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镜联合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不同入路方式对腰椎滑脱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
1
作者 陈海岳 阿海 +2 位作者 李洪安 关炳瑜 王坤 《中国医刊》 202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联合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不同入路方式对腰椎滑脱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腰椎滑... 目的探讨显微镜联合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不同入路方式对腰椎滑脱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腰椎滑脱伴DLSS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1例,采用显微镜联合通道下MIS-TLIF经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和对照组(51例,采用显微镜联合通道下MIS-TLIF经双侧入路双侧减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管矢状径,以及术后随访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ODI、椎管矢状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ODI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椎管矢状径均明显增加(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随访过程中患者疼痛逐渐减轻,腰椎功能逐渐改善,末次随访时无疼痛与腰椎症状加重者,无需行翻修手术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1.96%)与对照组(5.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双侧入路双侧减压,腰椎滑脱伴DLSS患者采用显微镜联合通道下MIS-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对机体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双侧入路双侧减压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马臻杰 李钊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31-1832,共2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人骨科手术患者,按患者的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的方...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人骨科手术患者,按患者的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的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40例,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使用药物的比例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显著,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且不良反应少,并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全凭静脉麻醉 骨科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重建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治疗进展
3
作者 刘永辉 李刚 +1 位作者 王子豪 王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278-284,共7页
踝关节外侧扭伤是肌肉骨骼系统最常见的急性损伤,大多数踝关节扭伤经非手术治疗后可完全恢复,但20%~30%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 CLAI)。当保守治疗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解剖重建... 踝关节外侧扭伤是肌肉骨骼系统最常见的急性损伤,大多数踝关节扭伤经非手术治疗后可完全恢复,但20%~30%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 CLAI)。当保守治疗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解剖重建术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重要治疗手段,不同的移植物可用于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可以分为两大类,自体移植肌腱和同种异体移植肌腱,每种移植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但没有公认的优越性,本文旨在系统地探讨自体移植肌腱和同种异体移植肌腱在踝关节韧带手术中的应用,目的是提供最新的见解,以便在为术者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不稳 解剖重建 肌腱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与预后研究进展
4
作者 贾金杰 马建文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2期464-471,共8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简称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主要由于软骨退变和关节炎引起,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肿胀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膝骨关节炎的患病...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简称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主要由于软骨退变和关节炎引起,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肿胀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旨在系统综述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研究进展,总结和分析目前的研究成果,探讨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评估预后因素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诊疗方案,为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膝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保守治疗 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旋后外旋型Ⅱ度及以上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多因素分析
5
作者 黄春桂 马亚飞 王军全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910-916,共7页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Ⅱ度及以上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0例旋后外旋型Ⅱ度及以上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Ⅱ度及以上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0例旋后外旋型Ⅱ度及以上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后踝评分分为优组(90~100分)73例,良组(75~89分)35例,可组(<50分)12例。比较3组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影响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优组与良、可组术后关节ROM(背伸、跖屈、内翻、外翻)以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组年龄≥50岁、旋后外旋型骨折Ⅳ度、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螺钉内固定、合并后踝骨折“T”形钢板固定、未放置引流管、存在感染、抗生素使用时间≥7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2.829,95%CI(1.049,7.628),P=0.040]、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OR=6.13,95%CI(1.153,32.593),P=0.033],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螺钉内固定[OR=10.785,95%CI(3.338,3.894),P=0.000]、合并后踝骨折“T”形钢板固定[OR=6.349,95%CI(1.869,21.560),P=0.003]是影响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结局为优者其ROM恢复较佳;年龄≥50岁、旋后外旋型骨折Ⅳ度、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螺钉内固定、合并后踝骨折“T”形钢板固定均影响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临床可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改善其术后功能恢复,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 后踝骨折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腱断裂的临床治疗进展
6
作者 吴家辉 唐保明 +1 位作者 李长帅 宋维琴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2期251-255,共5页
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机体损伤,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跟腱断裂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本文就跟腱断裂的病因和治疗作一综述,从而为临床上更好地治疗跟腱断裂提供参考。
关键词 跟腱断裂 病因 发病机制 保守治疗 经皮跟腱修补术 有限切开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进展
7
作者 谭圣坤 张学斌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413-416,共4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的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骨折本身及其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隐性失血、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进行叙述,以此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的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骨折本身及其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隐性失血、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进行叙述,以此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refers to the fracture occurring above the base of the femoral neck to the level of small trochanteric fracture, which is an extracapsular joint fracture. The fracture itself and its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recessive blood los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urgical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隆间骨折 手术治疗 隐性失血 分型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辅助评价跟骨骨折手术等待期急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危险 被引量:20
8
作者 卢仲琳 曹志强 +3 位作者 高国梁 景青玲 张伟 黄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3-427,共5页
背景:跟骨骨折术前等待期发生深静脉血栓影响骨折预后,因此,对其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关于跟骨骨折术前等待期血栓分期研究罕见报道。目的:利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血栓病例进行分期诊断,探究跟骨骨折手术等待期患者深静... 背景:跟骨骨折术前等待期发生深静脉血栓影响骨折预后,因此,对其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关于跟骨骨折术前等待期血栓分期研究罕见报道。目的:利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血栓病例进行分期诊断,探究跟骨骨折手术等待期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自2008至2015年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跟骨骨折住院患者中招募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入组,于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再行超声弹性成像分期诊断,统计血栓发生率,根据病历记录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等因素分布,利用多重Logistics回归分析血栓形成与上述因素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最终招募149例跟骨骨折患者,共有2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8%,急性血栓的发生率为9.4%;(2)多重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年龄(P=0.009,OR值=1.063,95%可信区间为1.010-1.117)、体质量指数(P=0.019,OR值=1.302,95%可信区间为1.124-1.430)、吸烟史(P=0.017,OR值=5.124,95%可信区间为1.347-18.359)、手术等待期时间(P=0.000,OR值=5.190,95%可信区间为1.396-19.266)等因素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3)结果表明,跟骨骨折手术等待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急性血栓占较大比例。需根据患者年龄、吸烟史、体质量指数以及手术等待期时间等因素评估急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给予以相应的诊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跟骨骨折 手术等待期 深静脉血栓 超声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股骨干缺血萎缩型骨不连: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子春 李钊伟 +6 位作者 闫红秀 唐保明 李春亮 张启福 任荣 李沛 贾生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4442-4447,共6页
背景:以内外固定联合自体骨植骨治疗缺血萎缩型骨不连治疗周期长,且存在不能治愈情况。富血小板血浆含有多种生长因子以及大量白细胞,有助于促进组织愈合,但尚无其治疗缺血萎缩型骨不连有效性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股... 背景:以内外固定联合自体骨植骨治疗缺血萎缩型骨不连治疗周期长,且存在不能治愈情况。富血小板血浆含有多种生长因子以及大量白细胞,有助于促进组织愈合,但尚无其治疗缺血萎缩型骨不连有效性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股骨干缺血萎缩型骨不连的有效性。方法:一项正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进行的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招募92例符合标准的股骨干缺血萎缩型骨不连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在患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以术后9个月骨折愈合率为主要结局指标;以静息态和被动运动时的目测类比评分、愈合时间、治疗费用以及不良反应作为次要结局指标。研究方案已于2014-05-20经中国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QHG0223A)。试验已取得患者的书面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目前已完成的部分试验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第1-3天时进行的目测类比评分及并发症情况接近,但试验组骨不连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骨不连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试验结果旨在为临床使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缺血萎缩性骨不连的有效性提供客观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临床试验 缺血萎缩型骨不连 富血小板血浆 股骨干 有效性 骨折愈合 疼痛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型股骨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 被引量:18
10
作者 任荣 李凌伟 郭启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8期7261-7266,共6页
背景:临床上,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最大的难题就是患者一般并发骨质疏松。因此,内固定手术的治疗要点就是重塑骨的空间结构,加强断裂的骨小梁,从而做到在生物力学上的坚强固定。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虽然经皮空心... 背景:临床上,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最大的难题就是患者一般并发骨质疏松。因此,内固定手术的治疗要点就是重塑骨的空间结构,加强断裂的骨小梁,从而做到在生物力学上的坚强固定。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虽然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为目前的首选手术方法,但对于并发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用钉在股骨颈内的把持力不够强大,可能会造成固定的不牢靠,因此,有研究者主张用人工假体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但对于已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骨质疏松股骨颈近端骨折老年患者,其远期疗效尚不明确。目的:比较骨水泥型股骨柄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已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骨质疏松股骨颈近端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试验在中国青海,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完成;缺血性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100例纳入研究,随机给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n=50)或人工假体股骨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n=50)。研究方案取得中国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书面批准(批准号:QHY1019W),且符合世界医学会制订的《赫尔辛基宣言》,并已在Clinical Trials.gov注册(NCT02901938)。患者或及监护人对试验内容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试验的主要结局为基线(术前)、术后1,6,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的髋关节功能;次要结局为基线(术前)、术后1,6,12个月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评估的疼痛;其他观察指标为术后6和12个月股骨头塌陷及无菌坏死发生率、骨折不愈合率、假体无菌性松动发生率和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以评估人工假体材料与宿主的组织相容性反应。目前关于手术治疗已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骨质疏松股骨颈近端骨折老年患者远期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较缺乏。试验首次从空心螺钉内固定和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置入治疗已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角度,通过12个月的随访,以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评估两种植入物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骨钉 髋假体 股骨头坏死 骨质疏松 髋骨折 内固定器 老年人 随机对照试验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空心螺钉 股骨柄 缺血性坏死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老年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创伤性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启发 李光 +1 位作者 任荣 李凌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6700-6705,共6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干细胞培养、分离等技术的发展使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创伤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内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 背景:近年来随着干细胞培养、分离等技术的发展使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创伤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内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24只。所有大鼠均建立股骨骨折模型。另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制备健康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入实验组大鼠,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2,3,4,8,12周提取两组大鼠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荧光定量RT-qP CR方法检测细胞中Ⅰ型胶原蛋白和CD44的表达,采用Transwell法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痂处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结果与结论:(1)第2,3,4周,实验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Ⅰ型胶原蛋白、CD44 mR 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第2,3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第3,4,8,12周,实验组骨痂处神经生长因子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4)结果表明,外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股骨骨折大鼠体内可使内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及骨折部位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增强,从而促进大鼠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创伤性骨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愈合 体外迁移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米明珊 周科成 +3 位作者 郭翔宇 张正斌 杜玉霞 胡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5-720,共6页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的治疗集中于对症治疗,难于进行对因治疗,因而治疗效果并不显著。癫痫一般是由脑损伤和其他相...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的治疗集中于对症治疗,难于进行对因治疗,因而治疗效果并不显著。癫痫一般是由脑损伤和其他相关因素所引起的,以神经元的反复放电为特征,可能是许多大脑病理性改变的共同终点,如肿瘤、感染、中风和机械性损伤;还可能由单基因突变和神经系统的先天发育不良等疾病所致,因而进行癫痫发病机制的探讨对于癫痫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癫痫发病机制相关的几种重要分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MTOR BDNF REL REST 生长抑素 甘丙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自身对照临床试验方案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荣 郭启发 +2 位作者 李钊伟 李泽清 唐保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350-2354,共5页
背景: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主要修复方法,但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单靠钉棒系统固定容易脱位,椎体松动发生率高,不能达到有效坚强内固定效果。目的:试验拟采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的方法治疗... 背景: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主要修复方法,但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单靠钉棒系统固定容易脱位,椎体松动发生率高,不能达到有效坚强内固定效果。目的:试验拟采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的方法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以增加椎体稳定性,使固定物更加牢固,更有利于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方法:纳入中国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113例,年龄65-70岁,性别不限,采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的方法进行修复,随访时间为术后4,14个月。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14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优良率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前,术后4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优良率,术前,术后4,14个月目测类比评分、腰椎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滑脱距离和角度比较,术后4,14个月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椎体融合成功率、腰椎再次滑脱发生率。试验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QHY023G)。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对试验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设计时间为2017年10月,试验于2018年6月开始进行患者招募及数据收集,2018年12月招募结束,2020年1月进行结果指标分析,2020年2月试验完成。文章结果将以科学会议报告,或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传播。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 CTR1800015335),注册方案版本号1.0。讨论:试验主要观察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有效,结果是否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老年人 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 骨水泥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组织工程 椎间孔高度 椎间隙高度 腰椎再次滑脱发生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和可注射人工骨材料植入修复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渊 任荣 +2 位作者 李泽青 胡一博 李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11-1516,共6页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国内外学者对其临床远期效果有所争议。在此技术中常用的填充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椎体成...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国内外学者对其临床远期效果有所争议。在此技术中常用的填充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椎体成形能力,但生物相容性尚不明确;可注射人工骨是一种新型椎体填充材料,可诱导骨形成,但是远期疗效也有待考证。目的:试验设计对比OSTEOPAL?Plus PMMA和Gene X?可注射人工骨植入修复治疗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随访观察术后24个月的效果。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试验将纳入来自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的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患者378例,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修复,PMMA组采用OSTEOPAL?Plus PMMA骨水泥材料填充修复;人工骨组采用GeneX?可注射人工骨新型椎体材料填充修复,每组189例,术后1周及3,6,12,24个月随访。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24个月以患者椎体高度恢复率评估受损胸椎的修复效果;研究的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1周,3,6,12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1周,3,6,12,24个月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术前,术后1周,3,6,12,24个月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椎体前缘压缩比率,胸椎CT检测形态,术后1周,3,6,12,24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讨论:试验数据可否证明,和OSTEOPAL?Plus PMMA骨水泥和GeneX?可注射人工骨植入修复治疗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近期、2年随访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试验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单位: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审批时间:2017年11月,审批号:2017-11)。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本人对试验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设计时间为2017年12月,试验于2018年7月至开始进行患者招募及数据收集,2020年9月进行结果指标分析,2020年10月试验完成。文章结果将以科学会议报告,或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传播。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 CTR1800015411),注册方案版本号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 骨水泥渗漏 椎体前缘压缩比率 椎体高度恢复率 生物相容性材料 临床试验 组织工程 骨质疏松 生物相容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骨骨折分型及治疗策略改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宝平 王涛 +2 位作者 张鹤令 李克文 杨杰山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分型及治疗的临床效果,寻找治疗髌骨骨折的规范化术式。方法在对1998~2000年(A组)48例髌骨骨折疗效欠佳病例分析的基础上,对2000~2006年(B组)109例髌骨骨折的分型及治疗策略改进,做回顾性总结分析。将髌骨骨折...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分型及治疗的临床效果,寻找治疗髌骨骨折的规范化术式。方法在对1998~2000年(A组)48例髌骨骨折疗效欠佳病例分析的基础上,对2000~2006年(B组)109例髌骨骨折的分型及治疗策略改进,做回顾性总结分析。将髌骨骨折分为七种类型,对109例髌骨骨折进行分型,对应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AB两组均随访12~36个月,平均26个月,按陆裕朴等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A组:优良率89.6%,优比率75%。B组:优良率96.3%,优比率86.2%。结论在传统髌骨骨折分型的基础上重新对其归类、补充以及改进治疗方法,在保证原有髌骨骨折治疗优良率的同时,可明显提高优良率及优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分型 策略 改进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与开放手术联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7
16
作者 沈生军 杨杰山 +1 位作者 官众 张广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与开放手术联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对26例患者,在关节镜下探查,软骨修整、钻孔,游离体摘除及外侧支持带松解,然后行开放性的内侧支持带紧缩,胫骨结节内下移抬高术。术后随访12~43个月,平均27个月。[结...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与开放手术联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对26例患者,在关节镜下探查,软骨修整、钻孔,游离体摘除及外侧支持带松解,然后行开放性的内侧支持带紧缩,胫骨结节内下移抬高术。术后随访12~43个月,平均27个月。[结果]26例患者脱位均未复发,Q角术前18.3°±4.5°,术后10.4°±1.5°(P<0.01),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术前48.3±5.2分,术后93.2±3.1分(P<0.01),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术前50.8±6.9分,术后94.1±3.8分(P<0.01)。[结论]此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效果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 开放性 复发性髌骨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炎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与MRI表现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光 郭启发 +1 位作者 黄宁庆 李凌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7期5518-5523,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可降解关节骨与软骨中的胶原、明胶、弹性蛋白、蛋白多糖等细胞外基质大分子,破坏了细胞外基质产生与降解的平衡,是风湿性关节骨及软骨的破坏的重要原因。目的:检测了兔膝关节炎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 背景: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可降解关节骨与软骨中的胶原、明胶、弹性蛋白、蛋白多糖等细胞外基质大分子,破坏了细胞外基质产生与降解的平衡,是风湿性关节骨及软骨的破坏的重要原因。目的:检测了兔膝关节炎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分析了两者与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无骨关节炎表现的日本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采用前后交叉韧带切断术建立骨关节炎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第1,3,5与7周(各10只),进行MRI检查和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水平测定。结果与结论:(1)MRI检查结果显示,骨关节炎模型兔的软骨破坏日趋明显,MRI分级差异显著(P<0.05);(2)模型组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 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水平在造模后第3周最高(P<0.01),随后2周略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第5周达到最高表达水平(P<0.01),第7周模型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水平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意义(P<0.05);(3)各组软骨损伤的MRI分级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R2=0.119,P=0.012)、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皆存在相关性(R2=0.466,P=0.037)。(4)结果说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骨关节炎患者的病情活动及早期关节软骨破坏显著相关,可以作为早期骨关节炎患者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磁共振成像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膝关节炎 MRI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 被引量:9
18
作者 沈生军 杨杰山 龚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2-583,586,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5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23例,随访6个月以上,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6个月~2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5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23例,随访6个月以上,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6个月~2年,23例患者全部治愈无复发,评定术后疗效:优18例、良4例、差1例,平均治疗时间6.8d。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损伤小,恢复快,治疗时间短,术后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清理 置管术 灌洗术 化脓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启福 马永红 +3 位作者 王涛 胡一博 张鹤令 宗群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870-3874,共5页
背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可以采用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但是关于修复方式的选择目前仍存有争议。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尤其是对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影... 背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可以采用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但是关于修复方式的选择目前仍存有争议。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尤其是对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其中前路组33例采取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治疗,后路组32例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颈椎活动度。结果与结论:①6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随访时间、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的颈椎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所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后路组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及右旋方向上的颈椎活动度均优于前路组;④提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均减小,且前者较后者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 植骨融合 后路单开门 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病变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10
20
作者 谢守宁 韩生寿 李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致髋关节病变的中期疗效及其注意事项。方法 2002年2月-2007年2月,对44例(73髋)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病变患者行THA,男31例(56髋),女13例(17髋);平均年龄39.5岁(26-69岁);...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致髋关节病变的中期疗效及其注意事项。方法 2002年2月-2007年2月,对44例(73髋)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病变患者行THA,男31例(56髋),女13例(17髋);平均年龄39.5岁(26-69岁);平均病程17年(5-35年)。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影像学评估分别采用Gruen分区和Delee分区法进行股骨侧和髋臼侧X线分析;术后异位骨化采用Brooker标准分级。结果平均随访为7年(5-10年),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6.4±10.3)分(5-6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1.4±9.2)分(48-90分)(P=0.003);其中优15髋,良48髋,中6髋,差4髋,优良率为86.3%;髋关节总体活动度由术前平均26.5°(0-58°)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59.7°(49-195°);术后3(4.1%)例发生股骨头假体后脱位;末次随访时X线片分析未发现假体松动,10髋(13.7%)发生异位骨化。结论 THA治疗AS致髋关节病变患者中期疗效满意,术后髋关节疼痛和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彻底的软组织松解和精确的假体安放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 关节成形术 中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