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青海省高寒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健赟 丁圆圆 +2 位作者 杜梅 杨静 宋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6-92,共7页
利用不同时空尺度的GIMMS NDVI和MODIS NDVI数据,构建了青海省1982—2018年长时序NDVI数据集,分析不同海拔、不同类型高寒植被覆盖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1982—2018年植被覆盖整体有所改善,中高海拔和高寒草原植被覆盖改善较... 利用不同时空尺度的GIMMS NDVI和MODIS NDVI数据,构建了青海省1982—2018年长时序NDVI数据集,分析不同海拔、不同类型高寒植被覆盖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1982—2018年植被覆盖整体有所改善,中高海拔和高寒草原植被覆盖改善较为显著;西北部和中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增加,南部及柴达木盆地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减少,不同时空尺度下获得的研究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982—2018年研究区植被覆盖的增加与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显著相关,在3000 m以上部分草原地区,植被覆盖变化与风速、日照时数显著相关;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等政策有效驱动了研究区植被覆盖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多尺度 时空变化 高寒植被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MMS NDVI3g的青海高原植被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健赟 张波 杨静 《测绘工程》 CSCD 2019年第5期8-13,共6页
利用GIMMSNDVI3g等数据对青海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特征、自相关特征、聚集规律以及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3000m以下主要为荒漠和草甸覆盖,3000~4000m主要为草甸、荒漠和草原覆盖,而4000m以上主要为草甸、草原和高山... 利用GIMMSNDVI3g等数据对青海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特征、自相关特征、聚集规律以及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3000m以下主要为荒漠和草甸覆盖,3000~4000m主要为草甸、荒漠和草原覆盖,而4000m以上主要为草甸、草原和高山植被覆盖,高程分异特征显著;研究区植被覆盖从东南向西北方向呈递减趋势,年内总体NDVI在0.11~0.34范围内变化,3000~4000m区域的植被覆盖最好;东部及东南部地区的NDVI值具有较高的高值聚集性,西北部地区具有较高的低值聚集性;全局NDVI与经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纬度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NDVI分布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布 NDVI3g 分异特征 青海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与机器学习的黄河源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反演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健赟 丁圆圆 +4 位作者 杜梅 刘文惠 朱海丽 李国荣 杨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0209-10214,共6页
针对高原高寒地区大面积草地植被覆盖度调查与实验过程中地面测量效率低下,遥感数据质量不佳、数量源受限与反演结果不确定等问题,在黄河源地区利用低空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遥感技术、统计建模与机器学习方法,开展基于... 针对高原高寒地区大面积草地植被覆盖度调查与实验过程中地面测量效率低下,遥感数据质量不佳、数量源受限与反演结果不确定等问题,在黄河源地区利用低空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遥感技术、统计建模与机器学习方法,开展基于可见光影像的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反演与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可见光构建的过绿指数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系数达0.676,比归一化差异指数高出近5.2%,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利用过绿指数建立的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统计模型中,对数模型和Gamma模型精度较高,但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直接利用低空无人机遥感波段值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精度显著优于各个统计模型,获得的均方根误差、估算精度、相对偏差和决定系数比统计模型中表现最优的对数模型分别提高2.68%、3.75%、7.35%和13.91%,且无需计算植被指数,在成本、效率和精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无人机(UAV) 机器学习 植被覆盖度 高寒草地 黄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和Landsat数据的湟水河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杜梅 赵健赟 +5 位作者 杨静 丁圆圆 刘文惠 李国荣 王祖顺 赵利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1-138,共8页
[目的]明确湟水河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为黄河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与防治工作提供数据基础与决策依据。[方法]基于湟水河流域2000年和2018年的MODIS,Landsat,降雨、人口密度、经济等数据,利用低空无人机遥感、RUSLE模型和地... [目的]明确湟水河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为黄河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与防治工作提供数据基础与决策依据。[方法]基于湟水河流域2000年和2018年的MODIS,Landsat,降雨、人口密度、经济等数据,利用低空无人机遥感、RUSLE模型和地统计等方法,开展湟水河流域土壤侵蚀模型计算、验证与时空变化分析。[结果](1)2000年湟水河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均值为477.81 t/(km^(2)·a),微度侵蚀面积比例为72.06%,中度、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比例合计为3.46%,轻度、中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北部祁连山、中部达坂山及南部拉脊山海拔较高、植被覆盖少的山地、荒地;(2)2018年湟水河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均值为1 625.30 t/(km^(2)·a),微度侵蚀面积比例为55.38%,中度、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比例合计为21.26%。中度侵蚀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城镇居民聚集地带与河流滩地;强烈侵蚀和极强烈侵蚀零散分布于祁连山、达坂山等高山、秃岭裸地区域;(3)2000—2018年,微度侵蚀面积比例减少16.68%,中度侵蚀面积比例增加8.15%,强烈侵蚀面积比例增加5.60%,剧烈侵蚀面积比例增加4.05%,而侵蚀面积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山裸地和城镇地区。[结论]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能够有效地验证区域土壤侵蚀模型计算结果,湟水河流域土壤侵蚀整体趋于严重且存在空间差异性。在祁连山、达坂山、沿湟水河干流等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存在从微度、轻度向中度侵蚀演变的趋势,而这种演变过程与气候暖湿化、人类活动强度增加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模型 土壤侵蚀 时空变化 无人机遥感 湟水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永曲河流域地表温度与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丁圆圆 赵健赟 +3 位作者 杨静 赵沁浩 王祖顺 赵利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92-2600,共9页
为明确黄河源地区地表温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永曲河流域为例,利用2008年、2020年Landsat数据,通过辐射传输法反演地表温度,分析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地覆盖类型、地形因子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 为明确黄河源地区地表温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永曲河流域为例,利用2008年、2020年Landsat数据,通过辐射传输法反演地表温度,分析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地覆盖类型、地形因子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永曲河流域地表平均温度由2008年的24.330℃上升至2020年的24.592℃。②地表温度具有显著的地形分异特征,与海拔高度呈现负相关关系,高海拔地区尤为显著。地表温度随坡度增加而降低,按平缓坡、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的顺序,地表温度逐渐降低。③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地表温度差异较明显,草地的地表温度较高,小灌木丛较低,平均地表温度相差4.688℃。④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地理加权回归结果呈正相关关系,且自西向东相关性逐渐增强,地理加权回归法由于引入了空间权重,能定量研究空间要素的非平稳关系,并解决其异质性问题,有效避免了传统回归模型的局限性,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土地覆盖 地形因子 地理加权回归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