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O/PI/PTFE复合薄膜的热空气吹掠型太阳能界面蒸发效率实验研究
1
作者 刘敬花 高虹 +1 位作者 闫素英 聂晶 《太阳能》 2024年第4期59-65,共7页
为了提高太阳能界面蒸发的蒸发效率,从改变结构设计和光热材料两个方面出发,设计了一种热空气吹掠型太阳能界面蒸发装置。该蒸发装置利用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产生的高温空气吹过蒸发表面,加速界面蒸发;同时利用氧化石墨烯的性能优势... 为了提高太阳能界面蒸发的蒸发效率,从改变结构设计和光热材料两个方面出发,设计了一种热空气吹掠型太阳能界面蒸发装置。该蒸发装置利用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产生的高温空气吹过蒸发表面,加速界面蒸发;同时利用氧化石墨烯的性能优势,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膜(GO/PI/PTFE)复合薄膜作为光热材料,以提高装置蒸发效率。最后通过实验对该蒸发装置的性能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GO/PI/PTFE复合薄膜具有更强的光吸收能力,且亲水性能更佳。在蒸发表面吹入速度为4 m/s、温度为65℃的热空气,太阳辐照度为1000 W/m^(2)的条件下,在1800 s时,采用GO/PI/PTFE复合薄膜但无热风吹掠的蒸发装置对应的蒸发速率为1.22 kg/(m^(2)·h),与纯水蒸发装置相比,蒸发速率提高了3.2倍,蒸发效率提高了59.5%;热空气吹掠型太阳能界面蒸发装置的蒸发效率为88.0%,高于纯水蒸发装置和无热空气吹掠的蒸发装置,与纯水蒸发装置相比,其蒸发速率提高了5.5倍,蒸发效率提高了68.0%。热空气吹掠可以提高蒸发量,进而提高蒸发装置的蒸发效率。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提高热空气吹掠型太阳能界面蒸发装置蒸发效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蒸发装置 界面蒸发 蒸发效率 氧化石墨烯 光热材料 热空气吹掠 传热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热空气吹掠型太阳能蒸馏器对流传热性能优化分析
2
作者 高虹 刘敬花 +1 位作者 闫素英 聂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4-531,共8页
以热空气吹掠型太阳能蒸馏器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和均匀设计法分析蒸馏器内流动与传热场协同角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场协同角的主要因素是热空气进口速度,热空气进口温度和水温的影响不显著。在蒸馏水温30~70℃... 以热空气吹掠型太阳能蒸馏器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和均匀设计法分析蒸馏器内流动与传热场协同角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场协同角的主要因素是热空气进口速度,热空气进口温度和水温的影响不显著。在蒸馏水温30~70℃、进口空气温度40~90℃,进口空气速度为8 m/s时平均传热场协同角最小,为73.14°,传热系数最大,可达到同等条件下自然对流传热系数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蒸馏 场协同 均匀设计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电池冷却用微通道散热器内纳米流体换热特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闫素英 李洪阳 +3 位作者 史志国 王胜捷 赵聪颖 田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12-217,共6页
该文基于螺旋式微通道散热器,采用Mixture模型对菲涅尔高倍聚光下纳米流体冷却工质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引入强化传热因子η来判定冷却工质的换热能效,结果表明:雷诺数相同时,与蒸馏水相比,Al_2O_3-H_2O和Si O2-H_2O纳米流体具有更... 该文基于螺旋式微通道散热器,采用Mixture模型对菲涅尔高倍聚光下纳米流体冷却工质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引入强化传热因子η来判定冷却工质的换热能效,结果表明:雷诺数相同时,与蒸馏水相比,Al_2O_3-H_2O和Si O2-H_2O纳米流体具有更高的对流换热系数,并且Al_2O_3-H_2O的传热特性要优于SiO_2-H_2O;纳米流体的强化传热因子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入口流速为0.82 m/s时,强化传热因子达到最大值,但质量分数为5%的Al_2O_3-H_2O纳米流体的强化换热因子与流体的入口速度成正比,且当流体速度小于0.68 m/s时,其强化传热因子高于其他3种纳米流体;Al_2O_3-H_2O纳米流体的换热特性随着纳米粒子粒径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趋势,当质量分数为5.5%时换热特性最强,该研究为纳米流体在高倍聚光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冷却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 传热 纳米流体 菲涅尔聚光 砷化镓电池 强化传热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纳米流体在太阳能集热管中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聪颖 闫素英 +2 位作者 田瑞 史志国 仲伟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6-243,共8页
为研究SiO2-水纳米流体在太阳能集热管中的传热特性,该文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通过高压微射流制备了稳定的SiO2纳米流体,并利用粒度分析表征了其悬浮稳定性,同时试验测试了质量分数为1%~5%的SiO2-水纳米流体的导... 为研究SiO2-水纳米流体在太阳能集热管中的传热特性,该文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通过高压微射流制备了稳定的SiO2纳米流体,并利用粒度分析表征了其悬浮稳定性,同时试验测试了质量分数为1%~5%的SiO2-水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和透射率。针对纳米流体集热管换热特性,模拟计算了蒸馏水和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流体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同时,对以SiO2纳米流体和蒸馏水为工质的集热管进行了闷晒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具有比蒸馏水高的换热特性且随着其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在此基础上,该文分析了放置时间对纳米流体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置时间越长,纳米流体团聚越明显,导致其光热特性降低。该研究为纳米流体在太阳能光热及光伏冷却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管 热转换 速度 导热系数 SiO2纳米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PV/T系统电热输出性能及其Matlab仿真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郭嘉 闫素英 +3 位作者 田瑞 姜鑫 王胜捷 史志国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6-921,共6页
建立了太阳能PV/T(Photovoltaic/Thermal)系统的热电模型,编制了Matlab程序,采用迭代法对电热参数进行耦合求解。研究了PV/T系统在呼和浩特不同季节下的热电效率,电池温度和性能曲线的变化,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 建立了太阳能PV/T(Photovoltaic/Thermal)系统的热电模型,编制了Matlab程序,采用迭代法对电热参数进行耦合求解。研究了PV/T系统在呼和浩特不同季节下的热电效率,电池温度和性能曲线的变化,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实验结果显示了环境温度、风速、入射辐射量对太阳能PV/T系统热、电以及综合性能的影响:PV/T系统夏季的日平均电效率、热效率及正午组件最大功率分别为14.1%、34.5%和180.8 W,冬季的日平均电效率、热效率及正午组件最大功率分别为16.1%、24.8%和190.3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 MATLAB 电热模型 电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协同作用下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输出特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史志国 闫素英 +2 位作者 田瑞 郭嘉 李彦洁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43-48 107,107,共7页
根据光伏/光热(PV/T)系统的能量平衡和能量转换原理,建立了PV/T系统的热电模型,针对PV/T系统的热电效率、电池板温度间的耦合问题,通过MATLAB迭代求解法,解决了PV/T系统中热电参数耦合求解问题,得到了PV/T系统的效率曲线,分析计算了系... 根据光伏/光热(PV/T)系统的能量平衡和能量转换原理,建立了PV/T系统的热电模型,针对PV/T系统的热电效率、电池板温度间的耦合问题,通过MATLAB迭代求解法,解决了PV/T系统中热电参数耦合求解问题,得到了PV/T系统的效率曲线,分析计算了系统组件长度和工质流速等参数对性能曲线的影响;同时,针对PV/T系统与普通光伏组件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测试了两系统的电压、电流、功率、板背温度等特性参数,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光热系统 电热耦合算法 电热模型 输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农业用槽式太阳能聚光电热联供系统性能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4
7
作者 于苗苗 侯静 +2 位作者 常泽辉 贾柠泽 贾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88-192,共5页
该文针对在设施农业中棚顶安装的光伏组件挡光导致棚间距离增加,提出一种可以用在设施农业中的槽式太阳能聚光电热联供系统,通过减少输出额定电功率所需光伏组件的数量以提高设施农业经济性,同时还可以在寒冷季节为作物生长提供热能。... 该文针对在设施农业中棚顶安装的光伏组件挡光导致棚间距离增加,提出一种可以用在设施农业中的槽式太阳能聚光电热联供系统,通过减少输出额定电功率所需光伏组件的数量以提高设施农业经济性,同时还可以在寒冷季节为作物生长提供热能。该文介绍了该聚光电热联供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对聚光器的聚光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搭建了聚光电热联供系统性能测试台,将电热联供系统组件与平板光伏组件工作温度进行了对比,通过改变换热介质流量,分析了系统综合性能效率随换热介质流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约2倍聚光条件下,换热介质质量流量为2.41 g/s,室外平均气温为2℃时,槽式聚光电热联供系统的输出电功率约是平板光伏组件的2倍,系统综合性能效率为69.88%,系统输出水温约为20℃左右。该研究可以为设施农业与太阳能光伏利用技术的高效耦合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温度 设施 电热联供 聚光 综合性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菲涅尔聚光的太阳能砷化镓电池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彦洁 闫素英 +3 位作者 仲伟浩 雷胜楠 田瑞 包俊江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91-1195,共5页
以菲涅尔三级聚光器和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芯片为研究对象,利用Trace Pro模拟菲涅尔高倍聚光条件下电池芯片表面的能流密度分布,并将结果导入ANSYS中作为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芯片的边界条件。通过有限元模拟了电池芯片的温度和热流分布,... 以菲涅尔三级聚光器和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芯片为研究对象,利用Trace Pro模拟菲涅尔高倍聚光条件下电池芯片表面的能流密度分布,并将结果导入ANSYS中作为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芯片的边界条件。通过有限元模拟了电池芯片的温度和热流分布,并利用热-结构耦合分析法,得到了电池芯片的热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三级聚光器能有效提高聚焦光斑能量均匀性、增大系统接收角,从而降低热应力,提高光伏系统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涅尔透镜 聚光器 砷化镓电池 聚光均匀性 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聚光太阳能集热系统焦面能流密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耿广旭 闫素英 +3 位作者 王峰 刘海波 韩晓飞 田瑞 《应用科技》 CAS 2018年第6期97-102,共6页
针对呼和浩特地区的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能流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降维计算方法分析了吸热管壁面能流密度分布的影响因素,搭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焦面能流密度分布测量装置,对集热器聚焦区域能流密度分布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不... 针对呼和浩特地区的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能流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降维计算方法分析了吸热管壁面能流密度分布的影响因素,搭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焦面能流密度分布测量装置,对集热器聚焦区域能流密度分布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不同太阳入射角θ所对应的吸热管壁面能流密度分布及峰值大小均不同,随系统跟踪偏差的增大,壁面能流密度分布趋势呈现错位形态分布;根据测试得到集热管能流分布的灰度和彩虹图,分析集热系统焦面能流分布规律及各项偏差因素对能流密度测试的影响,以及该能流密度分布测量系统主要测量不确定度,得到该系统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5.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聚光集热系统 能流密度测试 灰度图 彩虹图 不确定度 入射角 系统跟踪 位置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叶尖结构对风力机叶尖区域气动噪声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代元军 任常在 +1 位作者 徐立军 李保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2-477,共6页
针对叶尖部位是影响近尾迹流动和声辐射的主要区域,提出V型叶尖结构,对其气动特性和叶尖区域声辐射的特征进行测试。结果发现:V型叶尖结构风力机在输出功率减小0.95%~3.50%的范围内,使得改型后风轮旋转基频及其谐波关系的频率所对应的... 针对叶尖部位是影响近尾迹流动和声辐射的主要区域,提出V型叶尖结构,对其气动特性和叶尖区域声辐射的特征进行测试。结果发现:V型叶尖结构风力机在输出功率减小0.95%~3.50%的范围内,使得改型后风轮旋转基频及其谐波关系的频率所对应的旋转噪声减小2.7%~4.5%。同时对叶尖涡的脱落频率所对应的叶尖涡噪声产生影响,使之降低了2.8~9.0 d B,找到V型叶尖的高度是影响风轮旋转噪声和叶尖涡噪声降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V型叶尖结构 叶尖高度 噪声 声阵列 叶尖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结构耦合作用下硅太阳电池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志国 闫素英 +3 位作者 田瑞 仲伟浩 包俊江 王胜捷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7-503,共7页
以硅太阳能电池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建立三维电池模型,对其温度和结构进行了耦合仿真,模拟分析了未加装铝翅片和加装铝翅片的两种硅太阳能电池的温度和热应力分布。编制Matlab程序,采用迭代法对光热参数进行迭代求解,得到了转换为热量... 以硅太阳能电池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建立三维电池模型,对其温度和结构进行了耦合仿真,模拟分析了未加装铝翅片和加装铝翅片的两种硅太阳能电池的温度和热应力分布。编制Matlab程序,采用迭代法对光热参数进行迭代求解,得到了转换为热量的太阳辐射值作为初始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加装铝翅片的硅太阳能电池取得了较好的散热效果,能降低热应力,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胶黏 热应力 热-结构耦合 复合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尖小翼对风力机叶尖尾迹区域噪声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代元军 汪建文 +1 位作者 赵虹宇 吴伟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5-779,共5页
通过在叶尖加装V型和S型小翼探究小翼对风力机噪声的影响。利用声阵列对S参考翼型风力机加装V型和S型小翼进行风洞的声学测试。结果表明:加装V型或S型小翼使得风轮叶尖区噪声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加装S型小翼降噪效果要优于V型小翼,... 通过在叶尖加装V型和S型小翼探究小翼对风力机噪声的影响。利用声阵列对S参考翼型风力机加装V型和S型小翼进行风洞的声学测试。结果表明:加装V型或S型小翼使得风轮叶尖区噪声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加装S型小翼降噪效果要优于V型小翼,加装S型最优小翼使得风轮噪声最大降低了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S翼型 小翼 噪声 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内膜面传质特性实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春丽 田瑞 +2 位作者 邱广明 陶中兰 文佳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0-345,共6页
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测试膜面附近的气液两相流动力学特性,在6种不同曝气强度条件下,测试得到膜面附近的液相流场数据,并计算得到膜面传质系数、浓差极化边界层厚度以及膜面切向应力等膜面传质特性参数。结果表明,曝气强度和液相... 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测试膜面附近的气液两相流动力学特性,在6种不同曝气强度条件下,测试得到膜面附近的液相流场数据,并计算得到膜面传质系数、浓差极化边界层厚度以及膜面切向应力等膜面传质特性参数。结果表明,曝气强度和液相速度对膜面传质特性的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曝气强度可以使得膜面传质特性加强。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研究经验和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 气液两相流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地源热泵地埋管周围土壤冻结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金光 张之强 +2 位作者 吴晅 郭少朋 田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3-168,共6页
为了研究影响地埋管周围土壤冻结的因素,文章建立了模拟严寒地区热失衡状态下地源热泵冬季运行情况的实验装置。实验研究了进口流体温度、土壤体积含水率和土壤初始温度对地埋管周围土壤冻结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流体温度变化改善了埋... 为了研究影响地埋管周围土壤冻结的因素,文章建立了模拟严寒地区热失衡状态下地源热泵冬季运行情况的实验装置。实验研究了进口流体温度、土壤体积含水率和土壤初始温度对地埋管周围土壤冻结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流体温度变化改善了埋管周围的温度场,有利于埋管换热器换热;随着土壤初始温度升高,减小了土壤物性参数的变化,增加了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土壤体积含水率的增加,强化了周围土壤与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作用,有利于提高地埋管的出口流体温度和取热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严寒地区 土壤冻结 土壤体积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轮声源及其动态应变相关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管飞 高志鹰 +3 位作者 汪建文 冀文举 闫萌萌 蒋祥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11-2117,共7页
在直流低速风洞中,应用B&K公司的60通道圆形声阵列、丹麦B&K公司PULSE结构振动测试分析系统及应力应变动态旋转遥测技术,针对直径1.4 m的某S翼型水平轴风力机风轮模型开展实验得出不同工况下,噪声总声压级分布特征以及噪声源位... 在直流低速风洞中,应用B&K公司的60通道圆形声阵列、丹麦B&K公司PULSE结构振动测试分析系统及应力应变动态旋转遥测技术,针对直径1.4 m的某S翼型水平轴风力机风轮模型开展实验得出不同工况下,噪声总声压级分布特征以及噪声源位置分布规律及沿翼展方向上应变幅值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风轮旋转时,噪声源能量最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叶片中部(r/R=0.54),且不会随风速和尖速比的改变而改变最大噪声源位置;噪声源能量最大区域主要发生在叶片振幅最大区域处;应变最大幅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叶片中部(r/R=0.51处),最大幅值区域不随风速和尖速比的改变而改变。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噪声声压级和应变幅值做沿叶片展向方向上的互相关分析得到,在0.17R^0.74R区域内,相关系数大于0.8呈高度相关,0.85R区域附近的相关系数为0.782,呈中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 噪声源 水平轴风力机 声压级 应变幅值 S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冻结区域分布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之强 金光 +2 位作者 吴晅 田瑞 郭少朋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3-148,共6页
建立了模拟严寒地区土壤热失衡状态下地源热泵冬季运行情况的实验装置,实验研究了地埋管周围土壤冻结区域的分布特征,给出了冻结相变锋面的平均移动速度。结果表明,土壤冻结区域呈不对称性分布,流体进口温度为-15℃时,埋深为350、700、1... 建立了模拟严寒地区土壤热失衡状态下地源热泵冬季运行情况的实验装置,实验研究了地埋管周围土壤冻结区域的分布特征,给出了冻结相变锋面的平均移动速度。结果表明,土壤冻结区域呈不对称性分布,流体进口温度为-15℃时,埋深为350、700、1 050mm,热响应区在40~60mm段,冻结锋面的平均移动速率分别为5、5、6.67mm/h,热响应区在60~80mm段,冻结锋面的平均移动速率分别为1.54、1.82、1.82mm/h;土壤冻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埋管与周围土壤之间的换热,在严寒地区地源热泵的设计中应考虑土壤冻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地源热泵 土壤冻结 冻结锋面 冻结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轴风力机尾迹流场掺混流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东雪青 刘钊 +1 位作者 汪建文 章书成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28,共5页
为研究风力机尾迹的流动状态以及掺混规律,在水平轴风力机模型不同尖速比、不同风速的条件下,利用高频PIV系统对风力机下游远至4.5倍风轮直径范围内的尾流数据进行采集。首先对轴向平均速度云图和曲线图进行分析,发现尾迹流场与外部主... 为研究风力机尾迹的流动状态以及掺混规律,在水平轴风力机模型不同尖速比、不同风速的条件下,利用高频PIV系统对风力机下游远至4.5倍风轮直径范围内的尾流数据进行采集。首先对轴向平均速度云图和曲线图进行分析,发现尾迹流场与外部主流区的掺混现象;对比尖速比为4和6,相对半径为0.1R处的平均轴向速度曲线图,发现随着尖速比的增加,尾迹区域的轴向速度恢复的更快,掺混现象更加严重。然后观察径向平均速度云图,发现风轮后方的流体在径向方向的运动规律是外部主流区的流体通过叶尖涡诱导效应区的输运和卷吸作用下持续进入尾迹区域,并与之掺混。最后通过对比不同相对半径处的径向曲线图,得到尾迹流场的状态:先节流降压膨胀,然后压力恢复尾迹收缩;随着外部高压流体的的持续流入,尾迹再次膨胀,直至恢复到来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PIV 尾流 尾迹掺混 输运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弧形翼气动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鑫 宋力 +1 位作者 苏猛 田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5-328,共4页
以5种不同弯度的弧形翼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实验方法,采用同步测压技术,建立弧形翼附面层压力场测试实验装置,测定5°~30°范围内典型来流攻角下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分析翼型弯度对叶片升力的影响,研究弧形翼在低速运行时... 以5种不同弯度的弧形翼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实验方法,采用同步测压技术,建立弧形翼附面层压力场测试实验装置,测定5°~30°范围内典型来流攻角下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分析翼型弯度对叶片升力的影响,研究弧形翼在低速运行时的气动性能。同时采用PIV技术,获取弧形翼附面层速度场。揭示低速时弧形翼模面层的流动分离和旋涡运动的规律,并探究弯度对弧形翼附面层流动转捩和分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 弧形翼 翼型弯度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弯曲变形对其气动载荷影响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宋力 林丽华 +2 位作者 张雷 苏猛 田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3,共5页
根据翼剖面理论,采用同步测压技术,建立风力机叶片气动载荷实验装置。以叶片5种不同的变形状态,在6种迎角和3~10m/s来流风速的情况下正交实验,得到风力机叶片在不同风速、不同迎角下的气动载荷数据,应用Tecplot处理得到叶片表面... 根据翼剖面理论,采用同步测压技术,建立风力机叶片气动载荷实验装置。以叶片5种不同的变形状态,在6种迎角和3~10m/s来流风速的情况下正交实验,得到风力机叶片在不同风速、不同迎角下的气动载荷数据,应用Tecplot处理得到叶片表面升力系数云图。初步揭示叶片的弯曲变形对其气动载荷及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探索迎角与叶片受力特性的关系。叶片在一定的弯曲变形范围内,随着弯曲曲率的增大,叶片的升力增大;但当叶片弯曲变形过大时,压力面的流动损失增加,叶片升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变形 气动载荷 升力系数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公交车运行性能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东雪青 章书成 +2 位作者 田瑞 姬卫东 宫亚清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5年第18期90-91,共2页
针对呼和浩特地区新能源公交车的运行性能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确定了电动公交车各种运行数据的筛选、分析、统计方法,对新能源公交车运行性能进行技术分析研究,以期寻找最适于在呼和浩特市运行的电动公交车及其最佳运行方式。
关键词 新能源公交车 呼和浩特地区 运行性能 运行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