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舌癌切除同期行股前外侧皮瓣解剖修复术对患者语音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帅 王晓萌 +3 位作者 韦毅 李战 王宗琦 巫家晓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8期782-786,共5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解剖修复法重建舌癌术后缺损对于患者术后语音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2020-01该院收治的舌癌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解剖修复组和非解剖修复组,每组29例。分别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解剖修复法与...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解剖修复法重建舌癌术后缺损对于患者术后语音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2020-01该院收治的舌癌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解剖修复组和非解剖修复组,每组29例。分别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解剖修复法与非解剖修复法对两组舌癌术后缺损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及第6个月舌肌运动评分,以及舌尖音、舌根音和边音的语音清晰度(PI)。结果术后两组舌肌运动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在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和第6个月,解剖修复组的舌肌运动评分均显著高于非解剖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舌尖音、边音及舌根音PI值均呈下降趋势。解剖修复组舌尖音、舌根音PI值在术后各时点均显著高于非解剖修复组(P<0.05);但对于边音,解剖修复组PI值仅在术后第1个月显著高于非解剖修复组(P<0.05)。结论与非解剖修复法比较,应用解剖修复法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有助于重建舌体外形,恢复舌的运动,改善舌癌患者术后的语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解剖修复法 舌缺损 语音功能 舌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发展及其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佩琪 蒋伟东 周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6-123,共8页
近年来,CRISPR/Cas9技术凭借着其操作方便、设计简单、效率高、成本低以及可同时进行多位点编辑等优势,已成为当今最热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独特的在RNA引导下对DNA进行靶向编辑的作用机制,不仅拓展了各相关领域的科研工... 近年来,CRISPR/Cas9技术凭借着其操作方便、设计简单、效率高、成本低以及可同时进行多位点编辑等优势,已成为当今最热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独特的在RNA引导下对DNA进行靶向编辑的作用机制,不仅拓展了各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们对生物体遗传调控的了解,更显示出优良的便捷性。近十年来,该系统在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应用极为广泛,发展迅速。在医学领域,更是显示出极大的潜力。本文从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研究历史、作用机理以及该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综述其最新研究进展,为更好地应用和优化CRISPR/Cas9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治疗 精确编辑 脱靶效应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38MAPK/IL-6信号通路研究青蒿琥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白硕秋 农晓琳 +1 位作者 张思琴 李佳芮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557-563,共7页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通路,观察青蒿琥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青蒿琥酯调控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通路,观察青蒿琥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青蒿琥酯调控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青蒿琥酯干预组(ART组)、盐酸二甲双胍干预组(MET组)及青蒿琥酯+盐酸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干预组(ART+MET组),每组12只。药物干预4周后,测定大鼠体重及血糖水平,随后过量麻醉处死大鼠,采用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法分别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和纤维化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肝组织p-p38MAPK、IL-6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体重降低,空腹血糖升高(P<0.05);肝脏细胞胞核变形,细胞器扩张肿胀;出现广泛脂肪变性,中央静脉扩张充血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多增粗,形成纤维间隔;p-p38MAPK、IL-6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DM组相比,ART组、MET组及ART+MET组大鼠体重上升,空腹血糖值降低,肝脏细胞脂肪变性、炎性反应、纤维化及超微结构中各类细胞器受损均有所改善,p-p38MAPK、IL-6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其中以ART+MET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青蒿琥酯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值,改善其肝脏脂肪变性、炎性反应及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青蒿琥酯抑制p38MAPK/IL-6信号通路有关,且青蒿琥酯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改善肝脏损伤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2型糖尿病 肝脏损伤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调控各类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杨洋 蒋伟东 +1 位作者 朱佩琪(综述) 周诺(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7-652,共6页
骨缺损是一种以骨丧失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疾病,多由感染、肿瘤、创伤、手术并发症等原因造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传统的骨缺损治疗手段存在多种弊端,随着生物组织工程学和再生医学的发展,从分子水平阐释成骨分化的机制成为引领发... 骨缺损是一种以骨丧失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疾病,多由感染、肿瘤、创伤、手术并发症等原因造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传统的骨缺损治疗手段存在多种弊端,随着生物组织工程学和再生医学的发展,从分子水平阐释成骨分化的机制成为引领发现新型治疗手段的研究热点。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200 bp的、不直接编码蛋白质的RNA,它们一度被认为是所谓的"转录噪音"。尽管它们没有或仅有极低的蛋白质编码潜力,却可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以及表观遗传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包括成骨分化在内的多种生物调控过程。由此可见,LncRNA调控各类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有着相当的研究价值。该文对LncRNA在各类细胞成骨分化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成骨分化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形成过程中典型lncRNA-miRNA调控轴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郭丽娜 周诺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5期391-394,共4页
在多种生理或病理活动中,均存在血管形成的过程。在血管形成的过程中,多种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与微小RNA(microRNA,miRNA)对参与血管形成的内皮细胞或内皮祖细胞功能发挥调控作用,而其中lncRNA与miRNA之间的调控... 在多种生理或病理活动中,均存在血管形成的过程。在血管形成的过程中,多种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与微小RNA(microRNA,miRNA)对参与血管形成的内皮细胞或内皮祖细胞功能发挥调控作用,而其中lncRNA与miRNA之间的调控网络尚未完全明确。通过探索lncRNA-miRNA调控轴,可以为构建调控网络提供支撑,为调控血管形成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本文综述了在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的典型lncRNA-miRNA调控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形成 长链非编码RNA 微小RNA 调控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侧切牙先天性缺失与蝶鞍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徐雯 方善宝 +1 位作者 樊雪敏 莫水学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比较上颌侧切牙先天性缺失患者和牙列完整患者的蝶鞍大小,评估鞍桥和上颌侧切牙先天性缺失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方法以上颌侧切牙先天性缺失患者作为试验组,牙列完整者作为对照组,每组各80例。利用Dolphin软件测量蝶鞍的大小,记录蝶... 目的比较上颌侧切牙先天性缺失患者和牙列完整患者的蝶鞍大小,评估鞍桥和上颌侧切牙先天性缺失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方法以上颌侧切牙先天性缺失患者作为试验组,牙列完整者作为对照组,每组各80例。利用Dolphin软件测量蝶鞍的大小,记录蝶鞍鞍桥的钙化程度。结果两组间的蝶鞍大小除长度以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鞍桥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中鞍桥发生率以及蝶鞍大小的差异在性别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对照组相比,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患者的蝶鞍长度较长且鞍桥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侧切牙 先天缺失 蝶鞍 鞍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骨细胞衍生的偶联因子鞘氨醇-1-磷酸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对成骨细胞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慧 陈慧鸿 廖红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739-3745,共7页
背景:骨稳态的维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之间的信号交流,以及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偶联,这种紧密的偶联作用对维护骨合成代谢的平衡至关重要。研究发现,破骨细胞分泌一些独立于骨吸收的合成信号分子,刺激新骨生成。目的:就破... 背景:骨稳态的维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之间的信号交流,以及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偶联,这种紧密的偶联作用对维护骨合成代谢的平衡至关重要。研究发现,破骨细胞分泌一些独立于骨吸收的合成信号分子,刺激新骨生成。目的:就破骨细胞衍生的偶联因子鞘氨醇-1-磷酸、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对成骨细胞调节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CNKI、PubMed等数据库,分别以“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偶联因子,鞘氨醇-1-磷酸,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骨重建,迁移,趋化,骨形成”和“osteoclast,osteoblast,coupling factors,sphingosine-1-phosphate(S1P),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one remodelling,migrate,chemotaxis,bone form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审阅与破骨细胞衍生的偶联因子鞘氨醇-1-磷酸、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对成骨细胞迁移、成骨分化调节作用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最终选取6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破骨细胞衍生的偶联因子鞘氨醇-1-磷酸、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指引成骨系细胞迁移至骨吸收陷窝;②并促进成骨系细胞的存活和成骨分化,促进新骨形成以填充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偶联因子 鞘氨醇-1-磷酸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成骨细胞 迁移 趋化 骨形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对氧化应激状态下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荣慧 薛文利 +3 位作者 龙燕鸣 谢梦生 曹勇 李晓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4275-4279,共5页
背景:氧化应激是骨代谢的重要影响因素,多种疾病引起的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导致骨代谢紊乱,通过抗氧化制剂调整体内骨代谢水平对于预防骨质丢失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氧化应激状态下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背景:氧化应激是骨代谢的重要影响因素,多种疾病引起的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导致骨代谢紊乱,通过抗氧化制剂调整体内骨代谢水平对于预防骨质丢失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氧化应激状态下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方案经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601007)。采用酶消化法获取SD乳鼠颅盖骨细胞,培养及鉴定为成骨细胞,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为H2O2组(含100μmol/L双氧水的培养液培养24 h后,更换为体积分数10%FBS培养)、对照组(体积分数10%FBS培养)及10,102,103,104 nmol/L番茄红素组(含不同浓度的番茄红素培养液培养24 h后,换100μmol/L双氧水的培养液培养24 h后,更换为体积分数10%FBS培养),共培养21 d。观察不同浓度番茄红素对双氧水模拟的氧化应激状态下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10-103 nmol/L的番茄红素预防性用药组在培养期内细胞增殖量均高于H2O2组(P <0.05),104 nmol/L番茄红素组在培养的第3,5,7天细胞增殖量明显低于其他组(P <0.05);②10-103 nmol/L的番茄红素预防性用药组在培养期内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H2O2组(P <0.05);③10-103 nmol/L的番茄红素预防性用药组在培养期内细胞矿化能力均高于H2O2组(P<0.05),在此番茄红素浓度范围,浓度越高矿化能力的保护作用越强(P <0.05);④结果说明,番茄红素预防性用药可以降低氧化应激状态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番茄红素 增殖 分化 氧化应激 矿化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俊君 覃浩 +5 位作者 李翠萍 粟小平 穆婷 冯浩然 黄旋平 麦华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研究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CSPG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2例OSCC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2cm)中CSPG4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 目的:研究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CSPG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2例OSCC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2cm)中CSPG4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SPG4 mRNA及其蛋白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均较癌旁组织显著上调(均P<0.05),CSPG4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民族、OSCC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性别、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男性患者中的表达较女性患者高,转移组高于非转移组,Ⅲ~Ⅳ期高于Ⅰ~Ⅱ期(均P<0.05)。结论:CSPG4与OS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 转移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静压力下脂多糖刺激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覃雅庆 沈慧娟 +2 位作者 农冬梅 周华 康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牙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LPS(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Lipopolysaccharide,Pg.LPS)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HPDLF)与正畸炎症相关的牙根吸收作用机制。方法:取4~6代体外培养的HPDLF,MTT... 目的:探讨牙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LPS(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Lipopolysaccharide,Pg.LPS)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HPDLF)与正畸炎症相关的牙根吸收作用机制。方法:取4~6代体外培养的HPDLF,MTT法检测1~10μg/ml Pg.LPS对HPDLF增殖活性的影响,再选择最佳浓度作用于HPDLF,加载0~5g/cm^2静压力24h,实验组分为静压力组和Pg.LPS+静压力组,通过qRT-PCR和ELISA检测HPDLF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HPDLF增殖在1~4μg/ml Pg.LPS刺激时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在5~7μg/ml随浓度增加而减少,8~10μg/ml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②两组中IL-17、IL-6的表达量随静压力值增加而增强,相同力值下对照组的IL-17、IL-6表达量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g.LPS浓度过高能抑制HPDLF增殖,而适当的浓度则促进其增殖;Pg.LPS和静压力均能刺激HPDLF产生炎症相关因子,参与正畸炎症相关牙根吸收发生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6 牙龈卟啉单胞菌 脂多糖 静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龙燕鸣 谢梦生 +2 位作者 薛文利 黄加洁 李晓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637-2643,共7页
背景:应用维甲酸直接体外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较多,而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建立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观察模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特征。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 背景:应用维甲酸直接体外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较多,而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建立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观察模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特征。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维甲酸70mg/(kg·d)连续灌胃2周快速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两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两组细胞体外特征,包括细胞形态、生长曲线、成骨诱导后体外矿化能力和碱性磷酸酶分泌能力、成脂诱导后向脂肪细胞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①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各时期形态基本一致,第9天时实验组增殖能力强于对照组;②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力弱于对照组(P <0.05),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亦支持碱性磷酸酶活力检测结果;③实验组脂滴数量和油红O吸光度值高于对照组(P <0.05);④结果表明,维甲酸灌胃法成功构建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降低,成脂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骨质疏松模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大鼠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4参与骨组织代谢的调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冬冬 廖红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79-1784,共6页
背景:microRNAs是一类重要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可通过调节mRNA的翻译调控基因的表达。近年来发现,miR-214在相关的骨代谢信号通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通过靶向相关基因调控骨吸收与骨形成。目的: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就miR-214... 背景:microRNAs是一类重要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可通过调节mRNA的翻译调控基因的表达。近年来发现,miR-214在相关的骨代谢信号通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通过靶向相关基因调控骨吸收与骨形成。目的: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就miR-214在骨组织代谢中的调控机制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间以“miRNA,miR-214,osteogenesis,osteoblast”“miR-214,bone remodeling”“miR-214,osteoclast,tissue engineering”为关键词,检索2005至2020年期间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等数据库中的文献,初步检索到761篇相关文献,排除与文章研究目的无关及重复性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63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miR-214可通过靶向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促进破骨向分化,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结合蛋白2(TAB2)、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TNNB1)、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terix)、激活转录因子4(ATF4)、Ⅳ型胶原蛋白基因α1(COL4A1)、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7(BIRC7)、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TAFA趋化因子样家族成员5(TAFA5)、骨形态发生蛋白2等抑制成骨分化;②沉默或过表达miR-214可以调控骨代谢;③目前已发现血清或细胞外囊泡中miR-214可能是一些疾病诊断和预后的检测标志物,同时将miR-214拮抗剂或模拟物与其他载体构成稳定高效安全的缓释系统也是应用研究的热点,因此,以miR-214为基础展开的应用研究可能在未来骨组织代谢相关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小RNA miR-214 骨重建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组织工程 通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促进血管发生及新骨生成辅助治疗骨缺损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源 韩志琪 周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4046-4053,共8页
背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虽然大多数骨折可以通过坚强内固定等手术治疗实现一期愈合,但仍有相当比例的骨折愈合不良,最终导致骨缺损,而骨缺损部位的血管新生对骨缺损的修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内皮祖细胞促进组织血管发生... 背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虽然大多数骨折可以通过坚强内固定等手术治疗实现一期愈合,但仍有相当比例的骨折愈合不良,最终导致骨缺损,而骨缺损部位的血管新生对骨缺损的修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内皮祖细胞促进组织血管发生的能力,其对骨再生和修复的辅助作用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目的:综述骨缺损疾病中使用内皮祖细胞促进血管发生及新骨生成的研究进展。方法:遵循PRISMA指南,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86至2019年期间关于内皮祖细胞辅助治疗骨缺损的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及其机制的文章,检索词分别为“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血管发生,治疗,骨缺损”“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angiogenesis,vasculogenesis,therapy/treatment,bone defect”,最后选择58篇文章纳入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骨缺损时可以促进内皮祖细胞的激活与归巢;②内皮祖细胞可以促进血管发生;③内皮祖细胞是通过促进血管发生进而促进骨再生的;④将内皮祖细胞辅助治疗骨缺损推广至临床应用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⑤需要通过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并且进一步深入研究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发生的确切机制,为将来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给大量骨缺损致残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骨缺损 干细胞移植 组织工程技术 血管发生 骨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结合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爽 李翠萍 +3 位作者 穆婷 冯浩然 黄旋平 何雨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5-360,364,共7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组织与血清及血清外泌体中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54例OSCC患者癌及癌旁正常组织(&g...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组织与血清及血清外泌体中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54例OSCC患者癌及癌旁正常组织(>2 cm)、OSCC与健康人血清中LBP mRNA表达量,酶链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159例OSCC患者血清与44例健康人血清之间以及血清外泌体中LBP蛋白表达量,并记录研究对象的转移情况,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吸烟、饮酒史等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患者的一般生化指标。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比较LBP mRNA与蛋白表达差异。直线相关分析分析血清LBP与生化指标相关性,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各指标之间的诊断价值。结果LBP mRNA在OSC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OSCC与健康人血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BP蛋白在OSCC患者组血清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淋巴转移OSCC患者LBP蛋白表达量在患者血清、血清外泌体中均增加(P<0.05)。血清LBP水平与患者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LBP表达的高低可能与OSCC相关,对OSCC的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脂多糖结合蛋白 肿瘤微环境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压力下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泌炎性因子与p38信号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海芳 彭娟敏 康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308-2313,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p38 MAPK通路在炎症因子的合成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对正畸牙移动过程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p38 MAPK信号通路与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关系的相关报道较少。目的:分析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加载持续性静压力后在合成... 背景:研究表明p38 MAPK通路在炎症因子的合成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对正畸牙移动过程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p38 MAPK信号通路与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关系的相关报道较少。目的:分析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加载持续性静压力后在合成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过程与p38MAPK的关系,探讨p38 MAPK信号通路对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取年龄在11-15岁正畸者需要拔除的新鲜第一、二前磨牙的牙周组织(正畸者及其监护人均知情同意),体外培养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建立细胞重力加载模型;②细胞种板,分别加力0,1,2,4 g/cm^2,每加力组分别加力5,15,30和60min,检测p38MAPK蛋白表达;③取第4代细胞接种后,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加二甲基亚砜组、加抑制剂组(p38 MAPK阻断剂SB203580)、加力组、加力+二甲基亚砜组、加力+抑制剂组,对细胞预处理60 min,通过定量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受4 g/cm^2压力刺激后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6的mR 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①2 g/cm^2组、4 g/cm^2组p38 MAPK磷酸化蛋白表达变化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30 min时表达量最高,60min时开始减少;②与未加力的3组相比,加力组的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量上调,加抑制剂组的白细胞介素6表达量下降,白细胞介素17表达量无明显差异;③结果提示,静压力可促使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6,且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可能与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但不足以证明该通路参与静压力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诱导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力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p38 丝裂原激活蛋白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6 牙周膜 正畸学 牙移动 应力 物理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口服奥美拉唑引起灼口综合征样症状6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2
16
作者 路莹 颜启璋 于大海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8期553-556,共4页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引起的灼口综合征样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关于奥美拉唑引起灼口综合征样改变的6例临床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例患者...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引起的灼口综合征样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关于奥美拉唑引起灼口综合征样改变的6例临床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例患者中,口服奥美拉唑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超过5年,引起的灼口综合征样症状主要为口腔烧灼感,舌部感觉异常,可伴有肢端麻木,患者停服奥美拉唑,给予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治疗,对症治疗1个月至半年后症状基本消失。文献回顾表明其原因可能与奥美拉唑引起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损伤、改变唾液成分及妨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有关。结论奥美拉唑引起灼口综合征样症状原因可能为药物导致的神经损伤、唾液性状改变等,其主要处理方法为停药及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灼口综合征 不良反应 感觉异常 周围神经损伤 肢端麻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临床病理学参数口腔舌鳞癌神经周浸润的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柔熹 伍曼曼 +2 位作者 陈俊文 曹勇 于大海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6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病理学参数口腔舌鳞癌神经周浸润(PNI)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观察29例不同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口腔舌鳞状细胞癌PNI的特点,分析不同临床参数与PNI的关系。结果舌鳞癌组织中神经束数量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病理学参数口腔舌鳞癌神经周浸润(PNI)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观察29例不同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口腔舌鳞状细胞癌PNI的特点,分析不同临床参数与PNI的关系。结果舌鳞癌组织中神经束数量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鳞癌患者PNI阳性率高于高分化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T分期患者PNI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鳞癌患者PNI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鳞癌组织中未见新生的神经束,中低分化口腔舌鳞癌嗜神经性高于高分化鳞癌,伴淋巴结转移的口腔舌鳞癌嗜神经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口腔舌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神经周浸润 神经束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对头颈鳞癌的关键基因进行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浩然 粟小平 +4 位作者 穆婷 王爽 黄旋平 李翠萍 何雨亮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568-573,共6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潜在的关键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GSE6631和GSE13398芯片数据集,通过GEO2R工具筛选出HNSCC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潜在的关键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GSE6631和GSE13398芯片数据集,通过GEO2R工具筛选出HNSCC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HNSCC高通量测序数据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通过R包edgR筛选HNSCC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DEGs。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 network)。关键基因通过Cytoscape软件及GEPIA在线工具进行筛选,并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QRT-PCR在临床标本上对关键基因表达进行验证。结果在本研究中,共筛选出70个DEGs,其中34个基因表达上调,36个基因表达下调。PPI网络中候选关键基因的功能分析显示大部分基因富集于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黏着斑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MCC算法结合生存分析,最终确定7个关键基因:PLAU、FAP、LAMC2、SERPINH1、ITGA6、SPP1和MMP1。结论7个关键基因PLAU、FAP、LAMC2、SERPINH1、ITGA6、SPP1、MMP1可为HNSC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鳞状细胞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环境中犬内皮集落形成细胞成血管能力及自噬水平观察
19
作者 廖子琦 周诺 黄旋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34-38,共5页
目的观察缺氧环境中犬内皮集落形成细胞(ECFCs)成血管能力及自噬水平。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ECFCs,分为缺氧组和常氧组,缺氧组在缺氧环境中培养,常氧组在常氧环境中培养,比较两组成血管能力(细胞OD值、细胞迁移数、细胞迁移率、管分支数及... 目的观察缺氧环境中犬内皮集落形成细胞(ECFCs)成血管能力及自噬水平。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ECFCs,分为缺氧组和常氧组,缺氧组在缺氧环境中培养,常氧组在常氧环境中培养,比较两组成血管能力(细胞OD值、细胞迁移数、细胞迁移率、管分支数及VEGF mRNA、FGF mRNA、VEGF蛋白、FGF蛋白相对表达量)和自噬水平(细胞LC3 mRNA、P62 mRNA、LC3Ⅱ/Ⅰ、P62蛋白、LC3平均荧光强度、P62平均荧光强度)。结果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培养48、72、96 h的OD值及细胞迁移数、细胞迁移率、管分支数和VEGF mRNA、FGF mRNA、VEGF蛋白、FGF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均<0.05)。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LC3 mRNA、LC3Ⅱ/Ⅰ表达增加及LC3平均荧光强度增强,P62 mRNA、P62蛋白表达减少及P62平均荧光强度减弱(P均<0.05)。结论缺氧环境中犬ECFCs成血管能力增强,自噬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内皮集落形成细胞 细胞成血管能力 细胞自噬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下颌牵张成骨不同时期六种染色方法的应用效果比较
20
作者 赵真辰 蒋伟东 +2 位作者 石恒蕾 黄旋平 周诺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比较六种染色方法在犬下颌牵张成骨早期、中期、后期的染色效果,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岁雄性比格犬,经麻醉后手术造模,分别在牵张成骨早期、中期、后期行安乐死后取牵张成骨区组织,脱钙切片后分别采用HE... 目的比较六种染色方法在犬下颌牵张成骨早期、中期、后期的染色效果,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岁雄性比格犬,经麻醉后手术造模,分别在牵张成骨早期、中期、后期行安乐死后取牵张成骨区组织,脱钙切片后分别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Von Kossa染色、改良茜素红S染色、改良番红O-固绿染色对切片进行染色,分析比较染色效果。结果HE染色可观察牵张成骨区基础结构。Masson染色颜色对比鲜明,结构清晰,可以清晰地区分胶原纤维与肌纤维,以及成熟骨质与新生骨质。改良番红O-固绿染色与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在牵张成骨早期、中期的区分度不佳,但在牵张成骨后期可清晰区分新生骨组织与成熟骨组织。Von Kossa染色和改良茜素红S染色因标本已脱钙而效果不佳。结论对于牵张成骨区域的染色研究,Masson染色法在牵张成骨早期、中期、后期均有较好的染色效果。改良番红O-固绿染色和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仅适用于牵张成骨后期。Von Kossa染色法和改良茜素红S染色法不适用于脱钙后的组织切片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组织学染色 MASSON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