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EE云平台的三江源湖泊面积提取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祁昌贤 任燕 +3 位作者 彭海月 魏加华 王永强 李琼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9-185,190,共8页
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云计算平台和Landsat TM、ETM+和OLI卫星影像数据,采用修正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植被指数(EVI)等多个指数的综合水体识别算法,提取三江源区1990—2020年大于1 km^(2)的... 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云计算平台和Landsat TM、ETM+和OLI卫星影像数据,采用修正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植被指数(EVI)等多个指数的综合水体识别算法,提取三江源区1990—2020年大于1 km^(2)的湖泊面积,结合气象、冰川编目、冻土分布等数据分析了湖泊面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三江源区湖泊增加了46个,湖泊面积从10811.8 km 2增加到12449.53 km^(2),增长了15%;其中,黄河源区湖泊面积增长了10%,长江源区湖泊面积增长了29%,长江源区较黄河源湖泊面积增幅更明显。平均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增加是湖泊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气温升高导致冰川退缩和冻土退化,使得冰川补给型湖泊和冻土区湖泊面积增加更快,这就是长江源区湖泊增长更为明显的主因,而黄河源湖泊面积增长与降水变化联系更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GEE遥感云计算平台 湖泊面积 湖泊动态变化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彭海月 任燕 +1 位作者 李琼 魏加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1-49,57,共10页
在对公开的土地利用数据集精度评价的基础上,选用较高精度的青藏高原科学研究所300 m土地利用数据(简称TPDC_LUCC),采用土地利用时空分布和变化率等指标,分析青藏高原1992—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结合气候数据集及社会经济数据对土... 在对公开的土地利用数据集精度评价的基础上,选用较高精度的青藏高原科学研究所300 m土地利用数据(简称TPDC_LUCC),采用土地利用时空分布和变化率等指标,分析青藏高原1992—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结合气候数据集及社会经济数据对土地利用变化归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公开数据集中,TPDC_LUCC数据集序列最长,精度最高,尤其是对耕地、城镇用地及水体分类精度较好;欧洲航天局300 m土地利用数据(ESA_LUCC)对草地的分类精度最高,耕地精度最差;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30 m土地利用数据(CASearth_LUCC)对冰川和城镇用地的分类较准确,未利用土地误差较大;(2)青藏高原草地分布最广,多年平均占比约70.02%,其次是沙地、裸地等未利用土地,约占15.81%;城镇用地扩张较快,1992—2005年、2005—2015年两期增长率分别是2.34%、4.69%;1992—2015年,青藏高原未利用土地的9.14%转为草地,灌丛和耕地的3.27%转为林地,冰川的5.5%转为水体;(3)1992—2018年,青藏高原平均气温上升了1.17℃,降水和气温增加,是东部区域草地、灌丛、林地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气温明显上升致使西北部冰川融化,城市化促使城镇用地增加、耕地减少,实施生态保护政策对青藏高原草地、林地的恢复有显著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 时空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 数据集评价 归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尔木河生态基流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马玲 李润杰 +4 位作者 黄佳盛 连利叶 郭凯先 温军 张永熙 《水力发电》 CAS 2022年第9期28-33,44,共7页
基于格尔木河上游纳赤台水文站1968年~2018年、中游格尔木水文站1959年~2018年逐日径流、降水资料,对原始实测水文数据进行Mann-Kendall突变检验,还原修正后,采用Tennant法、Q法、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和最小月平均实测径流法,结合格... 基于格尔木河上游纳赤台水文站1968年~2018年、中游格尔木水文站1959年~2018年逐日径流、降水资料,对原始实测水文数据进行Mann-Kendall突变检验,还原修正后,采用Tennant法、Q法、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和最小月平均实测径流法,结合格尔木河干旱区河流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格尔木站突变年为1965年、2009年,纳赤台站突变年为2002年;还原修正后,格尔木水文站的生态基流汛期(4月~9月)为7.26 m^(3)/s、非汛期(10月~翌年3月)为2.42 m^(3)/s,纳赤台水文站的生态基流汛期(4月~9月)为4.20 m^(3)/s、非汛期(10月~翌年3月)为1.40 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流 日径流量 降水 格尔木河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山区和平原区雨滴谱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彭旺 李琼 +5 位作者 魏加华 乔禛 申惟文 柏文文 贺巨龙 祁昌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1-1480,共10页
利用2020年7-9月在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宗务隆山不同海拔处的雨滴谱观测资料,对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粒径雨滴微物理参量的贡献、粒径-粒子数浓度平均谱、微物理特征参量和反射率因子-降雨强度(Z-R)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雨滴数密度主要由... 利用2020年7-9月在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宗务隆山不同海拔处的雨滴谱观测资料,对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粒径雨滴微物理参量的贡献、粒径-粒子数浓度平均谱、微物理特征参量和反射率因子-降雨强度(Z-R)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雨滴数密度主要由小雨滴贡献,中雨滴和大雨滴则是反射率因子Z、降雨强度R和液态水含量W的主要贡献,大雨滴对Z、R和W的贡献在海拔较高的山区站占比更高。山区站在小雨、中雨和大雨时的谱宽更宽,且在不同降雨强度下大雨滴端的粒子数浓度要更高,地形的抬升对较大雨滴的N(D)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_(m))随海拔升高而增大,R更高时雨滴直径也越大。广义截断参数(Log_(10)N_(w))会随降雨强度升高而先增大后有所减小,较小雨滴是构成降雨的主要来源,柴达木盆地降雨有其独特的雨滴谱结构特征。山区站Log_(10)N_(w)与D_(m)的分布更为离散,且山区站相比平原站Log_(10)N_(w)偏低而D_(m)偏高。若采用统一的降水估测公式Z=300R^(1.4)会产生对降雨量的高估,山区站点降雨的高估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雨滴谱 地形 微物理特征参量 Z-R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高度计水位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琪 李琼 +2 位作者 魏加华 侯铭垒 解宏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1-292,共12页
为研究现有水位提取方法优劣性,指导未来在不同场景的应用,通过对比传统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和其他高度计的优劣,综述全波形和基于子波的重跟踪算法研究进展,综合发现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精度更高,激光高度计具有小足迹的绝对优势,宽刈幅... 为研究现有水位提取方法优劣性,指导未来在不同场景的应用,通过对比传统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和其他高度计的优劣,综述全波形和基于子波的重跟踪算法研究进展,综合发现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精度更高,激光高度计具有小足迹的绝对优势,宽刈幅高度计可提高数据覆盖度。狭窄主波峰和多回波波峰一致重跟踪算法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大中型河湖,基于波形分类的目标波形重跟踪和双峰校正法适用于大型湖泊,多子波多权重阈值法适用于地形复杂的大中型河流,TIC算法适用于山区狭窄河流。目前,基于星载高度计提取水位,在山区河流和中小水体监测方面还存在局限,组建卫星星座,提高监测数据的连续性、覆盖度,发展高精度智能算法,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提取 星载高度计 波形重跟踪 内陆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保水剂对祁连山典型乔灌木造林影响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马玲 李润杰 +4 位作者 郭凯先 连利叶 温军 陈建宏 王静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36,共6页
为了研究“耕农抗旱宝”对干旱区造林的影响,在祁连县卓尔山林场进行野外实验。以乔木(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灌木(香茶藨Ribes odoratum和珍珠梅False spiraea)为实验树种,分别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为了研究“耕农抗旱宝”对干旱区造林的影响,在祁连县卓尔山林场进行野外实验。以乔木(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灌木(香茶藨Ribes odoratum和珍珠梅False spiraea)为实验树种,分别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灌木8 g/株、乔木25 g/株“耕农抗旱宝”;对照组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对比研究“耕农抗旱宝”对香茶藨、珍珠梅、祁连圆柏、青海云杉的土壤含水率、生长情况、叶绿素、八大离子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实验组土壤含水率高于对照组,其中珍珠梅、香茶藨、祁连圆柏、青海云杉的土壤含水率差分别为2.33%、3.62%、2.33%、2.94%。随着灌水后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土壤含水率高于对照组。②实验组对乔木灌木的树高、胸径、冠幅、枝条、新发芽率、生长量等指标优于对照组;③实验组中植物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组,香茶藨、珍珠梅、祁连圆柏、青海云杉的极差为3.5、1.1、1.4、1.2。④“耕农抗旱宝”抑制了Cl^(-)、K^(+)+Na^(+)含量其对乔灌木的伤害,促进了乔灌木的生长。综上所述,“耕农抗旱宝”提高了植树造林的效果可以在林业中广泛推广,在植树造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农抗旱宝 保水剂 乔木 灌木 土壤含水率 生长特性 叶绿素 八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GPS的大气可降水量反演精度验证 被引量:3
7
作者 曹寿凯 魏加华 +2 位作者 乔禛 朱晓梅 柏文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0-527,共8页
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round-bas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水汽探测是对探空的有效补充,利用青藏高原5个典型GPS和探空站点数据,基于姚宜斌模型分析GPS探测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的精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 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round-bas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水汽探测是对探空的有效补充,利用青藏高原5个典型GPS和探空站点数据,基于姚宜斌模型分析GPS探测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的精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5个GPS站与临近探空站的探测精度相当,均方根误差在2~3 mm,反演结果可以用于分析代表区域的PWV;基于GPS反演PWV,零时刻(UTC0)探测精度优于十二时(UTC12)的值,冬季的探测精度优于夏季,可能受到地面温度和大气可降水量的影响。未来可以结合探空和GPS资料进行水汽反演,为青藏高原水汽条件和降水预报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可降水量 地基全球定位系统 探空资料 地面温度 探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