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16蛋白、Ki67抗原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崔凯 张利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4期3704-3706,共3页
目的探讨p16蛋白、Ki67抗原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宫颈标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p16蛋白、Ki67抗原的表达,并分析... 目的探讨p16蛋白、Ki67抗原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宫颈标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p16蛋白、Ki67抗原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结果CINⅠ级p16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75.4%,主要是点灶状表达;CINⅡ~Ⅲ级p16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100.0%,且大多数是带状表达;宫颈良性病变p16蛋白表达阴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级Ki67抗原表达总阳性率为69.6%,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位于上皮1/3内;CINⅡ~Ⅲ级Ki76抗原表达总阳性率为100.0%,主要位于上皮2/3至全层;宫颈良性病变Ki67抗原表达较少,主要在基底层,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16蛋白及Ki67抗原的表达对CIN的分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蛋白 KI67抗原 宫颈上皮内瘤变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K信号调控破骨细胞分化与成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梅良伟 桑文华 +5 位作者 陈富春 李晓春 王登峰 吴卓 穆佐洲 邵海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52-1656,共5页
破骨细胞来源于微环境造血前体细胞,它的生存、增殖、分化和激活需要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参与。RANKL与相应的RANK受体结合,从而刺激破骨前体细胞分化成为破骨细胞。这一过程由不同的调节蛋... 破骨细胞来源于微环境造血前体细胞,它的生存、增殖、分化和激活需要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参与。RANKL与相应的RANK受体结合,从而刺激破骨前体细胞分化成为破骨细胞。这一过程由不同的调节蛋白和激酶来调控,并且依赖于RANKL-RANK信号。本文中,笔者总结了目前已知的在破骨细胞发生过程中调节RANK信号的机制。在早期阶段,RANK信号的调节通过募集调节蛋白如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 TRAF6),引起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以及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和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 AP-1)的活化。活化的NF-κB进一步激活调节破骨细胞生成的重要因子-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cytoplasmic 1, NFATc1)。在信号传递的中间阶段,共刺激信号通过激活磷脂酶Cγ2(phospholipase Cγ2, PLCγ2)连同c-Fos/AP-1引起钙离子(Ca^(2+))振荡,同时Ca^(2+)信号促进NFATc1的产生。在破骨细胞生成的晚期阶段,NFATc1入核诱导大量的破骨细胞特异性靶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融合并发挥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NF-κB激活T细胞核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HPV联合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崔凯 朱静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8期2376-2378,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联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行宫颈病变筛查的患者1 200例,均接受TCT检查及HR-HPV检测,TCT阳性(ASCUS以上)者及高危型...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联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行宫颈病变筛查的患者1 200例,均接受TCT检查及HR-HPV检测,TCT阳性(ASCUS以上)者及高危型HPV感染者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TCT分级为无上皮内病变(NILM)、未确定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病变(LSIL)、未除外高度病变的鳞状上皮细胞(ASC-H)、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SIL)和鳞状细胞癌(SCC)者中,HR-HPV阳性率分别为31.8%、40.1%、60.0%、77.4%、89.7%、100.0%,随着TCT分级提高,HR-HRV感染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组HR-HPV阳性率为95.6%,明显高于<CINⅡ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CT分级为ASCUS、ASC-H、LSIL、HSIL患者中,HR-HPV阳性者高级别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4.6%、45.8%、20.0%、90.8%,均分别高于相应的HR-HPV阴性者(0、0、0、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联合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有重要价值,能够提高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液基细胞学 宫颈筛查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RC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崔凯 李佰营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3期-,共4页
目的 :分析SPARC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以2007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乳腺手术治疗的137例女性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检查结果,乳腺癌者65例,乳腺良性病变者72例。观察两组乳腺SPARC表达水平,比较不同... 目的 :分析SPARC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以2007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乳腺手术治疗的137例女性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检查结果,乳腺癌者65例,乳腺良性病变者72例。观察两组乳腺SPARC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SPARC表达情况的差异,分析SPARC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的SPARC表达情况存在显著差异:SPARC阳性表达率由高到低分别为乳腺癌组、良性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化程度低、出现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TNM分期为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其SPARC阳性表达率较高,而不同年龄、月经状况的乳腺癌患者SPARC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别;恶化组SPAR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PARC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均密切相关,且预后越差的乳腺癌患者SPARC阳性表达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RC 乳腺癌 预后 病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