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RS流行期间西安市区无偿献血者的成分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雅莉 袁利峰 刘利中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5-225,共1页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无偿献血者 成分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地区血小板HLA/HPA基因供者库的建库评估及应用策略 被引量:9
2
作者 齐珺 李昱辉 +7 位作者 王天菊 李凤琴 武君华 尚利侠 陈乐 王满妮 房婕 徐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799-804,共6页
目的探讨陕西地区血小板HLA/HPA基因供者库合适的库容水平及匹配概率,为本地区血小板供者库的建设、维护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11755名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401名和249名陕西地区无血缘关系多次单采血小板捐... 目的探讨陕西地区血小板HLA/HPA基因供者库合适的库容水平及匹配概率,为本地区血小板供者库的建设、维护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11755名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401名和249名陕西地区无血缘关系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为对象,分别进行HLA基因多态性分析、HPA基因分型和CD36抗原检测,应用Arlequin 3.5.2.2软件计算HLA、HPA基因频率及单体型频率,并根据表型频率计算找到HLA、HPA全匹配供者概率,评估库容水平。结果获得了陕西地区HLA-A、-B及HPA1-6、10、15、21表型群体多态性资料,在249例健康捐献者中检测到CD36抗原Ⅰ型和Ⅱ型缺失频率均为0.40%(1/249);计算推导得到当血小板供者库库容为194人时,患者有95%的把握能在该库中找到至少1名HPA1-6、10、15、21全匹配供者;1个1500人的血小板供者库有95%的概率可以找到1名HLA-A-B表型频率>0.002或单体型频率>0.001的相同供者,而找到任何1个交叉反应组(CREG)匹配的供者概率应在44.95%~97.57%之间;当供者数为8856、15033时,患者找到1名HLA表型相同的供者的概率可提高至80%和90%。结论在可靠的群体性多态性资料的支撑下,不同地区人群HLA/HPA的分布差异使得各地血小板供者库的建库模式和最适库容不尽相同,有必要应用多种血小板配合型输注策略扩大供者选择范围,从而有效降低建库成本和资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供者资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地区血小板供者基因数据库拓展性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齐珺 曹晓莉 +9 位作者 胡欣 李凤琴 孙振东 李昱辉 王满妮 王天菊 武君华 尚利侠 陈乐 徐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37-64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群体之间的共性和特性,挖掘包括血小板基因供者库在内的无偿献血者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间的融合潜力,提高招募成功率和已知结果库存率。方法应用数据库建模和比对方法对本市近10年无偿... 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群体之间的共性和特性,挖掘包括血小板基因供者库在内的无偿献血者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间的融合潜力,提高招募成功率和已知结果库存率。方法应用数据库建模和比对方法对本市近10年无偿献血者与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之间的匹配度和融合度进行筛选分层,采用Arlequin 3.5.2.2软件计算HLA、HPA基因频率及单体型频率,并根据表型频率计算不同血小板供者后备库中找到HLA、HPA全匹配供者概率。结果在本地区已入库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中,依据其献血行为挖掘出的活跃献血者分别划分为血小板供者库后备一、二、三、四梯队,分别为696名、2752名、9092名和12028名捐献者。第一梯队具有10~50次血小板捐献经历和10~20次全血捐献经历的占比最高,分别为13.65%和26.01%;第二梯队具有10~20次全血捐献经历和10~50次血小板捐献经历者占比分别为15.04%和1.38%,与其他梯队献血特征有差异(P<0.05)。在现有血小板库+一二梯队的核心库容中(n=4955),患者找到至少1名HLA-A,B表型相同的供者的概率可达69.02%;当考虑到ABO和HPA同型时,找到至少1名HLA、HPA全相合且ABO同型供者概率(B型为例)为48.73%。结论西安地区全血捐献、单采血小板捐献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这3类群体存在较大交叉分布性,与从头开始扩充库容相比,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的活跃献血者是血小板供者库的后备有声力量,在扩大有效库容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建库成本和资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血小板输注无效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血小板基因供者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地区汉族人群KIR 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天菊 尚利侠 +5 位作者 徐华 武君华 陈乐 王满妮 王小芳 齐珺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2期225-230,共6页
目的研究陕西地区汉族人群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型特点。方法随机抽取474名陕西地区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者外周血,KIR基因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技术;基因型参照等位基因频率网络数据... 目的研究陕西地区汉族人群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型特点。方法随机抽取474名陕西地区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者外周血,KIR基因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技术;基因型参照等位基因频率网络数据库(AFND)中的命名序号。结果陕西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于所有个体的基因有KIR 3DP 1、3DL 2、3DL 3、2DL 3和2DL 4。KIR 2DS 4、3DL 1、2DL 1、2DP 1、2DS 3、2DL 2、2DS 2、2DS 5、2DS 1、3DS 1、2DL 5基因频率分别为67.51%、96.20%、98.52%、99.37%、15.61%、20.89%、25.74%、29.32%、37.55%、37.76%、40.30%。共发现44种KIR基因型,其中以ID号为1、195、2、10、79最为常见,其频率分别为29.96%、13.08%、8.02%、5.91%、5.48%。结论陕西地区汉族人群KIR基因和基因型与中国汉族人群KIR分布有一些共同特点,同时有自身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王珺 赵英 +1 位作者 肖明 曹静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5期141-143,共3页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9月陕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参与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优质护理),各100例。比较两组献血知识认知程度、...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9月陕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参与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优质护理),各100例。比较两组献血知识认知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献血流程、注意事项、情绪舒缓、行为调节、献血配合评分高于干预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仪表形象、知识讲解、操作技能、采血环境、耐心沟通、处理问题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优质护理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加强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认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不良反应 认知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王珺 赵英 +1 位作者 肖明 曹静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在机采血小板捐献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12月于西安市中心血站及胸科医院门诊服务中心进行血小板捐献者86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与干预组,各43人。传统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在机采血小板捐献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12月于西安市中心血站及胸科医院门诊服务中心进行血小板捐献者86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与干预组,各43人。传统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捐献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捐献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捐献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捐献者舒适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捐献者舒适状况评分高于护理前,干预组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服务态度、沟通技巧、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再次捐献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84,P=0.001)。结论: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应用舒适护理,可有效提升捐献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利于提升捐献者的捐献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机采血小板 捐献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2025年西安市成分血临床供应量预测研究
7
作者 张铃浩 王锦 +3 位作者 姚蓓 褚晓月 孙振东 马超锋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13-1218,共6页
目的构建预测模型对2023—2025年西安市成分血临床供应量进行预测。方法基于2013年1月—2022年12月陕西省血液中心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分血供血量资料,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和指数曲线拟合模型构建预测模型,依据模型相关指标的误差参数确... 目的构建预测模型对2023—2025年西安市成分血临床供应量进行预测。方法基于2013年1月—2022年12月陕西省血液中心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分血供血量资料,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和指数曲线拟合模型构建预测模型,依据模型相关指标的误差参数确定最优预测模型,对2023—2025年西安市成分血供应量进行预测。结果指数曲线拟合模型预测西安市悬浮红细胞、血小板和冷沉淀供应量的拟合方程分别为x^(1)(t+1)=1.16e^(0.04t)、x^(1)(t+1)=1.04e^(0.12t)、x^(1)(t+1)=1.01e^(1.10t),其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488.7(0.05%)、2114.9(0.08%)和3089.6(0.07%),均低于灰色预测模型[分别为10488.7(3.44%)、2152.78(8.20%)和3441.35(7.92%)]。指数曲线拟合模型预测2023—2025年西安市成分血临床供应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25年西安市悬浮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临床供应量分别升至409467 U、69818治疗量和94724 U。结论指数曲线拟合模型可较好预测西安市成分血临床供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统计学 预测 血液成分输血 卫生服务研究
原文传递
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指数、血清25-羟化维生素D与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翟倩 张颖 +1 位作者 张建芳 田国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指数(DFI)、血清25-羟化维生素D [25(OH)VD]总量与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627名男性不育患者的检查数据,采用计算...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指数(DFI)、血清25-羟化维生素D [25(OH)VD]总量与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627名男性不育患者的检查数据,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分析精液常规参数,手工法检测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精子DFI,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检测血清25(OH)VD总量,采用SPSS 25.0数据分析软件分析精子DFI与精子总数、浓度、前向运动率(PR)、总活动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的相关性,以及血清25(OH)VD总量与精子总数、浓度、PR、总活动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DFI的相关性。结果 精子DFI与精子总数、浓度呈负相关,但其相关系数绝对值均<0.1,临床价值较小(r=-0.082、-0.094,P均<0.05),与精子PR、总活动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呈负相关(r=-0.519、-0.534、-0.327,P均<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25(OH)VD总量与精子总数、浓度、PR、总活动率无相关性(r=-0.009、-0.020、0.059、0.054,P>0.05),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呈正相关(r=0.147,P<0.001),与精子DFI呈负相关(r=-0.294,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子DFI与精子PR、总活动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呈明显负相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精子质量,精子DFI检测与精液常规参数可以互为补充,为全面、客观评估男性生育力提供有效信息;血清25(OH)VD总量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呈正相关,与精子DFI呈负相关,可作为评估男性生育力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碎片指数 精子浓度 精子活力 精子形态 25-羟化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育男性患者精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翟倩 张建芳 田国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6期2367-2372,2379,共7页
目的 探讨影响精液质量的因素,为男性不育患者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方法 对2020年11月至2022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21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精液质量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人群特征、生活习惯和工作... 目的 探讨影响精液质量的因素,为男性不育患者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方法 对2020年11月至2022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21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精液质量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人群特征、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对精液质量的影响。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精神压力、经常穿紧身裤是精子总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精神压力、每天饮水量、经常穿紧身裤是精子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经常穿紧身裤、经常接触电磁辐射是精子总活动率和精子前向运动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不同BMI、居住地、睡眠质量及是否经常久坐、经常锻炼、经常骑行、经常使用快餐盒和经常接触化学物质、油烟、噪声、振动患者的精子总数、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动率、精子前向运动率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精神压力、每天饮水量、经常穿紧身裤和经常接触电磁辐射是引起精子质量参数改变的重要因素,改变生活习惯、改善工作条件可提高精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精液质量 年龄 文化程度 生活习惯 饮水量 精神压力 电磁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临床输血预测模型构建
10
作者 唐会珍 陈方尧 +2 位作者 王钱 屈明利 褚晓月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7期2877-2882,共6页
目的构建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临床输血预测模型并检验其预测效能,为临床输血提供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PPP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情况分为输血组(90例)和未输血组(... 目的构建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临床输血预测模型并检验其预测效能,为临床输血提供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PPP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情况分为输血组(90例)和未输血组(110例)。输血组年龄(33.55±3.95)岁,孕周(34.45±2.12)周;未输血组年龄(32.50±4.21)岁,孕周(35.27±1.85)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输血相关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语言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孕次、流产史、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血组剖宫产次数≥3次、产前贫血、胎盘植入占比及胎盘超声评分、产后出血量均高于非输血组[5.6%(5/90)比2.8%(3/110)、60.0%(54/90)比30.0%(33/110)、90.0%(81/90)比32.7%(36/110)、9(8,11)分比6(5,7)分、1800(1200,2500)ml比600(500,800)ml],住院天数长于非输血组[8(6,12)d比6(5,8.3)d],孕周低于未输血组[(34.45±2.12)周比(35.27±1.85)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660、18.120、66.880,Z=8.080、10.590、3.730,t=-2.820;均P<0.05)。两组患者1 min阿氏评分、5 min阿氏评分、10 min阿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10、3.730、2.96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出血、产前贫血、胎盘植入、胎盘超声评分均是导致PPP患者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63(95%CI 0.939~0.986),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结论产后出血、产前贫血、胎盘植入、胎盘超声评分是导致PPP患者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能较好预测患者输血需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决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输血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血小板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雅莉 靳朝霞 +4 位作者 刘建强 赵晓华 王文 张国权 彭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血小板制备工艺优化方法及质量监控的方法。方法对180份400 m L新鲜全血在采集前和采集后以及分离出的白膜进行血小板含量检测,将每份血液在采血后6 h内分离出白膜,随机选其中90份为对照组,当天制备浓缩血小板储存于20-24... 目的探讨混合血小板制备工艺优化方法及质量监控的方法。方法对180份400 m L新鲜全血在采集前和采集后以及分离出的白膜进行血小板含量检测,将每份血液在采血后6 h内分离出白膜,随机选其中90份为对照组,当天制备浓缩血小板储存于20-24℃振荡保存,次日6份浓缩血小板同型汇集制成1份混合血小板;剩余90份为实验组,白膜储存于20-24℃振荡保存,次日6份白膜汇集后制备1份混合血小板。分析该组所制备的混合血小板制剂的数量和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对混合血小板质量体外评估发现,实验组血小板计数(Plt)高于对照组(P〈0.05),且白细胞残余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2种方法制备的混合血小板p H值及血气分析、血小板活化率相关指标均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结论全血当天分离出白膜,次日同型混合后制备的混合血小板可保证血小板提高获取效率和纯度,并不影响血小板质量,有望成为手工制备混合血小板的优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血小板 白膜法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PB1 TCE错配及表达模型在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齐珺 王天菊 +7 位作者 郝剑 尚利侠 王满妮 武君华 陈乐 王小芳 房婕 李恒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76-880,共5页
目的回顾性调查陕西籍汉族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供受者HLA-DPB1配合情况以及HLA-DPB1 3′-UTR rs9277534分型,运用TCE(T-cell epitope)和表达模型进行风险评估。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分型(PCR-SBT)、下一代测序(NGS-ION S5... 目的回顾性调查陕西籍汉族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供受者HLA-DPB1配合情况以及HLA-DPB1 3′-UTR rs9277534分型,运用TCE(T-cell epitope)和表达模型进行风险评估。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分型(PCR-SBT)、下一代测序(NGS-ION S5TM)技术、基于LABScan■ 3D平台的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技术(PCR-SSO)等方法对64对HLA-A,B,C,DRB1,DQB1 10/10相合的同胞供受者进行HLA-DPB1基因分型和新等位基因的确证,对DPB1错配供受者rs9277534 SNP位点进行测序,依据DPB1 T-Cell Epitope Algorithm version 3.0和rs9277534基因型进行TCE模型和表达模型预测。结果在64例HSCT受者中共计检出14种DPB1等位基因,其中DPB1*05∶01∶01G、DPB1*02∶01和DPB1*04∶01∶01G频率分布最高,分别占31.25%、20.31%和16.41%;发现新等位基因1例,于2020年6月26日被正式命名为HLA-DPB1*1120∶01;检出的3对错配供受者均为单一DPB1位点不合,DPB1座位热点交换率为4.69%,且均为不允许错配(non-PM);rs9277534基因型分别为AG/AG、AG/GG和AA/AG,供受对1较供受对2和3可能存在更高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风险。结论同胞相合HSCT中仍需关注HLA-DPB1呈现的TCE不允许错配及表达模型所预示的移植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DPB1 T细胞表位 rs9277534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RB1,-DQB1,-DPB1等位基因及单体型多态性与北方汉族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型)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齐珺 王天菊 +7 位作者 陈乐 王满妮 王小芳 杜丹 尚利侠 武君华 房婕 李恒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目的探讨HLAⅡ类(-DRB1,-DQB1,-DPB1)等位基因及单体型多态性与北方汉族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的易感相关性。方法以824名正常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6年1月—2019年9月)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分型(PC... 目的探讨HLAⅡ类(-DRB1,-DQB1,-DPB1)等位基因及单体型多态性与北方汉族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的易感相关性。方法以824名正常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6年1月—2019年9月)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分型(PCR-SBT)、下一代测序(NGS-ION S5TM)技术、基于LABScan? 3D平台的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技术(PCR-SSO)等方法对308例AML(非M3型)患者进行HLAⅡ类(-DRB1,-DQB1,-DPB1)基因高分辨分型,用Arlequin 3.5.2.2软件计算HLA基因频率和单体型频率,计算疾病优势比(odds ratio,OR)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经χ^(2)检验、连续校正显示非M3型AML患者的HLA-DRB1*07∶01(14.61%vs 9.53%,P<0.01)、HLA-DQB1*02∶02(12.82%vs 8.31%,P<0.01)、HLA-DQB1*06∶02(11.53%vs 8.74%,P<0.05)和HLA-DPB1*17∶01(5.84%vs 3.16%,P<0.01)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Bonferroni校正后HLA-DRB1*07∶01(Pc<0.05)、HLA-DQB1*02∶02(Pc<0.05)和HLA-DPB1*17∶01(Pc<0.05)频率仍高于对照组,与AML呈强相关,OR分别为1.62(95%CI=1.23~2.14)、1.62(95%CI=1.21~2.18)和1.91(95%CI=1.23~2.94);AML患者的2座位单体型HLA-DRB1*07∶01-DQB1*02∶02频率经Bonferroni校正后仍高于对照组(12.66%vs 8.19%,Pc<0.05);3座位单体型HLA-DRB1*07∶01-DQB1*02∶02-DPB1*17∶01频率高于对照组,与AML呈强相关,是AML的易感单体型。结论本研究首次获得HLAⅡ(-DRB1,-DQB1,-DPB1)基因及单体型多态性与北方汉族AML相关性的资料,HLA-DRB1*07∶01、HLA-DQB1*02∶02、HLA-DPB1*17∶01及单体型HLA-DRB1*07∶01-DQB1*02∶02-DPB1*17∶01是北方汉族发生AML的风险基因及易感单体型,基于HLA单体型的风险预测可能比基于单个等位基因的风险计算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Ⅱ类 单体型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pe Test在HLA组织配型实验室污染监测及预防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君华 尚利侠 +5 位作者 陈乐 王小芳 王天菊 王满妮 房婕 齐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3期358-362,共5页
目的建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组织配型实验室常规DNA污染监测试验体系,预防和消除可能会干扰检测准确性的PCR产物或基因组DNA的污染。方法设计含多种阴阳性对照和各关键监测点的完整反应链,针对HLA-Ⅰ类和Ⅱ类基因扩增区域内的非多态区... 目的建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组织配型实验室常规DNA污染监测试验体系,预防和消除可能会干扰检测准确性的PCR产物或基因组DNA的污染。方法设计含多种阴阳性对照和各关键监测点的完整反应链,针对HLA-Ⅰ类和Ⅱ类基因扩增区域内的非多态区进行引物特异性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扩增产物;对被污染监测点进行局部灭活处理后对相应监测点重新采样进行灭活验证;同时采取不定期抽查监测与定期全面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实验过程零污染。结果灭活处理及整改后,所监测HLA基因分型实验过程中的核酸抽提区、PCR加样区、PCR扩增区、下游产物处理区4个区域的主要监测点污染监测结果均合格。结论该研究建立的以Wipe Test为核心的DNA防污染监测实验体系能够有效监测和灭活验证可能会干扰检测准确性的PCR产物或基因组DNA的污染,是HLA组织配型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组织配型实验室 擦拭试验 污染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试剂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抗体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锦 李恒新 +2 位作者 黄蕾 徐华 李凤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750-752,共3页
目的评价胶体金法和化学发光法试剂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抗体的检测性能。方法对22例恢复期血浆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进行质量检测和SARS-CoV-2核酸检测,并采用2种胶体金法和1种化学发光法试剂检测血浆中... 目的评价胶体金法和化学发光法试剂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抗体的检测性能。方法对22例恢复期血浆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进行质量检测和SARS-CoV-2核酸检测,并采用2种胶体金法和1种化学发光法试剂检测血浆中新冠抗体IgG/IgM水平。结果 22份标本的一般质量检测中,1例ALT复检不合格。2种胶体金法和化学发光法试剂在新冠抗体IgM检测中,阳性率分别为54.5%(12/22)、31.8%(7/22)和72.7%(16/22),2种胶体金法试剂检测结果存在差异(P<0.05),2种胶体金法试剂与化学发光法试剂检测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冠抗体IgG检测中,阳性率分别为68.2%(15/22),81.8%(18/22)和86.4%(19/22),2种胶体金法试剂检测结果存在差异(P<0.05),2种胶体金法与化学发光法试剂检测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 3种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的检测能力有差异,需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恢复期血浆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采后快速降温至4—6℃再储存的不同时间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质量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雅莉 张良子 +1 位作者 平娜娜 李恒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全血在采集后快速降温至4-6℃,再储存,不同时间段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FFP)中凝血因子Ⅷ(FⅧ)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无偿献血全血200 mL(7 min内采完)30份和400 mL(13 min内采完)150份,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全血在采集后快速降温至4-6℃,再储存,不同时间段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FFP)中凝血因子Ⅷ(FⅧ)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无偿献血全血200 mL(7 min内采完)30份和400 mL(13 min内采完)150份,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份)。实验组全血采集后,降温至4-6℃再置于2-6℃储血冰箱;对照组全血采集后直接放入2-6℃储血冰箱。首先,观察2组全血降温至4-6℃所需要的时间;然后,2组均在采血后<6、6-12、12-18、18-24 h制备FFP,制备后2周内检测FⅧ含量和Fib含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全血分别在采血后约3、16-18 h温度降至4-6℃;实验组与对照组FⅧ含量均随着制备时间延长而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Fib含量在24 h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在18-24 h时段F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实验组合格率在80%以上,对照组12-18、18-24 h时段的合格率仅73%和53%,显著低于实验组(P<0.01)。结论全血快速降温至4-6℃,并维持2-6℃环境下储存,可延缓FⅧ下降,延长制备FFP时间至18-24 h,提高FFP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Ⅷ因子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等位基因HLA-DRB1*12:02:10的序列分析及确认
17
作者 武君华 王天菊 +4 位作者 王满妮 徐华 齐珺 尚利侠 陈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0期4857-4861,共5页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个体遗传学差异的本质是在编码其抗原产物的基因水平上,各种诱导因素下所产生的新等位基因,在人群中的频率分布、抗原的血型血清学检测和生物学功能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HLA新等...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个体遗传学差异的本质是在编码其抗原产物的基因水平上,各种诱导因素下所产生的新等位基因,在人群中的频率分布、抗原的血型血清学检测和生物学功能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HLA新等位基因HLA-DRB1*12:02:10的确认及序列分析。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基于测序的分型技术(PCR-SBT)、单链测序和下一代测序(NGS)方法对常规检测中HLA-DRB1位点无匹配结果的移植配型样本进行确证实验,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技术(PCR-SSO)进行对照实验。结果与结论:①实验发现先证者的HLA-DRB1位点在第3外显子582位置发生了T>G碱基突变,造成第3外显子194位密码子由CCT>CCG,为同义突变,未造成氨基酸改变;②实验最终确定了HLA-DRB1位点新的HLA等位基因,并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DRB1*12:0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测序 新等位基因 家系调查 确认 命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采血车内空气中细菌数检测结果比较
18
作者 张雅莉 蔡磊 +2 位作者 曹晓莉 张瑶婵 张建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42-944,共3页
目的探讨采血车的结构对采血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本站使用的由3类大客车改造而成的Ⅰ型(出入口同一门)、Ⅱ型(后门为入口,前门为出口)、Ⅲ型(中门为入口,前门为出口)结构的采血车(均具备献血者筛查、候采、采血、休息和出入口等... 目的探讨采血车的结构对采血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本站使用的由3类大客车改造而成的Ⅰ型(出入口同一门)、Ⅱ型(后门为入口,前门为出口)、Ⅲ型(中门为入口,前门为出口)结构的采血车(均具备献血者筛查、候采、采血、休息和出入口等基本功能),按静态(消毒后,工作前)、动态(工作时间2—4 h)分区域[采血区(a)、候采区(b)、车间区(c)]进行空气培养,将3种结构采血车内的各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数用q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态时3种结构的采血车内各区域、同一采血车不同区域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数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态时3种结构的采血车各区域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数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车内部结构对不同功能区域空气细菌菌落数有明显的影响,设置采血位的最佳区域是距离车门较远且在单位时间里人员流动量最小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车 结构 采血区域 空气细菌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血者手臂瘀血的护理
19
作者 张雅莉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21期2811-2812,共2页
目的:探讨献血者献血后采血部位瘀血护理的最佳方法。方法:分别用云南白药、三七粉、化瘀膏对献血者瘀血部位进行处理,观察瘀血消退的情况。结果:云南白药、三七粉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化瘀膏的有效率为100%。结论:化瘀膏对献血... 目的:探讨献血者献血后采血部位瘀血护理的最佳方法。方法:分别用云南白药、三七粉、化瘀膏对献血者瘀血部位进行处理,观察瘀血消退的情况。结果:云南白药、三七粉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化瘀膏的有效率为100%。结论:化瘀膏对献血后采血部位瘀血的消退有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手臂瘀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冷沉淀质量的因素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良子 苏晓敏 张雅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研究影响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最显著的因素,优化制备工艺,提高冷沉淀产率。方法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13 min内采完(保存液为ACD-B及保存液为CPDA-1)400 mL全血214份,分离制备冷沉淀。首先比较ACD-B血袋制备的A、B、O、AB各型... 目的研究影响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最显著的因素,优化制备工艺,提高冷沉淀产率。方法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13 min内采完(保存液为ACD-B及保存液为CPDA-1)400 mL全血214份,分离制备冷沉淀。首先比较ACD-B血袋制备的A、B、O、AB各型冷沉淀(每组15份);对比ACD-B、CPDA-1 2种血袋制备的非O型冷沉淀(每组17份);再比较凝血因子Ⅷ≥80 IU与<80 IU ACD-B血袋制备的非O型冷沉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pH值的差异(每组15份);最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非O型全血采集后采用1种水循环方式快速降温至4℃后置于2—6℃储血冰箱;对照组非O型全血采集后直接放入2—6℃储血冰箱。先比较2组均在采血后18—24 h制备的冷沉淀(每组15份),再观察实验组在采血后0—6 h、6—12 h、12—18 h、18—24 h冷沉淀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动态变化(每组30份)。结果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活性以B型[(94.81±14.95)IU/袋]、AB型组[(96.94±24.16)IU/袋]明显高于O型组[(77.68±10.41)IU/袋,P<0.05],Fib无差异(P>0.05);ACD-B、CPDA-12种血袋制备的非O型冷沉淀凝血因子Ⅷ活性[ACD-B:(91.58±26.69)IU/袋、CPDA-1:(107.68±29)IU/袋]、Fib含量[ACD-B:(218.67±44.85)mg/袋,CPDA-1:(244.62±40.02)mg/袋]无差异(P>0.05);非O型冷沉淀凝血因子Ⅷ≥80 IU与凝血因子Ⅷ<80 IU相比,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Ⅷ≥80 IU:(32.37±10)mg/L,Ⅷ<80 IU:(30.71±10.35)mg/L]、pH值[Ⅷ≥80 IU:(7.183±0.18),Ⅷ<80 IU:(7.181±0.16)]无差异(P>0.05);实验组在采血后18—24 h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Ⅷ活性(99.15±24.25 IU/袋)高于对照组[(79.78±24.35)IU/袋,P<0.05],Fib含量[对照组:(213.72±32)mg/袋,实验组:(218.67±44.85)mg/袋]无差异,均符合现行《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照组的冷沉淀凝血因子Ⅷ活性不符合,Fib含量符合;实验组分别在采血后0—6 h、6—12 h、12—18 h、18—24 h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Ⅷ活性随着制备时间延长而递减,并且均符合现行《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结论冷沉淀凝血因子Ⅷ活性与血型、采集血液储存温度相关,采集血液后快速降温至4℃,并维持2—6℃环境下储存,可延缓凝血因子Ⅷ活性下降,24 h内均可制备新鲜冰冻血浆,提高冷沉淀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 温度 凝血因子Ⅷ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