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一)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德爱 蔺千 孙福生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3-7,共5页
简述抗菌药物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作用和普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治疗原则。针对普外手术患者及具体的感染性疾病患者给予合理的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避免切口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发挥好的治疗效果,但在用药前需要合理进行综合评估,做好药物选... 简述抗菌药物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作用和普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治疗原则。针对普外手术患者及具体的感染性疾病患者给予合理的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避免切口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发挥好的治疗效果,但在用药前需要合理进行综合评估,做好药物选择、充分配置用药剂型、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以实现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经济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感染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普通外科的起源和发展
2
作者 李杨 邢雪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1期3-6,共4页
18世纪以前,普通外科学在欧洲大陆兴起,并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发展和其他学科发展密不可分。比洛特(Billrioth)是近代普通外科学的先驱,塞梅尔维斯(Semmelweis)和利斯特(Joseph Lister)认识到伤口化脓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18世纪... 18世纪以前,普通外科学在欧洲大陆兴起,并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发展和其他学科发展密不可分。比洛特(Billrioth)是近代普通外科学的先驱,塞梅尔维斯(Semmelweis)和利斯特(Joseph Lister)认识到伤口化脓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18世纪末,贝格曼(Bergman)进行灭菌消毒,普通外科学才真正进入了无菌术时代。手术器械的进展和应用也使外科学发生进步。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麻醉学的发展也是普通外科发展的前提。二战后,普通外科学的发展重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外科学 比洛特 感染 麻醉学 无菌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5
3
作者 梁忆波 崔琳 周东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11期908-909,920,共3页
总结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经验。对21例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均有顽固性便秘,其中15例(71%)有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急性肠梗阻表现。14例(67%)经X线钡剂灌肠... 总结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经验。对21例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均有顽固性便秘,其中15例(71%)有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急性肠梗阻表现。14例(67%)经X线钡剂灌肠透视确诊,7例(33%)经急症剖腹探查证实。14例择期手术患者行乙状结肠切除,Ⅰ期肠吻合;7例急症手术患者中5例行乙状结肠扭转复位、减压及固定术,2例因肠管绞窄坏死、穿孔行肠管部分切除,远端封闭、近端造瘘术。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为急症手术患者;余19例术后随访3年,14例择期手术患者疗效满意,5例急症手术患者仍反复发作顽固性便秘。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和反复发作的急性肠梗阻,X线钡剂灌肠可确诊,外科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冗长症 诊断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阎青 巩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7期219-220,共2页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癌围术期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7月~2015年7月的胃癌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已知晓研究内容,并同意配合研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癌围术期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7月~2015年7月的胃癌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已知晓研究内容,并同意配合研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普通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行围术期普通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佳,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对较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手术患者的围术期对其进行快速康复理念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患者预后有着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胃癌 围手术期护理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合并冠心病者外科手术治疗与监护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瑜 王蕾 蔡坤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直肠癌 并发症 冠心病 外科手术 治疗 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梁忆波 崔超 周东风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总结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1例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的主要症状均为顽固性便秘,其中15例(71%)有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急性肠梗阻表现。21例... 目的总结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1例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的主要症状均为顽固性便秘,其中15例(71%)有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急性肠梗阻表现。21例中14例(67%)经X线钡剂灌肠透视确诊,7例(33%)经急症剖腹探查证实为本病。14例择期手术患者行乙状结肠切除一期肠吻合;7例急症手术患者中5例行乙状结肠扭转复位、减压及固定术,2例因肠管绞窄坏死、穿孔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远端封闭、近端造瘘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19例术后随访3年,14例择期手术患者疗效满意,5例急症手术患者仍出现反复发作的顽固性便秘。结论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和反复发作的急性肠梗阻;X线钡剂灌肠可确诊;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冗长 便秘 诊断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性输液在腹部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超 毛伟征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4年第2期8-9,22,共3页
许多外科手术,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引起全身性毛细血管系统渗漏综合征。除了局部的水肿和渗出以外,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和血浆蛋白质渗漏至组织间隙,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蛋白血症和全身水肿。其结果可进一步导致生... 许多外科手术,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引起全身性毛细血管系统渗漏综合征。除了局部的水肿和渗出以外,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和血浆蛋白质渗漏至组织间隙,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蛋白血症和全身水肿。其结果可进一步导致生命器官及微循环的低血流灌注状态。这种病理状态可致术野局部微循环灌注量减少16%,发生吻合口瘘者的局部血流量减少则更为显著。限制性液体治疗其基本做法是限制术后水、钠的输入,晶体液只用维持量使尿量不少于0.5ml/(kg·h),应用人工胶体溶液补充循环血量,保持机体整体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治疗 血流动力学 腹部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腺癌患者血浆脂肪酸组分变化及其对临床分期的预测效能
8
作者 吴生为 丁潇东 毛伟征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36-40,共5页
目的 比较不同临床分期胃腺癌患者的血浆脂肪酸占比,探讨差异脂肪酸对胃腺癌临床分期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行开放或微创胃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腺癌患者40例,根据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的临床病理分期标准分为... 目的 比较不同临床分期胃腺癌患者的血浆脂肪酸占比,探讨差异脂肪酸对胃腺癌临床分期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行开放或微创胃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腺癌患者40例,根据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的临床病理分期标准分为早期组(Ⅰ、Ⅱ期)21例、中晚期组(Ⅲ、Ⅳ期)19例。两组术前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浆脂肪酸占比,绘制两组间比较有差异的血浆脂肪酸预测临床分期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按照长短来分:早期组血浆短链脂肪酸(SCFA)、中链脂肪酸(MCFA)、长链脂肪酸(LCFA)占比分别为0.13%(0.04%, 0.53%)、1.66%(0.16%, 2.41%)、96.93%(92.20%, 99.66%),中晚期组分别为0.49%(0.14%, 0.91%)、1.88%(0.24%, 3.52%)、95.64%(93.72%, 98.5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照结构来分:两组血浆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PUFA中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Ω-6多不饱和脂肪酸(Ω-6PUFA)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晚期组血浆SFA中的棕榈酸(PA,C16:0)占比高于早期组,Ω-3PUFA的α-亚麻酸(ALA,C18:3n3)占比低于早期组(P均<0.05);两组其他血浆脂肪酸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PA、ALA单独及联合预测胃腺癌分期的AUC及95%CI分别为0.697(0.534~0.860)、0.703(0.528~0.878)、0.797(0.657~0.937),敏感度分别为58.0%、66.7%、63.2%,特异度分别为76.0%、84.2%、90.5%。结论 中晚期胃腺癌患者血浆PA占比高于早期患者、ALA占比低于早期患者,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术前判断胃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临床分期 胃腺癌 棕榈酸 Α-亚麻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MEG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孟菲菲 司君利 +3 位作者 刘璐 崔京远 亓玉琴 吕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59-662,共4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母系表达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3,MEG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MEG3与凋亡相关蛋白P53、鼠双微基因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母系表达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3,MEG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MEG3与凋亡相关蛋白P53、鼠双微基因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55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切除标本(包括癌组织及对应的远端正常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胃癌组织中MEG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癌中P53、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MEG3的相关性。结果:lnc RNA MEG3在胃癌组织的相对表达水平(7.98±0.19)低于所对应的正常组织(9.47±0.18,P<0.05);在胃癌组织(r=-0.627,P<0.001)及远端正常组织(r=-0.807,P<0.001)中,P53与MDM2的表达呈负相关;P53与MEG3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1,P<0.05),MDM2与MEG3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6,P<0.05);MEG3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MEG3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MEG3与P53、MDM2在胃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上有重要联系;检测MEG3的表达水平对胃癌预后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长链非编码RNA 母系表达基因3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患者IGF-Ⅰ、IGF-ⅠR的表达及其与血清IGF-Ⅰ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艳欣 刘玲 +5 位作者 杨阅楼 姜常青 宋明全 林惠忠 陈磊 姜相君 《胃肠病学》 2013年第2期114-117,共4页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与结直肠腺瘤(CRA)关系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目的:探讨CRA患者IGF-Ⅰ、IGF-Ⅰ受体(IGF-ⅠR)表达及其与血清1GF-Ⅰ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与结直肠腺瘤(CRA)关系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目的:探讨CRA患者IGF-Ⅰ、IGF-Ⅰ受体(IGF-ⅠR)表达及其与血清1GF-Ⅰ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50例CRA、30例结直肠癌(CRC)、20例炎性息肉患者。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GF-Ⅰ、IGF-ⅠR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GF-Ⅰ水平。结果:炎性息肉组、CRA组、CRC组IGF-Ⅰ、IGF-ⅠR表达阳性率呈递增趋势(P<0.05)。CRC组血清IGF-Ⅰ明显高于炎性息肉组(P=0.018)。CRA患者IGF-Ⅰ、IGF-ⅠR表达以及血清IGF-Ⅰ水平与性别、年龄、息肉大小、息肉数量、息肉部位、息肉组织学类型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IGF-Ⅰ、IGF-ⅠR阳性表达的CRA患者血清IGF-Ⅰ水平均显著高于IGF-Ⅰ、IGF-ⅠR阴性表达者(P=0.03;P=0.02)。CRA患者IGF-Ⅰ表达与IGF-ⅠR表达呈正相关(r=0.718,P<0.01)。结论:IGF-Ⅰ、IGF-ⅠR表达联合血清IGF-Ⅰ可能成为评估CRA发展和恶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受体 IGF1型 免疫组织化学 放射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FOLFOX7方案对Ⅲ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浩 刘超 +3 位作者 周少飞 宋延强 李林浩 毛伟征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观察Ⅲ期胃癌患者行改良FOLFOX7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1例Ⅲ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辅助化疗组41例,单纯手术组30例。新辅助化疗采用改良FOLFOX7方案(奥沙利铂100mg/m^2... 目的观察Ⅲ期胃癌患者行改良FOLFOX7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1例Ⅲ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辅助化疗组41例,单纯手术组30例。新辅助化疗采用改良FOLFOX7方案(奥沙利铂100mg/m^2+甲酰四氢叶酸钙400 mg/m^2+5-氟尿嘧啶2400 mg/m^2)化疗2~4周期后评估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行手术。单纯手术组行标准胃癌根治术。结果新辅助化疗结束后,临床总有效率为53.66%(22/41),临床分期降低26.83%(11/41),根治性切除(RO)90.24%(37/41);单纯手术组根治性切除(RO)66.66%(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FOLFOX7方案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75.61%(31/41)、手足综合征29.27%(12/41)、白细胞减少80.49%(33/41)和贫血21.95%(9/41),大多为Ⅰ~Ⅱ级,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改良FOLFOX7方案在Ⅲ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肿瘤降期明显,根治性切除率提高,且患者耐受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新辅助化疗 改良FOLFOX7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TNF-α慢病毒感染的脐血间质干细胞对胃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贵亮 张学斌 +2 位作者 朱新红 李杨 毛伟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4-608,共5页
目的:以脐血间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e stem cell,UCBMSC)作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载体,研究重组TNF-α慢病毒Lv-TNF-α感染的UCBMSC对胃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人胃癌细胞S... 目的:以脐血间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e stem cell,UCBMSC)作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载体,研究重组TNF-α慢病毒Lv-TNF-α感染的UCBMSC对胃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人胃癌细胞SGC-7901注射到裸鼠腹股沟皮下建立胃癌移植瘤裸鼠模型。将表达TNF-α的重组慢病毒Lv-TNF-α和对照慢病毒Lv-EGFP分别感染UCBMSC后获得Lv-TNF-α感染的UCBMSC(UCBMSC-TNF-α)以及Lv-EGFP感染的UCBMSC(UCBMSC-EGFP)。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注射UCBMSC-TNF-α、UCBMSC-EGFP及生理盐水(NaCl),观察注射后瘤体生长情况,RT-PCR和ELISA方法分别测定各组胃癌组织中TNF-αmRNA和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瘤体的坏死情况。结果:成功建立SGC-7901胃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治疗后三组荷瘤裸鼠肿瘤体积分别为(0.51±0.27)、(0.64±0.36)和(1.21±0.80)cm3,UCBMSC-TNF-α组肿瘤体积最小(F=3.88,P<0.05);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3组荷瘤裸鼠肿瘤组织TNF-αmRNA分别为(1.92±0.12)、(1.21±0.26)、(0.81±0.22),UCBMSC-TNF-α组TNF-αmRNA表达量最大(F=54.82,P<0.01);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3组荷瘤裸鼠肿瘤组织TNF-α蛋白表达分别为(148.29±3.76)、(78.22±6.24)、(42.80±3.02)pg/ml,MSC-TNF-α组表达量最大(F=694.54,P<0.01);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UCBMSC-TNF-α治疗组肿瘤坏死面积最大。结论:TNF-α转基因UCBMSC可通过旁分泌TNF-α抑制胃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TNF-Α 脐血间质干细胞 转基因治疗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日间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指标的构建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晓杰 于雁 +3 位作者 楚蔚昕 陈静 王升英 商晓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2期250-255,共6页
目的 :构建基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日间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指标。方法 :以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目标、要素、层面为结构框架,采用文献回顾法、现状调查法和德尔菲法,构建日间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指标,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 目的 :构建基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日间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指标。方法 :以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目标、要素、层面为结构框架,采用文献回顾法、现状调查法和德尔菲法,构建日间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指标,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构建的日间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指标包含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41项三级指标。本研究共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92与0.920,专家函询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24和0.230(P<0.00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日间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指标,可为临床提供日间手术患者安全护理的标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日间手术 护理 安全管理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抢救车”提高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体会 被引量:26
14
作者 管芝玲 徐瑜 韩敬莲 《中华护理教育》 2008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 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方法成立“抢救车培训”小组,培训内容包括抢救车内的抢救药品和用品及其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采用讲解、示范、模拟、演练等方式,对23名工作2年以内的护士进行培训。结果实施“抢救车培训”1年来,... 目的 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方法成立“抢救车培训”小组,培训内容包括抢救车内的抢救药品和用品及其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采用讲解、示范、模拟、演练等方式,对23名工作2年以内的护士进行培训。结果实施“抢救车培训”1年来,本组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操作合格率100%,抢救知识和模拟场景应急处理演练问答合格率100%,医生认为急救技术操作熟练,配合抢救的能力增强。结论利用“抢救车”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可有效提高急救能力和配合抢救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在职培训 基于能力的教育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饲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34
15
作者 管芝玲 韩敬莲 +1 位作者 李绍莉 阎青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5年第11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管饲技术 肠内营养 护理技术 百普素 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20mRNA、CD44v6和PCNA对大肠癌早期肝转移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磊 周东风 +2 位作者 林惠忠 李晓川 李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研究CK20mRNA、CD44v6和PCNA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探讨临床预测大肠癌早期肝转移的客观指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50例大肠癌患者回流门静脉血中 CK20mRNA,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肠癌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表... 目的:研究CK20mRNA、CD44v6和PCNA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探讨临床预测大肠癌早期肝转移的客观指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50例大肠癌患者回流门静脉血中 CK20mRNA,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肠癌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CK20mRNA、癌组织中CD44v6、PC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对照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大肠癌组织中CD44v6及PCNA的表达与门静脉中 CK20mRNA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γ1=0.933,γ2=0.906,P<0.05);肝转移组CK20mRNA、CD44v6、 PC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肝转移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CD44v6、PCNA及CK20mRNA预测大肠癌肝转移,可显著提高预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对于大肠癌早期肝转移监测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20MRNA CD44V6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假性肠梗阻16例诊断和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少飞 田聪聪 +1 位作者 苗蕾 宋富波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77-177,共1页
关键词 肠梗阻 假性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司君利 亓玉琴 +2 位作者 纪丽莎 徐保华 崔京远 《胃肠病学》 2014年第5期270-274,共5页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作为端粒酶的关键酶参与了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研究发现该基因的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多种恶性肿瘤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目的:探讨hTERT基因rs2853676和rs2853677位点SNP与胃癌遗...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作为端粒酶的关键酶参与了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研究发现该基因的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多种恶性肿瘤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目的:探讨hTERT基因rs2853676和rs2853677位点SNP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297例胃癌、105例萎缩性胃炎和402例对照组患者rs2853676和rs2853677位点的基因多态性,采用病理学检查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结果:胃癌组rs2853676位点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5.2%对6.5%,P=0.01),AA基因型携带者患胃癌的风险增加2.47倍(95%CI:1.46~4.16)。三组rs2853677位点CC、TC、TT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Hp感染率显著升高(64.8%、56.9%对40.3%,P均<0.01),OR值分别为2.73(95%CI:1.74~4.26)、1.96(95%CI:1.44~2.6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感染与基因突变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hTERT基因rs2853676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有关,其增加胃癌的风险与Hp感染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转移酶端粒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伟丽 李娜 +2 位作者 于君 亓玉琴 崔京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外显子49位点、启动子1661位点及172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青岛地区人群乙肝肝癌的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人群肝癌患...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外显子49位点、启动子1661位点及172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青岛地区人群乙肝肝癌的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人群肝癌患者98例、非肝癌乙肝病毒感染组185例、健康对照组205例CTLA4基因型分布。结果 1以健康人群为对照组CTLA4外显子49位点及启动子1661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启动子1722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LA4+49位点AG、GG基因型携带者、CTLA4-1661位点AG+GG基因型携带者肝癌发病风险明显增高(O■值分别为2.48、5.22及2.51)。2以非肝癌乙肝感染者为对照组,49位点AG、GG基因型、1661位点AG+GG基因型显著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O■值分别为2.48、4.60和2.13)。3以所有非肝癌者对照,49位点AG、GG基因型、1661位点AG+GG基因型显著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O■值分别为2.48、4.91及2.32)。结论CTLA4外显子49位点、启动子166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单核苷酸多态性 肝癌 HBV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蛋白酶原及其亚群对胃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磊 林惠忠 +2 位作者 李晓川 周东风 崔京远 《齐鲁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435-43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及其亚群(PGⅠ、PGⅡ)与胃癌病人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胃癌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清PGⅠ、PGⅡ含量,并对两者联合检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胃癌病人血清PGⅠ含量及PGⅠ/PG...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及其亚群(PGⅠ、PGⅡ)与胃癌病人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胃癌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清PGⅠ、PGⅡ含量,并对两者联合检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胃癌病人血清PGⅠ含量及PGⅠ/PGⅡ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早期胃癌即表现有显著性差异,而进展期胃癌则下降更显著(t’=11.84~14.95,t=15.82~40.27,P〈0.01)。胃癌病人根治性手术后血清PGⅠ及PGⅡ的含量明显下降,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病人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很低,胃癌复发后PGⅠ及PGⅡ均明显升高(t’=4.60~15.51,t=4.72,P〈O.01)。结论监测PGⅠ及PGⅠ/PGⅡ比值变化对早期胃癌筛选有一定意义,可用于胃癌术后复发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类 胃肿瘤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