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木耳可溶性膳食纤维功能特性和降脂活性研究
1
作者 尚学钰 美合日班 +1 位作者 苏玲 王琦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本研究以热水提取黑木耳多糖后剩余的黑木耳残渣为原料,通过复合酶法提取黑木耳可溶性膳食纤维(Auricularia heimuer soluble dietary fiber,HSDF),对其分子量、单糖组成及糖链组成进行分析,检测其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等理化性质,并... 本研究以热水提取黑木耳多糖后剩余的黑木耳残渣为原料,通过复合酶法提取黑木耳可溶性膳食纤维(Auricularia heimuer soluble dietary fiber,HSDF),对其分子量、单糖组成及糖链组成进行分析,检测其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等理化性质,并通过测定胆固醇吸附能力、脂肪酶抑制率及胆酸盐结合率,评价其体外降脂活性。通过高脂喂养(High-fat diet,HFD)C57BL/6J小鼠构建肥胖动物模型,给予黑木耳可溶性膳食纤维治疗,评估HSDF治疗肥胖小鼠的体重、生化指标以及肝脏组织和脂肪组织病理学改变特征,探究其在肥胖小鼠模型中的降脂效果。结果表明,HSDF的相对分子量为4.14×10^(5) Da,是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岩藻糖聚合而成的混合物,摩尔比为1808.87:0.00278:4.43:2.13:2.84:5.01。HSDF平均持水力为(11.62±0.302)g·g^(-1),平均持油力为(2.95±0.259)g·g^(-1),平均膨胀力为(12.7±0.434)mL·g^(-1),对肠道胆固醇的吸附能力为6.63 mg·g^(-1);浓度为1.2 mg·mL^(-1)时,对甘氨胆酸钠和牛黄胆酸钠的结合率可达92.91%和90.93%。此外,浓度为2.0 mg·mL^(-1)的HSDF对胰脂肪酶抑制率为75%,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脂活性。同时,HSDF可以显著(P<0.05)改善HFD小鼠脏器指数,改善HFD小鼠肝脏中脂质积累、炎性细胞浸润及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增大,对于附睾白色脂肪组织细胞面积的改善可以达到50%以上,具有较好的体内降脂效果,结果可为后续黑木耳膳食纤维的研究以及功能食品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可溶性膳食纤维 体外降脂 功能特性 理化性质 高脂饮食 体内降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药用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改革与创新——以吉林农业大学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冀瑞卿 李晓 +6 位作者 田恩静 张波 刘朴 李长田 苏玲 朱兆香 李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11期113-114,共2页
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应用生物科学专业(食药用菌方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安排可行的教学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突出学科基础和应用的结合;突出学... 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应用生物科学专业(食药用菌方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安排可行的教学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突出学科基础和应用的结合;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国际国内行业前沿发展接轨,经过将近8年的本科教学实践,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型”人才 食药用菌专业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地区野生食药用菌资源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谭笑 杨大海 +5 位作者 夏蕾 邹亚杰 张波 张维东 赵新宇 温嘉伟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107,共10页
2017~2019年,对长白山地区5个不同海拔区域内的野生食药用菌资源进行监测,共监测到19种可商业化栽培的野生食药用菌。通过形态学特征与ITS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它们分别隶属于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3纲6目13科14属。结合各监测点的环... 2017~2019年,对长白山地区5个不同海拔区域内的野生食药用菌资源进行监测,共监测到19种可商业化栽培的野生食药用菌。通过形态学特征与ITS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它们分别隶属于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3纲6目13科14属。结合各监测点的环境因子,从空间和时间的动态变化对5个监测点连续3年的物种及其发生量进行独立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监测点3的食药用菌发生量连续3年占比较大,分别为34.9%、44.3%和30.2%。三年内,在监测点1范围内,除连续监测到珊瑚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外,食药用菌物种及其发生量存在差异;在监测点2和5范围内,食药用菌物种及其发生量存在差异;在监测点3范围内,物种及其发生量稳定,个别物种发生存在差异,如仅在2018年监测到高大环柄菇(Macrolepiota procera),仅在2019年监测到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在监测点4范围内,食药用菌物种稳定,其发生量存在差异,银耳属(Tremella)物种橙黄银耳(T.mesenterica)、银耳(T.fuciformis)和茶色银耳(T.foliacea)未连续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药用菌 监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专业实验课教改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波 冀瑞卿 +2 位作者 田恩静 刘朴 李晓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4期13-14,共2页
实验教学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更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和有效途径。本文根据吉林农业大学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实验教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更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和有效途径。本文根据吉林农业大学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实验教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改革创新 应用生物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加快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专业发展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丹 王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期253-254,共2页
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是全国第一个全日制培养食药用菌高技能人才的本科专业,加快本专业的发展,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本专业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建立起符合时代需要的教育观念、教学体系、课程结构... 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是全国第一个全日制培养食药用菌高技能人才的本科专业,加快本专业的发展,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本专业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建立起符合时代需要的教育观念、教学体系、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整体创新,建立起符合培养目标和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一流的食用菌实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生物科学 教学改革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实验教辅功能的价值及实现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波 李天昊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5期13-14,共2页
实验教辅工作是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的一项辅助职能,随着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深入开展,如何对待实验教辅工作并使之与平台技术创新的主线相统一,成为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文章就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间的关... 实验教辅工作是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的一项辅助职能,随着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深入开展,如何对待实验教辅工作并使之与平台技术创新的主线相统一,成为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文章就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间的关系,开展实验教辅工作对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价值以及实践教学开展的具体方式、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研究中心 辅助教学 实践教学 应用型技术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野生食用菌特征提取识别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林楠 王娜 +3 位作者 李卓识 陈晓旭 张波 田霞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119,共9页
为快速有效的识别野生食用菌,保证其食用的安全性。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和机器视觉技术,提出改进的颜色空间融合形态特征提取方法。首先采用Retinex算法增强图像,通过中值滤波进行去噪完成图像预处理,其次提出两种改进的颜色空间量化方案,... 为快速有效的识别野生食用菌,保证其食用的安全性。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和机器视觉技术,提出改进的颜色空间融合形态特征提取方法。首先采用Retinex算法增强图像,通过中值滤波进行去噪完成图像预处理,其次提出两种改进的颜色空间量化方案,在HSV颜色空间特征提取的基础上与3个形态特征参数融合,最后采用综合评价指标方法对识别结果进行量化评价,进行特征提取识别试验。结果表明,颜色与形态特征的融合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有效缩短特征提取的时间。图像特征提取的平均时间达到29.30ms,速率提高3.51ms,综合评价指标识别率达到90.78%,可以较好的识别野生食用菌,为食用菌种类的识别发展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HSV颜色空间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构建的教学模式的思考——PBL教学法在食用菌栽培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6
8
作者 贾传文 李长田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2期175-176,共2页
食用菌栽培是培养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的核心专业,如何高效掌握并应用专业化知识至关重要,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文章就PBL教学法在食用菌栽培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阐述了PBL教学法应... 食用菌栽培是培养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的核心专业,如何高效掌握并应用专业化知识至关重要,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文章就PBL教学法在食用菌栽培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阐述了PBL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分析了PBL教学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提高PBL教学法在食用菌栽培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食用菌栽培教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细菌性病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隋昆澎 田龙 +1 位作者 宋冰 李玉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4,共8页
随着食用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细菌性病害成为阻碍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目前,细菌性病害多发生于蘑菇属、侧耳属、金针菇、草菇和香菇等食用菌上,笔者介绍了国内外食用菌细菌性病害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食用菌细菌性病害的... 随着食用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细菌性病害成为阻碍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目前,细菌性病害多发生于蘑菇属、侧耳属、金针菇、草菇和香菇等食用菌上,笔者介绍了国内外食用菌细菌性病害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食用菌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症状、病原菌的类型及鉴定方法、病害的防治方法,为食用菌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细菌性病害 病原菌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食用菌产业技术对非合作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芬妮 张俊飚 +1 位作者 姚方杰 傅廷栋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农业技术落后与缺乏严重阻碍了非洲农业的发展,我国作为农耕历史文化悠久以及负责任大国,通过输出实用生产技术实现中非合作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是中国农业"走出去"的主体,本文以吉林省海外农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农业技术落后与缺乏严重阻碍了非洲农业的发展,我国作为农耕历史文化悠久以及负责任大国,通过输出实用生产技术实现中非合作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是中国农业"走出去"的主体,本文以吉林省海外农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发现基于我国食用菌产业实力雄厚、优化大国形象的需要以及非洲自身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使得中国食用菌产业技术对非拓展市场成为可能。本文提出了加大选育适合当地的当家品种、控制生产规模扩张速度、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充分运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等建议,以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技术对非合作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中非合作 “一带一路” 农业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Del标记及其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7
11
作者 沈秀芬 章炉军 +3 位作者 张美彦 尚晓冬 李玉 于海龙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3期136-140,共5页
InDel分子标记是指同一物种不同个体或亲缘关系较近物种的同源序列或基因组相同位点的序列中存在不同数量碱基的插入(insertion)或缺失(deletion)。InDel具有数量多、扩增产物稳定、多态性高、易于检测等优点,目前在农作物分子标记辅助... InDel分子标记是指同一物种不同个体或亲缘关系较近物种的同源序列或基因组相同位点的序列中存在不同数量碱基的插入(insertion)或缺失(deletion)。InDel具有数量多、扩增产物稳定、多态性高、易于检测等优点,目前在农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中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食用菌研究中报道较少。综述InDel标记的产生机制和特点,及其在食用菌中构建遗传图谱的应用,对性状和基因进行标记、定位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展望其发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INDEL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农业研究进展和展望
12
作者 于合龙 周雷进雨 +4 位作者 徐兴梅 杨明来 Jian ZHANG 姜京池 李卓识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激光作为一种新兴的人造光源,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具有功率密度高、方向性好和优良的单色性等优点,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激光技术在植物生产、动物管理和菌物研究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文章主要对激光技术在农业领域... 激光作为一种新兴的人造光源,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具有功率密度高、方向性好和优良的单色性等优点,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激光技术在植物生产、动物管理和菌物研究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文章主要对激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进行深入剖析。在植物生产方面,介绍了激光技术在植物诱变育种、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植物保护、植物检测和植物表型中的应用情况。在动物管理方面,主要分析了激光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生长、动物医疗和动物产品检测方面的研究。在菌物研究方面,重点总结激光技术在菌物育种、菌物生长发育及菌物检测和鉴定中的应用详情。最后,针对激光技术与农业生产研究相结合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提升激光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精度和扩展其适用范围角度出发,提出了激光技术在植物生产精准化、动物生产管理优化和菌物生产科学化的发展方向。虽然激光技术在农业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探索更多创新应用,并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推进激光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农业生产 植物 动物 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小奥德蘑的营养成分及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艳芳 王琦 +1 位作者 陈屏 李慧芬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40,48,共5页
综述了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生物活性,并对小奥德蘑在食品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小奥德蘑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沟岭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食药用真菌资源 被引量:1
14
作者 万智斌 祁亮亮 +1 位作者 王术荣 李玉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1年第5期22-22,24,共2页
根据2009-2010年在汪清金沟岭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大型真菌标本,报道了该地区的大型经济真菌共97种,其中食用菌39种,药用菌16种,食药兼用菌42种。从所报道的种类和数量上可以看出该地区食药用菌资源较为丰富。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自然保护区 食药用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栽培副产物在猪饲料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栩州 鞠莹 +3 位作者 罗阳兰 黄丽玲 阎勇 李玉 《食药用菌》 2021年第4期295-301,共7页
概述食用菌栽培副产物作为非粮饲料资源进行开发,除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外,对于降低养殖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阐述菌糠、菇脚等的营养价值以及对猪的饲用价值,指出副产物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案,进而... 概述食用菌栽培副产物作为非粮饲料资源进行开发,除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外,对于降低养殖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阐述菌糠、菇脚等的营养价值以及对猪的饲用价值,指出副产物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案,进而展望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副产物 菌糠 菇脚 猪饲料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玉米秸秆的生物纸板制备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紫薇 李宇航 +3 位作者 李凡宇 王正奇 李玉 韩雪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02-310,共9页
为解决使用化学粘合剂制备的纸板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健康损害等问题,可替代传统纸板的环境友好型生物纸板开发成为研究热点。该研究使用韦伯灵芝/玉米秸秆组合,通过优化培养时间、果糖添加量及秸秆颗粒度等单因素条件探究其对制备的菌... 为解决使用化学粘合剂制备的纸板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健康损害等问题,可替代传统纸板的环境友好型生物纸板开发成为研究热点。该研究使用韦伯灵芝/玉米秸秆组合,通过优化培养时间、果糖添加量及秸秆颗粒度等单因素条件探究其对制备的菌丝体纸板力学、防水和热分解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明确纸板的最佳培养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纸板的边压强度、弯曲挺度、静曲强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颗粒度,培养时间,果糖添加量,当颗粒度为0.165~0.250 mm,培养时间30 d,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果糖时,制备的纸板边压强度为14.36 N/mm、静曲强度为10.89 MPa、弯曲挺度为33.09 mN/m,并且随着颗粒度的减小,纸板吸水24 h的吸水率和厚度膨胀率分别降低到0.86%和0.50%。不同单因素条件制备的菌丝体纸板具有相似的热降解过程,均在170℃左右开始降解,在350℃达到最大。该研究为后续菌丝体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体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防水性能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状猴头菌多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抗结直肠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金岂 邬柯奕 +3 位作者 陈正睿 王婧涵 张鑫 王春月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8-87,共10页
【目的】珊瑚状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Scop.)Pers.)是一种食药用菌,重点优化其多糖(HCP)的超声提取方案,并对HCP的体外抗结直肠癌活性及机制进行探索。【方法】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 【目的】珊瑚状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Scop.)Pers.)是一种食药用菌,重点优化其多糖(HCP)的超声提取方案,并对HCP的体外抗结直肠癌活性及机制进行探索。【方法】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HCP超声提取条件进行优化。通过MTT实验与Western blot分析对HCP的抗结直肠癌活性与机制进行研究。【结果】珊瑚状猴头菌多糖超声提取的最优提取方案如下:提取功率417 W,液料比62 mL/g,提取时间52.5 min,多糖的提取率预测值为19.61%,实际提取率为(19.58±0.05)%。HCP通过降低SW480细胞中IKK、IκBα和NF-κB的磷酸化水平,减少了促炎因子IL-6的分泌,抑制SW480细胞生长,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1.246 mg/mL。【结论】珊瑚状猴头菌多糖的最佳超声辅助提取率为19.58%,HCP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抑制SW480细胞生长,对于结直肠癌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状猴头菌 抗结直肠癌活性 超声提取 响应面法 多糖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玉米秸秆饲料化品质的食用菌筛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泰富 于洪文 +1 位作者 黄利春 韩雪容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9,共6页
为改善玉米秸秆加工制备的粗饲料其营养价值低且适口性差等问题,提高玉米秸秆饲料品质,本研究基于ITS条形码进行分类学鉴定的8株食用菌(S1~S8),以玉米秸秆为唯一碳源进行生物发酵培养,通过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粗脂肪和粗蛋白质... 为改善玉米秸秆加工制备的粗饲料其营养价值低且适口性差等问题,提高玉米秸秆饲料品质,本研究基于ITS条形码进行分类学鉴定的8株食用菌(S1~S8),以玉米秸秆为唯一碳源进行生物发酵培养,通过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等比对筛选适合于玉米秸秆饲料化的菌株。研究结果表明:S4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最强,达到47.31%和71.39%。S1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对半纤维素的降解能力最好,为61.91%。S2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粗蛋白质含量提高效果最好,达145%,饲料占比达12.48%。S1斑玉蕈粗脂肪含量提升效果最好,达495%,饲料占比达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玉米秸秆饲料化 木质素降解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马桑黄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孙恺婧 刘馨泽 +5 位作者 金鑫 杨雪 王琦 李玉 陈长宝 万茜淋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6期929-936,共8页
暴马桑黄(Sanghuangporus baumii)作为一类大型药用真菌,不仅是中国传统中备受推崇的名贵中药材,更随着近年来菌类栽培学研究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人工种植桑黄的主要菌种。现代研究发现,暴马桑黄中含有的黄酮类、多糖类、多酚类和萜类... 暴马桑黄(Sanghuangporus baumii)作为一类大型药用真菌,不仅是中国传统中备受推崇的名贵中药材,更随着近年来菌类栽培学研究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人工种植桑黄的主要菌种。现代研究发现,暴马桑黄中含有的黄酮类、多糖类、多酚类和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保肝和抗肝硬化等药理活性。系统整理了暴马桑黄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总结了暴马桑黄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暴马桑黄在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马桑黄 活性成分 提取分离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菜品不同保存方式下亚硝酸盐含量及细菌数量的变化
20
作者 张欢 韩永林 +3 位作者 李兰洲 张永锋 谷芊钰 孙震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6期967-972,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保存方式对香菇、金针菇、杏鲍菇、银耳等四种常见食用菌菜品中亚硝酸盐及细菌数量的影响,对加工后的食用菌菜品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的亚硝酸盐含量和细菌数量进行了测定。具体而言,将这四种食用菌菜品分别保存在4℃和22℃... 为了探究不同保存方式对香菇、金针菇、杏鲍菇、银耳等四种常见食用菌菜品中亚硝酸盐及细菌数量的影响,对加工后的食用菌菜品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的亚硝酸盐含量和细菌数量进行了测定。具体而言,将这四种食用菌菜品分别保存在4℃和22℃的环境中,并在0、12、24、48和72 h的时间点进行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硝态氮含量及细菌数量。实验结果显示,在22℃保存72 h后,香菇、金针菇、杏鲍菇、银耳菜品与4℃保存相比,亚硝酸盐含量显著升高,而硝态氮含量显著下降,但食用菌菜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均处于国家标准规定的20 mg·kg^(-1)的安全范围内。同时,在保存72 h后,香菇、金针菇、杏鲍菇、银耳菜品在22℃下的细菌数量更多。从时间维度看,为了保证食用菌菜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建议尽快食用新鲜食用菌菜品,如需保存,则更推荐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保存方式 亚硝酸盐含量 细菌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