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大林 颜京强 +1 位作者 陈允惠 张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2例(120条患肢)接受腔内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疗效。结果 116条患肢介入治疗获得技术成功,治疗后踝肱指数0.82±0.21,较术前(0.38&#...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2例(120条患肢)接受腔内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疗效。结果 116条患肢介入治疗获得技术成功,治疗后踝肱指数0.82±0.21,较术前(0.38±0.16)明显提高(P<0.05)。术后3、6、12、24个月随访率分别为95.51%(85/89)、92.77%(77/83)、70.77%(46/65)、60.71%(17/28),相应动脉通畅率分别为90.99%(101/111)、86.00%(86/100)、77.97%(46/59)、65.22%(15/23)。2例股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经置管溶栓术治愈;2例行膝下截肢术。结论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下肢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大林 陈允惠 +2 位作者 张鲲 颜京强 齐浩山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3期28-30,34,共4页
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采用内膜下成形术治疗43例长段髂动脉、股浅动脉闭塞患者,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初始通畅率、后期随访通畅率进行分析。结果 43... 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采用内膜下成形术治疗43例长段髂动脉、股浅动脉闭塞患者,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初始通畅率、后期随访通畅率进行分析。结果 43例SIA成功41例,技术成功率95.3%,术后6、12、24、36个月的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7.6%、84.2%、68.8%和53.8%。41例中无截肢患者,保肢率100%。术中、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2例动脉穿孔,未发生严重后果;1例术中血栓形成;术后2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形成,经局部压迫后消失。结论 SIA是治疗长段髂动脉、股浅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中期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 动脉硬化闭塞 介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sVCAM-1水平变化及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3
作者 赵福乐 赵睿 +2 位作者 苏晓雪 杜刘念博 欧明辉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808-1820,共13页
目的:通过检测LEASO患者血清中sVCAM-1的表达水平探讨sVACM-1在LEASO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82例自2023年12月至2024年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并确诊为LEASO的患者(将其定义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组(LEASO组),并根据病变部位及Font... 目的:通过检测LEASO患者血清中sVCAM-1的表达水平探讨sVACM-1在LEASO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82例自2023年12月至2024年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并确诊为LEASO的患者(将其定义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组(LEASO组),并根据病变部位及Fontaine分期将其分组。随机纳入同期40名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定义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sVCAM-1的表达量,计算各组间sVCAM-1表达水平差异;将sVCAM-1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LEASO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用sVCAM-1联合实验室检查指标对LEASO进行诊断预测。结果:LEASO患者组sVCAM-1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而在根据病变涉及的下肢血管部位的分组中,膝上动脉病变组sVCAM-1的表达量最高,且膝上膝下动脉病变合并组sVCAM-1的表达量高于膝下动脉病变组(P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sVACM-1 in LEASO by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sVCAM-1 in serum of LEASO patients. Methods: Eighty-two patients who visited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23 to July 2024 and were diagnosed with LEASO (defined as the 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 group (LEASO group)) were included and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lesion site and Fontaine staging. Forty healthy individual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randomly included and defined as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sVCAM-1 was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in each group of patients, and the difference of sVCAM-1 expression level between the groups was calculated;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EASO was carried out by combining sVCAM-1 with the laboratory examination results;and diagnostic prediction of LEASO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sVCAM-1 in combination with laboratory examination indexes.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sVCAM-1 in the LEASO pati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P 0.05). In contrast, in the grouping according to the vascular site of the lower limb involved in the lesion, the expression of sVCAM-1 was highest in the supra-knee artery lesion group, and the expression of sVCAM-1 in the combined supra-knee infra-knee artery les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fra-knee artery lesion group (P < 0.05). sVCAM-1 expression was also progressively higher with the elevation of Fontaine’s stage in the LEASO group, but the expression of Fontaine stage IV sVCAM-1 expression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stage III. The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howed that TC (OR = 2.222, 95%CI: 1.323~3.730), LDL-C (OR = 1.802, 95%CI: 1.232~2.637), and sVCAM-1 (OR = 1.003, 95%CI: 1.001~1.005)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inally, sVCAM-1 was combined with meaningful laboratory indicators for the diagnostic prediction of LEASO using the subject’s working curve, and the ROC curve was sensitive. Conclusion: sVCAM-1 may b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EASO, and by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sVCAM-1, it may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EA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CAM-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治疗和下腔静脉血栓大鼠静脉管壁慢性炎症的关系
4
作者 王立宝 赵俊成 李大林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645-651,共7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并予氯吡格雷干预,探究其对静脉管壁血小板–单核细胞集合体水平及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10 mg/kg)干预组、高剂量(30 mg/kg)干预组,每组6只。...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并予氯吡格雷干预,探究其对静脉管壁血小板–单核细胞集合体水平及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10 mg/kg)干预组、高剂量(30 mg/kg)干预组,每组6只。对模型组和低、高剂量干预组建立下腔静脉血栓模型,造模成功后予以药物干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低、高剂量干预组分别予以氯吡格雷10 mg/kg、30 mg/kg灌胃,每天1次,7天后取大鼠下腔静脉组织进行Masson染色、CD115免疫组化染色和CD41-CD115免疫荧光双染。结果:各组纤维化面积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32.0, P < 0.01),各组CD115荧光强度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 = 314.7, P < 0.01),各组CD41-CD115双阳率差异有显著性(F = 147.3, P < 0.01);模型组纤维化面积比例、CD115荧光强度表达、CD41-CD115双阳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 0.01),氯吡格雷低、高剂量干预组三种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1),氯吡格雷高剂量干预组三种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低剂量干预组(P < 0.05)。结论:深静脉血栓环境下,大鼠下腔静脉管壁血小板–单核细胞集合体水平、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程度、纤维化程度升高,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可能降低炎症、缓解管壁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静脉血栓 静脉管壁炎症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减容对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伴急性髂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
5
作者 刘长青 李嘉欣 +2 位作者 崔世超 赵士博 欧明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47,169,共6页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性血栓抽吸减容对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伴急性髂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58例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伴急性髂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性血栓抽吸减容对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伴急性髂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58例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伴急性髂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8,直接行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进行减容,开通髂静脉后再放置髂静脉支架]和对照组(n=30,Ⅰ期仅放置溶栓导管进行溶栓,Ⅱ期行PMT后放置髂静脉支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溶栓时间、尿激酶总量、血栓清除率、溶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的患肢周径变化率、血栓后综合征(PTS)评分、髂静脉通畅率。结果 58例患者均成功开通狭窄髂静脉。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尿激酶总量、溶栓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患肢周径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血栓清除等级、术后6个月PTS评分、术后6个月髂静脉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伴急性髂静脉血栓的治疗过程中,早期机械性血栓抽吸减容能够减少溶栓时间与溶栓剂量,减少溶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肢体周径变化率,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但在远期通畅率方面,二者并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血栓抽吸 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髂静脉血栓 减容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性血栓抽吸辅助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1例
6
作者 刘长青 刘婷 +3 位作者 崔世超 赵士博 苏晓雪 欧明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893-896,共4页
腹主动脉瘤术后移植物闭塞(graft limb occlusion,GLO)作为腹主动脉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与血管本身过度扭曲、钙化密切相关[1]。随着腔内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逐渐成为治疗的首选。本病例采用Rotarex血栓抽吸辅助治疗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术后移植物闭塞(graft limb occlusion,GLO)作为腹主动脉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与血管本身过度扭曲、钙化密切相关[1]。随着腔内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逐渐成为治疗的首选。本病例采用Rotarex血栓抽吸辅助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1例,顺利同期解除血栓与压迫,无手术并发症,临床预后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术后 并发症 移植物支架内闭塞 机械性血栓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孙美红 刘沙沙 +1 位作者 胡新林 谭静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19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糖脂代谢指标及体重指数(BMI)。结果护理前组间糖脂代谢指标和BMI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两组BIM指数相比护理前有所下降,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糖脂代谢指标,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肥胖症 个体化健康教育 糖脂代谢 体重指数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大林 张鲲 +3 位作者 陈允惠 颜京强 齐浩山 马玉容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静脉曲张手术的61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288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对照组323例...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静脉曲张手术的61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288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对照组323例,术后不采用任何抗凝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内脏出血或硬膜外出血。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下肢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大林 陈允惠 +2 位作者 颜京强 张鲲 齐浩山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1期44-46,43,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对5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合并Cockett综合征者溶栓后行介入治疗,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54例行导管溶栓后复查造...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对5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合并Cockett综合征者溶栓后行介入治疗,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54例行导管溶栓后复查造影,33例血栓完全溶解(57.4%);18例血栓基本完全溶解,再通率大于90%(33.3%);4例血栓大部分溶解,再通率大于50%(7.4%).发现21例左髂静脉重度狭窄或闭塞,3例单纯行球囊扩张,17例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1例导丝未通过闭塞段.随访时间1~24月(平均15个月),无血栓复发病例,单纯行球囊扩张的3例患者术后狭窄复发,17例髂静脉支架通畅率100%.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能有效溶解血栓,并有效预防肺栓塞发生.髂静脉支架植入是治疗Cockett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溶栓 COCKETT综合征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及相关血栓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浩山 赵俊成 +2 位作者 李大林 颜京强 梁刚柱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353-356,362,共5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下肢动静脉血栓患者新发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伴血栓形成(HIT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21例下肢动静脉血栓伴有HITT的新发Ⅱ...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下肢动静脉血栓患者新发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伴血栓形成(HIT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21例下肢动静脉血栓伴有HITT的新发Ⅱ型HI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血小板上升水平和时间、D-二聚体水平变化;记录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血栓复发及吸收情况。结果与HIT发生前比较,HIT发生后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减少。经利伐沙班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血小板计数逐渐升高并恢复正常,不同时间点(HIT发生前、HIT发生后,以及治疗5 d后、10 d后、1个月后)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21例患者的血小板均正常,未出现下肢动静脉血栓的延伸或复发,未发生主要和次要出血并发症。下肢动静脉血栓的完全再通率为76%(16/21),部分再通率为24%(5/21)。结论下肢动静脉血栓患者新发Ⅱ型HIT及HITT后口服利伐沙班替代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为临床治疗HIT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利伐沙班 肝素 动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致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兰巧玲 李大林 +4 位作者 齐浩山 颜京强 张鲲 陈允惠 赵俊成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高危致病因素。方法通过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临床诊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96例的临床资料,找出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有关的主要致病因素。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高危致病因素。方法通过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临床诊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96例的临床资料,找出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有关的主要致病因素。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年龄、手术、肿瘤、创伤、其他严重内科疾病、卧床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通过分析DVT致病的危险因素,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降低肺动脉栓塞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血栓 致病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允惠 赵俊成 +3 位作者 张鲲 颜京强 齐浩山 李大林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41-44,4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E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例LEDV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经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 目的探讨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E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例LEDV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经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VCF)植入、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行血栓抽吸、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一期或后期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PTAS)治疗。结果 17例患者一期血栓清除率80%~100%。17例患者中13例患者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7例患者一期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与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或PTAS。术后CDT置管时间平均(5.2±1.3)天,较单纯CDT置管时间[平均(7.3±1.8)天]缩短。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能够安全、迅速、有效清除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联合CDT治疗能够更彻底清除血栓,缩短溶栓时间,是治疗急性LEDVT的新型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机械吸栓 置管溶栓Appl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与系统溶栓长短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大林 齐浩山 +3 位作者 颜京强 张鲲 陈允惠 赵俊成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对比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和系统溶栓两种治疗方式的短期、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2-2015年在本科治疗的13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组72例,给予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周围静脉输液溶栓治疗,采... 目的对比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和系统溶栓两种治疗方式的短期、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2-2015年在本科治疗的13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组72例,给予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周围静脉输液溶栓治疗,采集患者住院期间和门诊随访过程中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的差异。结果短期效果中,治疗组第3天的疼痛缓解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水肿消退、血栓溶解程度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长期结果中,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Villalta评分在6、12、24个月随访中两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置管溶栓在早期能较快改善患者下肢水肿、疼痛症状,促进血栓溶解,长期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病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置管溶栓 系统溶栓 临床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方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大林 颜京强 +1 位作者 张鲲 陈允惠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2期37-39,43,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方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资料,共治疗病人619例632条患肢。结果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无皮下血肿形成;皮肤激光... 目的:探讨个体化方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资料,共治疗病人619例632条患肢。结果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无皮下血肿形成;皮肤激光烧灼伤23例,切口感染12例,经换药均痊愈;静脉性溃疡均愈合;局部少许曲张浅静脉遗漏2例;24例出现小腿足靴区皮肤麻木感。随访409例,随访1~36个月,平均16个月,浅静脉曲张复发4例(1.0%),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个体化方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治疗彻底、复发率低且兼具美观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外科学 下肢 内窥镜 激光 半导体/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齐浩山 赵俊成 +4 位作者 张鲲 李大林 陈允惠 颜京强 黄树杰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2-7,共6页
目的评估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的出血风险,探索相对高出血风险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8例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目的评估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的出血风险,探索相对高出血风险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8例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PMT组27例,给予AngioJet吸栓或AngioJet吸栓+置管溶栓;CDT组21例,给予单纯置管溶栓。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清除效果及后期随访效果。结果PMT组的血栓清除率(90.21±17.28)%明显高于CDT组(75.65±27.59)%,尿激酶用量显著降低[(105.45±126.34)万U比(345.87±118.38)万U],住院时间[(6.72±1.88)d比(8.82±2.97)d]和卧床时间[(2.90±2.71)d比(5.40±2.06)d]也明显缩短,两组均无主要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次要出血并发症发生率CDT组较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后期随访,PMT组患者12和24个月PTS的Villalta评分优于CDT组。结论术后时间>1周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AngioJet机械吸栓和单纯置管溶栓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出血风险低。结合AngioJet机械吸栓的方案,可显著减少溶栓药物的使用剂量,血栓清除率高,并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和卧床制动时间,后期随访Villalta评分低,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机械吸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颅底颈内动脉动脉瘤切除并左颈内动脉重建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永娟 马玉容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61-62,共2页
近颅底的颅外段颈内动脉瘤因位置特殊致手术视野小、解剖复杂,神经丰富,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极易并发偏瘫,颅脑神经损伤,从而影响预后。笔者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进修期间该院于2014年12月成功救治1例近颅底颅外段颈内动脉真性动... 近颅底的颅外段颈内动脉瘤因位置特殊致手术视野小、解剖复杂,神经丰富,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极易并发偏瘫,颅脑神经损伤,从而影响预后。笔者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进修期间该院于2014年12月成功救治1例近颅底颅外段颈内动脉真性动脉瘤患者,术后治疗、护理效果满意。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5岁,因左颈部搏动性包块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颈部搏动性包块 动脉瘤切除 手术视野 真性动脉瘤 颅脑神经 动脉瘤破裂 术后治疗 缺血性脑梗死 按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深动脉瘤一例
17
作者 李大林 颜京强 +1 位作者 张鲲 陈允惠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2期114-114,共1页
患者,男,76岁,因发现左腋窝搏动性肿块2年,左上臂肿块1年于2010年9月27日入院。近1年来出现左上臂外展时腋窝部轻度疼痛,左上肢运动及感觉均无异常。既往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史;无左上肢外伤史,无结缔组织病史,吸烟50余年,20支/... 患者,男,76岁,因发现左腋窝搏动性肿块2年,左上臂肿块1年于2010年9月27日入院。近1年来出现左上臂外展时腋窝部轻度疼痛,左上肢运动及感觉均无异常。既往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史;无左上肢外伤史,无结缔组织病史,吸烟50余年,20支/天左右。体查:左腋窝可扪及一5cm×5cm大小搏动性肿块,质地中等,界限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深动脉 上肢运动 肱动脉 肿块 动性 高血压病 腋窝 结缔组织 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 上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ckett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18
作者 李大林 颜京强 +1 位作者 陈允惠 张鲲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5例CS的病例资料。结果左髂总静脉压迫24例,其中23例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右髂外静脉压迫1例,为下肢深...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5例CS的病例资料。结果左髂总静脉压迫24例,其中23例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右髂外静脉压迫1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合并DVT患者,首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左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后行髂总静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根据PTA术后造影结果决定是否行支架置入术;未合并DVT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行髂静脉PTA术和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100%。22例术后恢复良好,3例患者出院时肢体轻度肿胀。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5年(平均26个月),3例出现活动后下肢肿胀,余15例下肢无肿胀,无静脉曲张;随访患者均行彩超检查,2例髂静脉闭塞,16例髂静脉通畅,通畅率为88.9%。结论介入治疗CS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KETT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取栓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压升高与血小板活化程度的相关性
19
作者 刘凯 颜京强 +3 位作者 张鲲 齐浩山 赵俊成 李大林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615-620,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高压对血小板活化及静脉管壁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各10只。A、C组应用髂静脉、股静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后肢静脉高压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氯吡格雷25mg/(kg·d)饲喂;B组为假手术组。14d后,检测...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高压对血小板活化及静脉管壁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各10只。A、C组应用髂静脉、股静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后肢静脉高压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氯吡格雷25mg/(kg·d)饲喂;B组为假手术组。14d后,检测大鼠断尾出血时间;同时心脏取血,分离纯化血小板和单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内部残留血小板因子4(PF4)以及单核细胞分化抗原115(CD115)-CD41双阳性比例,以评估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单核细胞聚合比例;同时取大鼠股静脉组织进行Masson及CD115免疫组化染色。再取C57小鼠15只,随机分为3组,各5只,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血酶(thrombin)+氯吡格雷(clopi)组以氯吡格雷10mg/(kg·d)灌胃,PRP组及PRP+thrombin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7d后内眦取血,离心获得PRP,将PBS及3组PRP分别与无血清DMEM制成体积分数0.05的条件培养液,分别与RAW264.7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ranswell共培养(PRP+thrombin组及PRP+thrombin+clopi组以激活剂活化),检测血小板对单核巨噬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结果3组断尾出血时间比较,C组明显长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10,P<0.01);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循环血小板内的PF4残余较B组和C组减少,血小板-单核细胞聚合百分比、股静脉管壁CD115表达及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26.40~243.10,P<0.01)。Transwell实验显示,PBS组细胞迁移数明显少于PRP组,PRP+thrombin组明显多于PRP+thrombin+clopi组,差异有显著性(F=25.70,P<0.01)。结论下肢静脉高压可以引起血小板异常活化及血小板-单核细胞聚合比例增高,并最终引起静脉管壁重塑。氯吡格雷可有效抑制静脉高压引起的血小板活化,同时可减轻管壁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压 血小板活化 单核细胞 血管重塑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沙门菌致腹主动脉瘤反复感染1例
20
作者 王玉洁 崔世超 王晓飞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11期914-916,共3页
腹主动脉瘤发病凶险,病程进展迅速,一旦发生破裂,死亡率极高,临床需引起极大关注。腹主动脉瘤发生原因很多,而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多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有关,笔者报道1例鸡沙门菌引起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并反复感染病例。1病例介绍患者男,78... 腹主动脉瘤发病凶险,病程进展迅速,一旦发生破裂,死亡率极高,临床需引起极大关注。腹主动脉瘤发生原因很多,而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多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有关,笔者报道1例鸡沙门菌引起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并反复感染病例。1病例介绍患者男,78岁。于2个月前因受凉出现咳嗽,无咳痰,无胸闷憋气、无头痛、无腹泻,发热(38±1)℃,服用“连花清瘟胶囊”,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沙门菌 腹主动脉瘤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