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罗伟 冀林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568-4569,共2页
由于真菌感染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且培养阳性率较低,容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使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成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1]。同时,IFI也是免疫受损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对于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而言,由... 由于真菌感染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且培养阳性率较低,容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使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成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1]。同时,IFI也是免疫受损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对于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而言,由于接受大剂量的化疗、长时期的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等,导致身体机能长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因而极易患IFI。本文拟观察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IFI的临床症状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老年 侵袭性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居青海高原汉族HIF-1α基因rs11549467多态性与慢性高原病易感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熊辉霞 李占全 +1 位作者 崔森 杨应忠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移居青海高原汉族HIF-1α基因rs1154946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易感性。方法收集移居青海高原汉族CMS男性患者和体检健康男性各12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 目的探讨移居青海高原汉族HIF-1α基因rs1154946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易感性。方法收集移居青海高原汉族CMS男性患者和体检健康男性各12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HIF-1α基因rs11549467位点多态性,基因突变者采用测序验证,分析其与CMS的易感性。结果 HIF-1α基因rs11549467位点存在G、A两个等位基因和GG、GA两种基因型,病例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移居青海高原汉族人群HIF-1α基因rs11549467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MS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高原病 缺氧诱导因子1Α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楠 耿惠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5年第3期224-229,共6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随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调节剂与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应用,MM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严重不良反应及复发仍是MM治疗的主要障碍。随着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的出现,MM患者...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随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调节剂与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应用,MM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严重不良反应及复发仍是MM治疗的主要障碍。随着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的出现,MM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本文对单克隆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及双特异性抗体在MM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治疗 单克隆抗体 抗体药物偶联物 双特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并真菌感染临床应用Meta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建磊磊 冀林华 +3 位作者 李占全 崔森 苏娟 罗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368-2371,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并真菌感染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数据库,收集截至2014年9月已发表的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并真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采取RevMan 5.... 目的:系统评价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并真菌感染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数据库,收集截至2014年9月已发表的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并真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采取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10项,1 773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伏立康唑治疗成功率均高于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米卡芬净、氟康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4项研究表明伏立康唑较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1项研究在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伏立康唑、米卡芬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伏立康唑、氟康唑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2项研究伏立康唑与伊曲康唑不良反应发生率分亚组分析结果分别为P=0.001、P=0.17。结论: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并侵袭性真菌感染中表现出高效相对低毒的特点。随着其临床应用愈加广泛,其价值有待进一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探自学-课堂讨论-诊治演习模式在临床内科教学中的研究
5
作者 周宜 冀林华 +9 位作者 李占全 杨爱荣 崔森 柴克霞 耿惠 罗伟 袁霞 史善桂 苏娟 熊辉霞 《医学信息》 2011年第5期1154-1155,共2页
目的探索自学-课堂讨论-诊治演习模式在临床内科教学中的研究。方法采用自学-课堂讨论-诊治演习式教学模式进行内科血液病部分的教学,通过对实验班(171人)采用自学-课堂讨论-诊治演习模式施教,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生经过... 目的探索自学-课堂讨论-诊治演习模式在临床内科教学中的研究。方法采用自学-课堂讨论-诊治演习式教学模式进行内科血液病部分的教学,通过对实验班(171人)采用自学-课堂讨论-诊治演习模式施教,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就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对照班(164人)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施教。结果实验班学习测验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p〈0.05)。结论自学-课堂讨论-诊治演习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医学实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学-课堂讨论-诊治演习模式 临床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恶性血液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马轶 冀林华 +2 位作者 崔森 朱明明 罗伟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8期1534-1538,共5页
恶性血液病常侵犯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死亡率高,预后差。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为Ⅳ型胶原酶,其通过降解基膜和细胞外基质,从而影响黏附分子的调节作用,降低肿瘤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增加肿瘤细胞扩散的能力,是肿瘤细胞突... 恶性血液病常侵犯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死亡率高,预后差。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为Ⅳ型胶原酶,其通过降解基膜和细胞外基质,从而影响黏附分子的调节作用,降低肿瘤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增加肿瘤细胞扩散的能力,是肿瘤细胞突破原发部位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原因。在恶性血液病中,机体通过不同的通路和相关蛋白调控MMP-9的表达,每种通路的每个环节均有不同的药物作用靶点,不同的靶点最终都可使MMP-9的表达水平下降。研究MMP-9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调控机制,可为进一步的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卢莹莹 巴应贵 +6 位作者 尼样卓玛 贾顺莲 李元宁 马轶 张林静 万泽军 段雷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0-223,243,共5页
目的了解高海拔地区低氧条件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青... 目的了解高海拔地区低氧条件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青海省4家血液透析中心患者的相关信息,根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CKD-MBD诊疗指南将其分为达标组及未达标组进行比较,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CKD-MBD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CKD-MBD发病率为92.11%,达标组患者钙、血红蛋白、白蛋白高于未达标组,年龄、透析时间、磷、甲状旁腺素、β2微球蛋白、碱性磷酸酶、透析前尿素氮低于未达标组(P<0.05)。玉树组患者年龄、甘油三酯、白蛋白、糖尿病患病率、尿素氮下降率低于西宁组,透析后尿素氮高于西宁组(P<0.05)。年龄、透析时间、钙、磷、碱性磷酸酶是CKD-MBD的危险因素。结论高海拔地区MHD患者普遍存在CKD-MBD,发病率高达92.99%,年龄、透析时间、钙、磷、碱性磷酸酶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维持性血液透析 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多发性骨髓瘤伴高淀粉酶患者1例分析
8
作者 李胜学 王晓莉 +1 位作者 丛萌倩 殷玉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临床常表现为骨痛、贫血等症状。目前,关于恶性肿瘤合并高淀粉酶血症文献报道渐多,但多见于胃癌等肿瘤,MM伴高淀粉酶血症临床较少见,高原地区尚未发现。MM伴高淀粉酶血症患者因临床表现复杂,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临床常表现为骨痛、贫血等症状。目前,关于恶性肿瘤合并高淀粉酶血症文献报道渐多,但多见于胃癌等肿瘤,MM伴高淀粉酶血症临床较少见,高原地区尚未发现。MM伴高淀粉酶血症患者因临床表现复杂,治疗尚无标准方案,未发现达雷妥尤单抗药物联合使用的文献报道。根据首例高原地区MM伴高淀粉酶血症的回顾分析结果,建议高原地区临床医生将淀粉酶水平作为MM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以降低MM的误诊率,并提供一种MM伴高淀粉酶血症疾病中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高淀粉酶血症 高原 达雷妥尤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彦云 罗伟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2期472-479,共8页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代表一组异质性淋巴衍生恶性肿瘤,从惰性到高度侵袭性不等。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本病可分为B细胞淋巴瘤、T/NK细胞淋巴瘤。在B-NHL复发/难治性患者中,挽救性化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能够治愈50%的患者,而另一半患者的...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代表一组异质性淋巴衍生恶性肿瘤,从惰性到高度侵袭性不等。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本病可分为B细胞淋巴瘤、T/NK细胞淋巴瘤。在B-NHL复发/难治性患者中,挽救性化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能够治愈50%的患者,而另一半患者的结果令人沮丧,中位总生存期不到12个月。随着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的进步,为了提高B-NHL患者的生存率,靶向药物疗法,正在彻底改变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治疗格局。本文就近年来B-NHLs靶向药物的治疗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靶向治疗药物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感染对胃黏膜屏障的影响及益生菌的干预效应
10
作者 李春霞 王学红 崔森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0期45-48,73,共5页
全球近一半人口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我国是Hp感染高发国家。慢性胃炎是我国人群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Hp感染是其发生的主要病因。在患有慢性胃炎的基础上,部分Hp感染者可能会发展为胃黏膜萎缩和/或肠化生,进一步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全球近一半人口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我国是Hp感染高发国家。慢性胃炎是我国人群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Hp感染是其发生的主要病因。在患有慢性胃炎的基础上,部分Hp感染者可能会发展为胃黏膜萎缩和/或肠化生,进一步增加患胃癌的风险。胃黏膜屏障是机体隔绝Hp的第一道防线,包括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上皮屏障、微循环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其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在Hp胃炎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益生菌可通过增强胃黏膜屏障,提高Hp根除率并减少治疗相关的副作用,从而在Hp胃炎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p感染对胃黏膜屏障的影响及益生菌的干预效应进行深入综合分析,为Hp胃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胃黏膜屏障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FF、IL-10在炎症及免疫相关疾病中的表达
11
作者 李玉琴 熊华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2期404-409,共6页
各种疾病在发病机制中有相应的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关键,BAFF作为一种促炎因子,IL-10作为抑炎因子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慢性炎症疾病中,IL-10炎症因子的变化会引起BAFF因子的相对升高及降低,L-10及相关细胞因子通过对... 各种疾病在发病机制中有相应的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关键,BAFF作为一种促炎因子,IL-10作为抑炎因子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慢性炎症疾病中,IL-10炎症因子的变化会引起BAFF因子的相对升高及降低,L-10及相关细胞因子通过对炎症反应的调节,对于BAFF会产生促进或者抑制作用,BAFF、IL-10在低氧环境及免疫相关疾病中也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全面了解IL-10、BAFF在低氧环境及免疫相关疾病中的表达,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FF IL-10 慢性炎症 低氧 自身免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外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
12
作者 任鹏慧 马晓静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2期530-537,共8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克隆性增殖导致的恶性肿瘤,髓外多发性骨髓瘤(Extramedullary multiple myeloma, EMM)为MM细胞恶性增殖后产生侵蚀骨表面或骨外部组织的实体瘤。现有的治疗手段虽使MM的疗效得到巨...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克隆性增殖导致的恶性肿瘤,髓外多发性骨髓瘤(Extramedullary multiple myeloma, EMM)为MM细胞恶性增殖后产生侵蚀骨表面或骨外部组织的实体瘤。现有的治疗手段虽使MM的疗效得到巨大改善,但EMM的预后仍较差。本文就EMM的治疗现状主要从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 PI)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Immunomodulatory drugs, IMiD)、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免疫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及单克隆抗体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多发性骨髓瘤 蛋白酶体抑制剂 免疫调节剂治疗 自体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布替尼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宋珍 罗伟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2期480-485,共6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最常见的淋巴增生性疾病,侵袭性强且较难诊断。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联合用药(R-CHOP)化学治疗方案是当前DLBCL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但约30%的DLBCL患者采用R-CHOP方案治...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最常见的淋巴增生性疾病,侵袭性强且较难诊断。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联合用药(R-CHOP)化学治疗方案是当前DLBCL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但约30%的DLBCL患者采用R-CHOP方案治愈后会复发,预后极差。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是B细胞受体信号级联中的关键酶,泽布替尼作为不可逆的小分子BTK抑制剂,参与B淋巴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存活过程,可有效抑制恶性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存活。本文就泽布替尼在DLBCL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布替尼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加甲氨蝶呤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罗伟 冀林华 +6 位作者 耿惠 马晓静 熊华 尹启超 殷玉娟 余琳 马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加甲氨蝶呤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58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全脑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加甲氨蝶呤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58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全脑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的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并统计两组患者1和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2%(P<0.05)。观察组贫血、肝功损伤、消化道反应、口腔溃疡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健康状况、社会职能及情感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6.21%和62.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2%和31.03%(P<0.05)。结论: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加甲氨蝶呤联合化疗可明显提高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甲氨蝶呤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联合环孢素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罗伟 冀林华 +4 位作者 耿惠 马晓静 熊华 尹启超 马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24-1827,共4页
目的:研究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F)联合环孢素A(Cs 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AA 78例随机分为ATG-F+环孢素A组(40例)及ATG-F组(38例),比较... 目的:研究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F)联合环孢素A(Cs 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AA 78例随机分为ATG-F+环孢素A组(40例)及ATG-F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接受随访,比较两组的随访结果。结果:ATG-F+环孢素A组患者有效率为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0%;ATG-F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74%及4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G-F+环孢素A组中治愈患者起效时间为(44.9±15.4)d,缓解患者为(68.8±15.9)d,明显好转为(85.4±17.6)d;ATG-F组分别为(59.6±11.5)d、(94.7±17.8)d及(119.8±21.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G-F联合环孢素A可以有效缩短SAA患者治疗起效时间,安全性较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环孢素A 重度再生障碍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调控Nrf2-Gpx4介导铁死亡途径抑制Ang 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春剑 马晓静 +3 位作者 鲍海咏 韩梅 翟红林 卢彭晨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31-2736,共6页
目的:探究木犀草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下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MTT法检测木犀草素对AngⅡ诱导下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以筛选木犀草素的实验浓度。将H9c2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探究木犀草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下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MTT法检测木犀草素对AngⅡ诱导下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以筛选木犀草素的实验浓度。将H9c2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木犀草素25μmol/L组、木犀草素50μmol/L组、Nrf2抑制剂brusatol(100 nmol/L)组、木犀草素50μmol/L+brusatol组,根据分组给予相应的药物预处理,再用AngⅡ诱导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AngⅡ处理48 h后,Texas Red^(TM)-X鬼笔环肽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表面积;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肥大相关基因(ANP、BNP、NFATc1)的mRNA表达;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MDA、GSH、SOD、Fe^(2+)水平,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细胞中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核Nrf2、HO-1、Gpx4、xCT蛋白表达。结果:木犀草素50μmol/L对AngⅡ处理的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经100μmol/L木犀草素处理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故采用25、50μmol/L木犀草素研究其抗心肌细胞肥大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表面积、ROS荧光强度、MDA、Fe^(2+)水平及ANP、BNP、NFATc1 mRNA表达显著升高,细胞中SOD、GSH水平及核Nrf2、Gpx4、xCT、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木犀草素25、50μmol/L组心肌细胞表面积、ROS荧光强度、MDA、Fe^(2+)水平及ANP、BNP、NFATc1 mRNA表达显著降低,细胞中SOD、GSH水平及核Nrf2、Gpx4、xCT、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Brusatol可逆转木犀草素的作用(P<0.05)。结论:木犀草素可抑制氧化应激,减轻Ang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Nrf2的核转录,激活Nrf2/Gpx4通路,抑制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心肌细胞肥大 血管紧张素Ⅱ 铁死亡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组织Bak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贾炜 李占全 +2 位作者 崔森 冀林华 柴克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071-3074,共4页
目的:了解Bak和Bax在慢性高原病(CMS)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在CMS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5例CMS男性患者(CMS组)及15例长期居住西宁地区健康男性(对照组)骨髓组织中Bak和Bax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 目的:了解Bak和Bax在慢性高原病(CMS)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在CMS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5例CMS男性患者(CMS组)及15例长期居住西宁地区健康男性(对照组)骨髓组织中Bak和Bax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MS组Bak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Bak表达,CMS组Bax表达低于对照组,CMS患者血液中Hb浓度与骨髓组织中Bak和Bax水平均成负相关。结论:CMS患者骨髓组织Bax和Ba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和Bak蛋白表达水平积分与外周血Hb浓度之间均呈负相关,提示CMS患者骨髓组织Bcl-2家族蛋白表达异常,异常表达的Bcl-2家族蛋白对造血细胞凋亡的病理性调控可能在CMS红细胞增多机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高原病 凋亡 BAK BAX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88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冀林华 李娜 +8 位作者 郑杰 崔森 李占全 熊辉霞 罗伟 马晓静 熊华 尹启超 建磊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118-3119,共2页
本研究收集初诊老年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患者8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探讨该地区老年ML发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生存情况,为本地区老年淋巴瘤的早期预防、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按... 本研究收集初诊老年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患者8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探讨该地区老年ML发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生存情况,为本地区老年淋巴瘤的早期预防、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按照WHO2001年淋巴瘤分类标准,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经临床病理及免疫分型检查确诊的住院初诊老年ML患者8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恶性淋巴瘤 免疫分型 分类标准 淋巴细胞为主型 CHOP 滤泡性淋巴瘤 淋巴细胞计数 临床资料 间变性 ARB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TA-1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骨髓CD71^+细胞Epo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芳 丁瑾 +4 位作者 魏巍 冯婷婷 陈英 冀林华 韩园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84-891,共8页
目的:探讨GATA-1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模型大鼠骨髓CD71+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和HAPC模型2组。在海拔4 300米自然环境下复制HAPC模型并采用... 目的:探讨GATA-1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模型大鼠骨髓CD71+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和HAPC模型2组。在海拔4 300米自然环境下复制HAPC模型并采用骨髓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液学参数检测进行验证。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磁珠分选相结合的方法分选大鼠骨髓CD71+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其EpoR的细胞表面表达水平,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GATA-1、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分别在常氧和低氧下培养CD71+细胞,筛选最佳干扰序列GATA-1 shRNA1后,转染96 h,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ATA-1、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血液学参数和骨髓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显示,HAPC大鼠模型复制成功。与对照组比较,HAPC模型组骨髓CD71+细胞膜表面EpoR的表达增高(P<0.05),GATA-1、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增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GATA-1、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对照组,r=0.929,P<0.01,r=0.802,P<0.05;HAPC模型组,r=0.822,P<0.05,r=0.839,P<0.01)。GATA-1 shRNA1干扰两组骨髓CD71+细胞96 h后,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在低氧条件下GATA-1和EpoR的表达仍高于相应的常氧状态。结论:GATA-1对EpoR表达的影响可能与HAPC的发生发展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GATA-1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SH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糖胞苷治疗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晓静 冀林华 +2 位作者 耿惠 罗伟 殷玉娟 《肿瘤药学》 CAS 2018年第3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应用阿糖胞苷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白血病复发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化疗诱导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阿糖胞苷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无复发生存率及生...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应用阿糖胞苷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白血病复发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化疗诱导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阿糖胞苷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无复发生存率及生存率、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阶段无复发生存率及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 d后F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T、TT及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白血病复发患者联合应用阿糖胞苷的疗效较理想,能显著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阿糖胞苷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