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生物型长柄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1
作者 刘名 王凯 陈晓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48-1351,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生物型长柄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104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生物型长柄假体THA术治疗。根据患者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外侧组(n=48)与后外侧组(n=56)。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生物型长柄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104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生物型长柄假体THA术治疗。根据患者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外侧组(n=48)与后外侧组(n=56)。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术后2 d及6个月Harris、Aubigné-Postel评分。结果:后外侧组围手术期指标均低于外侧组(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6个月,两组髋关节评分均上升(P<0.05),且后外侧组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均高于外侧组(P<0.05);后外侧组优良率(85.71%)与外侧组(7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生物型长柄假体THA术均能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但后外侧组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 生物型长柄假体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入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何永好 李春亮 +3 位作者 杜鑫 蔺小洲 赵建晨 杨勇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在老年群体中非常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通常因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骨折,而老年患者最常见的骨折病因一般为摔倒所致。老年患者极易出现缺钙、骨质疏松等症状,且往往合并多种内科疾病需要处理,因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在老年群体中非常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通常因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骨折,而老年患者最常见的骨折病因一般为摔倒所致。老年患者极易出现缺钙、骨质疏松等症状,且往往合并多种内科疾病需要处理,因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其治疗以手术为主。动力髋螺钉不适用于伴发骨质疏松的患者,Gamma钉虽经过主钉加长改进,但用于伴发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仍存在一定风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在无绝对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应选择手术治疗,基于此,本文就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黄素-3,3’-没食子酸酯修饰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已内酯复合多孔支架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名 王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480-3486,共7页
背景:茶黄素-3,3’-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3-gallate,TF-3G)可明显抑制骨吸收,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将其应用于成骨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目的:将TF-3G负载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nano-Hydroxyapatite/Polycaprola... 背景:茶黄素-3,3’-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3-gallate,TF-3G)可明显抑制骨吸收,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将其应用于成骨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目的:将TF-3G负载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nano-Hydroxyapatite/Polycaprolactone,nHA/PCL)复合支架中,观察其成骨作用。方法: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的TF-3G溶液,通过CCK-8实验检测其细胞毒性。根据细胞毒性实验结果选择适宜质量浓度(0,0.86,4.30,8.60,17.20,34.4,68.8,86,106 mg/L)的TF-3G溶液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其成骨分化过程中的增殖活性。选择一定质量浓度的TF-3G溶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与茜素红染色。利用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型技术制备nHA/PCL复合多孔支架,采用溶液浸渍与冷冻干燥法将TF-3G负载于nHA/PCL复合多孔支架中。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桡骨部位制作1.5 cm的骨缺损,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两实验组分别植入nHA/PCL、TF-3G/nHA/PCL复合多孔支架,术后分别进行影像学检查与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1)CCK-8检测显示,0.86,4.30,8.60 mg/L的TF-3G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17.20,34.4,68.8,86,106 mg/L的TF-3G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选择0.86,4.30,8.60 mg/L质量浓度进行骨诱导实验。(2)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与茜素红染色显示,随着TF-3G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促成骨效果增强。(3)术后4,12周的Lane-Sandhu X射线评分显示,两支架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并且TF-3G/nHA/PCL组高于nHA/PCL组(P<0.05)。(4)术后12周,结合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结果进行Huddleston组织学评分,两支架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并且TF-3G/nHA/PCL组高于nHA/PCL组(P<0.05)。(5)结果表明,TF-3G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分化,负载TF-3G的nHA/PCL复合多孔支架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茶黄素-3 3’-没食子酸酯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已内酯 支架 骨缺损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联合山楂叶总黄酮修复脊髓损伤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名 王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8期4466-4471,共6页
背景:有研究证明山楂叶总黄酮对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给药方式局限于腹腔注射,而直接应用于脊髓损伤部位的报道较少见。目的:比较负载山楂叶总黄酮缓释微球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与腹腔注射山楂叶总黄酮联合壳聚糖海藻酸盐... 背景:有研究证明山楂叶总黄酮对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给药方式局限于腹腔注射,而直接应用于脊髓损伤部位的报道较少见。目的:比较负载山楂叶总黄酮缓释微球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与腹腔注射山楂叶总黄酮联合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修复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山楂叶总黄酮缓释微球与负载山楂叶总黄酮缓释微球的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取40只SD大鼠,建立脊髓全切损伤模型,随机分4组:损伤对照组术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支架组植入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术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支架+药物注射组植入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术后腹腔注射20 mg/(kg·d)的山楂叶总黄酮;负载药物支架组植入负载缓释微球的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术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术后8周内应用BBB评分与斜板实验评估大鼠运动功能,术后8周时进行脊髓组织病理组织形态观察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结论:①自术后2周开始,植入支架3组大鼠的BBB评分与斜板实验角度均高于损伤对照组(P<0.05),支架+药物注射组、负载药物支架组高于支架组(P<0.05),负载药物支架组高于支架+药物注射组(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损伤对照组损伤区域未见脊髓组织,其余3组植入的支架与损伤脊髓端连接较紧密,并且支架材料中长入了组织与细胞,支架+药物注射组与负载药物支架组长入的组织较多;③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植入支架3组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低于损伤对照组(P<0.05),神经丝蛋白200、髓磷脂碱性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高于损伤对照组(P<0.05);负载药物支架组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低于支架组、支架+药物注射组(P<0.05),支架+药物注射组低于支架组(P<0.05);负载药物支架组的神经丝蛋白200、髓磷脂碱性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高于支架组、支架+药物注射组(P<0.05),支架+药物注射组的神经丝蛋白200、髓磷脂碱性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高于支架组(P<0.05);④结果表明,山楂叶总黄酮腹腔注射或以缓释微球局部应用联合壳聚糖海藻酸盐复合支架均可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其中以缓释微球局部应用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酸盐 山楂叶总黄酮 脊髓损伤 复合支架 缓释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单侧与双侧椎弓钉固定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名 王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743-1747,共5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DDD)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对127例LDD患者施行TLIF术。其中,55例患者采用单侧椎弓钉固定,72例采用双侧椎弓钉固定。比较两组的围...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DDD)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对127例LDD患者施行TLIF术。其中,55例患者采用单侧椎弓钉固定,72例采用双侧椎弓钉固定。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单侧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双侧组(P<0.05)。早期总并发症率单侧组为1.82%,双侧组为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笼架的沉降率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笼架沉降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单侧组融合率为94.55%,双侧组为9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侧组的椎旁肌纤维化发生率(1.82%vs 9.72%),和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3.64%vs12.50%)均显著低于双侧组(P<0.05)。[结论]TLIF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LDD可获得与双侧内固定相近疗效,且未增加笼架沉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疾病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笼架沉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