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1
作者 高源 潘玙 +3 位作者 宋立玲 吴仕收 王云君 于国华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99-808,共10页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BV-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EBV+DLBCL)是其中的一种特...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BV-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EBV+DLBCL)是其中的一种特殊亚型。本研究旨在探讨EBV+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病理科确诊的27例EBV+DLBCL患者及75例EBV−DLBCL患者,回顾性分析EBV+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预后,并对比研究EBV+与EBV−DLBCL患者的细胞表面分化簇(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30、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情况。结果:EBV+DLBCL占DLBCL患者的2.3%(27/1168),年龄为65(29~88)岁,男女比例为1.25꞉1。胃是结外发病的好发部位(6/14,42.9%)。17例患者Ann-Arbor分期为III~IV期(65.4%,17/26)。7例患者死亡,20例生存。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EBV+DLBCL患者肿瘤蛋白53(tumor protein 53,P53)与EBV编码RNA(EBV encoded RNA,EBER)和CD30之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EBV+DLBCL中P53表达>50%的患者预后更差(χ^(2)=7.374,P<0.01),27例EBV+DLBCL患者与同期获得随访的194例EBV−DLBCL患者整体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50岁的患者中,EBER阳性细胞占比≥50%的EBV+DLBCL患者预后差于同期EBV−DLBCL患者(P<0.05);EBV+DLBCL患者中CD30阳性率为76.9%,显著高于EBV−DLBCL患者(χ^(2)=31.166,P<0.01);EBV+DLBCL患者CD30阳性表达率中位值显著高于EBV−DLBCL患者(χ^(2)=4.332,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还显示CD30表达对EBV+、EBV−和整体预后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BV+DLBCL患者中PD-L1阳性率为50%,PD-L1表达在EBV+与EBV−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L1表达对EBV+DLBCL患者的预后无影响,在EBV−DLBCL患者(χ^(2)=8.418,P<0.01)和DLBCL整体患者(χ^(2)=7.921,P<0.01)中,PD-L1阳性患者预后更差。结论:EBV+DLBCL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疾病,老年男性患者多为高侵袭性淋巴瘤,胃是结外好发部位。P53阳性表达>50%的患者预后更差。老年患者EBV+DLBCL的预后差于EBV−DLBCL。EBV+DLBCL患者CD30表达显著高于EBV−DLBCL患者,EBV−DLBCL和DLBCL整体患者中PD-L1阳性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EPSTEIN-BARR病毒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基因扩增的原发性胰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罗丹 曲桂梅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发生在胰腺的c-Myc基因扩增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c-Myc基因扩增的原发性胰腺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病例1,DLBCL,非生发中心型;病例2,DLBCL,生发中心型。病例... 目的探讨发生在胰腺的c-Myc基因扩增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c-Myc基因扩增的原发性胰腺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病例1,DLBCL,非生发中心型;病例2,DLBCL,生发中心型。病例1未手术治疗,病例2行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化疗。2例患者均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泼尼松龙(R-CHOP方案)化疗,病例1总生存期18 d,病例2总生存期15个月。结论c-Myc基因扩增的原发性胰腺DLBCL患者临床表现与胰腺癌相似,病情易进展,预后很差,美罗华R-CHOP方案化疗方案治疗效果不佳,建议采取更激进的治疗方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C-MYC基因扩增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集合管癌临床与病理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国华 姜蕾 +3 位作者 隋小龙 孙迪 潘旭波 曲桂梅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管癌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例肾脏CD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3例均为男性,年龄55~83岁,平均70岁。其中左侧2例,右侧1例。2例有肉眼血尿,1例因尿频、尿急、夜尿... 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管癌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例肾脏CD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3例均为男性,年龄55~83岁,平均70岁。其中左侧2例,右侧1例。2例有肉眼血尿,1例因尿频、尿急、夜尿次数增多就诊。结果:3例均行肾脏根治手术,肿瘤直径3~4 cm,平均直径3.5 cm。TNM分期1例Ⅲ期,2例Ⅰ期。病理学特点:肿瘤主要位于肾髓质内,组织学瘤细胞呈管状或管状乳头状结构,胞质嗜酸,核仁清晰;肿瘤细胞呈靴钉样,间质纤维增生,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有肿瘤旁集合管上皮细胞的异型增生。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34βE12、AE1/AE3、EMA、CK7和vimentin均呈阳性表达,CD10和CK20阴性表达。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6月,平均无瘤生存13月。结论:CDC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较差。术后辅助放疗及免疫治疗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集合管癌 病理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肠型腺癌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4
作者 杜安琪 姜蕾 +4 位作者 隋小龙 王通 于国华 曲桂梅 冉雯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4-616,共3页
目的探讨肺肠型腺癌(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PEA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5例PEAC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7、TTF-1、Napsin A、Villin、CDX-2的表达;应用RT-PCR检测4例患者的突变基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 目的探讨肺肠型腺癌(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PEA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5例PEAC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7、TTF-1、Napsin A、Villin、CDX-2的表达;应用RT-PCR检测4例患者的突变基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PEAC患者年龄38~65岁,1例临床表现为咳嗽,4例于体检中发现。肿瘤细胞呈筛状或者腺样排列,可见坏死。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病灶,其中1例术后行化疗。免疫表型:5例PEAC表达Villin、CK7,4例表达CDX-2,3例表达CK20,1例表达TTF-1;5例均不表达Napsin A。RT-PCR检测4例均未发生基因突变。术后随访8~55个月,1例失访,其余4例均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均存活。结论PEAC是肺浸润性腺癌中的罕见亚型,应与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鉴别,PEAC需根据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粒层细胞瘤与纤维卵泡膜细胞瘤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立玲 潘玙 +3 位作者 高源 朱宁 李娜 于国华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2-250,共9页
目的:卵巢粒层细胞瘤(ovary granulosa cell tumor,OGCT)与纤维卵泡膜细胞瘤(ovarian fibrothecoma,OF)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较为常见的类型。由于二者均含有卵泡膜细胞且OGCT呈弥漫性生长模式时与富于细胞的OF和黄素化的OF组织学形态具... 目的:卵巢粒层细胞瘤(ovary granulosa cell tumor,OGCT)与纤维卵泡膜细胞瘤(ovarian fibrothecoma,OF)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较为常见的类型。由于二者均含有卵泡膜细胞且OGCT呈弥漫性生长模式时与富于细胞的OF和黄素化的OF组织学形态具有相似性,造成二者在病理诊断过程中鉴别困难。本文旨在通过探究OGCT与OF蛋白质组学差异、筛选二者间差异表达蛋白质(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发现鉴别诊断二者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选取5例OGCT和5例OF患者的新鲜肿瘤样本组织,采用蛋白质消化、肽段纯化技术及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分析进行蛋白质定量。运用软件对OGCT和OF的蛋白质进行DEPs分析;对DEP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在生物过程(bioprocess,BP)、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和细胞组分(cell component,CC)方面对蛋白质/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探讨DEPs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通过检索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eval of interacting genes/proteins,STRING)数据库获得筛选出的DEPs相互作用信息,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选取26例OGCT和28例OF石蜡包埋组织,通过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验证筛选出的DEPs在OGCT和OF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共筛选出24个OGCT与OF显著DEPs,其中13个蛋白质在OGCT中表达量显著上调,11个蛋白质在OF中表达量显著上调。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富集到BP上的通路包括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处理过程,细胞外结构组织,有机酸、羧酸、脂肪酸和单羧酸分解代谢过程;富集到CC上的通路包括含胶原蛋白的ECM、内质网腔和线粒体基质;富集到MF上的通路包括硫化物结合、ECM结构成分、酰胺结合、胶原结合、转移酶活性和转移酰基。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调的DEPs主要富集于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途径;下调的DEPs主要富集于先天性谷胱甘肽代谢缺陷症、朊病毒疾病、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补体系统、细胞色素P450对异种生物的代谢作用和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PPI结果显示24个DEPs与多种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LOD3在OGCT中高表达,在OF中低表达,与富集分析结果一致。结论: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共筛选出24个DEPs,经免疫组织化学验证,PLOD3在OGCT与OF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望成为OGCT与OF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层细胞瘤 纤维卵泡膜细胞瘤 蛋白质组学 差异表达蛋白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伴骨肉瘤分化1例
6
作者 肖乐 丛义滋 +3 位作者 刘婧 林骏 高歌 乔广东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1113-1119,共7页
目的:该文旨在探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现状。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伴骨肉瘤分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是一种含有腺上皮... 目的:该文旨在探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现状。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伴骨肉瘤分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是一种含有腺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的双相性肿瘤,其发病率较低。针对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尤其是伴有异源性分化者,应注意鉴别诊断,最终确诊依靠石蜡病理。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且手术边缘的宽度与局部复发有关。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atus of malignant 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 Methods: A case of malignant 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 with osteosarcoma differentiation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 of Affiliated Yantai Yuhuangding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elevant studies were reviewed. Results: Malignant phyllodes tumors of the breast are biphasic neoplasms containing both epithelial and mesenchymal components, with a relatively low incidence. For malignant phyllodes tumors, particularly those exhibiting heterologous differentiation, careful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s essential, with definitive diagnosis relying on paraffin-embedded pathology. Surgical excision is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and the width of surgical margins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local re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骨肉瘤 异源性分化 手术治疗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腹水为首发症状的Burkitt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赵育新 吴仕收 +1 位作者 杨平 于国华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36-641,共6页
报告1例以腹水为首要症状的Burkit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该患者为29岁男性,因腹胀、乏力20 d入院。体格检查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影像学检查示:腹膜广泛增厚并有大量腹水,腹膜^(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 报告1例以腹水为首要症状的Burkit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该患者为29岁男性,因腹胀、乏力20 d入院。体格检查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影像学检查示:腹膜广泛增厚并有大量腹水,腹膜^(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代谢增高。腹腔穿刺示:腹水浑浊呈橘黄色,李凡他试验(+),单核细胞为98.9%,乳酸脱氢酶为1214 U/L。将腹水离心制作细胞蜡块,行切片及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确诊为Burkitt淋巴瘤。行利妥昔单抗联合抗超分割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和地塞米松(rituximab-hyperfractionated cyclophosphamide,vincristine adriamycin,and dexamethasone,R-Hyper CVAD)方案化学治疗后,患者病情获得临床完全缓解。随访25个月,患者生存状况良好,未见复发和转移。Burkitt淋巴瘤的诊断高度依赖于病理学检查,起病急,进展快,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高,需予以重视。分子检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必不可少,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ITT淋巴瘤 腹水 病理学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颈淋巴结节病误诊为颈淋巴结转移1例
8
作者 吴红吉 蒋亚楠 +4 位作者 刘新承 马驰 顾延仲 杨睿 郑海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862-864,共3页
患者女性,54岁。2023年5月因发现右侧颈部结节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入院体格检查:右侧颈部可触及肿物大小约1.0 cm×1.0 cm,质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可,双侧甲状腺未触及明显肿物。
关键词 颈淋巴结节病 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淋巴瘤诊断、基因预测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9
作者 罗丹 曲桂梅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27-1032,共6页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在临床表现、细胞形态、治疗反应及预后等方面均表现出高度异质性。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对智能的模拟,其使用数据、规则和编程信息来进行预测。近年来,AI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在临床表现、细胞形态、治疗反应及预后等方面均表现出高度异质性。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对智能的模拟,其使用数据、规则和编程信息来进行预测。近年来,AI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诊断病理学,建立在AI基础上的深度学习在淋巴瘤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AI与数字病理学的结合将淋巴瘤预测准确性提升到新的高度,包括诊断、基因预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这将有助于辅助病理医师进行淋巴瘤病理诊断,从而为淋巴瘤精准治疗提供更快速、更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淋巴瘤 数字病理学 深度学习 基因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合并Trousseau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及临床特点
10
作者 隋洺骅 姜蕾 孙萍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348-355,共8页
目的:探讨特鲁索综合征(Trousseau’s syndrome, TS)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与材料:2例渐近性TS发生于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此外,对以往报道的肺癌患者发生TS的典型... 目的:探讨特鲁索综合征(Trousseau’s syndrome, TS)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与材料:2例渐近性TS发生于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此外,对以往报道的肺癌患者发生TS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我们总结了EGFR突变阳性NSCLC和TS患者的一种可能的治疗选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如吉非替尼,然后是奥西替尼,可能有效。对于确诊为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还应考虑TS的可能性,必要时应采取抗凝措施。结论:综上所述,这是首个总结肺癌患者TS临床特征的报告,也是首个报道小细胞肺癌合并渐近性TS的病例,以及另一个EGFR突变阳性的NSCLC合并TS的病例。鉴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临床医生应该认识到TS是一种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TKI TROUSSEAU综合征 脑梗死 癌症治疗 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对乳腺癌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静(综述) 于国华(审校) 曲桂梅(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2008-2014,共7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尽管新辅助治疗和内分泌激素制剂的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乳腺癌的病死率,但治疗中出现的耐药、...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尽管新辅助治疗和内分泌激素制剂的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乳腺癌的病死率,但治疗中出现的耐药、转移和肿瘤复发等问题仍然是阻碍乳腺癌患者治愈的关键因素。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由肿瘤细胞和间质等组成,且在多种肿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TME在乳腺癌中通过免疫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细胞因子等发挥作用,包括促进/抑制免疫应答,促进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等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对发现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及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乳腺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p53蛋白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红艳 于国华 +3 位作者 隋小龙 姜蕾 王通 曲桂梅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06⁃07—2017⁃09期间收治并确诊的22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石蜡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分析其...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06⁃07—2017⁃09期间收治并确诊的22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石蜡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寻找预后相关最佳CUT OFF值。结果肿瘤细胞阳性比≥30%时p53预后相关意义最显著(χ^(2)=8.174,P=0.004),p53蛋白表达阳性率约37.5%(84/224),阳性组PFS(χ^(2)=8.174,P=0.004)及OS(χ^(2)=8.636,P=0.003)显著低于阴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ans分型、Ann Arbor临床分期、IPI评分及p53蛋白表达均是DLBCL独立预后因素(χ^(2)=53.951,P<0.001)。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首次发病部位、Hans分型、Ann Arbor临床分期及IPI评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53蛋白阳性表达是DLBCL独立预后因素,年龄、Hans亚型、Ann Arbor临床分期、IPI评分及p53蛋白表达均可作为DLBCL预后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性胃炎1例
13
作者 王静 隋小龙 +3 位作者 杜安琪 罗丹 杨平 曲桂梅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2047-2051,共5页
梅毒性胃炎作为一种少见病,临床及镜下表现均不特异,极易误诊或漏诊。现报告1例年轻女性梅毒性胃炎患者,该患者青霉素等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胃镜表现均得到改善,预后良好。梅毒性胃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主要发病人群为中年人,男... 梅毒性胃炎作为一种少见病,临床及镜下表现均不特异,极易误诊或漏诊。现报告1例年轻女性梅毒性胃炎患者,该患者青霉素等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胃镜表现均得到改善,预后良好。梅毒性胃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主要发病人群为中年人,男女发病比例大致相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PCR检测梅毒螺旋体可以明确诊断。目前治疗方案为青霉素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胃炎 梅毒螺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SATB2和S100P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莉 于文娟 李玉军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特殊富含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和S100钙结合蛋白P(S100P)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其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β-catenin、E-cadherin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结直肠癌术后癌组织... 目的探讨特殊富含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和S100钙结合蛋白P(S100P)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其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β-catenin、E-cadherin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结直肠癌术后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ATB2、S100P、β-catenin、E-cadherin表达,并分析SATB2、S100P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与β-catenin、E-cadheri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ATB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低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98.0%)(χ^(2)=5.674,P<0.05),且SATB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4.733~19.424,P<0.05)。S100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0%,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4.0%)(χ^(2)=82.332,P<0.01),且S100P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3.298、14.945,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ATB2与S100P表达呈负相关(r=-0.254,P<0.05);SATB2、S100P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有关(r=-0.258、0.284,P<0.05),与E-cadherin的表达无关(r=-0.045、0.128,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SATB2低表达、S100P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引起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而介导结直肠癌EM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S100蛋白质类 WNT信号通路 连环素类 钙黏着糖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侵袭性口腔疣状癌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晗 潘旭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81-2181,共1页
患者男,64岁,因左侧颊黏膜肿物2年.左侧面颊部肿物2个月,于2006年6月22日入院。患者2年前左颊黏膜疼痛不适,表面溃疡,后出现隆起型肿物。18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颊黏膜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3个月前左颊、... 患者男,64岁,因左侧颊黏膜肿物2年.左侧面颊部肿物2个月,于2006年6月22日入院。患者2年前左颊黏膜疼痛不适,表面溃疡,后出现隆起型肿物。18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颊黏膜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3个月前左颊、下颌牙龈开始出现菜花状肿物,无明显疼痛。2个月前左侧面颊部皮肤出现菜花样肿物,表面溃烂,流血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疣状癌 高度侵袭性 术后病理报告 疼痛不适 乳头状增生 颊黏膜 鳞状上皮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型p5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红艳 曲桂梅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395-398,共4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三分之一,具有多种临床、形态学和分子特征。p53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DNA修复和细胞凋亡及调控多种信号转导途径抑制肿瘤的发...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三分之一,具有多种临床、形态学和分子特征。p53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DNA修复和细胞凋亡及调控多种信号转导途径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p53突变导致的细胞周期失调及信号转导通路失活是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及进展的因素。本文就突变型p53在DLBCL中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P53 基因突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NapsinA
17
作者 Yamashita Y Nagasaka T +2 位作者 Naiki-Ito A 于国华 曲桂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7-917,共1页
卵巢透明细胞腺癌耐药性较高,在卵巢癌各亚型中预后较差。针对其治疗,透明细胞腺癌与其他卵巢表面上皮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Napsin A是已知的肺腺癌诊断标志物,其在部分甲状腺癌和肾癌中亦有表达。然而,在卵巢表面上皮性肿... 卵巢透明细胞腺癌耐药性较高,在卵巢癌各亚型中预后较差。针对其治疗,透明细胞腺癌与其他卵巢表面上皮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Napsin A是已知的肺腺癌诊断标志物,其在部分甲状腺癌和肾癌中亦有表达。然而,在卵巢表面上皮性肿瘤中Napsin A的表达尚未见研究报道。在这项研究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发现在86例卵巢透明细胞癌中71例(83%)Napsin A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透明细胞腺癌 特异性标志物 卵巢透明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标志物 上皮性肿瘤 鉴别诊断 上皮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鼠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研究
18
作者 韩笑 孙庆斌 +6 位作者 杨玉娟 连培文 姚尧 杨欣 于国华 张宇 宋西成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5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MSCs)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表示为:致敏/激发/治疗):对照组(PBS/PBS/PBS),对照+HP-MSCs组(PBS/PBS/HP... 目的探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MSCs)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表示为:致敏/激发/治疗):对照组(PBS/PBS/PBS),对照+HP-MSCs组(PBS/PBS/HP-MSCs),AR+PBS组(OVA/OVA/PBS),AR+HP-MSCs组(OVA/OVA/HP-MSCs)。建立卵清蛋白(OVA)联合氢氧化铝诱导的小鼠AR模型,在造模的第20天尾静脉注射0.2 ml PBS或HP-MSCs。评估各组小鼠AR鼻部症状变化;血涂片瑞氏染色观察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外周血Ig E、Ig G1水平及鼻黏膜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3水平。结果AR+HP-MSCs治疗组AR组小鼠AR行为症状学评分显著减轻(6.25±0.89vs.3.38±0.74,P<0.00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1.63±1.03)%vs.(4.13±2.57)%,P<0.05];外周血Ig E、Ig G1水平明显降低[(36.89±2.34)ng/ml vs.(57.23±2.81)ng/ml,(21.35±0.80)ng/ml vs.(27.23±0.55)ng/ml,P均<0.05];鼻黏膜IL-4、IL-5、IL-13水平降低[(229.64±12.23)pg/mlvs.(364.17±18.81)pg/ml;(48.70±3.87)pg/mlvs.(68.36±6.88)pg/ml;(41.27±2.48)pg/ml vs.(60.60±4.75)pg/ml,P均<0.05]。结论静脉注射HP-MSCs可以有效治疗小鼠AR,为进一步治疗人AR提供新思路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过敏 干细胞 免疫调节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1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俊 于国华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9期3800-3806,共7页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1(SOX11)是一种重要的调节神经发生的核转录因子,胚胎时期参与器官的分化和发育,其缺失和突变将影响胚胎发育导致先天性疾病,胚胎发育成熟后SOX11表达降低或不表达。在不同肿瘤中SOX11表达水平不一,且SOX11在不同类...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1(SOX11)是一种重要的调节神经发生的核转录因子,胚胎时期参与器官的分化和发育,其缺失和突变将影响胚胎发育导致先天性疾病,胚胎发育成熟后SOX11表达降低或不表达。在不同肿瘤中SOX11表达水平不一,且SOX11在不同类型和亚型的肿瘤中可调节不同的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过程,故SOX11对肿瘤预后评估的作用也不同。未来研究SOX11调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信号转导通路,明确其上下游作用靶点及其在不同肿瘤中对患者生存和预后的价值,将为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依据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1 增殖 侵袭 转移 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治手术清扫淋巴结合并异源性肿瘤9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20
作者 潘玙 宋立玲 +3 位作者 高源 周卉卉 隋小龙 于国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根治手术清扫淋巴结合并异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3年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病理科47354例根治手术清扫淋巴结患者的资料,其中合并异源性肿瘤9例,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分... 目的:探讨根治手术清扫淋巴结合并异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3年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病理科47354例根治手术清扫淋巴结患者的资料,其中合并异源性肿瘤9例,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7例,年龄51~72岁;实体肿瘤清扫淋巴结诊断淋巴组织恶性肿瘤6例,淋巴管肌瘤病3例。淋巴组织恶性肿瘤表现为淋巴结结构部分或完全破坏,异型淋巴细胞呈弥漫或结节状浸润性破坏性生长;淋巴管肌瘤病表现为淋巴结内肌样梭形细胞片状增生形成的界限清楚的结节性病变。随访时间1~66个月,其中2例死亡,7例病情稳定。结论:实体恶性肿瘤清扫淋巴结伴发异源性肿瘤少见,多见于老年女性患者。伴发异源性肿瘤以淋巴瘤常见,当淋巴结出现结构异常、异型淋巴细胞呈浸润性生长等组织学特点时,病理医师应提高警惕,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淋巴细胞 根治手术 烟台毓璜顶医院 淋巴管肌瘤病 浸润性生长 结节性病变 病理医师 实体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