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生福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4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临床选择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分组。C1组(观察组56例):临床选择坎... 目的探讨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临床选择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分组。C1组(观察组56例):临床选择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C2组(对照组56例):临床选择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最终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指标表现以及不良反应表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同准备治疗前进行比较,在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以及脉压水平几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选择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将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缓解,表现出较小的不良反应,凸显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地沙坦 贝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抢救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生福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5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观察选择硝普钠完成抢救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44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72例):临床选择常规用药的方法,主要选...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观察选择硝普钠完成抢救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44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72例):临床选择常规用药的方法,主要选择正性肌力药物进行治疗;B1组(观察组72例):临床选择常规用药治疗联合硝普钠进行治疗。对两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P<0.05)。结论针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选择硝普钠进行抢救,最终能够有效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加以改善,有效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最终显著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急性左心衰竭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和丸加减结合西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寇菊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5期200-201,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高脂血症患者,观察选择保和丸甲减+西医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高脂血症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50例):临床选择辛伐他汀进行治疗;B1组(观察组5... 目的探讨针对高脂血症患者,观察选择保和丸甲减+西医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高脂血症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50例):临床选择辛伐他汀进行治疗;B1组(观察组50例):临床选择保和丸+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血脂水平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高脂血症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高脂血症患者(P<0.05);在血脂水平方面,B1组明显优于B2组高脂血症患者(P<0.05)。结论针对高脂血症患者,临床选择保和丸+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从而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和丸加减 西医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4
作者 寇菊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1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心肌缺血患者,观察选择中西医结合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心肌缺血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心肌缺血患者的随机分组。A1组(观察组60例):临床选择中药+硝酸甘油的方法进行治... 目的探讨针对心肌缺血患者,观察选择中西医结合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心肌缺血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心肌缺血患者的随机分组。A1组(观察组60例):临床选择中药+硝酸甘油的方法进行治疗;A2组(对照组60例):临床选择硝酸甘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心肌缺血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临床出现不良反应概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心肌缺血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A1组明显高于A2组心肌缺血患者(P<0.05);在住院时间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A1组表现明显优于A2组心肌缺血患者(P<0.05)。结论针对心肌缺血患者,临床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将心肌缺血患者的预后质量有效改善,从而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患者表现出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心肌缺血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