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鹿流行性出血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的研究初报(第一部分)
1
作者 李晓成 孟广校 《动物检疫》 1991年第1期1-5,共5页
目前,用于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病(EHD)的血清学方法较多,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我们的实验结果,认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检测EHDV群特异性抗体比现有的其它血清学方法优越。如快速、灵敏,节省材料,特别是结果较为可靠。近年来,许多学者... 目前,用于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病(EHD)的血清学方法较多,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我们的实验结果,认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检测EHDV群特异性抗体比现有的其它血清学方法优越。如快速、灵敏,节省材料,特别是结果较为可靠。近年来,许多学者对Ibaraki病毒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病毒不仅在核酸类型,核酸电泳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流行性出血病 检测 抗体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技术检测伪狂犬病病毒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元杰 孟广校 +4 位作者 战克俭 陈忠国 宫云浩 蒋正军 吴时友 《动物检疫》 1992年第3期14-15,共2页
试验针对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的特点,设计一对引物,对伪狂犬病病毒的DNA和细胞毒直接煮沸产物进行PCR扩增,30个循环后,经电泳分离,紫外灯下可见到一条明显的DNA带,其大小为262 bp。
关键词 PCR 伪狂犬病 病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酶——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核盘菌属真菌分类上的应用
3
作者 陈长法 陈捷 +2 位作者 王崇仁 周维敏 杨宝胜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15-220,共6页
利用果胶酶——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ectin—Acrylamide Gels)对核盘菌属8个菌株进行了分类研究,其结果与传统分类方法所得结果基本吻合。通过凝胶电泳检测出2种不同的酶带,即果胶甲酯酶(Pectin esteras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 利用果胶酶——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ectin—Acrylamide Gels)对核盘菌属8个菌株进行了分类研究,其结果与传统分类方法所得结果基本吻合。通过凝胶电泳检测出2种不同的酶带,即果胶甲酯酶(Pectin esteras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酶带。种间的主酶带迁移率不同,分类效果明显。结果表明,果胶酶酶谱分析可作为核盘菌种间分类的实用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盘菌属 果胶酶 丙烯酰胺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洲的宽颈豆象属分种检索表
4
作者 J.M.Kimgsolver 鄢建 毕可信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31-436,共6页
宽颈豆象属Zabrotes隶属豆象科Bruchidae、粗颈豆象亚科Amblycerinae、广颈豆象族Spermophagini.本文记述了北美该属的17个种,其中的巴西豆象Z.subfasciatus原发生于巴西,后传到美国。
关键词 宽颈豆象属 害虫 分类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种鸡隔离期间的管理及防疫
5
作者 梁成珠 战克俭 +2 位作者 孟广校 吴德茂 杨元杰 《动物检疫》 1991年第3期43-45,共3页
近几年来,我国引进了大量的种雏鸡。仅青岛口岸所辖范围进口的种雏鸡已达90余万套,其中祖代鸡13万余套,父母代鸡77万余套。分养于青岛、潍坊等地的20余个养鸡场中。主要品种有英国的罗斯蛋鸡,法围的伊莎蛋鸡和西德的罗曼肉食鸡,澳大利... 近几年来,我国引进了大量的种雏鸡。仅青岛口岸所辖范围进口的种雏鸡已达90余万套,其中祖代鸡13万余套,父母代鸡77万余套。分养于青岛、潍坊等地的20余个养鸡场中。主要品种有英国的罗斯蛋鸡,法围的伊莎蛋鸡和西德的罗曼肉食鸡,澳大利亚的狄高肉食鸡,美国的塔特木和爱拔益加肉食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鸡 隔离管理 防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感染中雏鸡绿脓杆菌病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6
作者 杨元杰 《动物检疫》 1992年第4期3-5,共3页
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首次由Gessard于1882年分离出来,绿脓杆菌具有多种血清型,能产生多种内外毒素。绿脓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常能从禽类的肠道、呼吸道和卵中分离出来,它能引起各种年龄的禽类发病,死亡率从低于1%到高... 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首次由Gessard于1882年分离出来,绿脓杆菌具有多种血清型,能产生多种内外毒素。绿脓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常能从禽类的肠道、呼吸道和卵中分离出来,它能引起各种年龄的禽类发病,死亡率从低于1%到高达90%以上,也能引起孵化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病 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盘菌属一新种——人参核盘菌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崇仁 陈长法 +1 位作者 陈捷 傅俊范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7-191,共5页
本文报道了采自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保留名nom.consery))的核盘菌属一新种——人参核盘菌(Sclerotinia.ginseng Wang C.R.,C.F.Chen et J.Chen)。该种在形态学以及可溶性蛋白、果胶(甲)酯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谱带等方面,均不... 本文报道了采自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保留名nom.consery))的核盘菌属一新种——人参核盘菌(Sclerotinia.ginseng Wang C.R.,C.F.Chen et J.Chen)。该种在形态学以及可溶性蛋白、果胶(甲)酯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谱带等方面,均不同于已知种核盘菌(S.sclerotiorum(Lib.)de Bary),小核盘菌(S.minor Jagger)车轴草核盘菌(S.trifoliorum Erikss.)和细辛核盘菌(S.asari Wu et C.R.Wang)。模式标本(800719)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核盘菌属 新种 人参核盘菌 分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