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代换系的选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侯文胜 张安静 +2 位作者 杨群慧 傅杰 陈漱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68-373,共6页
利用缺体小麦与小麦-华山新麦草七倍体杂种(2n=49,AABBDDN)杂交,F1再与相应’的缺体小麦回交2次,在BC2F1境检选出2n=41的植株,同时套袋自交,选育出5A和3D两种异代换系。单体代换植株自交产生二体代换植株的频率为23.16%。5A... 利用缺体小麦与小麦-华山新麦草七倍体杂种(2n=49,AABBDDN)杂交,F1再与相应’的缺体小麦回交2次,在BC2F1境检选出2n=41的植株,同时套袋自交,选育出5A和3D两种异代换系。单体代换植株自交产生二体代换植株的频率为23.16%。5A代换植株在减数分裂中期121Ⅱ的出现频率平均为84.52%,3D代换植株21Ⅱ的出现频率平均为62.61%。异代换系均生长旺盛,结实正常,说明异染色体能较好地补偿所缺失的小麦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华山新麦草 异代换系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一对双随体染色体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的合成、抗病性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傅杰 井金学 +3 位作者 陈漱阳 侯文胜 杨群慧 赵继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19-324,共6页
通过幼胚培养和秋水仙碱处理,人工合成了具有一对双随体染色体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AABBVV)。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2n=21″的细胞占69.94%,染色体构型为1.0′+... 通过幼胚培养和秋水仙碱处理,人工合成了具有一对双随体染色体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AABBVV)。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2n=21″的细胞占69.94%,染色体构型为1.0′+20.47″+0.02。天然和自交结实率分别为49.07%和39.23%。籽粒蛋白质含量为20.98%。抗白粉、条锈、叶锈和赤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粒小麦 簇毛麦 双随体染色体 双二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倍体小滨麦与4D缺体杂交后代小染色体的传递与遗传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傅杰 赵继新 +1 位作者 杨群慧 陈漱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32-537,共6页
721804D缺体附加的1对小染色体(ti)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大小为常染色体平均长度的1/3~1/4PMCMI,染色体构型为19.59''(18~20)+0.46'(0~4)+0.09””(0~1)+0.96ti''(0~1)+0.08ti’(0... 721804D缺体附加的1对小染色体(ti)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大小为常染色体平均长度的1/3~1/4PMCMI,染色体构型为19.59''(18~20)+0.46'(0~4)+0.09””(0~1)+0.96ti''(0~1)+0.08ti’(0~2),96.19%的细胞中,ti染色体联会成环状二价体,82.38%的ti”游离在赤道板两边,与常染色体不联会,且推后分离。与八倍体小滨麦杂交的后代再与4D缺体回交,缺体作父本时,2ti染色体的传递率是作母本的5.8倍。ti染色体在杂交世代中的传递率为50.38%,丢失率为18.34%,不含ti染色体的植株,ti的出现频率在根尖细胞为43.18%,在PMCMI为8.16%。当常染色体数目不足42条时,ti染色体对杂交后代的数量性状有显著遗传效应,但当常染色体数目为42条时,ti染色体的遗传效应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滨麦 4D缺体 小染色体 传递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滨麦附加易位系DM 5911的创制及其细胞遗传学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程雪妮 刘洋 +5 位作者 庞玉辉 雷忠萍 武军 陈新宏 杨群慧 赵继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96-1002,共7页
滨麦(Leymus mollis(Trin.)Pilger,NsNsXmXm,2n=28)具有抗旱、耐寒、抗多种真菌和细菌病害、茎秆粗壮、大穗多花等特性,是麦类作物品种改良的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由八倍体小滨麦M842-16与硬粒小麦品种D 4286杂交F... 滨麦(Leymus mollis(Trin.)Pilger,NsNsXmXm,2n=28)具有抗旱、耐寒、抗多种真菌和细菌病害、茎秆粗壮、大穗多花等特性,是麦类作物品种改良的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由八倍体小滨麦M842-16与硬粒小麦品种D 4286杂交F6代选育出的1个附加易位系DM 5911进行了鉴定和农艺性状分析。细胞学镜检显示,DM 5911的染色体构型为2n=44=22Ⅱ;根尖体细胞原位杂交鉴定显示,DM 5911含有2条完整的Ns染色体和2条易位的Ns染色体;花粉母细胞原位杂交鉴定显示,DM 5911的2条完整Ns染色体和2条易位Ns染色体可以进行正常的联会配对和遗传。表明DM 5911是1个遗传稳定、包含1对完整的Ns染色体和1对易位Ns染色体的小滨麦附加易位系。形态学调查显示,DM 5911在株高和分蘖数等农艺性状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该附加易位系作为进一步创制小滨麦小片段染色体易位系的重要种质材料,可用于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与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滨麦 附加 易位 基因组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161小麦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遗传 被引量:2
5
作者 侯文胜 杨天章 王中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90-195,共6页
VE161小麦包括具有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雄性不育代换系、可育附加系和杂育系,杂育系由其代换系×附加系产生。VE161小麦在与其它小麦品系的杂交F1中,具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作用,但其本身部分同源配对频率... VE161小麦包括具有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雄性不育代换系、可育附加系和杂育系,杂育系由其代换系×附加系产生。VE161小麦在与其它小麦品系的杂交F1中,具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作用,但其本身部分同源配对频率较低。研究结果表明,VE161小麦本身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水平较低,是因其小麦染色体组中存在有一对纯合隐性上位基因,它能够抑制E染色体(Eph基因),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作用的表达,而一般小麦品系中具有该基因的相对显性基因。同时,在促进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作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长穗偃麦草 同源染色体配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倍体小滨麦与硬粒小麦杂交F_1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继新 陈新宏 +3 位作者 武军 傅杰 陈良超 孙志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2,共5页
八倍体小滨麦(OctoploidTritileymus)与硬粒小麦(Triticumdurum)的杂交研究结果表明以八倍体小滨麦作母本,硬粒小麦作父本时,杂交结实率较高,平均为28.47%,而其反交结实率较低,平均仅为5.84%。杂种F1自交结实率极低,平均为1.11%;F1形态... 八倍体小滨麦(OctoploidTritileymus)与硬粒小麦(Triticumdurum)的杂交研究结果表明以八倍体小滨麦作母本,硬粒小麦作父本时,杂交结实率较高,平均为28.47%,而其反交结实率较低,平均仅为5.84%。杂种F1自交结实率极低,平均为1.11%;F1形态兼具硬粒小麦、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和滨麦(L.mollis)特性;杂种F1PMCMI染色体构型主要是14 +14 ,平均为13.51 +13.82 +0.14 +0.10 +0.02 ,普通小麦D染色体组与滨麦J、N染色体组配对频率分别为3.02%和3.57%,说明D组与J、N组间基本无同源关系。同时杂种F1PMC后期有落后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末期和末期出现大量二分孢子、四分孢子带微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滨麦 硬粒小麦 遗传学研究 细胞 普通小麦 杂交结实率 自交结实率 染色体构型 D染色体组 研究结果 杂种F1 平均 孢子带 末期 母本 父本 反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近缘属植物1-FFT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建伟 贺晓岚 +1 位作者 李文旭 陈新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4-823,共10页
果聚糖与植物碳素分配和抗逆性有关,在逆境胁迫中具有保护植物细胞免受伤害的作用。为明确不同来源的果聚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本研究分别以小麦近缘属植物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2n=2x=14,Ns Ns)... 果聚糖与植物碳素分配和抗逆性有关,在逆境胁迫中具有保护植物细胞免受伤害的作用。为明确不同来源的果聚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本研究分别以小麦近缘属植物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2n=2x=14,Ns Ns)、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2n=2x=14,VV)、大赖草(Leymus racemosus,2n=4x=28,Ns Ns Xm Xm)为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3个果聚糖1-果糖基转移酶1-FFT基因,分别命名为Ph-1-FFT、Dv-1-FFT和Lr-1-FFT。3个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989、1950和1989 bp,编码662、649和662个氨基酸,其编码氨基酸序列均含有果糖基转移酶保守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表明,Ph-1-FFT和Lr-1-FFT高度同源,与Dv-1-FFT位于不同的分支,而Dv-1-FFT与普通小麦、圆锥小麦、西尔斯山羊草和乌拉尔图小麦1-FFT具有高度同源性。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1300-35SN-Ph-1-FFT/Dv-1-FFT/Lr-1-FFT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3个载体分别转入烟草品种W38中。对经过抗性筛选、PCR和RT-PCR验证的转基因植株鉴定发现,其抗旱和抗寒性明显高于对照,不同来源的1-FFT转基因植株的抗逆性差异不明显;在逆境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果聚糖、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而丙二醛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来源的1-FFT转基因植株的果聚糖、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Ph-1-FFT、Dv-1-FFT和Lr-1-FFT基因均是典型的GH32基因家族成员,其表达可能对提高烟草抗旱和抗寒性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FFT基因 抗旱性 抗寒性 小麦近缘属植物 转基因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美国小麦种质资源的耐盐性鉴定 被引量:19
8
作者 郭超 胡思远 +5 位作者 郑青焕 王亮明 赵继新 武军 杨群会 陈新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76-1084,共9页
为筛选高抗性的优质小麦资源,对通过前期抗病性和品质鉴定筛选出的7份优质美国冬小麦品种的耐盐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盐胁迫下7个小麦品种的发芽率、相对根长、相对芽长、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有... 为筛选高抗性的优质小麦资源,对通过前期抗病性和品质鉴定筛选出的7份优质美国冬小麦品种的耐盐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盐胁迫下7个小麦品种的发芽率、相对根长、相对芽长、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相对质膜透性和胞间CO2浓度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Hitch、TVT0PL-9和对照西农509为高耐盐品种;NE09L-47、NE09L-60-2和TVT09L-1为耐盐品种;NE09L-12和TVT09L-16为中耐盐品种;对照中国春为盐敏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美国 耐盐性 芽期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军 鲁敏 +4 位作者 孙树贵 杜万里 刘洋 武军 陈新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3-79,共7页
为探讨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小偃22等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胁迫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 为探讨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小偃22等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胁迫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且测定单株产量。结果表明,持续低温胁迫下,供试小麦品种叶片中的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MDA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相对膜透性(除郑麦366和郑麦9023)和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除郑麦366和郑麦9023外其余3个品种呈增加趋势;低温使单株穗粒数显著下降,但对单株小穗数和千粒质量的影响不大。经隶属函数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2类:小偃22和矮抗58属抗寒性较强的品种,西农509、郑麦366和郑麦9023为抗寒性差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拔节期低温 生理生化指标 产量 抗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穗期低温对冬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军 孙树贵 +3 位作者 王亮明 王秀娟 杨群会 陈新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49-2256,共8页
为明确孕穗期低温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小偃22’等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2±1)℃胁迫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 为明确孕穗期低温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小偃22’等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2±1)℃胁迫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测定单株产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低温胁迫24h和48h后,供试品种叶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2)低温胁迫使各品种单株籽粒产量和单株穗粒数显著下降,但对小穗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大。(3)经隶属函数分析,‘小偃22’、‘矮抗58’和‘西农509’属于抗寒性较强的品种,而‘郑麦9023’和‘郑麦366’为抗寒性较弱的品种,这与它们在试验中的籽粒产量表现相符。研究发现,与抗寒性弱的小麦品种相比,抗寒性强的品种在相同低温下具有相对较高的保护酶活性、较强的渗透调节物质积累能力和较低的质膜破坏程度,这是其在低温胁迫后能维持较高产量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孕穗期低温 生理生化特性 产量 抗寒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对小麦孕穗期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军 刘红 +5 位作者 李晓萍 鲁敏 孙树贵 苏佳妮 刘淑慧 陈新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为明确土壤干旱对孕穗期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选用小偃22等7个冬小麦品种材料,通过盆栽控水方式,测定孕穗期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和产量指标结果... 为明确土壤干旱对孕穗期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选用小偃22等7个冬小麦品种材料,通过盆栽控水方式,测定孕穗期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在中度和严重干旱下,小麦叶片中的SOD、POD和CAT活性、相对电导率值、MDA含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除晋麦47、小偃22、矮抗58和西农979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增加外,其余品种均下降。干旱胁迫下单株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显著降低。经主成分分析,供试品种的抗旱性依次为晋麦47>小偃22>矮抗58>西农979>西农509>郑麦366>郑麦9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干旱 孕穗期 叶片 生理特性 产量 抗旱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赖草6-SFT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基因烟草抗旱和抗寒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贺晓岚 王建伟 +5 位作者 李文旭 陈真真 赵继新 武军 王中华 陈新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9-398,共10页
果聚糖合成酶(6-SFT)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利用RACE结合RT-PCR技术从大赖草(Leymus racemosus,2n=4x=28,NsNsXmXm)中克隆到6-SFT基因,其完整开放阅读框为1863 bp。该基因被命名为Lr-6-SFT(GenBank登录号KT387273),编码620... 果聚糖合成酶(6-SFT)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利用RACE结合RT-PCR技术从大赖草(Leymus racemosus,2n=4x=28,NsNsXmXm)中克隆到6-SFT基因,其完整开放阅读框为1863 bp。该基因被命名为Lr-6-SFT(GenBank登录号KT387273),编码620个氨基酸,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含有保守的果糖基转移酶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表明,大赖草6-SFT与华山新麦草、普通小麦、西尔斯山羊草和大麦6-SFT具有高度相似性。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1300-35SN-Lr-6-SFT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该载体转入烟草品种W38中。对经过抗性筛选、PCR和RT-PCR验证的转基因植株进行抗旱和抗寒性鉴定,发现转基因植株与对照相比,抗旱和抗寒性明显增强;在逆境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果聚糖、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而丙二醛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本研究表明,Lr-6-SFT基因是典型的GH32家族成员,其表达能够提高烟草对干旱和寒冷胁迫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SFT基因 干旱 寒冷 大赖草 生理指标 转基因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染色体的促进结实基因提高缺体小麦结实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旗 田增荣 +3 位作者 朱建峰 余玲 李滨 李振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25-329,共5页
分别对含有小染色体的小偃5号、小偃6号和72180小麦品种自花结实4D缺体(依次编号为HN5、HN6和HN7)及其相应二体及正常4D缺体的5种农艺性状相对指数的研究表明:在4D缺体遗传背景下,小染色体载有促进结实基因... 分别对含有小染色体的小偃5号、小偃6号和72180小麦品种自花结实4D缺体(依次编号为HN5、HN6和HN7)及其相应二体及正常4D缺体的5种农艺性状相对指数的研究表明:在4D缺体遗传背景下,小染色体载有促进结实基因;这三种自花结实缺体的小染色体对4D染色体缺失效应均有部分补偿作用,小偃6号自花结实4D缺体小染色体的这种补偿能力最强,小偃5号自花结实4D缺体小染色体的这种补偿能力最弱。将小偃6号自花结实4D缺体的小染色体导入5A缺体,附加一对小染色体的5A缺体结实率较正常5A缺体的提高12.5%,证明利用这种小染色体的促进结实基因提高缺体结实性的途径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染色体 缺体小麦 结实性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穗偃麦草4E染色体上的K/Na判别性状基因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旗 田增荣 +1 位作者 朱建峰 余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504-507,共4页
在150mmol/LNaCl胁迫下,长穗偃麦草(Agropyronelongatum,2n=70)4E染色体代换普通小麦4D染色体后能显著降低盐胁迫下植株地上部的Na离子含量而维持较高水平的K离子含量。因此,长穗偃麦... 在150mmol/LNaCl胁迫下,长穗偃麦草(Agropyronelongatum,2n=70)4E染色体代换普通小麦4D染色体后能显著降低盐胁迫下植株地上部的Na离子含量而维持较高水平的K离子含量。因此,长穗偃麦草4E染色体上载有K/Na判别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长穗偃麦草 K/Na判别性状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新麦草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Ph-1-SST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贺晓岚 王建伟 +3 位作者 李文旭 赵继新 武军 陈新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1-498,共8页
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1-SST在植物逆境胁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挖掘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Keng)抗非生物胁迫关键功能基因,以华山新麦草叶片为材料,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1-SST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Ph... 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1-SST在植物逆境胁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挖掘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Keng)抗非生物胁迫关键功能基因,以华山新麦草叶片为材料,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1-SST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Ph-1-SST,登录号为KX761897。通过PCR法扩增其gDNA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的gDNA和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3 344bp和2 001bp,编码666个氨基酸残基,序列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含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预测该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2.9ku,理论等电点为4.87。序列比对显示,该基因与大麦1-SST基因编码蛋白的相似性最高(90%),为糖基水解酶32家族成员。对1-SST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Ph-1-SST及其同源蛋白位于不同分支,初步推断此全长cDNA是华山新麦草中编码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的一个新基因。结果为作物非生物胁迫改良提供重要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新麦草 1-SST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大麦杂交后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淑会 蔡振虎 +4 位作者 陈新宏 武军 赵继新 杨群慧 徐蕾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4-507,共4页
通过对普通小麦与大麦杂交后代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进行检测及分析,表明小麦-大麦远缘杂交后代减数分裂行为存在一些异常现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 MI)均具有一定数量的单价体,普遍存在多个棒状二价体和多价体;后... 通过对普通小麦与大麦杂交后代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进行检测及分析,表明小麦-大麦远缘杂交后代减数分裂行为存在一些异常现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 MI)均具有一定数量的单价体,普遍存在多个棒状二价体和多价体;后期Ⅰ、后期Ⅱ和末期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微核、四分孢子分裂异常等.这些异常现象可能是由远缘杂交的2个亲本间染色体组存在差异造成,导致了杂种后代中的大麦染色体的遗传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栽培大麦 远缘杂交 减数分裂 染色体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麦蔗糖:果聚糖6-果糖基转移酶(6-SFT)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贺晓岚 王建伟 +3 位作者 赵继新 李文旭 武军 陈新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9-555,共7页
为了挖掘和利用滨麦(Leymus mollis,2n=4x=28,JJNN)的优良基因,以拓宽小麦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资源,以滨麦为材料,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滨麦叶片中克隆到6-SFT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其cDNA全长为2 ... 为了挖掘和利用滨麦(Leymus mollis,2n=4x=28,JJNN)的优良基因,以拓宽小麦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资源,以滨麦为材料,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滨麦叶片中克隆到6-SFT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其cDNA全长为2 086bp,开放阅读框为1 866bp(命名为Lm-6-SFT),编码621个氨基酸;其推导的蛋白分子量为69.1kDa,理论等电点(pI)为5.18,属于酸性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SDPDG、RDP和EC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表明,滨麦6-SFT与冰草6-SFT在氨基酸水平具有高度的序列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麦 6-SFT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黑麦抗条锈病1BL/1RS易位系8-2-1的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邦平 刁慧珊 +10 位作者 李家创 袁凤平 刘洋 白宇皓 李毛 郝冬冬 白升升 武军 赵继新 杨群慧 陈新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5-1052,共8页
利用农艺性状优良的普通小麦品系W770B(2n=6x=42,AABBDD)与墨西哥黑麦(Secale cereale L.2n=2x=14,RR)杂交,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再经过多次与W770B回交,筛选出若干性状优良的衍生系。在大田用抖粉法人工接种条锈病混合菌种(CYR31,CY... 利用农艺性状优良的普通小麦品系W770B(2n=6x=42,AABBDD)与墨西哥黑麦(Secale cereale L.2n=2x=14,RR)杂交,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再经过多次与W770B回交,筛选出若干性状优良的衍生系。在大田用抖粉法人工接种条锈病混合菌种(CYR31,CYR32)对衍生系进行多次鉴定,筛选出对条锈病混合菌种(CYR31,CYR32)高抗的衍生系8-2-1。为了明确小麦新种质8-2-1的遗传基础,为该种质的应用提供参考,采用细胞学、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分子标记(SCAR,SSR)、SDS-PAGE、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和农艺性状调查对其进行鉴定分析。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8-2-1具有42条染色体(2n=42=21II);以黑麦DNA为探针的原位杂交(GISH)鉴定结果表明,8-2-1具有黑麦染色体信号;黑麦特异SCAR标记和1RS上的SCAR标记能够同时在黑麦和8-2-1中扩增出特异条带;小麦各个基因组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只有小麦1BS上的SSR标记不能在8-2-1中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8-2-1为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SDS-PAGE结果表明,8-2-1亚基组成为Null、7+8、2+12,与W770B(Null,7+16,2+12)在Glu-B1位点编码的HMW-GS存在差异。8-2-1粗蛋白含量(干基)、面筋含量(湿基)达到中筋小麦标准;Zeleny沉降值符合弱筋小麦标准。农艺性状调查发现,8-2-1具有早熟、大穗、大粒等优点。因此,8-2-1可为培育高产、抗病和优质小麦新品种提供重要的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BL/1RS 条锈病 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的HMW-GS和醇溶蛋白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继新 武军 +5 位作者 陈新宏 刘淑会 董剑 魏芳勤 杨群慧 朱建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期176-180,共5页
为探讨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的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为小麦品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采用SDS-PAGE和A-PAGE技术对14个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醇溶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份小偃系列小麦品种共出现了7种... 为探讨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的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为小麦品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采用SDS-PAGE和A-PAGE技术对14个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醇溶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份小偃系列小麦品种共出现了7种亚基和5种亚基组合类型,G1u-A1位点,1亚基是主要亚基,其频率达85.7%;G1u-B1位点,7+9亚基是主要亚基,其频率为50%;Glu-D1位点,2+12是主要亚基,其频率高达92.9%。1,7+9,2+12是主要的亚基组合类型,其频率为35.7%;小偃系列小麦品种整体品质得分较高,为7.21。14个小偃系列小麦品种共检测到19条醇溶蛋白带型,平均13.6条;其遗传距离(GD)在0.23~0.59之间,当遗传距离为0.50时,14个品种可聚为4个大类,来源相同的品种,遗传相似性大,可以聚在一起。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遗传变异较小,遗传基础较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小偃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醇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强筋小麦小偃166的综合评价及推广前景
20
作者 刘淑会 陈新宏 +3 位作者 武军 赵继新 张红旗 张开创 《陕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24-26,共3页
利用2003-2005年陕西省小麦区试及2005-2006年陕西省小麦生产试验汇总结果评价小麦新品种小偃166的丰产稳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根据品种选育过程和2004-2006年度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品质鉴定试验结果评价小偃166品质特性。结... 利用2003-2005年陕西省小麦区试及2005-2006年陕西省小麦生产试验汇总结果评价小麦新品种小偃166的丰产稳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根据品种选育过程和2004-2006年度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品质鉴定试验结果评价小偃166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小偃166具有与陕西省主栽高产小麦品种小偃22产量水平相当的高产特性及高抗条锈病、优质强筋等品种特性;高产、优质、抗病三要素能良好协调,是适宜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理想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偃166 品种特性 优质强筋 评价 推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