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炉炼钢脱氧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荣 李伟东 孙群 《鞍钢技术》 CAS 2010年第5期47-50,共4页
针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钢厂脱氧工艺的不足,对不同钢种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包括采用廉价的焦炭、CaC2、SiC等脱氧剂;优化扩散脱氧剂的应用;组合使用沉淀脱氧、扩散脱氧、真空脱氧3种脱氧方法;RH-TB采用Si、Al、Ti三步脱氧工艺等技... 针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钢厂脱氧工艺的不足,对不同钢种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包括采用廉价的焦炭、CaC2、SiC等脱氧剂;优化扩散脱氧剂的应用;组合使用沉淀脱氧、扩散脱氧、真空脱氧3种脱氧方法;RH-TB采用Si、Al、Ti三步脱氧工艺等技术措施,降低了脱氧合金的消耗,提高了连铸坯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炼钢 脱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钢100t复吹转炉生产工艺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齐志宇 袁兴文 +1 位作者 李子英 董连凯 《鞍钢技术》 CAS 2008年第2期45-48,共4页
结合鞍钢100t顶底复吹转炉的改造情况,分析、对比了转炉顶吹和复吹两种工艺。结果显示,采用复吹后,终点[C]含量降低,供氧强度每炉降低82m3,脱P、脱S率分别提高6.2%和16.0%,渣中TFe下降5.68%,喷溅次数降低了15.1%,提高了金属的收得率。
关键词 炼钢 转炉 复合吹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测厚技术在260t转炉炉体维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文科 王鹏 +4 位作者 张越 魏元 温铁光 张军 李镇 《鞍钢技术》 CAS 2010年第4期54-57,共4页
鞍钢第三炼钢连轧厂B#转炉的第一个炉役期应用了激光测厚技术检测炉衬厚度。根据检测结果,在炉役期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转炉炉衬,停炉后的炉衬薄弱部位残砖厚度为350 mm,达到了转炉安全停炉标准,满足了转炉的冶炼要求。
关键词 转炉 炉衬 激光测厚 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合金化钢连铸板坯角横裂纹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8
4
作者 常桂华 吕志升 +4 位作者 曹东 修国涛 吴世龙 王向辉 吴春杰 《鞍钢技术》 CAS 2006年第6期25-28,共4页
通过对含铌、钒、钛微合金化钢连铸板坯的硫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角横裂纹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角横裂纹的控制措施,即硫含量应控制在0.004%以下,锰含量为上限,磷含量为0.007%~0.018%,过热度为10~30℃,拉速控制为1.1m... 通过对含铌、钒、钛微合金化钢连铸板坯的硫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角横裂纹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角横裂纹的控制措施,即硫含量应控制在0.004%以下,锰含量为上限,磷含量为0.007%~0.018%,过热度为10~30℃,拉速控制为1.1m/min,开发合适的二冷配水制度,提高铸机设备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钢 连铸板坯 角横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包水口絮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栗红 吕志升 +2 位作者 修国涛 陈本文 辛国强 《鞍钢技术》 CAS 2008年第6期44-47,共4页
通过对钢包浇钢时水口絮流物的残样进行分析,查清了水口絮流物的主要成分是铁和六铝酸钙。研究分析了六铝酸钙的来源,主要是钢包在使用过程中钢包渣与包衬耐火材料发生反应的产物,这些反应产物粘结在钢包内衬。随着冶炼周期的增加,钢包... 通过对钢包浇钢时水口絮流物的残样进行分析,查清了水口絮流物的主要成分是铁和六铝酸钙。研究分析了六铝酸钙的来源,主要是钢包在使用过程中钢包渣与包衬耐火材料发生反应的产物,这些反应产物粘结在钢包内衬。随着冶炼周期的增加,钢包内的六铝酸钙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脱落到钢水中引起钢包水口絮流。提出了强化反吹倒渣制度可减少钢包水口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包 粘渣 水口絮流 六铝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炼工艺对管线钢洁净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栗红 常桂华 +2 位作者 孙群 陈本文 王荣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6-38,50,共4页
研究了LD-LF-CC和LD-ANS-OB-CC两条工艺路线对管线钢洁净度的影响。通过合理的工业试验和金相、化学等分析手段,对冶炼过程钢水中氧、氮含量和夹杂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钢水经过LF炉和ANS-OB两种精炼工艺处理后钢水洁净度是一致... 研究了LD-LF-CC和LD-ANS-OB-CC两条工艺路线对管线钢洁净度的影响。通过合理的工业试验和金相、化学等分析手段,对冶炼过程钢水中氧、氮含量和夹杂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钢水经过LF炉和ANS-OB两种精炼工艺处理后钢水洁净度是一致的,采用LD-ANS-OB-CC工艺生产某些钢种可降低成本。提出了精炼过程中吹氩工艺是去除夹杂物的主要因素。精炼处理时间40 min,钢中氧、氮和夹杂物基本达到最好水平,继续延长精炼时间钢水中夹杂物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杂物 精炼工艺 洁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t转炉脱碳速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仁贵 李伟东 孙群 《鞍钢技术》 CAS 2008年第3期35-37,62,共4页
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工业试验,对转炉的脱碳速度及对应的烟气量进行了研究,得出鞍钢180 t转炉脱碳速度的经验模型,由此计算出脱碳速度的最大值及相对应的烟气量,结果表明,碳速度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为转炉烟气除尘净化系统的改造提供理... 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工业试验,对转炉的脱碳速度及对应的烟气量进行了研究,得出鞍钢180 t转炉脱碳速度的经验模型,由此计算出脱碳速度的最大值及相对应的烟气量,结果表明,碳速度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为转炉烟气除尘净化系统的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脱碳速度 烟气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冶炼高碳钢工艺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袁兴文 齐志宇 《鞍钢技术》 CAS 2008年第4期42-44,共3页
为了解决转炉冶炼高碳钢去磷、保碳、提温三者难以同时实现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优化工艺,总结出了"双控双调"的操作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留碳命中率高,磷的控制稳定,使高碳钢冶炼合格率从原来的63.6%提高到84.7%。
关键词 转炉 高碳钢 去磷 保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冷轧薄板钢中夹杂物的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向辉 温铁光 +1 位作者 傅刚 廖相巍 《鞍钢技术》 CAS 2008年第2期53-55,共3页
分析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钢厂生产的冷轧薄板钢中夹杂物的特征和产生机理,制定了减少夹杂物的工艺措施。实施后,冷轧薄板钢夹杂废品率大幅度下降。
关键词 冷轧薄板钢 夹杂物 废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180t转炉炉龄的生产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伟东 孙群 刘鹏飞 《鞍钢技术》 CAS 2009年第6期44-47,共4页
介绍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钢厂180 t顶底复吹转炉护炉工艺的改进措施,通过优对补炉方式,改进溅渣护炉方法以及优化冶炼操作,使转炉炉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 转炉炉龄 补炉 溅渣 冶炼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Al_2O_3型结晶器保护渣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向辉 孙群 +1 位作者 王金伟 王国庆 《鞍钢技术》 CAS 2010年第5期20-23,共4页
为了降低钢中Al2O3夹杂物的含量,开发了可吸附Al2O3型结晶器保护渣,并进行了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保护渣浇铸后,与普通型保护渣相比,铸坯中的Al2O3含量降低,夹杂物数量减少0.5个/mm2,夹杂物最大粒径平均降低8μm,保护渣单耗降低0.1... 为了降低钢中Al2O3夹杂物的含量,开发了可吸附Al2O3型结晶器保护渣,并进行了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保护渣浇铸后,与普通型保护渣相比,铸坯中的Al2O3含量降低,夹杂物数量减少0.5个/mm2,夹杂物最大粒径平均降低8μm,保护渣单耗降低0.12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器 保护渣 Al2O3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硅低温铁水终点磷含量高的原因分析及控制
12
作者 梁祥远 齐志宇 +1 位作者 辛国强 谭大勇 《鞍钢技术》 CAS 2010年第3期29-33,共5页
针对转炉冶炼低硅低温铁水终点磷含量偏高的现象,从冶炼中期炉渣FeO含量、炉渣碱度及倒炉温度等几方面因素对脱磷分配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善化渣条件和成渣途径等相应措施,降低了冶炼终点钢水中的磷含量,提高了钢水的质量。
关键词 转炉 低硅低温铁水 脱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冶炼低碳铝镇静钢时碳的控制
13
作者 辛国强 苏小利 梁祥远 《鞍钢技术》 CAS 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
针对低碳铝镇静钢碳含量超标的问题,从钢包内衬、钢水成分及温度、炉渣成分等几方面分析了它们对钢水碳含量的影响,制定出控制钢水碳含量的措施。
关键词 转炉 低碳铝镇静钢 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坯连铸中间包流场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海明 贾丽娣 +3 位作者 张晓光 丁丽华 孙群 王荣 《鞍钢技术》 CAS 2009年第1期30-34,共5页
针对鞍钢板坯连铸中间包,采用ANSYS系列软件对不同拉速下及增容后的中间包内的钢液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采用水模实验并利用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IV)对该中间包流场进行测试,其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关键词 板坯连铸 中间包 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精炼真空泵技术转化与故障分析
15
作者 陈智勇 倪翀奕 张凤心 《鞍钢技术》 CAS 2009年第6期40-43,47,共5页
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钢厂RH-TB真空处理装置的核心设备——真空泵的原理进行了分析,根据测定的工作参数,结合理论计算的方法,对真空泵喷嘴设计进行了技术转化。分析了真空泵故障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满足了高级别钢种的生产需要。
关键词 RH-TB 真空泵 喷嘴 故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炉渣中MgO含量的控制实践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伟东 孙群 +1 位作者 王成青 于守巍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0-44,共5页
通过对炉渣中MgO饱和度的计算及MgO含量对溅渣护炉和脱磷的影响分析,得出炉渣中MgO含量过高是造成脱磷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采取降低炉渣中全铁含量、优化配镁方案、改进加料模式等措施,降低了炉渣的饱和度和过饱和度,满足了溅渣护炉对... 通过对炉渣中MgO饱和度的计算及MgO含量对溅渣护炉和脱磷的影响分析,得出炉渣中MgO含量过高是造成脱磷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采取降低炉渣中全铁含量、优化配镁方案、改进加料模式等措施,降低了炉渣的饱和度和过饱和度,满足了溅渣护炉对炉渣中MgO含量的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低磷钢的一次做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 饱和度 全铁含量 加料模式
原文传递
脱氧工艺对硅钢连铸坯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亮 栗红 +2 位作者 常桂华 陈本文 王向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1-104,共4页
研究了Al+FeSi以及FeSi两种不同脱氧工艺对硅钢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试验设计并运用T[O]含量测定、金相分析、SEM及EDS等研究手段,对铸坯中的夹杂物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Al+FeSi复合脱氧不仅比FeSi脱氧具有更强的脱氧能... 研究了Al+FeSi以及FeSi两种不同脱氧工艺对硅钢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试验设计并运用T[O]含量测定、金相分析、SEM及EDS等研究手段,对铸坯中的夹杂物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Al+FeSi复合脱氧不仅比FeSi脱氧具有更强的脱氧能力,且能使铸坯中的夹杂物在尺寸和数量上有明显降低,夹杂物的特征也由Si-O-Al-Mn-Ti-Fe系变性为以尺寸<5μm的Al2O3夹杂为核心、包覆Al-Si-S-Mn-Ca-Ti-Fe-O系的复合夹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 硅钢 铸坯 非金属夹杂物
原文传递
不同工艺路线超低碳钢洁净度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常桂华 栗红 +2 位作者 陈本文 赵刚 王向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2,共4页
针对厚板坯和中薄板坯连铸两条工艺路线生产的超低碳钢,采用相关手段分析了钢水从钢包到中间包的二次氧化、稳态和非稳态铸坯全氧、总体夹杂物水平、铸坯大颗粒夹杂物比例等。结果表明,两种工艺路线生产的超低碳钢在稳态浇注时铸坯洁净... 针对厚板坯和中薄板坯连铸两条工艺路线生产的超低碳钢,采用相关手段分析了钢水从钢包到中间包的二次氧化、稳态和非稳态铸坯全氧、总体夹杂物水平、铸坯大颗粒夹杂物比例等。结果表明,两种工艺路线生产的超低碳钢在稳态浇注时铸坯洁净度基本一致;非稳态浇注时中薄板生产线钢水洁净度低于厚板坯连铸;受中薄板连铸结晶器和水口形状的制约,其水口结瘤现象较厚板坯连铸严重得多。作为中薄板连铸向薄板坯连铸的过渡,若在薄板坯连铸生产线实现正常浇注超低碳钢,进一步提高钢水洁净度、设计合理的浸入水口结构、稳定的连铸操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方式 超低碳钢 洁净度
原文传递
IF钢氮含量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伟东 孙群 林洋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8-32,共5页
介绍了鞍钢第二炼钢厂几年来在生产IF钢过程中对于氮成分控制方面所做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低氮钢的生产技术和防止增氮技术。低氮钢的生产工艺包括转炉冶炼工序提高铁水比、冶炼过程控制返干、冶炼终点减少补吹次数和时间,采用铁矿石造... 介绍了鞍钢第二炼钢厂几年来在生产IF钢过程中对于氮成分控制方面所做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低氮钢的生产技术和防止增氮技术。低氮钢的生产工艺包括转炉冶炼工序提高铁水比、冶炼过程控制返干、冶炼终点减少补吹次数和时间,采用铁矿石造渣,可以显著地降低转炉冶炼终点的氮含量;RH-TB精炼工序处理前期提高脱碳速度,处理中期快速提高真空度、提高提升氩气流量和钢水循环量,处理后期控制钢水中的氧含量,同时必须保证钢水极低的硫含量。防止增氮技术包括转炉冶炼工序出钢采用两步脱氧法、加强出钢口的维护、控制好大包顶渣、加强氩站吹氩操作;RH-TB精炼工序加强真空室的密封、控制合金增氮量以及大包顶渣的二次改质;板坯连铸工序控制长水口吹氩量、在长水口和大包下水口间增加新型密封垫、加强中间包密封、加强开浇操作控制、中间包大渣量操作、大包连浇操作优化、加强中间包滑板密封、开发专用保护渣等。实践表明,通过这两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IF钢成品氮成分控制水平显著提高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钢 增氮
原文传递
连续矫直技术在板坯连铸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铁刚 陈智勇 +1 位作者 李宪奎 满媛 《连铸》 2007年第5期9-11,共3页
介绍了连续矫直技术的机理,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钢厂5点矫直板坯连铸机进行了连续矫直的技术改造。采用了先进的具有两个连续矫直段的连铸机辊列曲线,对辊列进行优化设计。采用了出坯辊道面的标高不变,铸机的外弧基准线左右不移动... 介绍了连续矫直技术的机理,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钢厂5点矫直板坯连铸机进行了连续矫直的技术改造。采用了先进的具有两个连续矫直段的连铸机辊列曲线,对辊列进行优化设计。采用了出坯辊道面的标高不变,铸机的外弧基准线左右不移动的连续矫直改造方案,实现不停产改造,并取得明显效果,为提高板坯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坯连铸 连续矫直 辊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