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足三里穴对冷应激性胃溃疡大鼠下丘脑与肾上腺SP和POM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孙锦平 王路宁 +1 位作者 柳国芳 尹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602-1606,共5页
目的:研究针刺足三里穴对冷应激性急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以及应激大鼠下丘脑和肾上腺SP和POMC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大鼠22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6只)、单纯应激组(8只)、针刺预防应激组(8只).针刺预防组先给于针刺足三里穴,再冷应激... 目的:研究针刺足三里穴对冷应激性急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以及应激大鼠下丘脑和肾上腺SP和POMC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大鼠22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6只)、单纯应激组(8只)、针刺预防应激组(8只).针刺预防组先给于针刺足三里穴,再冷应激.胃黏膜溃疡指数和RT-PCR法研究针刺足三里对大鼠的冷应激性溃疡的保护作用和下丘脑、肾上腺的SP、POMC的表达,经图像分析系统照相并进行半定量.结果:与单纯应激组比较,针刺足三里穴可以明显减少冷应激造成的溃疡指数(9.75±1.91vs26.25±4.40,P<0.01),抑制应激造成的皮质醇分泌增加(66.83nmol/L±12.25nmol/Lvs104.38nmol/L±8.31nmol/L,P<0.01),上调下丘脑的SP的表达(1.02±0.42vs0.45±0.12,P<0.05),下调肾上腺SP的表达(1.88±0.82vs2.93±1.08,P<0.05);下丘脑POMC在应激过程中表达增高,针刺能抑制POMC的表达,刺预防应激组与单纯应激组相比差异显著(0.56±0.14vs0.82±0.19,P<0.01);肾上腺中无POMC表达,不参与应激过程.结论:针刺对冷应激溃疡具有保护作用,该种保护作用是通过对生理性上调下丘脑SP的表达,下调POMC的病理性表达及抑制肾上腺SP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溃疡 P物质 前阿黑皮素原 逆转 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应激溃疡大鼠下丘脑和肾上腺一氧化氮合成酶2与内皮素-1表达及针刺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裴海涛 孙锦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急性胃溃疡的保护效应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应激组、针刺预防应激组 ,应用胃粘膜溃疡指数的计算和RT PCR的方法研究针刺足三里对大鼠的冷应激性溃疡的保护和下丘脑及肾...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急性胃溃疡的保护效应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应激组、针刺预防应激组 ,应用胃粘膜溃疡指数的计算和RT PCR的方法研究针刺足三里对大鼠的冷应激性溃疡的保护和下丘脑及肾上腺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 2和内皮素 (ET) 1的表达情况 ,经图像分析系统照相并进行半定量。结果针刺足三里穴可以明显减少冷应激造成的溃疡指数。下丘脑NOS2和ET 1均参与了冷应激溃疡病理过程 ,针刺足三里穴可以下调其表达。在应激过程中 ,肾上腺中并无NOS2和ET 1的病理性表达。结论针刺对冷应激溃疡具有保护作用 ,该种保护作用是通过对抑制下丘脑NOS2和ET 1的病理性表达来实现的 ,NOS2和ET 1在肾上腺中不参与应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 冷应激 一氧化氮合成酶 内皮素 应激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韩迪 何宏 +3 位作者 纪晓军 李红云 郭壮丽 裴海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PLAU)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32例VD患者(VD组)和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的多态性,用Logistic...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PLAU)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32例VD患者(VD组)和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的多态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VD发病的关系。结果 VD组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C/C基因型53例(40.1%),C/T基因型72例(54.5%),T/T基因型7例(5.4%),C等位基因频率为67.3%,T等位基因频率为32.7%;对照组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C/C基因型39例(32.2%),C/T基因型63例(51.9%),T/T基因型19例(15.9%),C等位基因频率为53.3%,T等位基因频率为46.7%;两组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C/C基因型是VD发病的危险因素(OR=1.281,95%CI:1.098~2.577,P=0.037)。结论 PLAU基因多态性与VD的发病相关,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C/C基因型可增加VD患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降纤与溶栓治疗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韩迪 裴海涛 李清美 《齐鲁医学杂志》 2004年第6期484-486,共3页
①目的 比较降纤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②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分别给予降纤酶 (降纤酶组 )、尿激酶 (尿激酶组 )、生理盐水 (对照组 )治疗。③结果 降纤酶组及尿激酶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t=2 .0 32~ 3.0... ①目的 比较降纤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②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分别给予降纤酶 (降纤酶组 )、尿激酶 (尿激酶组 )、生理盐水 (对照组 )治疗。③结果 降纤酶组及尿激酶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t=2 .0 32~ 3.0 34,P <0 .0 5 )。尿激酶组在 2 4h内快速起效 ,而降纤酶组在应用 7d时神经功能评分出现明显改善 ,90d时二者Barthel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别 (t=0 .36 1,P >0 .0 5 )。④结论 降纤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远期效果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降纤酶 尿激酶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柳国芳 孙锦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8期642-643,共2页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临床综合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GF mRNA和NGFR的表达及其意义
6
作者 韩迪 李清美 《齐鲁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7-8,共2页
①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神经生长因子信使核糖核酸 (NGFmRNA)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表达的影响。②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脑组织NGFmRNA的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NGFR的变... ①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神经生长因子信使核糖核酸 (NGFmRNA)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表达的影响。②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脑组织NGFmRNA的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NGFR的变化。③结果 NGFmRNA在缺血周围区的表达 ,缺血再灌注 4h、1d、3d和 7d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t=9.3 2~ 13 9.5 0 ,P <0 .0 0 1) ;在缺血中心区 ,再灌注 4h组NGFmRNA表达也明显增高 (t=3 3 .0 9,P <0 .0 0 1)。NGFR在缺血周围区的表达 ,缺血再灌注 4h、1d、3d和 7d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t =17.2 8~ 40 .83 ,P <0 .0 0 1) ;在缺血中心区 ,再灌注 4h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t=13 .5 6,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受体 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7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Bcl-xl和Caspase-3表达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鲁成龙 李红云 +1 位作者 杨堃 裴海涛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xl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s-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8只,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xl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s-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8只,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BMP-7治疗组(C组),C组于再灌注后立即尾静脉注射BMP-7(0.1mg/kg),A组和B组同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24h后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梗死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中Bcl-xl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缺血2h再灌注24h后,与B组相比,C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降低(t=3.35,P<0.01);TUNEL检测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F=409.95,P<0.01);缺血侧脑组织Bcl-xl的表达明显增强(F=229.31,P<0.01),而Caspase-3的表达明显减弱(F=848.38,P<0.01)。结论 BMP-7可能通过增强Bcl-xl的表达和抑制Caspase-3的表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Bcl-x蛋白质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低分子肝素实验各分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巩利英 潘旭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9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各病因分型中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80例ACI患者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分型ACI患者在发病第24... 目的观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各病因分型中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80例ACI患者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分型ACI患者在发病第24小时、7天的血清MMP-2含量,及与之相匹配的43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MMP-2含量。从而比较MMP-2在ACI患者TOAST各病因分型中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TOAST病因分型构成:心源性脑栓塞(CE)14例(17.50%);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29例(36.25%);小动脉卒中(腔隙性脑梗死,SAA)24例(30.00%);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6例(7.50%);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7例(8.75%)。ACI组患者发病24 h、7 d血清MM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OAST各分型中,SOE、SUE因例数少未作分析,其它各型中,LAA、SAA、CE组血清MMP-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LAA组增高最显著(P<0.01);且其MMP-2表达具有动态变化。结论ACI患者MMP-2水平随TOAST亚型的不同而变化,在LAA中浓度升高最显著,说明脑梗死不同亚型可能具有不同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分型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7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NF-κB P65和Bax表达影响
9
作者 于松梅 曹东明 裴海涛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 P65蛋白和Bax蛋白表达活性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对照组15只、BMP-7治疗组15只(去除5只造模失败的大鼠),应用线栓法制备局...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 P65蛋白和Bax蛋白表达活性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对照组15只、BMP-7治疗组15只(去除5只造模失败的大鼠),应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2h模型。再灌注同时,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BMP-7(0.1mg/kg),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分别对3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观察NF-κB P65和Bax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无脑梗死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13.43,P<0.05);缺血侧海马内NF-κB P65表达区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加,Bax蛋白表达区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51、199.65,q=6.65、12.38,P<0.01)。结论 BMP-7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此过程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再灌注损伤 NF-ΚB BCL-2相关X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姜文 李红云 +3 位作者 纪晓军 赵茜 李晓慧 王亚男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年第11期1108-1109,共2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降颅压,调控血压、血脂、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g/次,3次/d,口服;2组疗程均为20d。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hs-CRP、Lp-PLA2水平,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应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行为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68.33%)(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C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2组治疗后血清TC、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hs-CRP、Lp-PLA2水平、NHI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血脂、血清hs-CRP和LpPLA2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高敏C反应蛋白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原文传递
针刺足三里穴对冷应激性溃疡大鼠下丘脑与肾上腺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锦平 尹岭 +1 位作者 田淑君 母义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6-279,共4页
目的研究针刺足三里穴对急性胃溃疡(由冷应激引起)的保护作用,以及冷应激对大鼠下丘脑及肾上腺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胃粘膜溃疡指数和应用RT-PCR技术,对大鼠下丘脑、肾上腺NOS的表达情况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实... 目的研究针刺足三里穴对急性胃溃疡(由冷应激引起)的保护作用,以及冷应激对大鼠下丘脑及肾上腺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胃粘膜溃疡指数和应用RT-PCR技术,对大鼠下丘脑、肾上腺NOS的表达情况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实验数据表明,针刺足三里穴可以明显减少溃疡(由冷应激导致)指数;同时发现下丘脑NOS1不参与冷应激溃疡病理过程,针刺足三里穴可在生理范围内上调下丘脑NOS1的表达水平;下丘脑NOS2参与了冷应激溃疡病理过程,针刺足三里穴可下调其表达,减轻病理损害程度;NOS3也参与了冷应激溃疡病理过程,针刺可以下调其表达水平,但下调程度较轻微;肾上腺NOS1及NOS3表达水平在应激过程中增高,针刺只能抑制NOS1表达,肾上腺NOS2不参与该应激过程。结论针刺对冷应激溃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是通过生理性上调下丘脑NOS1表达、下调NOS2及NOS3病理性高表达以及抑制肾上腺NOS1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 冷应激 一氧化氮合成酶 应激性溃疡
原文传递
低频脑深部电刺激对大鼠杏仁核点燃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乃东 赵永波 +3 位作者 陈英辉 呙登俊 张芳 岳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采用大鼠杏仁核点燃模型研究低频脑深部电刺激的抗癫痫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首先建立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模型,观察低频脑深部电刺激对其点燃发作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联合应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尼卡地平等)观察其协同功效。... 目的采用大鼠杏仁核点燃模型研究低频脑深部电刺激的抗癫痫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首先建立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模型,观察低频脑深部电刺激对其点燃发作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联合应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尼卡地平等)观察其协同功效。结果低频电刺激(持续刺激15 min,频率为1 Hz,波宽为0.1 ms,强度为100~350μA)能够有效抑制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P<0.05);将对杏仁核点燃无明显影响的低能量低频电刺激与低剂量丙戊酸钠或尼卡地平联合应用,发现在抑制杏仁核点燃发作方面具有协同效应,能显著抑制杏仁核点燃发作(P<0.05)。结论低频脑深部电刺激能有效抑制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与丙戊酸钠或尼卡地平联用具有协同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刺激 杏仁核点燃 癫痫 大鼠
原文传递
癫痫的治疗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乃东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67-269,共3页
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一侧或两侧大脑半球神经元异常增强同步化引起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反复发生的惊厥行为。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一般人群的癫痫年发病率为50~70/10万,患病率为0.5%。我国大约... 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一侧或两侧大脑半球神经元异常增强同步化引起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反复发生的惊厥行为。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一般人群的癫痫年发病率为50~70/10万,患病率为0.5%。我国大约有600万以上的癫痫患者,每年大约有60万左右的新发癫痫患者。目前对癫痫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电刺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