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D对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早相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邱云霞 王振青 +6 位作者 赵桂东 徐涛 曲燕 王霞 陈虹 高玉霞 王颜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6-887,共2页
目的观察新发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胰岛β细胞早相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为糖尿病组,健康男性58名为对照组,测定血清25OHD、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 目的观察新发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胰岛β细胞早相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为糖尿病组,健康男性58名为对照组,测定血清25OHD、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同期进行精氨酸-胰岛素兴奋试验。结果①糖尿病组25OHD、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精氨酸-胰岛素兴奋试验6 min胰岛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TG、F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均高于对照组(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HbA1c、体重指数(BMI)和HOMA-IR呈负相关(P<0.05);与胰岛素分泌的峰值倍数呈正相关;调整BMI后25OHD与HOMA-β呈正相关(P<0.05)。结论新发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导致患者胰岛β细胞早相分泌功能下降及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早期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抵抗 胰岛Β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特立帕肽治疗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症6个月(阶段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杨乃龙 刘焕娜 +14 位作者 马学晓 王英振 陈伯华 西永明 张海宁 吕成昱 季爱玉 付正菊 王德春 刘元涛 张鹏 郑燕平 吕夫新 王文汇 胡伟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9-474,共6页
目的观察特立帕肽治疗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症6个月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于青岛市3家医院治疗的218例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预计疗程13个月。截止到2017年9月共有160例... 目的观察特立帕肽治疗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症6个月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于青岛市3家医院治疗的218例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预计疗程13个月。截止到2017年9月共有160例患者完成了6个月的治疗并接受随访。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测定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行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 ray absorptiometery,DXA)骨密度检查,并监测患者的不良事件。结果与基线(21. 04±9. 28)μg/L相比,特立帕肽治疗3、6个月后,P1NP分别升至(135. 75±61. 32)和(193. 35±54. 93)μg/L(P<0. 001);而与基线(0. 12±0. 05)μg/L相比,治疗3、6个月后β-CTX分别升至(0. 49±0. 28)和(0. 64±0. 22)μg/L (P<0. 05)。骨密度基线和治疗6个月相比,L1-4 (0. 692±0. 125) g/cm2vs.((0. 744±0. 130) g/cm2,股骨干(0. 749±0. 168) g/cm2vs.(0. 789±0. 117) g/cm2,均有提升(P<0. 05)。结论中国青岛地区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患者使用特立帕肽治疗6个月后,P1NP和β-CTX水平明显提升,且PINP比β-CTX提升的更明显,有利于促骨形成;同时L1-4、股骨干骨密度提升,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立帕肽 绝经后 骨质疏松症骨折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关炎症因子和遗传因素与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及IR状态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申黎艳 许凤 +3 位作者 王青 王飞 张俊蕾 王颜刚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99-401,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遗传背景的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胰岛素分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不同遗传背景的2型糖尿病病人或一级亲属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诊2型糖尿... 目的分析不同遗传背景的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胰岛素分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不同遗传背景的2型糖尿病病人或一级亲属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诊2型糖尿病有家族史(DH+)30例为DH+组,初诊2型糖尿病无家族史(DH-)30例为DH-组,糖耐量正常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NH+)30例为NH+组;同期选择来我院健康体检并排除遗传史者(NH-)30例作为对照。采集各组受检者血清,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TNF-α、IL-6及hsCRP水平;氧化酶法测定各组空腹血糖浓度;精氨酸刺激试验测定各组第一时相胰岛素(INS)分泌量(FP-INS),并计算INS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DH+与DH-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及HOMA-IR较NH+组和NH-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26.9~33.9,P〈0.01);DH+组和NH+组FP-INS水平较NH-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4.9,P〈0.01)。FP-INS、HOMA-IR与家族遗传史和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显著相关(r=-0.204~0.436,P〈0.05)。逐步回步分析显示,FP-INS与家族史和hsCRP有关,HOMA-IR与IL-6、hsCRP有关。结论血清TNF-α、IL-6、hsCRP和遗传史与2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关系密切;胰岛功能损伤和IR在不同遗传背景的2型糖尿病的病程早期所占主导地位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坦类药物在ADH分泌不当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西莹 李成乾 阎胜利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44-747,共4页
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是指人体内ADH分泌异常增多或活性作用超常,导致排水减少、尿钠升高以及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研究表明,纠正低钠血症可以提高SIADH病人生活质量及抗肿瘤药物效应,降低病死率,... 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是指人体内ADH分泌异常增多或活性作用超常,导致排水减少、尿钠升高以及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研究表明,纠正低钠血症可以提高SIADH病人生活质量及抗肿瘤药物效应,降低病死率,缩短医院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但传统治疗药物缺乏针对性并存在多种缺陷,给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普坦类药物的研发为SIADH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并在多个方面表现出优势。本文主要就SIADH的病因、治疗尤其是普坦类药物的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分泌不当综合征 低钠血症 抗利尿激素受体拮抗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甲状腺结节发生率现状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绪展 李慧 +3 位作者 吴国才 申黎艳 郑红英 杨萱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6年第5期1-4,20,共5页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人群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健康查体中心登记体检的健康成人,共1718例的查体资料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和甲状腺功能测定结果。结果:研究对象的甲状腺结...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人群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健康查体中心登记体检的健康成人,共1718例的查体资料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和甲状腺功能测定结果。结果:研究对象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46.92%,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37.42%、58.55%。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结节的发生率都呈显著升高趋势;有甲状腺结节的人群中血清TPO- Ab、TG- Ab阳性率都明显大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高TPO- Ab、高TG- Ab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密切相关;青岛地区人群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有甲状腺结节的人群应注意随访,结节易发人群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心脏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冯燕 孙春蕾 +4 位作者 宫锦蕾 邢玉萍 王庆法 李正浩 王颜刚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8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母亲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新生儿心脏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无高危分娩疾病的足月新生儿中,选取GDM孕母的足月新生儿95例为GDM组,非GDM孕母的新生... 目的探讨母亲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新生儿心脏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无高危分娩疾病的足月新生儿中,选取GDM孕母的足月新生儿95例为GDM组,非GDM孕母的新生儿9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出生血糖、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以及对新生儿心脏的测量数据,包括升主动脉径、左心房前后径、右心室前后径、左室前后径、肺动脉径、室间隔厚度、射血分数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并对GDM组新生儿室间隔肥厚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GDM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27、-8.378、15.561,P<0.01)。GDM组新生儿的CK、CK-MB、hs-cTn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28、-10.510、-8.804,P<0.01)。GDM组新生儿的升主动脉径、左心房前后径、右心室前后径、肺动脉径、左室前后径和室间隔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29、-5.612、-2.703、-3.516、-7.647、-6.028,P<0.01),而两组的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6,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室间隔厚度与新生儿出生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305,P<0.01),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血清hs-cTn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6、0.566,P<0.01),与孕母血清C肽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2、0.63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血清hs-cTnT水平、孕母糖化血红蛋白均是室间隔厚度的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3.628、5.777、2.538,P<0.05)。结论母亲GDM对出生新生儿的心脏功能有不良影响;监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超声心动图可作为诊断孕母GDM的新生儿心脏损伤的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心脏 心肌病 肥厚性 先天性心脏病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O介导m6A修饰的PRKD2调节SIRT1/HIF-1α通路抑制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亚宁 李成乾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9,22,共6页
目的探究脂肪含量和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蛋白激酶D2(serine-threonine kinase protein kinase D2,PRKD2)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进展中的调控作用和调节... 目的探究脂肪含量和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蛋白激酶D2(serine-threonine kinase protein kinase D2,PRKD2)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进展中的调控作用和调节机制。方法采用35 mmol/L葡萄糖对足细胞(MPC5细胞)进行高糖刺激24h构建DKD体外模型。采用FTO过表达载体(pcDNA-FTO)和PRKD2过表达载体(pcDNA-PRKD2),或空载体(vector)转染高糖诱导的MPC5细胞。通过RT-qPCR检测FTO和PRKD2过表达效率;MeRIP检测PRKD2 mRNA的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水平;ELISA检测Caspase-3活性、IL-6,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分泌量;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评估FTO和PRKD2蛋白水平,以及SIRT1/HIF-1α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Pearson分析FTO和PRKD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无高糖诱导对照组比较,高糖诱导的足细胞中FTO蛋白(0.51±0.04 vs 1.00±0.03)和PRKD2蛋白(0.45±0.03 vs 1.01±0.04)水平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7,16.76,均P<0.001)。高糖诱导的足细胞中FTO蛋白水平和PRKD2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2=0.7051,P<0.001)。与vector组相比,pcDNA-FTO组PRKD2 mRNA的m6A水平(0.56±0.09 vs1.01±0.13)降低,PRKD2 mRNA水平(3.16±0.14 vs 1.03±0.02)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37,11.82,均P<0.001)。与control组(IL-6:512.76±61.85 pg/ml,TNF-α:28.17±2.83 pg/ml,MCP-1:157.31±17.69 pg/ml)和vector组(IL-6:498.41±87.51 pg/ml,TNF-α:26.35±5.47 pg/ml,MCP-1:165.52±16.87 pg/ml)比较,pcDNA-PRKD2组IL-6(301.86±21.85 pg/ml),TNF-α(11.06±4.12 pg/ml),MCP-1分泌量(81.45±9.03pg/ml)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51,10.47,61.97,均P<0.01)。与control组(Caspase-3:689.65±79.5U/L,细胞凋亡率:22.31%±2.69%)和vector组(Caspase-3:715.91±113.58 U/L,细胞凋亡率:21.07%±3.28%)比较,pcDNA-PRKD2组Caspase-3活性(437.64±104.76 U/L)和细胞凋亡率(8.41%±3.15%)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5,79.13,均P<0.01)。与control组(SIRT1:1.01±0.05,HIF-1α:1.03±0.07)和vector组(SIRT1:0.97±0.05,HIF-1α:1.02±0.03)相比,pcDNA-PRKD2组SIRT1蛋白(3.51±0.15)水平升高,HIF-1α蛋白(0.37±0.07)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54,8.31,均P<0.01)。结论FTO介导m6A修饰的PRKD2通过SIRT1/HIF-1α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足细胞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N6甲基腺苷修饰 脂肪和肥胖相关蛋白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蛋白激酶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是否全面了解了糖尿病?
8
作者 林森 汤其强 +2 位作者 方琨 姜良华 宋一全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17-720,共4页
糖尿病(DM)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目前DM患病率高达12.8%。DM患者多合并多种疾病,心力衰竭风险增加,而且心血管疾病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各种治疗方案层出不穷,但收效甚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未达标率超过半数,... 糖尿病(DM)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目前DM患病率高达12.8%。DM患者多合并多种疾病,心力衰竭风险增加,而且心血管疾病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各种治疗方案层出不穷,但收效甚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未达标率超过半数,合并肥胖、高脂血症、心脏疾病患者呈上升趋势。过多地摄入碳水化合物,最终导致胰岛β细胞衰竭;一味满足胰岛素需求,会加重肥胖和低血糖发生。低血糖与猝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减少血肌酐增倍、终末期肾病及肾脏疾病死亡风险方面未见获益,也不能有效降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风险,传统的治疗方法并不能明显改善DM患者预后。目前DM的治疗方向应把握“截断源头,开放出口”,而理解DM,或许应该引入更多领域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糖基化血红蛋白 膳食碳水化合物 临床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是肥胖的罪魁祸首?——从A型胰岛素抵抗谈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堆积
9
作者 马逸飞 于清 杨乃龙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94-596,共3页
临床普遍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伴随的过度脂肪堆积归因于胰岛素抵抗,并主张通过多种手段改善胰岛素抵抗以遏制脂肪堆积。近年来围绕罕见先天性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表明,由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引发的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严重胰岛素... 临床普遍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伴随的过度脂肪堆积归因于胰岛素抵抗,并主张通过多种手段改善胰岛素抵抗以遏制脂肪堆积。近年来围绕罕见先天性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表明,由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引发的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严重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但往往不伴明显脂肪堆积,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伴脂肪堆积可能并非仅受胰岛素抵抗推动,而倾向胰岛素需求及分泌增加等一系列代谢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此研究结果或将对此类肥胖患者的临床干预及长期健康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肥胖症 脂肪组织 代谢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罗恩病与痛风的关系: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0
作者 张婧 孙祯 +4 位作者 徐丽丽 刘昱昭 黄雅静 孙存卫 王颜刚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339-348,共10页
目的:克罗恩病和痛风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其关联性尚未明确。本研究利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克罗恩病与痛风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我们选取与克罗恩病和痛风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利用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 目的:克罗恩病和痛风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其关联性尚未明确。本研究利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克罗恩病与痛风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我们选取与克罗恩病和痛风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利用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采用多种MR方法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克罗恩病与痛风的发病风险正相关(OR = 1.00060493,95%置信区间1.00013013~1.00107996,P值 = 0.01251316)。敏感性分析进一步印证了该发现,未见明显的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克罗恩病与痛风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一发现为克罗恩病与痛风之间的关系及其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痛风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新策略。Objective: The incidence of Crohn’s disease and gout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but the correlation is not clear, so we conducted a two-sample bidirectional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m. Method: We selected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rohn’s disease and gout as instrumental variables and analyzed them using summary statistics from publicly availabl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We used multiple MR methods and performed sensitivity analyses. Result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Crohn’s disease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developing gout (Odds Ratio, OR = 1.0006049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0013013~1.00107996, P value = 0.01251316). Sensitivity analyses further corroborated the finding, with no significant heterogeneity or horizontal pleiotropy seen. Conclusions: Our findings suggest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Crohn’s disease and gout. This finding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hn’s disease and gout and its 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 and new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痛风 炎症性肠病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痛风伴消化道出血1例
11
作者 梅永盛 张艺文 +2 位作者 牟泽芃 王颜刚 徐丽丽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69-470,共2页
患者,男,35岁,因“反复关节肿痛15年,黑便2 d,呕血1次”于2022年10月就诊本院。患者15年前外院确诊“痛风”,后逐渐出现双侧踝、膝、腕、肘、肩等多个关节肿痛伴痛风石形成,且发作渐频繁。患者超量服用“双氯芬酸钠、洛索洛芬钠、秋水... 患者,男,35岁,因“反复关节肿痛15年,黑便2 d,呕血1次”于2022年10月就诊本院。患者15年前外院确诊“痛风”,后逐渐出现双侧踝、膝、腕、肘、肩等多个关节肿痛伴痛风石形成,且发作渐频繁。患者超量服用“双氯芬酸钠、洛索洛芬钠、秋水仙碱、地塞米松”止痛,双氯芬酸钠剂量最大时达每天3次,每次100 mg。2020年患者体检发现血肌酐259μmol/L,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仍未规范治疗。2021年患者双侧第一跖趾关节处痛风石增大至鸡蛋大小,局部关节活动受限,于外院行皮下肿物切除术,术后未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关节肿痛 痛风石 肿物切除术 第一跖趾关节 双氯芬酸钠 规范治疗 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格列他钠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12
作者 王志娟 段霖 +2 位作者 王建强 曹金涛 赵文娟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泛激动剂西格列他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威海医疗区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 目的探讨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泛激动剂西格列他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威海医疗区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西格列他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体重指数(BMI)、血糖情况[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PPARs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OMA-IR、HbA1c、FPG、2hP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OMA-β、PPARα、PPARβ、PPAR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MI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他钠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提升PPARs水平,改善血糖控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格列他钠 胰岛功能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联合羟苯磺酸钙通过miR-19b-3p/SOCS1轴调节自发性高血压主动脉的抗炎作用
13
作者 田春辉 胡威威 +3 位作者 娄满 胡晓英 田心怡 高春燕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60,共7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羟苯磺酸钙在自发性高血压中对主动脉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及其WKY大鼠随机分为(n=6):对照组(WKY)、SHR+NC组(未经处理的SHR大鼠)、SHR+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治疗的SHR大鼠)、SHR+CAD...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羟苯磺酸钙在自发性高血压中对主动脉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及其WKY大鼠随机分为(n=6):对照组(WKY)、SHR+NC组(未经处理的SHR大鼠)、SHR+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治疗的SHR大鼠)、SHR+CAD组(CAD治疗的SHR大鼠)、替米沙坦+CAD组(替米沙坦和CAD联合治疗的SHR大鼠),每组6只。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治疗前后主动脉血管的变化情况;利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利用TargetScan预测miR-19b-3p的下游靶基因,利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9b-3p以及下游靶基因之间的结合关系。细胞分组:control组,替米沙坦+NC组,NC+CAD组及替米沙坦+CAD组。随后为了验证替米沙坦与羟苯磺酸钙与miR-19b-3p/SOCS1信号轴的调节关系,利用替米沙坦、羟苯磺酸钙单独处理或者联合对VSMC细胞进行处理。细胞分组:空白组、miR-19b-3p inhibitoror组、miR-19b-3p inhibitor+替米沙坦+NC组、miR-19b-3p inhibitor+NC+CAD组、miR-19b-3p inhibitoror+替米沙坦+CAD组。利用qRT-PCR检测miR-19b-3p和SOCS1的表达水平。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中分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利用CCK-8、Transwell小室实验、qRT-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验证替米沙坦和羟苯磺酸钙对细胞增殖、迁移表型分型以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HR+NC组大鼠的主动脉管壁厚度明显增厚,管腔内壁降低;经SHR+替米沙坦和SHR+CAD组的SHR大鼠胸主动脉管壁厚度降低,管腔半径增加。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HR+NC组大鼠血液中IL-1β、TNF-α、IL-6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SHR+替米沙坦、SHR+CAD组、替米沙坦+CAD组的大鼠体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较SHR+NC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主动脉中miR-19b-3p的表达水平相比,SHR+NC组显著升高,SHR+替米沙坦和SHR+TAD组显著降低(P<0.05)。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SOCS1的表达水平相比,SHR+NC组显著降低,SHR+替米沙坦、SHR+CAD组、替米沙坦+CAD组较SHR+NC组显著上调(P<0.05)。qRT-PCR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替米沙坦+NC组、NC+CAD组和替米沙坦+CAD组VSMC细胞中α-SMA、SM22α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OPN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VSMC细胞的迁移相比,替米沙坦+NC组、NC+CAD组和替米沙坦+CAD组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miR-19b-3p inhibitor组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进一步添加替米沙坦与羟苯磺酸钙处理后能增强这一结果(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羟苯磺酸钙联用可以通过调节miR-19b-3p/SOCS1信号轴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损伤,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羟苯磺酸钙 miR-19b-3p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 自发性高血压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38
14
作者 胡红琳 王长江 +5 位作者 张木勋 阎胜利 刘俊江 朱旅云 何勇 高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3-486,共4页
目的以盐酸二甲双胍和盐酸吡格列酮(均降糖药)为对照,评价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观察240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组(试验组)和盐酸二甲双... 目的以盐酸二甲双胍和盐酸吡格列酮(均降糖药)为对照,评价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观察240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组(试验组)和盐酸二甲双胍、盐酸吡格列酮组(对照组)。结果用药16周后,与基础值相比,试验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下降(1.92±1.77)mmol.L-1,(2.49±3.13)mmol.L-1,(1.27±1.45)%;对照组,FBG、PBG、HbA1c分别下降(2.24±2.11)mmol.L-1,(2.89±3.71)mmol.L-1,(1.49±1.52)%,2组下降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0%vs12%)。结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 盐酸吡格列酮 盐酸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长江 刘树琴 +5 位作者 章秋 杨明功 叶山东 王德全 罗佐杰 阎胜利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以二甲双胍为对照,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在5个中心共收集227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吡格列酮组(113例,服用盐酸吡格列酮30mg,每日1次),和二甲双... 目的:以二甲双胍为对照,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在5个中心共收集227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吡格列酮组(113例,服用盐酸吡格列酮30mg,每日1次),和二甲双胍组(114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250mg,每日2次),治疗期12周。结果:用药12周后,与基础值相比,吡格列酮组空腹血糖下降1.42±1.93mmol.L-1(13.41±18.65%),餐后2h血糖下降4.42±3.96mmol.L-1(26.94%±21.32%),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80%±1.57%;二甲双胍组,空腹血糖下降1.62±2.17mmol·L(15.45±20.13%),餐后2h血糖下降值3.89±3.75mmol·L-1(24.27%±21.54%),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89%±1.39%。两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下 降值与用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用药12周 后,吡格列酮组,降低空腹血糖显效率40.66%,有效率75.82%,降低餐后2h 血糖显效率51.38%,有效率86.24%;二甲双胍组,降低空腹血糖显效率53.85%, 有效率82.42%,降低餐后2h血糖显效率46.23%,有效率77.36%。两组间比较 显效率和有效性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未出现严重 肝功能异常病例。结论:吡格列酮可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吡格列酮 治疗 2型糖尿病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潇丽 徐丽丽 杨乃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4472-4477,共6页
背景:尿酸作为一种内源性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抗DNA损害作用及发挥促成骨作用近年受到关注。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尿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 背景:尿酸作为一种内源性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抗DNA损害作用及发挥促成骨作用近年受到关注。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尿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健康成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3代时,用含不同浓度尿酸(0,140,280,560μmol/L)的成骨诱导液进行成骨向诱导分化培养,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增殖能力以及Wnt信号通路中Wnt-3α,β-catenin m 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尿酸干预后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增殖能力增高,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Wnt-3a、β-catenin的表达上调,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各指标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以及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显示尿酸可通过促进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具有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尿酸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WN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某医院12年甲状腺癌发病模式变迁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燕 王忠超 +2 位作者 岳晓燕 王颜刚 赵文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0期3938-3942,共5页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某医院12年甲状腺癌的发病趋势和病理类型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2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比例、手术数量以及病理类型构成比的变化。结果:12年来手术治疗甲状腺癌2421...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某医院12年甲状腺癌的发病趋势和病理类型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2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比例、手术数量以及病理类型构成比的变化。结果:12年来手术治疗甲状腺癌2421例,其中乳头状癌(PTC)占94.13%,滤泡状癌(FTC)占3.02%,髓样癌(MTC)占2.15%,未分化癌(ATC)占0.70%。甲状腺癌手术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尤以近4年升高显著,其病理类型以PTC为主,构成比例由79.63%上升至97.47%。四类甲状腺癌均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1:1.38-1:4.37)。甲状腺癌的平均确诊年龄为46.80岁,PTC最低(46.48岁),ATC最高(64.25岁)。结论:青岛地区甲状腺癌发病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PTC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构成比例上升明显,其他类型相对下降。PTC的发病可能与高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病理类型 碘营养
原文传递
2012~2013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申黎艳 李慧 +2 位作者 万胜平 潘维敏 刘沂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60-2262,共3页
目的了解该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2012~2013年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方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和结果判断。结果 2012年分离的2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重... 目的了解该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2012~2013年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方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和结果判断。结果 2012年分离的2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24.34%)和康复医学科(16.3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3.45%;2013年分离的24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32.79%)和神经外科(13.52%),MRSA检出率为33.20%。感染标本来源最多的是呼吸道标本,2012年占69.03%,2013年占59.4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2012~2013年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株。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临床医师应依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钟丽娜 毛拥军 +3 位作者 贾秀娟 阎胜利 梁路霞 王乾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4-5,8,共3页
目的观察高尿酸(HUA)血症大鼠血脂及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水平的变化,探讨单纯持续性HUA血症对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HUA血症组(HUA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每组18只。采... 目的观察高尿酸(HUA)血症大鼠血脂及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水平的变化,探讨单纯持续性HUA血症对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HUA血症组(HUA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每组18只。采用高酵母饲料饲养、腺嘌呤溶液灌胃并皮下注射氧嗪酸钾溶液方法建立持续性HUA血症大鼠模型;每隔4周检测HUA组大鼠空腹血清尿酸(UA)水平;0、16周测两组大鼠空腹血清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PCSK-9的水平。结果 HUA组大鼠血清UA从第4周开始升高,持续升高至16周实验结束,提示造模成功。16周时,HUA组大鼠血清UA、TG、TC、LDL、PCSK-9较N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2.818~12.969,P〈0.01)。结论单纯持续性HUA血症可诱发大鼠血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与PCSK-9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高脂血症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再次131I治疗前sTg与sTg/sup-Tg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芳 王越 +3 位作者 刁宏翠 王叙馥 王国强 赵文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2417-2421,共5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行再次131 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与淋巴结转移、转移灶数目和直径的关系,并通过ROC曲线评估sTg及sTg/抑制性Tg(sup-Tg)比值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DTC术后再次131 I治疗的患...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行再次131 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与淋巴结转移、转移灶数目和直径的关系,并通过ROC曲线评估sTg及sTg/抑制性Tg(sup-Tg)比值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DTC术后再次131 I治疗的患者109例,根据131 I显像(whole body scan,WBS)等影像学结果以及转移癌灶数目、直径分组,分别比较各组间sTg的差异;分析转移灶数目、直径与sTg水平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获得sTg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最佳诊断界值点,对sTg<最佳诊断界值点的患者进一步行sTg/sup-Tg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ROC曲线,获得预测淋巴结转移的sTg/sup-Tg最佳诊断界值点。结果:淋巴结转移组以及其中的颈侧加纵隔区、中央区转移各组中sTg水平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H=-6.100、-3.974、-5.865,均P<0.05)。淋巴结转移组sTg水平转移灶数目≥3处组高于2处组高于1处组(H=21.791、-16.457、-31.680、-15.223,均P<0.05);转移灶直径>2 cm组高于1.1~2 cm组高于≤1 cm组(H=36.127、-22.867、-46.326、-23.458,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灶数目、直径均与sTg水平呈正相关(r=0.581、0.527,均P=0.000)。再次131 I治疗前sTg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最佳诊断界值点为4.615 ng/ml,约登指数为0.615,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4.80%、76.70%和82.57%。sTg<4.615 ng/ml的35例患者,其sTg/sup-Tg比值预测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最佳诊断界值点为4.559,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1.70%、95.70%和94.29%。结论:sTg对DTC术后再次131 I治疗前淋巴结转移及转移灶数目、直径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sTg联合sTg/sup-Tg比值可提高对DTC患者转移灶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