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木起而二马废——试论林黛玉形象对冯小青的继承和超越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人恩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9-130,共12页
晚明才女冯小青的故事在晚明至清代影响很大,以她为题材的文学作 品层出不穷。冯小青的故事为林黛玉形象的塑造准备和提供了素材,《红楼梦》则 对其做到了高明的扬弃。
关键词 林黛玉 《红楼梦》 冯小青 人物形象 小说 文学研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锋小说与“五四”文学的审父意识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罗伟文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64,共4页
审父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种普遍情结。本文认为:先锋小说对父亲进行了非理性的无情审视和怀疑,揭示了父辈丑陋和衰颓的生存景观,具有强烈的弑父色彩。同时,通过“五四”文学中的审父意识进行比较,展示出各自不同的审父文化景观。
关键词 先锋小说 五四文学 审父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雎》诗解辨正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桂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6-23,共8页
依照礼乐制度及相关文献材料 ,《关雎》当作于周召分陕而治时期。《关雎》本义应从主题义与主旨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关雎》蕴涵着对殷周交替时期的淫乱风气与抢婚习俗的批判并确立了妇德观。《关雎》诗用发生过三次大的变化。《毛诗大... 依照礼乐制度及相关文献材料 ,《关雎》当作于周召分陕而治时期。《关雎》本义应从主题义与主旨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关雎》蕴涵着对殷周交替时期的淫乱风气与抢婚习俗的批判并确立了妇德观。《关雎》诗用发生过三次大的变化。《毛诗大序》释义准确而后来诸说多有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周公 召公 毛诗 礼乐制度 妇德观 三家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僧与西域因缘考释 被引量:3
4
作者 夏敏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0-78,共9页
关键词 《西游记》 取经故事 西域人 流沙河 沙僧 吴承恩 《大唐西域记》 佛教密宗 沙和尚 杨景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三十年代倡导乡土文学的三种理论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关德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1-192,共12页
关键词 乡土文学 文艺 觉醒 现代西方 学理 五四新文化运动 想象 殖民地 年代 倡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母性:女性身份的文化反省——论王安忆的“三恋”、铁凝的“三垛”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瑷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4-99,共6页
性与母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支撑和动力 ,王安忆与铁凝不期而遇的审美目光共同穿透了这一深层结构 ,发现、反省并探究着女性生命的生态面貌及不可逆转的身份意义 ,从而对人类自身的困境进行了更深广的思考和关怀。作品因超越了特定... 性与母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支撑和动力 ,王安忆与铁凝不期而遇的审美目光共同穿透了这一深层结构 ,发现、反省并探究着女性生命的生态面貌及不可逆转的身份意义 ,从而对人类自身的困境进行了更深广的思考和关怀。作品因超越了特定的文学思潮或主义而获得更为持久的审美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身份 文化 反省 王安忆 铁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言的“不足述意” 被引量:3
7
作者 付义荣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82-84,共3页
语言,在简便、快捷传递信息的同时,也有其尴尬之时:语言并不一定能准确无误、详尽无遗地把人们所思所想都表达出来,即语言“不足述意”。对此,人们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和古希腊时代,就已经意识到。孔子就曾说过,“书不尽言,言不尽... 语言,在简便、快捷传递信息的同时,也有其尴尬之时:语言并不一定能准确无误、详尽无遗地把人们所思所想都表达出来,即语言“不足述意”。对此,人们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和古希腊时代,就已经意识到。孔子就曾说过,“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易·系辞上》)。西方哲学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语言表达 非语言 内部语言 外部语言 直觉和灵感 语法规则 思想 辞不达意 言不尽意 多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尊严意识──《随想录》人文思想资源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波光 《江淮论坛》 CSSCI 1997年第5期88-92,共5页
关键词 《随想录》 人的尊严 人文思想 人文精神 “讲真话” 巴金 思想资源 独立思考 人文知识分子 说真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末魏晋诗人的时空慨叹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彩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8-152,共5页
汉末魏晋诗歌重思辨,善于从时空的高度探讨人生的意义,追寻生命的本源。从《古诗十九首》到建安、正始诗歌,诗中充满了对人生苦短、时流倏忽的慨叹,诗歌风格苍凉而幽愤。及至东晋,王羲之、陶渊明用对自然人生的彻悟和特有的审美观... 汉末魏晋诗歌重思辨,善于从时空的高度探讨人生的意义,追寻生命的本源。从《古诗十九首》到建安、正始诗歌,诗中充满了对人生苦短、时流倏忽的慨叹,诗歌风格苍凉而幽愤。及至东晋,王羲之、陶渊明用对自然人生的彻悟和特有的审美观稀释了人生短暂带来的痛苦,时空意识逐渐趋向和谐、宁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魏晋诗歌 时空慨叹 《古诗十九首》 阮籍 陶渊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写作教学中的分级训练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关德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46,共3页
罗关德。
关键词 写作教学 教学方法 分级训练 语言表达 运思方法 认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文学家族的家族意识与创作追求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彩仙 《中州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54-56,共3页
魏晋文学家族有强烈的家族意识,他们既看重家族中的宗亲伦理关系,又注意家族文化传统的“与时推迁”,以求顺应时代潮流而保持家族的稳固性与延续性。在创作上则体现为自信的创作心态,崇雅的风格特征,并注重家族文学创作在承传之中... 魏晋文学家族有强烈的家族意识,他们既看重家族中的宗亲伦理关系,又注意家族文化传统的“与时推迁”,以求顺应时代潮流而保持家族的稳固性与延续性。在创作上则体现为自信的创作心态,崇雅的风格特征,并注重家族文学创作在承传之中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 家族意识 文学承传 文学个性 魏晋文学家族 创作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更”琐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人恩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0-42,共3页
屡次出现于南宋诗人笔下的“六更”一词含有丰富而神秘的历史文化内涵 ,宋代宫中实有“打六更”之制 ,其改“打五更”为“打六更”旨在避凶就吉 ,祈求国运久长 。
关键词 六更 蛤蟆更 图谶 寒在五更头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开设“网络文学”课程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海蓉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5X期155-156,共2页
互联网的飞速增长,造成在校大学生上网相当普遍。在了解和关注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对当今网络文学的基础上,就上网比例、对网络文学所持态度、发展现状、写手和作品的评价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调查后的分析,得出高校开设该课程的必要... 互联网的飞速增长,造成在校大学生上网相当普遍。在了解和关注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对当今网络文学的基础上,就上网比例、对网络文学所持态度、发展现状、写手和作品的评价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调查后的分析,得出高校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和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课程设置 调查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阮籍《咏怀》诗的意象组合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彩仙 《社科纵横》 2000年第3期50-52,共3页
本文认为《咏怀》运用各种方式组合意象 ,主要有象征、对比、叠加等方式 ;《咏怀》的目的在于咏怀 ,所以许多意象本身具有议论性质 ,有助于咏怀。而这些意象的组合与意象的特点则充分显示了阮籍诗歌个性化。
关键词 意象组合 象征 对比 叠加 议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宝玉的“意淫”疏解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帼英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38-40,共3页
“意淫”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关键词语 ,也是一个复杂难解的概念。要准确地把握其内涵 ,须与“自色悟空”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它重点包含着樊通德所谓“淫于色”的“慧男子”的意思。作为一个“浪子和尚” ,贾宝玉的一生确实经历了“慧... “意淫”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关键词语 ,也是一个复杂难解的概念。要准确地把握其内涵 ,须与“自色悟空”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它重点包含着樊通德所谓“淫于色”的“慧男子”的意思。作为一个“浪子和尚” ,贾宝玉的一生确实经历了“慧———通———流———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宝玉 意淫 "自色悟空" 人格发展 曹雪芹 "情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骚》未尽灵均恨 更有情痴抱恨长──试论《红楼梦》与屈原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人恩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5-41,共7页
穷而不达、潦倒落魂、志向难伸、愤懑■傺的共同人生境遇,促使屈原、曹雪芹写出了空前绝后的奇诗、奇书。不仅屈原光照千古的人格力量感召着曹雪芹,而且屈原赋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也深刻地影响了《红楼梦》。本文从奇幻的风格,讽兼... 穷而不达、潦倒落魂、志向难伸、愤懑■傺的共同人生境遇,促使屈原、曹雪芹写出了空前绝后的奇诗、奇书。不仅屈原光照千古的人格力量感召着曹雪芹,而且屈原赋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也深刻地影响了《红楼梦》。本文从奇幻的风格,讽兼比兴的象征艺术、《芙蓉女儿诔》的创意和表现手法、环境描写、史湘芸的名字、黛玉的第三首题帕绝句方面,探讨了《红梦楼》与屈原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愤抒情 屈原赋 《红楼梦》 师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青博鱼》的语言特色及情节指瑕
17
作者 郭帼英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86-88,共3页
《燕青博鱼》的语言富有“蛤蜊味” ,其曲辞和宾白采自土生土长的燕赵天然丽语 ,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形成了质朴清丽、晓畅明快的个性化语言。
关键词 《燕青捕鱼》 古代 戏剧 李文蔚 语言 性格 情节 进辞 宾白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少功《暗示》的隐秘信息
18
作者 罗关德 《江淮论坛》 CSSCI 2004年第4期148-151,30,共5页
本文运用结构分析和人物类型分析,认为《暗示》是一部以人类学视角观照下的乡土小说。作品不仅在叙述手段上运用了反语言的策略,而且在内容上也体现了韩少功乡土小说的新的审美蕴含。
关键词 文明 怀旧 隐秘信息 乡土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诗:怡人而不累人的艺术──郭风散文诗的启示
19
作者 郑波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58-62,共5页
本文对当代散文诗名家郭风的艺术风格,从“自然的陶醉”、“童真的视角”和“哲学的扬弃”三个重要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论析,指出“散淡”是作家的个性特征,也是他散文诗作品的风格特征。并进一步指出,象郭风作品所体现的“散谈”、... 本文对当代散文诗名家郭风的艺术风格,从“自然的陶醉”、“童真的视角”和“哲学的扬弃”三个重要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论析,指出“散淡”是作家的个性特征,也是他散文诗作品的风格特征。并进一步指出,象郭风作品所体现的“散谈”、“怡人而不累人”,正是散文诗所应有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风 散文诗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蔡澄清对传统语文教育的选择与发展
20
作者 张哲英 《内蒙古统计》 2002年第6期98-99,共2页
著名语文教师蔡澄清先生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与探索.创立了“点拨式教学法”.成为时代与“历史”结合过程中最为突出的一朵奇葩.而在“继承”中发展.更是其语文教育思想中的一大亮点。可以说.以蔡澄清先生提倡的“点拨式教学法”为典... 著名语文教师蔡澄清先生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与探索.创立了“点拨式教学法”.成为时代与“历史”结合过程中最为突出的一朵奇葩.而在“继承”中发展.更是其语文教育思想中的一大亮点。可以说.以蔡澄清先生提倡的“点拨式教学法”为典型.研究其对传统语文教育的选择与发展.无疑是我们今天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进行“拿来”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澄清 语文教育 “点拨式教学法” 课程改革 教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