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蒂对称旋转筋膜皮瓣修复巨大骶尾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延琴 张婷 +1 位作者 苏健 牛志霞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双蒂对称旋转筋膜皮瓣修复巨大骶尾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对12例患者术前给予营养评估、完善检查、心理疏导;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正确体位护理,伤口引流管及创面局部的护理,皮瓣血运的观察等专科护理。结果本组有1例患者不慎... 目的探讨双蒂对称旋转筋膜皮瓣修复巨大骶尾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对12例患者术前给予营养评估、完善检查、心理疏导;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正确体位护理,伤口引流管及创面局部的护理,皮瓣血运的观察等专科护理。结果本组有1例患者不慎致使引流管脱落,立即给予对症处理后,皮瓣存活。1例术后皮瓣远端出现水泡,皮下积液等,及时处理后肿胀减轻,皮瓣成活。1例术后发生动脉危象,立即给予罂粟碱肌肉注射、升高室温等治疗后皮瓣恢复正常。其余患者皮瓣颜色、外观、质地、功能、弹性良好,效果满意,经1~5年随访,局部皮肤未出现再次溃烂。结论双蒂对称旋转筋膜皮瓣血管丰富,抗感染能力强,皮瓣容易成活,外观自然,无明显皱褶,是修复骶尾部压疮理想的方法。精心的护理、严密的观察、全面的专科知识及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皮瓣成活,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蒂对称筋膜皮瓣 修复术 骶尾部 软组织缺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侧孔分布范围对应用安全性及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剑维 李阳 +3 位作者 臧渊 修金涛 雷伟 吴子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螺钉强化骨质疏松条件下椎体后,骨水泥不同分布形态对新型空心侧孔骨水泥椎弓根螺钉(Fenestrated pedicle screw,FPS)的安全性以及螺钉生物力学影响。方法使用平均年龄76岁的完整新鲜脊柱标本(T11~L5)3具,选取18个椎体,... 目的探讨骨水泥螺钉强化骨质疏松条件下椎体后,骨水泥不同分布形态对新型空心侧孔骨水泥椎弓根螺钉(Fenestrated pedicle screw,FPS)的安全性以及螺钉生物力学影响。方法使用平均年龄76岁的完整新鲜脊柱标本(T11~L5)3具,选取18个椎体,平均骨密度为0.542±0.13g/cm2。随机分为三组。侧孔间隔一个螺纹为A组(FPS-1)和侧孔间隔两个螺纹为B组(FPS-2),这两组均通过加压灌注筒装置进行骨水泥钉道灌注1.5ml,C组为常规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 pedicle screwgroup)CPS组,不灌注骨水泥。24小时后行三维CT扫描,观察骨水泥椎体内的分布;随后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三维重建显示:FPS-1组骨水泥均分布于椎体内,FPS-2组有部分骨水泥分布于椎弓根内。最大轴向拔出力:A组(573.2±136.30)N,B组(769.2±92.30)N,C组(361.8±58.84)N。FPS-1组和FPS-2组的螺钉稳定性均显著强于CPS组(P<0.05),且FPS-2组优于FPS-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远端三分之一为侧孔设计的安全区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形态能够影响螺钉的生物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骨水泥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妍 全伟 +1 位作者 牛志霞 张延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0X期553-553,共1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对50例经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的并发DVT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采取防止静脉滤网、抗凝、溶栓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临床治愈,2例患者出院后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结论...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对50例经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的并发DVT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采取防止静脉滤网、抗凝、溶栓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临床治愈,2例患者出院后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结论:双下肢骨折术后易并发DVT,在应用深静脉滤网、溶栓及抗凝治疗的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呋喃西林湿敷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全伟 牛志霞 +3 位作者 郭妍 张婷 张延琴 王玲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0X期465-465,共1页
目的:评价呋喃西林湿敷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的疗效。方法:将我科168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0.02%呋喃西林溶液湿敷组和对照组;呋喃西林溶液湿敷组患者于患肢抬高60°的基础上加0.02%呋喃西林湿敷,对照组只进行... 目的:评价呋喃西林湿敷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的疗效。方法:将我科168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0.02%呋喃西林溶液湿敷组和对照组;呋喃西林溶液湿敷组患者于患肢抬高60°的基础上加0.02%呋喃西林湿敷,对照组只进行患肢抬高60°处理,于术后1、3、5、7天观察肢体的肿胀情况并记录。结果:关节置换术后,0.02%呋喃西林湿敷组的患者下肢肿胀消退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用呋喃西林湿敷可以明显缓解肿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下肢肿胀 呋喃西林 湿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旋转角度对骨密度测量值影响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臧渊 雷伟 +5 位作者 吴子祥 刘峙辰 李阳 张扬 赵雄 孔亮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定量分析腰椎旋转角度对双能X线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腰椎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并提出校正方法。方法模拟腰椎BMD标准测量方法,将5具成年男性腰椎标本放于特制的可旋转模具上。以5... 目的定量分析腰椎旋转角度对双能X线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腰椎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并提出校正方法。方法模拟腰椎BMD标准测量方法,将5具成年男性腰椎标本放于特制的可旋转模具上。以5°为增加量,将标本从0°(标准前后位)逐渐旋转至45°,测量不同旋转角度状态下的腰椎BMD。同时,对标本进行X线摄片,根据Nash-Moe法评估椎体的旋转程度,并与DXA获得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随着腰椎旋转角度增加,腰椎的投射面积逐渐增加,骨矿含量无显著性变化,骨密度值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腰椎旋转角度与投射面积呈正性相关,与BMD呈负性相关。当旋转度数至15°时,测量BMD值与0°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当旋转至45°时,BMD降低达21%。根据Nash-Moe法判断腰椎旋转程度,DXA法与X线法的符合率为90%。结论椎体旋转角度对腰椎骨密度值具有显著性影响,可以导致测量值较真实值偏低。对于存在腰椎旋转畸形患者,应当根据旋转角度校正骨密度,以避免过高估计患者骨质疏松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脊柱侧凸 椎体旋转 双能X线骨密度仪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延琴 牛志霞 +1 位作者 张婷 朱娜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09X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原因。方法:从患者的伤口疼痛、呼吸系统并发症、合并慢性疾病、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术后并发坠积性肺炎,使术后肢体康复锻炼的时间延迟,3例合并有糖...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原因。方法:从患者的伤口疼痛、呼吸系统并发症、合并慢性疾病、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术后并发坠积性肺炎,使术后肢体康复锻炼的时间延迟,3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不注重饮食,血糖极度升高,延长了住院时间。1例患者术后体位不当,致使假体脱位,经及时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分析,严格应用不同护理手段,熟练掌握各种并存病的观察要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并正确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功能恢复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椎体减压术对脊柱骨折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兴国 鱼红进 +2 位作者 杨益宏 宋明辉 张煜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3期5-7,1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椎体减压术对脊柱骨折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与西京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79例,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分为观察组(<24 h)与对照组(≥24 h)。通过观察术前与术后3个月患者椎体... 目的探讨早期椎体减压术对脊柱骨折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与西京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79例,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分为观察组(<24 h)与对照组(≥24 h)。通过观察术前与术后3个月患者椎体形态、脊髓损伤水平评分(ASIA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JOA评分与ASIS评分显示,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血清S100B、SOD水平较对照组恢复程度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obb角、矢状径、椎间隙高度及后凸畸形度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较多,但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691)。结论创伤性脊髓损伤于伤后24 h内紧急手术治疗与伤后24~72 h内手术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别,但其相关血清因子水平以及功能恢复程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治疗 椎体减压术 神经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护理体会
8
作者 张延琴 牛志霞 +1 位作者 全伟 杨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08X期294-295,共2页
目的: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皮瓣血运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疼痛护理、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等。结果:皮瓣外观、质地、感觉恢复好,功能满意。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 目的: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皮瓣血运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疼痛护理、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等。结果:皮瓣外观、质地、感觉恢复好,功能满意。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供区功能损害小。其围手术期严密观察和护理是提高皮瓣成活率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 指端皮肤 缺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心理影响的分析研究
9
作者 严亚玲 王倩 《中外妇儿健康》 2011年第8X期422-422,共1页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患者恐惧焦虑心理的影响程度的观察。方法:将符合手术条件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针对性的术前访视,而对照组100例不做术前访视。所有问卷调查表需由患者填写,并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患者恐惧焦虑心理的影响程度的观察。方法:将符合手术条件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针对性的术前访视,而对照组100例不做术前访视。所有问卷调查表需由患者填写,并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观察组焦虑值(58.19±9.42),对照组焦虑值(62.62±10.46),两组患者术前恐惧焦虑情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术前访视能减轻手术患者的焦虑程度,是取得患者和家属术中最佳配合的保证,也是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访视 手术患者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10
作者 谢婷 张楠 +3 位作者 李娅 王宁 樊勇 吴子祥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5期181-181,共1页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的椎间关节退化性变所导致的脊髓及神经根、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受累引起的临床表现.现阶段颈椎病患病的主要因素为长时间颈部体位不当所引起肩部劳损,进一步导致颈椎病的发生.现在手术方案中有一种人...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的椎间关节退化性变所导致的脊髓及神经根、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受累引起的临床表现.现阶段颈椎病患病的主要因素为长时间颈部体位不当所引起肩部劳损,进一步导致颈椎病的发生.现在手术方案中有一种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以保留颈椎关节活动度,维持临近阶段的应有力分布平衡.减少邻近节段的退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人工椎间盘 置换 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Ⅰ期全脊椎整块切除治疗胸腰椎原发和转移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栗向东 王臻 +5 位作者 郭征 李靖 范宏斌 付军 陈国景 石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I期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enblocspondylectomy,TES)治疗胸腰椎原发和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我科行TES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21~66(平均47.8)岁。原发肿瘤8例,孤立性转移瘤1... 目的探讨后路I期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enblocspondylectomy,TES)治疗胸腰椎原发和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我科行TES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21~66(平均47.8)岁。原发肿瘤8例,孤立性转移瘤13例。原发肿瘤分别为骨巨细胞瘤3例,浆细胞瘤2例,骨肉瘤、软骨肉瘤及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各1例;转移性肿瘤原发肿瘤分别为乳腺癌4例,肺癌3例,肾癌2例,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和原发灶不明转移性腺癌各1例。肿瘤节段分布于T3~L3,其中胸椎12例、腰椎9例,单一椎体19例、多椎体2例(均位于3个相邻胸椎)。根据Tomita脊柱肿瘤外科分期进行评估:Ⅰ型5例、Ⅱ型10例、Ⅲ型1例、Ⅴ型2例、Ⅵ型3例。术前均有顽固性腰背痛或神经功能损害。切除椎体的骨缺损用钛网+自体骨或异体骨+钉棒系统进行固定和重建。手术均经后路I期完成。结果手术时间4.0~8.5h,平均6.4h;出血量1300~11600ml,平均4500ml。本组21例均获12~80个月的随访,平均40个月,术后腰背部局部疼痛均达到缓解。脊髓功能损伤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有一级以上恢复,和术前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2,P<0.05)。3例死亡,平均死亡时间为术后16个月,4例带瘤生存,14例无瘤存活,总生存率为85.7%。局部复发3例,复发率为14.3%,复发时间为平均术后22个月。本组除1例胸腔积液伴肺部感染、1例气胸伴双肺感染、1例左侧L3神经根一过性麻痹外,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4.3%。所有病例均无术中由于大血管或节段血管引起的大出血发生,植骨均完全愈合,无内固定失败或钛网移位。结论后路I期TES治疗脊柱原发恶性肿瘤、侵袭性良性肿瘤和孤立性转移瘤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无严重的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肿瘤转移 胸椎 腰椎 全脊椎整块切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