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某医院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不良反应报告
1
作者 曹德龙 王玉清 王晓霞 《传染病信息》 2020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药物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7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有60例发生不良反应,共68例次,不良反应发生...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药物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7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有60例发生不良反应,共68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居前3位的是胃肠道反应、关节痛或肌肉痛和肝脏毒性,分别为25.00%、17.11%和14.47%。不同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以及是否为初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计60例患者发生68次不良反应,其中维持原治疗的患者34例,占56.67%;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的患者18例,占30.00%;需要停止治疗的患者8例,占11.76%。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只要及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掌握好中断治疗,更换或停用药物相关标准和指征,多数患者是可以继续治疗的,不应随意停药或中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肺结核 不良反应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元胡止痛片中6种成分 被引量:3
2
作者 窦增花 杜连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2-315,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元胡止痛片(延胡索、香附、川楝子、徐长卿)中6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70%乙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依利特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1∶1)]-0.1%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元胡止痛片(延胡索、香附、川楝子、徐长卿)中6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70%乙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依利特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1∶1)]-0.1%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2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原阿片碱、延胡索乙素、去氢紫堇碱、紫堇碱、四氢小檗碱)和242 nm(α-香附酮)。结果原阿片碱、延胡索乙素、去氢紫堇碱、紫堇碱、四氢小檗碱、α-香附酮分别在2.15~41.00μg/m L(r=0.999 9)、2.74~54.80μg/m L(r=0.999 8)、3.36~67.20μg/m L(r=0.999 6)、2.67~53.40μg/m L(r=0.999 5)、1.99~39.80μg/m L(r=0.999 7)、5.13~102.60μg/m L(r=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97.98%(1.13%)、99.12%(1.58%)、98.33%(0.83%)、99.05%(1.72%)、97.83%(1.42%)、98.64%(0.70%)。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复方元胡止痛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元胡止痛片 原阿片碱 延胡索乙素 去氢紫堇碱 紫堇碱 四氢小檗碱 Α-香附酮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肝癌患者介入术前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孔徳元 李晓琴 +3 位作者 余英芳 李虎业 王利 李旸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1期81-83,93,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肝癌患者介入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肝癌患者,均于肝动脉化疗栓塞(ranscatheterhepatic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TACE)前接受数字减影...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肝癌患者介入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肝癌患者,均于肝动脉化疗栓塞(ranscatheterhepatic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TACE)前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与MSCTA检查,观察这2种检查方式对肝动脉解剖、门静脉系统与合并症、肝癌供养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MSCTA能够明确显示96例患者腹腔与肝动脉解剖情况,并且与DSA结果相符;DSA与MSCTA对患者门静脉癌栓、肝动脉-肝静脉瘘以及门静脉侧支循环的显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DSA检查肝动脉-门静脉瘘效果明显优于MSCTA(P<0.05);MIP、VR显示肝动脉1级分支、2级分支与DSA完全一致;MIP与DSA显示肝动脉3级分支、肝癌供养动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优于VR(P<0.05);在显示肝动脉4级分支上,DSA>MIP>VR,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MSCTA可以准确呈现肝动脉解剖结构、肝癌供养动脉、门静脉合并症情况,为患者TACE介入治疗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肝癌 介入治疗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止血药凝血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松达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6期98-99,共2页
凝血酶是机体凝血系统中的天然成分,是一种生成于损伤处血管内皮细胞的多功能蛋白酶,它是参与凝血过程各个环节反应中的关键酶。本文介绍了凝血酶的结构、性质、在体内凝血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并分析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外伤止血药... 凝血酶是机体凝血系统中的天然成分,是一种生成于损伤处血管内皮细胞的多功能蛋白酶,它是参与凝血过程各个环节反应中的关键酶。本文介绍了凝血酶的结构、性质、在体内凝血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并分析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外伤止血药的生产现状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药凝血酶 凝血机制 凝血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患者维生素D缺乏与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松达 更藏尖措 李卫鸿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评估ICU患者维生素D缺乏与发病率/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89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从入院至出院每周一次进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I水平检测。评估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患者30d死亡率、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感染率... 目的评估ICU患者维生素D缺乏与发病率/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89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从入院至出院每周一次进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I水平检测。评估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患者30d死亡率、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感染率和血液、细菌培养的相关性。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25(OH)D水平最佳诊断分界值为12ng/mL。与非维生素D缺乏组[25(OH)D〉12ng/mL]患者比较,维生素D缺乏组[25(OH)D〈12ng/mL]患者的死亡风险更高(OR=2.21,95%CI1.08~4.55,P=0.032),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感染率和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时低维生素D水平是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25(OH)D] 危重患者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淋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雪芹 《青海医药杂志》 2009年第12期11-11,共1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淋球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3年11月至2007年11月门诊治疗的共78例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治疗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4.0g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点;对照组给予大观霉素2g肌注。观察疗...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淋球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3年11月至2007年11月门诊治疗的共78例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治疗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4.0g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点;对照组给予大观霉素2g肌注。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淋病临床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大观霉素 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致相关性急性肾衰竭严重过敏反应1例
7
作者 王爱健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732-1732,共1页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急性 利福平 过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smex XT-l800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故障两例
8
作者 刘永强 韩得圆 《医疗装备》 2016年第15期43-43,共1页
SysmexXT-1800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具有操作简单、测定速度快、结果准确、故障率低的优点。现将日常使用中出现的一些故障及检修方法报道如下。
关键词 SysmexXT-1800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故障两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曹德龙 曹海芳 +1 位作者 王晓霞 刘成君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0期2615-2619,共5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3粒/次,3...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3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1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炎性因子和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9.66%,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4.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黏连蛋白(L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上述肝纤维化指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炎性因子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Th17/Treg比率均显著降低(P<0.01),Treg细胞百分率均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自身免疫功能和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胶囊 甘草酸二铵胶囊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纤维化 层黏连蛋白 免疫功能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