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市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及临床相关性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威 王海峰 +3 位作者 薛飞肖 童开 赵棉 杨玉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75-477,共3页
目的研究了解西安市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相关性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PCR对389例西安市HBV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HBV DNA扩增,后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 目的研究了解西安市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相关性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PCR对389例西安市HBV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HBV DNA扩增,后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LFP)鉴定HBV基因型。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五项,速率法检测ALT和AST。结果西安市389例HBV感染患者基因型分布为HBV B基因型58例占14.9%(58/389),HBV C基因型326例占83.8%(326/389),HBV B/C混合型5例占1.2%(5/389)。其中HBV B、C基因型与患者在性别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HBV DNA载量水平及ALT和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基因型患者在HBV携带者和慢性乙肝中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肝硬化和肝癌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C基因型较B基因型更易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结论西安市HBV感染者存在HBV B、HBV C、HBV B/C混合型3种基因型,以HBV C为主要基因型,B型次之,B/C混合型最少;肝硬化的发生与C型存在着一定关系,提示HBV C基因型更容易发展成为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分布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2009年西安地区临床标本病原菌分布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雅 李宁 +2 位作者 兰雅娴 田英 邹江浩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21期3498-3501,共4页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某三甲医院临床送检培养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评价临床送检情况及临床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收集统计临床送检各类培养标本(血液、尿液、痰液、粪便)各类分泌物等的数量、种类及送检科室,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某三甲医院临床送检培养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评价临床送检情况及临床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收集统计临床送检各类培养标本(血液、尿液、痰液、粪便)各类分泌物等的数量、种类及送检科室,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用NCCLS推荐的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特殊耐药菌进行鉴定。结果:2008年送检标本种类前5位分别为痰液(65.2%)、1年中共收集患者首次分离菌1043株。其中真菌占45.5%,G—杆菌占42.3%,G+菌占11.6%。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所占比例分别为45.5%、17.8%、6.7%、4.5%、4.0%、3.2%、3.6%。送检科室分布排列老年病科24.9%、心血管内科23.6%、呼吸科22.5%、门诊10.1%、肾内5.6%,其中G—菌中大肠埃希菌ESBLs占36.5%、肺克ESBLs占36.8%、葡萄球菌属中MRSA占31.3%、MRCNS占31.8%。2009年送检标本前5位分别为痰液(58.1%)、尿液(25.8%)、血液(5.8%)、粪便(5.4%)、分泌物(2.8%)。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072株菌,其中真菌占41.5%,G—杆菌占46.1%,G+菌占12.3%。分离细菌为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佰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葡球菌。所占比例分别为41.5%、23.5%、7.4%、4.9%、4.5%、4.4%。其中G—菌中大肠菌ESBLs占57.6%,肺炎克雷佰菌ESBLs占48.6%。G+菌中MRSA占42.9%,MRCNS占62.5%。碳青雷烯类仍是对G—杆菌(嗜麦芽单胞除外)抗菌活性最强的一类抗生素,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连续2年呈上升趋势,葡萄球菌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但MRS检出率上升趋势。真菌检出率连续2年第一,细菌耐药率上升。结论:2008年~2009年临床标本送检情况与病原菌分布基本一致。真菌检出率高。应提高临床标本送检率,加强实验室特殊耐药菌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缓耐药株的蔓延,减少二重感染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分布 细菌耐药性 特殊耐药菌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Xpert检测系统分析儿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维 王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0期1369-1372,共4页
目的研究西安市儿童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情况,借助GeneXpert检测系统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特点,了解其分子流行病学分布,为各科室CRE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net ... 目的研究西安市儿童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情况,借助GeneXpert检测系统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特点,了解其分子流行病学分布,为各科室CRE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net 5.6软件筛选西安市儿童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CRE菌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鉴定细菌,以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联合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GeneXpert检测系统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KPC、NDM、VIM、IMP-1、OXA-48。结果西安市儿童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共检出CRE菌株109株,排名前3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57株(52.29%)、大肠埃希菌20株(18.35%)、产酸克雷伯菌8株(7.34%)。标本来源主要为尿液(35.78%)、下呼吸道标本(29.36%)、脓液(16.51%)。临床科室分布主要集中在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康复科及血液科。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RE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在80.00%以上,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小于40.00%。GeneXpert检测系统检测结果显示,携带碳青霉烯酶菌株共90株,耐药基因检出率分别为KPC(52.29%)、NDM(47.70%)、IMP-1(7.30%),未发现VIM和OXA-48耐药基因。患儿预后与细菌耐药基因检出数量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CRE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大部分来源于重症医学科的下呼吸道标本,对抗菌药物高度耐药,检出耐药基因以KPC和NDM为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形势严峻,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及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预防院内传播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 儿童 GeneXpert检测系统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男性性发育不良患者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玥 周萍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3期4663-4664,共2页
目的:从细胞遗传学角度探讨男性性发育不良患者与外周血细胞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外周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G显带,显微镜下核型分析,对性发育异常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在771例男性性发育不良患者中共检出... 目的:从细胞遗传学角度探讨男性性发育不良患者与外周血细胞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外周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G显带,显微镜下核型分析,对性发育异常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在771例男性性发育不良患者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73例,异常检出率为9.5%,其中性染色体异常最多,有50例,占异常核型的68.5%。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性别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该类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有助于寻找病因并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发育不良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克氏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5
作者 赵雅 朱海梅 岳虹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第9期1654-1655,共2页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K-B纸片扩散法进行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298株鲍曼不动杆菌占检出细菌总数的10.1%,连续3年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K-B纸片扩散法进行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298株鲍曼不动杆菌占检出细菌总数的10.1%,连续3年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临床医师应重视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加强细菌耐药性检测,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防止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株(PDPA)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条件致病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永刚 李宁 易福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14-16,共3页
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进行HIV检测的血液样本12457份,经ECLIA及ELISA检测,将检测结果阳性血样送HIV确认中心确认。将ECLIA、ELISA... 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进行HIV检测的血液样本12457份,经ECLIA及ELISA检测,将检测结果阳性血样送HIV确认中心确认。将ECLIA、ELISA检测及HIV确认中心结果进行对比。结果ELISA检出阳性血样35份,检测阳性率为0.28%;ECLIA检出阳性血样32份,检测阳性率为0.26%;确认中心确诊阳性血样30份。ELISA与ECLIA检测HIV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阳性血样吸光度值(OD)与cut-off(CO)值比值(OD/CO)多在1.35~1.80(P<0.05),且检测OD/CO值越大,与确认结果符合率越高;ECLIA检测阳性血样cut-off值多在150.00~220.00(P<0.05),且检测cut-off值越大,与确认结果符合率越高。结论ECLIA与ELISA检测各有优劣,临床应用应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4
7
作者 吕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145例MPP患儿纳入观察组,其中重型MPP患儿62例,轻型MPP患儿83例;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56例纳入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透...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145例MPP患儿纳入观察组,其中重型MPP患儿62例,轻型MPP患儿83例;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56例纳入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儿童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补体C3、C4,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结果 2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观察组WBC、CRP、Ig A、Ig G以及C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C4、Ig 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PP患儿T细胞亚群功能下降使得细胞免疫功能下降,B淋巴细胞存在异常活化状态说明体液免疫被激活,常规治疗时,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于MPP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生期孕妇B族链球菌筛查方法学探讨及血清型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林 段雯婷 +1 位作者 樊清清 王维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6期2321-2323,2327,共4页
目的探讨围生期孕妇感染B族链球菌(GBS)最优的筛查方法,分析其血清型和耐药性及临床结局。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产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35~37周孕妇874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生殖道-直肠分泌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显... 目的探讨围生期孕妇感染B族链球菌(GBS)最优的筛查方法,分析其血清型和耐药性及临床结局。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产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35~37周孕妇874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生殖道-直肠分泌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显色培养加鉴定法筛查GBS,分析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乳胶凝集试验检测GBS菌株的血清型,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检测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GBS感染对孕妇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874例孕妇的待检标本中,荧光定量PCR法阳性检出率为8.92%,显色培养加鉴定法阳性检出率为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临床随访,874例孕妇中有33例发生胎儿窘迫、孕妇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早产、胎膜早破等异常情况,其中28例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BS为阳性,19例经显色培养加鉴定法检测GBS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株孕妇定植的GBS共检出4种血清型,分别为Ⅲ型(51.28%)、Ⅰb型(20.51%)、Ⅰa型(16.67%)、Ⅴ型(11.54%)。GBS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头孢吡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青霉素、四环素敏感性较高,分别为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82.05%,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敏感性较低,分别为50.00%、50.00%、0.00%。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性与血清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型Ⅲ、Ⅰb、Ⅴ型耐药性较高。结论荧光定量PCR法快速、准确,阳性检出率高,对检测围生期妇女GBS感染更有价值。西安地区孕妇GBS定植、感染GBS血清型分布前4位为Ⅲ型、Ⅰb型、Ⅰa型、Ⅴ型;GBS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耐药菌株在Ⅲ型、Ⅰb型、Ⅴ型分离株中广泛流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孕妇GBS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生期 B族链球菌 血清型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谱 强薇 +1 位作者 赵曼 王荣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范围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下肢血管病变(LEAD)及周围神经病变(DPN)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初诊的1342例T2DM病人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疾病诊断结果分为单纯T2DM组348例、LEAD组704例和DPN组290例,比较3... 目的:探讨正常范围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下肢血管病变(LEAD)及周围神经病变(DPN)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初诊的1342例T2DM病人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疾病诊断结果分为单纯T2DM组348例、LEAD组704例和DPN组290例,比较3组病人的临床及代谢指标,并分析不同水平甲状腺激素病人LEAD及DPN的患病率及其相关性。结果:年龄、游离甲状腺素(FT4)、总蛋白、白蛋白、载脂蛋白E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按甲状腺激素的四分位数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不同FT4水平病人的LEAD和DPN患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4为LEAD和DPN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低水平的FT4为T2DM病人发生LEAD和DPN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LDH、CA153、FA和Hcy水平检测在MA和MDS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岳虹 张静妮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9期2862-286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糖类抗原153(CA153)、叶酸(F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在巨幼细胞性贫血(M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西安市第一医院诊治的MA/MDS患者98例作...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糖类抗原153(CA153)、叶酸(F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在巨幼细胞性贫血(M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西安市第一医院诊治的MA/MDS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根据疾病类型分为MA组和MDS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4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各组LDH、CA153、FA及Hcy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LDH、CA153、FA及Hcy在MA、MDS鉴别诊断中的效能。结果观察组LDH、CA153及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F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A组LDH、CA153、FA及Hcy水平均高于MDS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LDH、CA153、FA联合Hcy检测在MA、MDS鉴别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LDH、CA153、FA、Hcy单独检测(P<0.05)。结论LDH、CA153、FA及Hcy在MA、MDS患者中表达异常,联合检测能实现MA、MDS的鉴别诊断,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乳酸脱氢酶 糖类蛋白抗原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巨幼细胞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妇女产前筛查及诊断的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禺 赵雅 李秀娥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27期5935-5935,共1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产前筛查对于严重先天性缺陷儿宫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DELFIA)对635例妊娠中期妇女进行血清甲胎蛋白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应用Multicalc软件计算出风险值。高风险孕妇经遗传咨询...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产前筛查对于严重先天性缺陷儿宫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DELFIA)对635例妊娠中期妇女进行血清甲胎蛋白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应用Multicalc软件计算出风险值。高风险孕妇经遗传咨询,知情同意,自愿选择产前诊断。结果:635例孕妇中筛查出高风险孕妇39例,阳性率为6.14%,其中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31例,接受产前诊断36例(羊水24例,脐血12例),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2例,异常检出率为5.55%,其中唐氏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征1例。不同高风险值范围孕妇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泛开展产前筛查工作和产前诊断工作对于严重先天性缺陷儿的宫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产前诊断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胆管炎患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3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管炎(AC)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胆管炎患者112例作为AC组,另选取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以及不同严重程度AC患者血清ALT... 目的探讨急性胆管炎(AC)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胆管炎患者112例作为AC组,另选取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以及不同严重程度AC患者血清ALT、AST的表达差异。结果 AC组患者血清中ALT和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轻度AC患者血清中AST和ALT表达水平低于中度AC患者,中度AC患者血清中AST和ALT表达水平低于重度AC患者。治疗后,AC组患者血清中AST和ALT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AST和ALT联合检测诊断A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 62%和97. 31%,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P <0. 05)。结论急性胆管炎患者血清中AST和ALT表达明显升高,ALT和AST的联合检测可作为急性胆管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管炎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9对共培养体系中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13
作者 王林 段雯婷 王维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3期2871-2875,共5页
目的采用体外细胞共培养技术模拟骨微环境,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骨髓基质细胞HS-5与MDA-MB-231细胞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和重组BMP9... 目的采用体外细胞共培养技术模拟骨微环境,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骨髓基质细胞HS-5与MDA-MB-231细胞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和重组BMP9蛋白(100 ng/mL)(实验组),培养2 d后,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及明胶酶谱法分别检测MDA-MB-231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蛋白表达及相对活性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S-5和MDA-MB-231两种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MDA-MB-231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细胞信号通路P-Akt表达的变化。结果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BMP9后,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MDA-MB-231细胞平均愈合率分别为(84.28±2.54)%、(44.49±4.86)%;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MDA-MB-231细胞穿膜细胞数分别为481±22、121±11,BMP9对共培养体系中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实验组MDA-MB-231细胞MMP9、MMP2的蛋白表达分别为0.10±0.01、0.11±0.03,较对照组的0.79±0.03、0.82±0.05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MP9、MMP2相对活性分别为0.14±0.03、0.12±0.02,较对照组的0.90±0.07、1.04±0.14均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DA-MB-231细胞中CXCR4受体蛋白及其配体SDF-1的蛋白表达分别为0.08±0.01、0.06±0.02,与对照组的0.07±0.01、0.05±0.0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Akt蛋白表达(0.09±0.01)较对照组(0.48±0.0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S-5细胞中SDF-1蛋白表达(0.14±0.01)较对照组(0.42±0.0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模拟骨微环境的共培养体系中,BMP9可能通过SDF-1/CXCR4-PI3K信号通路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9 乳腺癌 骨微环境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nT、NT-proBNP、血尿酸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易福凌 李宁 +1 位作者 李永刚 王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5期2146-2149,共4页
目的探究心肌肌钙蛋白(cTnT)、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尿酸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1年后... 目的探究心肌肌钙蛋白(cTnT)、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尿酸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1年后随访情况分为好转组(61例)和死亡组(21例),比较2组cTnT、NT-proBNP、血尿酸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cTnT、NT-proBNP、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nT、NT-proBNP、血尿酸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死亡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nT、NT-proBNP、血尿酸水平预测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0.984、0.690,3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85,cTnT、NT-proBNP、血尿酸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5.2%、90.5%、47.6%、95.2%,特异度分别为67.2%、100.0%、88.5%、96.7%。结论cTnT、NT-proBNP、血尿酸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有关,检测以上指标能够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治避免病情恶化,对改善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血尿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l7细胞和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君 王学良 席新龙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812-814,共3页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中Thl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含量的变化。【方法】检测AIH患者(AIH组)及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Thl7细胞和Treg的比例,同时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中...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中Thl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含量的变化。【方法】检测AIH患者(AIH组)及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Thl7细胞和Treg的比例,同时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AIH组外周血中Thl7细胞比例为(1.65±O.32)%,明显高于对照纽(0.53±0.28)%,而Treg细胞为(1.02±0.31)%明显低于对照组(5.67±1.12)%,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IH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0)、IL-17、IL-23和IL-27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而AIH组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hl7细胞与Treg细胞比例失衡可能导致AIH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升高,引起机体炎症反应从而导致AIH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CD4阳性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类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β_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多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16
作者 赵亚妮 王君 赵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3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应用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 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多指标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60例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应用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 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多指标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60例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其分为DN组(UACR 30~<300μg/mg)112例与单纯T2DM组(UACR<30μg/mg)148例。选择同期进行体验的130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β_2-MG、RBP、Cys C、NGAL及MMP-2水平,DN组血清β_2-MG、RBP、Cys C、NGAL、MMP-2与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析UACR与β_2-MG、RBP、Cys C、NGAL、MMP-2的相关性。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β_2-MG、RBP、Cys C、NGAL及MMP-2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DN组血清β_2-MG、RBP、Cys C、NGAL>单纯T2DM组>对照组(P<0.05),MMP-2<单纯T2DM组<对照组(P<0.05)。DN组联合检测阳性率88.39%,均显著高于单纯β_2-MG、RBP、Cys C、NGAL、MMP-2阳性率62.50%、60.71%、59.82%、60.71%、63.39%(P<0.05)。UACR与β_2-MG、RBP、Cys C、NGAL呈正相关性(P<0.01);UACR与MMP-2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血清β_2-MG、RBP、Cys C、NGAL及MMP-2多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DN的有效诊断与监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Β2微球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胱抑素C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并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军锋 高洁 刘晓燕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8期1592-1594,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并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2例ACI患者将其分为MS组和非MS组,比较两组网膜素-1(omentin-1)水平及其与ACI合并MS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糖尿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并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2例ACI患者将其分为MS组和非MS组,比较两组网膜素-1(omentin-1)水平及其与ACI合并MS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糖尿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腰围、omentin-1是影响MS发生的单因素(P〈0.05);血清omentin-1与SBP、DBP、MAP、糖尿病、TG和腰围呈显著负线性相关(P〈0.01);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TG与omentin-1呈极显著负相关;TG和腰围是影响MS并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omentin-1下降是AcI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TG呈显著负相关;TG和肥胖是ACI患者并发M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并发症 急性病 代谢综合征X/并发症 脂肪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泪囊炎患者优势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先宁 兰雅娴 +3 位作者 杨华 陶沙 杨晓钊 邵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400-401,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优势菌变迁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4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泪囊分泌物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4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泪囊分泌物培养,39例为阳性,共分离出50株阳性菌。G+球菌27株(... 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优势菌变迁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4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泪囊分泌物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4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泪囊分泌物培养,39例为阳性,共分离出50株阳性菌。G+球菌27株(54%),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2株(44%),G-杆菌为14株(28%)。表皮葡萄球菌对利福平的敏感率为91%,左氧氟沙星66%,氧氟沙星60%。结论:G+球菌为引起慢性泪囊炎的主要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为优势菌,应重视老药新用及一线药物耐药性的变迁,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优势菌 抗生素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 DNA定量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联合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赵棉 张力 赵亚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5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 DNA定量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联合检测HBV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V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水平将其分为3组,即大三阳组285例、小三阳组358例与其他模型组245例。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 DNA定量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联合检测HBV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V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水平将其分为3组,即大三阳组285例、小三阳组358例与其他模型组245例。所有患者均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与HBV DNA定量检测。观察并分析HBV DNA对HBV感染的检测结果,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检测的阳性率,以及不同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模式与不同HBV DNA定量水平的检测结果。结果3组对HBV DNA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大三阳组HBV DNA检测的阳性率>小三组>其他模型组。3组HBV DNA定量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其他模型组。490例HBV DNA阳性样本中,HBe Ag检出率为48.98%(240/490),HBsAg检出率为96.94%(475/490)。HBV DNA水平>7 lg copies/m L时,以大三阳组居多,占77.24%;5~7 lg copies/m L时,以大三阳组居多,占66.04%;2.7~<5 lg copies/m L时,以小三阳组居多,占44.66%;<2.7 lg copies/m L时,以其他模型组居多,占55.83%。结论 HBV DNA定量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增强HBV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感染 HBV DNA定量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83例拟输血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兰雅娴 赵雅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6X期407-409,共3页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指标的感染情况,为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防止医护人员职业感染。方法:采用ELISA法对我院2683例输血前患者血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我院输...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指标的感染情况,为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防止医护人员职业感染。方法:采用ELISA法对我院2683例输血前患者血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我院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病指标阳性率为11.5%,其中HBsAg阳性率为9.84%,抗-HCV阳性率为1.57%m,抗-HIV阳性率为0.0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15%。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并可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传染性疾病 医院感染 受血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