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港旅客携带动植物的检疫
1
作者 张龙德 林芝桓 +2 位作者 郑泰成 王浩 毕建秀 《中国动物检疫》 CAS 1999年第4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动物检疫 植物检疫 海港旅客 携带物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假高粱发生与生育期的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香梅 张茂伟 +1 位作者 鹿世晋 姜瑞德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40-341,共2页
青岛地区假高粱发生与生育期的观察刘香梅,张茂伟,鹿世晋,姜瑞德(青岛动植物检疫局266002)(青岛市植保站)(青岛市农科所)近几年来,在进口粮中经常发现混有假高粱,并随着装卸运输和加工过程而传播蔓延,对农业生产造成... 青岛地区假高粱发生与生育期的观察刘香梅,张茂伟,鹿世晋,姜瑞德(青岛动植物检疫局266002)(青岛市植保站)(青岛市农科所)近几年来,在进口粮中经常发现混有假高粱,并随着装卸运输和加工过程而传播蔓延,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为了摸清假高粱的传播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高粱 发生 生育期 植物检疫 种子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淡进境肠衣的检疫监管
3
作者 房俊頔 吴德茂 +1 位作者 邓善英 申丽 《山东肉类科技》 CAS 1994年第2期20-24,共2页
肠衣是由新鲜的原肠经过刮制剩下的粘膜下层。采用肠衣包装的肉类易保存、无毒、不易腐败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目前,各国的香肠和腊肠种类共计1500余种,其中约80%是采用肠衣包装。而肠衣加工是一项既累又脏的工作,许多发达国家的肠衣都... 肠衣是由新鲜的原肠经过刮制剩下的粘膜下层。采用肠衣包装的肉类易保存、无毒、不易腐败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目前,各国的香肠和腊肠种类共计1500余种,其中约80%是采用肠衣包装。而肠衣加工是一项既累又脏的工作,许多发达国家的肠衣都是由发展中国家加工的。据报道,德国彼得公司88%的肠衣库存是来自中国加工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度的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衣 检疫监管 口蹄疫病毒 盐渍肠衣 过氧乙酸 原肠 检疫审批 实验性感染 疫情 腊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的远距离传播及其检疫问题
4
作者 白兴月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6-127,共2页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从一个寄主个体(一株树、一段圆木等)向另一寄主个体的转移依赖昆虫介体。至今发现有24种昆虫可携带松材线虫,已证实其中有6种天牛可通过下述方式传播松材线虫萎蔫病:从病死树中羽化出的天牛感染松...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从一个寄主个体(一株树、一段圆木等)向另一寄主个体的转移依赖昆虫介体。至今发现有24种昆虫可携带松材线虫,已证实其中有6种天牛可通过下述方式传播松材线虫萎蔫病:从病死树中羽化出的天牛感染松材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松材线虫 植物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芋病的发生及研究
5
作者 姜军 邓学农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芋头 病害 疫病 污斑病 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境伴侣动物的检疫
6
作者 房俊頔 邓善英 +2 位作者 贺晓东 郑雷 裴华新 《动物检疫》 1994年第2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动物 伴侣动物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GPV VP3基因重组原核表达产物建立检测抗体的ELISA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布日额 李宝臣 +2 位作者 马波 王君伟 Ulrich Neumann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03,共5页
利用鹅细小病毒(GPV)VP3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GPV抗体的间接ELISA及Dot-ELISA方法。经确定两种方法的抗原包被浓度为125μg/mL,其中间接-ELISA 100μL/孔、Dot-ELISA 5μL/点。间接-ELISA中HRP标记的兔抗鹅Ig... 利用鹅细小病毒(GPV)VP3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GPV抗体的间接ELISA及Dot-ELISA方法。经确定两种方法的抗原包被浓度为125μg/mL,其中间接-ELISA 100μL/孔、Dot-ELISA 5μL/点。间接-ELISA中HRP标记的兔抗鹅IgG的工作浓度是1:200,检测血清的最适稀释度是1:400,阳性判定标准为OD492≥0.20,且P/N≥2.0。用此方法检测弱毒疫苗免疫血清,其抗体滴度在1:400~1:51200。Dot-ELISA的结果与间接-ELISA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 VP3基因重组原核表达产物 间接-ELISA Dot—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地区牛流行热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成 杨承谕 +3 位作者 陈忠国 李保家 沈瑜 蔺光璞 《动物检疫》 1993年第2期9-12,共4页
1991年夏秋之交徐州市各奶牛场暴发牛流行热。为确诊该病,采集了发病高热期抗凝血,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试验。病料经处理后,直接接种于BHK_21细胞,传至第二代可见典型的CPE。电镜下观察到80—150nm弹状病毒颗粒。分离毒的理化特性、核... 1991年夏秋之交徐州市各奶牛场暴发牛流行热。为确诊该病,采集了发病高热期抗凝血,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试验。病料经处理后,直接接种于BHK_21细胞,传至第二代可见典型的CPE。电镜下观察到80—150nm弹状病毒颗粒。分离毒的理化特性、核酸类型及中和试验结果均与标准BEFV相一致,证实该分离病毒为牛流行热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 流行性感冒 病毒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凝集试验与补体结合试验检测牛边缘无浆体感染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肖正 王君玮 +2 位作者 陈忠国 孟广校 吴三 《动物检疫》 1994年第1期17-18,共2页
从138份血清样品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快速凝集试验(RCA)比补体结合试验(CF)检测边缘无浆体感染的敏感性高(88.9%:81.5%),假阴性率低(11.1%:18.5%),两者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预测性,检测阳性符合率高,快速凝集试... 从138份血清样品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快速凝集试验(RCA)比补体结合试验(CF)检测边缘无浆体感染的敏感性高(88.9%:81.5%),假阴性率低(11.1%:18.5%),两者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预测性,检测阳性符合率高,快速凝集试验对一次感染牛的持续检出阳性时间更长久(303天:92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试验 边缘无浆体 牛病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原野库蠓中分离到一株RNA病毒
10
作者 李晓成 张燕霞 +8 位作者 普淑英 杨承谕 马洪超 陈忠国 孟广校 梁成珠 卢晓中 周维翰 苏培元 《动物检疫》 1994年第1期9-10,共2页
1992年9月从安徽省某地黄牛体表采集的原野库蠓雌虫经细胞培养连续传代分离到一株病毒。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无囊膜,呈球形,大小约为24~25nm。分离株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7℃,对Vero细胞系、C6/36细胞系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1992年9月从安徽省某地黄牛体表采集的原野库蠓雌虫经细胞培养连续传代分离到一株病毒。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无囊膜,呈球形,大小约为24~25nm。分离株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7℃,对Vero细胞系、C6/36细胞系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药物抑制试验结果证明该分离毒林为RNA病毒。分离病毒能引起1-2日龄乳鼠发病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野库蠓 RNA病毒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枯萎病菌的血清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启新 李祥 +3 位作者 杜琦 邓善英 邓学农 陈长法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1-74,共4页
本研究以棉花枯萎病菌公安菌株为材料,用D.Ianneli法提取菌丝孢子蛋白抗原,按改进的J.E.Devay免疫方案制备抗血清。琼脂双扩散测得效价达1/64,用琼脂双扩散、(比较)对流免疫电泳、间接ELISA及SPA-... 本研究以棉花枯萎病菌公安菌株为材料,用D.Ianneli法提取菌丝孢子蛋白抗原,按改进的J.E.Devay免疫方案制备抗血清。琼脂双扩散测得效价达1/64,用琼脂双扩散、(比较)对流免疫电泳、间接ELISA及SPA-ELISA测定抗血清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4种检测方法基本上均能鉴别到尖孢镰刀菌种的水平,但不能鉴别到种以下的分类单位,4种方法检测所达的灵敏度依次为4.8625×10-2,6.078×10-3,3.799×10-4,3.799×10-4mg×ml-1。除此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萎菌 血清学 琼脂双扩散 ELISA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的大量繁殖和少量松材线虫的表面消毒新技术 被引量:15
12
作者 白兴月 程瑚瑞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20-421,共2页
室内繁殖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常规方法是用生长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胶(PDA)平板上的真菌菌丝作为其营养来源,进行单异活体培养。本试验以三角瓶装的玉米粒培养基取代PDA平板,松材线虫的繁殖量提高了20~30多倍。在4℃... 室内繁殖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常规方法是用生长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胶(PDA)平板上的真菌菌丝作为其营养来源,进行单异活体培养。本试验以三角瓶装的玉米粒培养基取代PDA平板,松材线虫的繁殖量提高了20~30多倍。在4℃下,松材线虫在玉米粒上可以存活10个月以上,比在PDA平板上存活时间长。对于仅有少量虫源的松材线虫培养,虫体的表面消毒改在载玻片上的消毒液滴中进行,取代在离心管内消毒的一般作法,可以避免丢失虫体,明显提高培养成功的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繁殖 消毒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小麦矮腥黑穗病菌鉴定合作研究 Ⅱ.比较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章正 王圆 +5 位作者 姚文国 曲能治 张翠蓉 吴莘喁 彭金火 周国梁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7-214,共8页
对美国135个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ehn,以下简称TCK)及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 Tul.以下简称TCT)进行的比较形态学研究表明,网脊高度最具有鉴别意义。在中美双方所测的近万个数据中,TCK与TCT菌株的平均网脊高度... 对美国135个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ehn,以下简称TCK)及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 Tul.以下简称TCT)进行的比较形态学研究表明,网脊高度最具有鉴别意义。在中美双方所测的近万个数据中,TCK与TCT菌株的平均网脊高度值很少交叉,两个种在网脊高度上的区别具有种间的规律性和鉴别性。经人工污染样品及市场样品对各种模型的检测证明,根据逻辑方程推导出的临界网脊值可用于市场样品检验中对TCK的判别和鉴定,从而为准确、快速地鉴定进口粮中少量的或混合的TCK、TCT冬孢子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形态学 小麦 矮腥黑穗病菌 冬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枯萎镰刀菌血清学检测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启新 杜琦 +1 位作者 陈长法 李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47-53,共7页
以棉枯萎镰刀菌公安菌株为材料,用物理法和化学法提取抗原并制备抗血清,并选有代表性的抗血清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采用4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检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 Richard’s培养基振荡培养菌株,化学法提取菌丝孢子抗原,按改... 以棉枯萎镰刀菌公安菌株为材料,用物理法和化学法提取抗原并制备抗血清,并选有代表性的抗血清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采用4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检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 Richard’s培养基振荡培养菌株,化学法提取菌丝孢子抗原,按改进的 J.E.Devay 设计的免疫方案免疫,能产生效价高达1:64的抗血清。(2)琼扩、比较对流免疫电泳、间接 ELISA,SPA-ELISA 等4种方法检测其特异性具有鉴别到尖孢镰刀菌种的水平的特异性,但不能鉴别专化型和生理小种。并用上述方法检测抗血清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枯萎病 血清学 琼脂双扩散 对流免疫电泳 间接 ELISA SPA-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小麦矮腥黑穗病菌鉴定合作研究 Ⅰ.自发荧光显微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章正 王圆 +5 位作者 姚文国 曲能治 张翠蓉 吴莘喁 彭金火 周国梁 《植物病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9-206,共8页
中美双方为探讨适用于进口粮检疫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ehn,以下简称TCK)准确简便的鉴定方法,于1989~1992年进行联合试验。本文以美国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所收集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 中美双方为探讨适用于进口粮检疫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ehn,以下简称TCK)准确简便的鉴定方法,于1989~1992年进行联合试验。本文以美国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所收集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 Tul.,以下简称TCT)共135个菌株为材料,对这两种病菌的自发荧光显微学特性,作了比较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在人工污染样品中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自发荧光显微学法和LI-F方程,可以有效地鉴别TCK或TCT菌株,但如应用于鉴别进口粮中混合的或少量的TCK、TCT冬孢子,则其准确率随孢子含量的下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腥黑穗病菌 自发荧光显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萎蔫病在我国南方林区的流行能力 被引量:2
16
作者 白兴月 程瑚瑞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3-334,共2页
通过人工接种松材线虫测定6个“北带”马尾松种源和2个“中带”马尾松种源的3~6年生苗的感病性。接种苗枯死率为37.5%至80%,与马尾松在全国现有疫区内普遍不同程度自然发病枯死的情形一致。7个种源接种苗的平均枯死率(53.5%)低于黑松对... 通过人工接种松材线虫测定6个“北带”马尾松种源和2个“中带”马尾松种源的3~6年生苗的感病性。接种苗枯死率为37.5%至80%,与马尾松在全国现有疫区内普遍不同程度自然发病枯死的情形一致。7个种源接种苗的平均枯死率(53.5%)低于黑松对照(89.4%)。表明国内的马尾松种源对松材线虫中等或中等以上感病。测定国内重要疫区的5个代表性松材线虫株对8年生黑松和3年生马尾松苗的致病力,枯株率分别为90%以上和30%~90%。由此分析了松材线虫萎蔫病在南方林区流行的极大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萎蔫病 流行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防治美国白蛾20周年浅议 被引量:6
17
作者 赖凡 李启新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60-362,共3页
1979年在我国辽宁省的中朝边界首次发现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距今已经20周年,同时也伴随我国综合防治美国白蛾的工作走过了20个春秋。继1979年在辽宁省丹东市首次发现后,又在本溪、庄河、新金、长海等几... 1979年在我国辽宁省的中朝边界首次发现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距今已经20周年,同时也伴随我国综合防治美国白蛾的工作走过了20个春秋。继1979年在辽宁省丹东市首次发现后,又在本溪、庄河、新金、长海等几个市、县相继发现了美国白蛾。有50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综合防治 植物害虫 组织领导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鸡绿脓杆菌病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元杰 狄伯雄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6-70,共5页
不同菌量的绿脓杆菌,通过皮下、腹胫和嗉囔接种150只一日龄雏鸡,取各种组织做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一日龄雏鸡三种途径接种都出现脑组织出血和水肿、肺间质水肿和脾坏死。电镜观察,病变组织的血管周围... 不同菌量的绿脓杆菌,通过皮下、腹胫和嗉囔接种150只一日龄雏鸡,取各种组织做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一日龄雏鸡三种途径接种都出现脑组织出血和水肿、肺间质水肿和脾坏死。电镜观察,病变组织的血管周围有大量绿脓杆菌,血管壁纤维变性和崩解,提示绿脓杆菌对血管壁的损伤在本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形态学 绿脓杆菌 雏鸡 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病毒性动脉炎血清微量中和试验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梁成珠 陈忠国 +4 位作者 孟广校 徐彪 马丰忠2朱来华 杨元杰 王谦滨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6年第9期13-14,共2页
参照美国的马病毒性动脉炎(EVA)诊断技术和马动脉炎病毒(EAV)标准种毒和阳性、阴性血清,确立了EAV在RK-13细胞上生长的最适条件,制备了标准EAV高免血清建立了EAV微量中和试验。通过对进出口的550头份马血... 参照美国的马病毒性动脉炎(EVA)诊断技术和马动脉炎病毒(EAV)标准种毒和阳性、阴性血清,确立了EAV在RK-13细胞上生长的最适条件,制备了标准EAV高免血清建立了EAV微量中和试验。通过对进出口的550头份马血清抗体检测,有19头血清抗体滴度达14~1128。用标准马传贫阳性血清进行交叉中和试验未发现交叉反应;用自制的琼扩抗原进行比较试验,有8头份为阳性,证实微量血清中和试验与琼扩试验的符合率为4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动脉炎 微量中和试验 琼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猝死综合症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琦 李启新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86-287,共2页
大豆猝死综合症(Suddendeathsyn-drome,以下简称SDS)是近年来大豆上发生的一种相对新的病害。H.J.Walters于1971年在阿肯色州首次观察到该病害,直到1982年才由M.C.Hirel[1]... 大豆猝死综合症(Suddendeathsyn-drome,以下简称SDS)是近年来大豆上发生的一种相对新的病害。H.J.Walters于1971年在阿肯色州首次观察到该病害,直到1982年才由M.C.Hirel[1]给此病害命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猝死综合症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