季节性演变成常年性灾害,随着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深入进行,神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成倍增长,村民监测任务繁重,国土部门的防治压力持续增大。充分发挥县级各部门职责,有效地落实监测人和监测责任人,是完善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基石。为此,在1:5万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将224处群测群防点"化整为零"分解在县级各部门中,在国土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联合起来群测群防,共同抵御神木县境内地质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群测群防 现状与对策 神木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芳 娄月红 程晓露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15-118,共4页
为了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和产品的质量,文章从计算机系统制作的角度探讨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方法,论述了陕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的运行环境、软件功能、空间数据库、模型方法等内容,并介绍了陕西... 为了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和产品的质量,文章从计算机系统制作的角度探讨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方法,论述了陕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的运行环境、软件功能、空间数据库、模型方法等内容,并介绍了陕西省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质灾害 气象预报预警 神经网络 空间数据库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6年陕西省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35
17
作者 宁奎斌 李永红 +5 位作者 何倩 韩健楠 刘海南 李卫波 张玲玉 李傲雯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93-101,共9页
本文利用2000~2016年陕西省已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灾情资料,分析研究了近十七年陕西省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时间上,年内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5~10月,而7~9月是重灾期,非汛期地质灾害数量占比呈明... 本文利用2000~2016年陕西省已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灾情资料,分析研究了近十七年陕西省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时间上,年内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5~10月,而7~9月是重灾期,非汛期地质灾害数量占比呈明显增高态势,由2013年以前的不足10.00%上升至2015年的39.47%、2016年的26.67%;年际上每3~5年会发生一次特大型地质灾害;"十二五"期间,地质灾害的发生数量、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总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2)空间上,陕南地区的地质灾害数量最多,但近年来陕北地区的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增多,呈现出由陕南向陕北逐渐扩展的趋势,2013年和2016年地质灾害数量占比由2003年的最低值0.25%分别上升至87.54%和46.67%,远远高于同年陕南地区。(3)引发因素上,由单一的自然因素向多因素交织转变,因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引发因素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7
18
作者 陶虹 康金栓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77-81,共5页
陕西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论文在总结陕西省107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陕西省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灾种选择了25个评价指标作为其易发性... 陕西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论文在总结陕西省107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陕西省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灾种选择了25个评价指标作为其易发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使用专家——AHP定权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基于GIS构建了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综合指数模型,将各指标因子图层按权重进行代数叠加运算,计算出全省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指数。然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陕西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非易发四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 综合评价 GIS AHP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的应用与现状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晓露 张华莉 《陕西地质》 2005年第2期84-89,共6页
从降水这一诱发地质灾害的关键因素入手,在对陕西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区域不同降雨强度诱发地质灾害的临界值,建立了陕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根据降雨量等级,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划... 从降水这一诱发地质灾害的关键因素入手,在对陕西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区域不同降雨强度诱发地质灾害的临界值,建立了陕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根据降雨量等级,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划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等级,进行有效的防灾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气象预报预警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7年陕西省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海南 李永红 +1 位作者 杨渊 张玲玉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系统梳理了2001-2017年陕西省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案例,揭示了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的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预报时间与发生时间的关系:(1)时间上,地质灾害成功预报主要发生在7-10月,占总数的84. 88%,且在9月达到最大值。(2)空间上,陕北、关中... 系统梳理了2001-2017年陕西省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案例,揭示了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的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预报时间与发生时间的关系:(1)时间上,地质灾害成功预报主要发生在7-10月,占总数的84. 88%,且在9月达到最大值。(2)空间上,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地质灾害成功预报占比分别为14. 14%、32. 20%和53. 66%,地市分布以安康市成功预报最多,商洛市次之,其他各地市分布相对平均。(3)预报时间与发生时间间隔上,在发出预警信息后,3~12 h内发生地质灾害的数量最多,占总数的26. 34%,在未来12 h内发生地质灾害的比例达到了54. 15%。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省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的主要做法,以期进一步提高陕西省的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率,努力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也为其他省份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提供可借鉴与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成功预报 时空分布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