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防己碱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1
作者 周慧 李婕 +3 位作者 胡利娟 刘慧梅 张伟 王丽娜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7-361,共5页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调节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将MV3细胞分为NC组、Tet-L组(5μmol/L)、Tet-M组(10μmol/L)、Tet-H组(15μmol/L)、RU....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调节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将MV3细胞分为NC组、Tet-L组(5μmol/L)、Tet-M组(10μmol/L)、Tet-H组(15μmol/L)、RU.521(cGAS抑制剂)组(1μmol/L)、Tet-H+RU.521组(15μmol/L+1μmol/L),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MV3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MV3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MV3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TGF-β、cGAS、STING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将各组细胞分别与NK细胞共培养48 h,并命名为NC共培养组、Tet-L共培养组、Tet-M共培养组、Tet-H共培养组、RU.521共培养组、Tet-H+RU.521共培养组,ELISA检测共培养细胞上清中IFN-γ、粒酶B(Granzyme B)水平;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Tet-L组、Tet-M组、Tet-H组MV3细胞A450、克隆形成率、PCNA、TGF-β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Bax、cGAS、STING蛋白表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RU.521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与NC共培养组比较,Tet-L共培养组、Tet-M共培养组、Tet-H共培养组细胞上清中IFN-γ、Granzyme B水平、NK细胞杀伤活性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RU.521共培养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RU.521减弱了高剂量Tet对MV3细胞增殖、免疫逃逸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结论:Tet可能通过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免疫逃逸,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cGAS-STING信号通路 黑色素瘤 增殖 凋亡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PD-1和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明伟 彭慧 冷晓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24期2660-2664,共5页
目的研究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青岛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00例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 目的研究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青岛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00例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研究组行常规疗法联合IFX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D-1、PD-L1、白细胞介素-18(IL-18)、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QLI)评分、治疗后症状(红斑、浸润、皮损面积、鳞屑、瘙痒)改善时间及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D-1、PD-L1、IL-18、HMGB1水平与PASI评分、DQL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PD-1、PD-L1、IL-18、HMGB1水平与PASI评分、DQL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PD-1、PD-L1、IL-18、HMGB1水平与PASI评分、DQLI评分为(217.67±16.25)ng/L、(282.58±23.49)ng/L、(25.76±5.53)ng/L、(7.48±2.32)ng/mL、(8.73±1.92)分、(5.11±1.4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4.09±19.45)ng/L、(305.69±26.85)ng/L、(31.97±8.47)ng/L、(11.54±2.79)ng/mL、(13.03±2.25)分、(8.76±2.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X治疗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可进一步降低患者血清PD-1、PD-L1、IL-18、HMGB1水平,还可改善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促进症状消退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英夫利西单抗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