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雷小茹 李巧燕 +7 位作者 袁茂文 韩叶 吴雯 史瑞 温静 李光 任婧婧 宋艳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52例初诊APL伴DIC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双诱导缓...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52例初诊APL伴DIC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双诱导缓解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DIC指标改善情况、血制品输注、出血程度和1个月内完全缓解和死亡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第7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下降,纤维蛋白原(FIB)逐渐上升(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第3天FIB升高较普通肝素组更显著(P<0.05),两组间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普通肝素组有效率为65.38%,低分子肝素组有效率为76.9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内两组患者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人纤维蛋白原输注量较普通肝素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初始治疗7d内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第30天,普通肝素组有21例骨髓完全缓解,2例未缓解,3例因脑出血导致死亡;低分子肝素组25例骨髓完全缓解,1例因脑出血死亡;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APL合并DIC同样有效。低分子肝素可更快地提升初诊APL合并DIC患者的FIB水平,减少早期人纤维蛋白原输注,可能减少早期致命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肝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自噬及凋亡作用研究
2
作者 谢佳 张晓波 +5 位作者 温静 王浩 任婧婧 李光 张韵洁 宋艳萍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3期1987-1990,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自噬及凋亡的作用。方法选取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0.3μg/ml组、0.6μg/ml组和1.2μg/ml组,分别为0.9%氯人钠溶液和0.3μg/ml、0.6μg/ml、1.2μg/ml As2O3,...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自噬及凋亡的作用。方法选取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0.3μg/ml组、0.6μg/ml组和1.2μg/ml组,分别为0.9%氯人钠溶液和0.3μg/ml、0.6μg/ml、1.2μg/ml As2O3,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自噬,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Caspase-3、Bcl-2蛋白表达。结果随As2O3浓度增加,U266细胞增殖抑制情况越严重,1.2μg/ml组培养24 h、48 h和72 h时OD值分别为(0.382±0.097)、(0.534±0.111)和(0.604±0.121),明显低于0.3μg/ml组、0.6μg/ml组和对照组(P<0.05);0.3μg/ml组、0.6μg/ml组、1.2μg/ml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1.2μg/ml组细胞凋亡率为(25.43±3.88)%,明显高于0.3μg/ml组、0.6μg/ml组(P<0.05);1.2μg/ml组可见较多特征性的自噬小体;0.3μg/ml组、0.6μg/ml组、1.2μg/ml组Beclin-1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Caspase-3、Bcl-2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1.2μg/ml组Beclin-1相对表达量高于0.3μg/ml组、0.6μg/ml组(P<0.05),而Caspase-3、Bcl-2相对表达量低于0.3μg/ml组、0.6μg/ml组(P<0.05)。结论As2O3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自噬及凋亡,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可能与调控Beclin-1、Caspase-3、Bcl-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多发性骨髓瘤 U266细胞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浩 郭丽英 +2 位作者 李罡灿 宋艳萍 胡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1287-1288,共2页
目的分析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治疗、监测特点。方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纠正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纠正试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确诊后用维生素K1治疗。结果... 目的分析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治疗、监测特点。方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纠正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纠正试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确诊后用维生素K1治疗。结果应用维生素K1治疗后,PT、APTT较初入院结果显著缩短(P<0.01)。APTT异常率较低,PT异常率较高(95.5%)。PT与APT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T显著延长是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诊断的敏感指标。检测PT、APTT对于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具有一定价值。应用维生素K120mg2次/日静滴1月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巨噬细胞内铁测定对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浩 宋艳萍 +2 位作者 姚焕珉 杜晓平 胡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巨噬细胞内铁测定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改良的骨髓组织铁染色方法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402例各种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全部骨髓巨噬细胞内铁阴性,阳性率>85%的贫血有铁粒幼细胞贫血、慢性病... 目的研究骨髓巨噬细胞内铁测定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改良的骨髓组织铁染色方法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402例各种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全部骨髓巨噬细胞内铁阴性,阳性率>85%的贫血有铁粒幼细胞贫血、慢性病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脾功能亢进。阳性率<70%的贫血有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肾性贫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者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经对照分析,骨髓巨噬细胞内铁与骨髓涂片铁染色阴性符合率为61%~62%。与血清铁蛋白阴性符合率为78%~83%。骨髓巨噬细胞内铁阳性强度与血清铁蛋白之间显著相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阳性强度明显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P<0.01)。结论骨髓巨噬细胞内铁测定在了解机体铁贮存方面其敏感性、特异性都优于骨髓涂片铁染色,并且在有些贫血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内铁 骨髓活检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PC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韵洁 谢佳 +5 位作者 宋艳萍 李光 任婧婧 高飞 张晓波 戴进前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9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PCD方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间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MM患者,依照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采用PCD方案治疗的31例患者纳入对照... 目的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PCD方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间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MM患者,依照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采用PCD方案治疗的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PCD方案治疗的3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血沉水平和骨髓瘤细胞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3.6%,高于对照组的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沉水平、骨髓瘤细胞数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低于对照组,调节性T细胞(Treg)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轻度嗜睡和便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后,患者便秘、轻度嗜睡症状明显缓解,不影响继续治疗,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事件。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PCD方案治疗MM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患者血沉水平和骨髓瘤细胞数,缓解病情,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沙利度胺 硼替佐米 环磷酰胺 地塞米松 多发性骨髓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