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谷浑慕容智墓《门楼图》壁画的科学保护与修复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文宗 顾文婷 +1 位作者 李倩 王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门楼图》是慕容智墓壁画中保存最完整、幅面最大、价值最高的一幅壁画,对于研究唐代早期门楼建筑风格、武威地区吐谷浑王族墓葬特征、唐与吐谷浑民族关系史以及唐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其自揭取后,随着本体结构与保存... 《门楼图》是慕容智墓壁画中保存最完整、幅面最大、价值最高的一幅壁画,对于研究唐代早期门楼建筑风格、武威地区吐谷浑王族墓葬特征、唐与吐谷浑民族关系史以及唐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其自揭取后,随着本体结构与保存环境的变化,正面临着各类病害的威胁,亟待保护修复。遂本研究以《门楼图》壁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壁画成分分析,研究壁画制作材料类别及性能;通过壁画病害研究,确定病害现状与成因,并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对壁画典型病害进行科学治理,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最小干预手段,按照背面保护修复—正面保护修复—美学修复的顺序进行修复干预,以求能最大限度保障壁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壁画未来的保护展示和价值提取奠定基础,也可为其他相似壁画的保护修复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容智墓 壁画 《门楼图》 保护修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光谱分析的墓葬壁画颜料色彩虚拟修复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文宗 唐兴佳 +2 位作者 张朋昌 胡炳樑 金紫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3,共13页
墓葬壁画是一种重要的彩绘文物,对其进行揭取搬迁并加固修复是目前主要的保护方式。而在揭取搬迁时,对壁画绘画内容和颜料进行数字化记录及特性分析,是后续壁画表层合理修复的重要依据。光谱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属性与视觉同步感知的信息... 墓葬壁画是一种重要的彩绘文物,对其进行揭取搬迁并加固修复是目前主要的保护方式。而在揭取搬迁时,对壁画绘画内容和颜料进行数字化记录及特性分析,是后续壁画表层合理修复的重要依据。光谱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属性与视觉同步感知的信息探测手段,可以用于壁画表面颜料层的高维信息记录与材质属性分析;同时,利用高光谱伪彩色显示技术可以实现颜料色彩的虚拟复原。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融合光谱分析与带通能量积分的壁画颜料色彩虚拟修复方法,并利用采集的颜料光谱数据、壁画高光谱成像数据与模拟真实场景下的混合颜料光谱数据进行壁画颜料识别与色彩虚拟复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选取的唐墓壁画上的红、黄、蓝、绿四种颜料,其融合光谱识别结果是:武惠妃墓的红色颜料为朱砂/银珠、韩休墓的黄色颜料为石黄/雌黄、武惠妃墓的蓝色颜料为石青/青金石、韩休墓的绿色颜料为石绿的匹配度最大;同时,基于上述识别结果,得到了纯色复原和壁画基底绘制复原的壁画颜料色彩虚拟复原结果,可以为壁画实体修复提供颜料层视觉修复的参考依据。上述研究成果在壁画保护及活化利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创新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保护 光谱分析 壁画颜料 虚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韩休墓壁画修复阶段霉菌病害成因分析
3
作者 李倩 高小超 +3 位作者 路智勇 王佳 金紫琳 唐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3,共8页
为评估韩休墓壁画搬迁阶段霉菌病害治理方式的有效性和长效性,研究现修复阶段霉菌病害成因及治理措施,本研究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分析霉菌病害特征,采用分子技术鉴定壁画霉菌种属,结合搬迁阶段霉菌鉴定结果、保存环境监测数据等,探究搬迁... 为评估韩休墓壁画搬迁阶段霉菌病害治理方式的有效性和长效性,研究现修复阶段霉菌病害成因及治理措施,本研究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分析霉菌病害特征,采用分子技术鉴定壁画霉菌种属,结合搬迁阶段霉菌鉴定结果、保存环境监测数据等,探究搬迁阶段霉菌治理方式对修复阶段菌群发展、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复阶段壁画霉菌样品分离的11株菌株分属青霉属(Penicillium)与枝孢属(Cladosporium)。与搬迁阶段相比,壁画表面霉菌多样性显著降低,优势菌青霉菌菌落组成也存在较大差异,显示出克霉唑等防霉剂对曲霉菌、镰刀菌、交链孢菌生长的有效抑制以及青霉菌对环境的适应性与选择性。韩休墓壁画表面霉菌代谢产物作用于壁画基质,使壁画出现霉斑污染、变色等病害,且青霉菌菌丝体已深入地仗内部,对壁画结构稳定性危害极大。建议及时开展表面黄色、黑色霉菌分类清洗,杀菌剂筛选以及展柜环境监测控制等保护工作,以实现对韩休墓壁画霉菌病害的常态化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休墓壁画 霉菌调查 霉菌鉴定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慕容智墓壁画颜料分析及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顾文婷 王佳 +1 位作者 魏彦飞 陈国科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108,共9页
慕容智墓壁画发现为研究吐谷浑葬制葬俗及唐与吐谷浑民族关系史等问题提供重要实物资料。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拉曼(Raman)、X衍射(XRD)及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等方法,分析了唐慕容智墓出土壁画的颜料和制作... 慕容智墓壁画发现为研究吐谷浑葬制葬俗及唐与吐谷浑民族关系史等问题提供重要实物资料。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拉曼(Raman)、X衍射(XRD)及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等方法,分析了唐慕容智墓出土壁画的颜料和制作工艺。结果显示慕容智墓壁画颜料原料为铁红、铅丹、碳黑、靛蓝、方解石;壁画结构分为支撑体、地仗层、颜料层三部分;绘制壁画过程中,采用颜料加动物胶进行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谷浑 慕容智墓 壁画颜料 制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出土唐代墓葬壁画的分析研究
5
作者 郭瑞 冯健 +4 位作者 赵凤燕 杨文宗 夏寅 王展 朱建锋 《文物季刊》 2023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西安南郊发现了4座时代序列明显的唐代墓葬,分属初、盛、中、晚唐。墓葬中绘有精美壁画,是研究唐代不同历史时期墓葬壁画制作工艺和设色风格的珍贵实物资料。采用超景深显微分析、偏光显微分析(PLM)、拉曼光谱分析(RamanSpectra)、傅里... 西安南郊发现了4座时代序列明显的唐代墓葬,分属初、盛、中、晚唐。墓葬中绘有精美壁画,是研究唐代不同历史时期墓葬壁画制作工艺和设色风格的珍贵实物资料。采用超景深显微分析、偏光显微分析(PLM)、拉曼光谱分析(RamanSpectra)、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等多种手段,分析确定4座唐墓壁画颜料层材质相似,红色为铁红或朱砂,黄色以土黄为主,黑色为炭黑,颜料层应为矿物颜料与动物胶混合而成。制作工艺具有时期特征,初唐壁画无泥质地仗,为白灰、颜料层2层工艺,白灰层采用石灰加砂的无机“三合土”配方作为打底层;中、盛、晚唐壁画为泥质地仗、白灰层、颜料层3层工艺,以麦草泥层为地仗层、石灰层为底色层。在晚唐壁画中发现了少见的钒铅矿作为黄色颜料,是继西安理工大西汉墓壁画、盛唐韩休墓壁画外又一应用实例,表明该材料使用时间至少延续至晚唐,为该颜料的应用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本次分析研究也为壁画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墓葬壁画 材质与工艺 钒铅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价金属材料的类芬顿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泽浩 董文强 夏琦兴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976-3985,共10页
芬顿与类芬顿氧化技术能够活化H_(2)O_(2),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可对绝大多数污染物彻底氧化.相较于其他类芬顿催化剂,以零价铁为代表的零价金属材料具有更优的理论电子供给潜力,活化H_(2)O_(2)能力突出,在污水治理领域... 芬顿与类芬顿氧化技术能够活化H_(2)O_(2),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可对绝大多数污染物彻底氧化.相较于其他类芬顿催化剂,以零价铁为代表的零价金属材料具有更优的理论电子供给潜力,活化H_(2)O_(2)能力突出,在污水治理领域被重点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零价金属类芬顿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铁基、铜基、钴基以及合金等零价态金属的反应机理和降解特点,并从异相催化角度探讨了类芬顿氧化处理废水的作用机制和催化剂性能提升策略.最后,对未来零价金属类芬顿催化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金属 芬顿反应 异相催化 ·O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离子对陶质样品腐蚀机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悦 金普军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100,共5页
陶质文物因其疏松多孔的结构因素,易于受周围环境影响。本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IR)、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及多功能成像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模拟陶块腐蚀前后的成分、物相结构、官能团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腐蚀... 陶质文物因其疏松多孔的结构因素,易于受周围环境影响。本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IR)、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及多功能成像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模拟陶块腐蚀前后的成分、物相结构、官能团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腐蚀性氯离子对陶质样品中钠长石结构具有破坏性,可以与陶块硅酸盐骨架中阳离子发生静电吸附,引起Ca^(2+)、Na^(+)和Mg^(2+)等金属阳离子的溶解迁移,且浓度越高腐蚀性越强。氯离子对陶质样块腐蚀机理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酥粉陶器的可溶盐腐蚀机理研究,也能够为酥粉陶质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质样品 氯离子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韩休墓玄武图颜料表面特征及加固材料对其色度的影响
8
作者 孟元亮 高小超 +1 位作者 王佳 金紫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36,共9页
韩休墓壁画作为典型的唐代墓葬壁画,其颜料表征及加固剂对色度的影响亟待研究。使用基恩士VHX-5000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X-rite VS450色度仪等检测仪器对韩休墓出土的玄武图残块进行了表面观察,同时分析了两种加固剂对其色度的影响。研... 韩休墓壁画作为典型的唐代墓葬壁画,其颜料表征及加固剂对色度的影响亟待研究。使用基恩士VHX-5000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X-rite VS450色度仪等检测仪器对韩休墓出土的玄武图残块进行了表面观察,同时分析了两种加固剂对其色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玄武图中黄色颜料为钒铅矿与铅丹混合使用,铅丹氧化产生的碳酸铅在实验室环境下被进一步氧化为氧化铅。色度方面,研究表明实验室目前使用的两种加固剂对壁画中出现的5种颜色色度影响ΔE值不超过4.33,符合良好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 颜料 加固材料 超景深三维成像 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陶黑彩颜色表征与成分的初步研究——以半坡类型与马家窑类型彩陶样品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霍晓彤 景博文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96,共7页
为细化彩陶黑彩的颜色表征,探究黑彩色度与成分的规律,本研究选取半坡类型与马家窑类型若干黑彩陶片进行科学分析。通过显微观察、色度检测、X-射线荧光分析(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发现显微形貌与色度值能够较好地表征黑彩颜... 为细化彩陶黑彩的颜色表征,探究黑彩色度与成分的规律,本研究选取半坡类型与马家窑类型若干黑彩陶片进行科学分析。通过显微观察、色度检测、X-射线荧光分析(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发现显微形貌与色度值能够较好地表征黑彩颜色;两类黑彩样品的化学组分与矿物成分较为相似,主要显色元素为Fe与Mn,主要显色物质为磁铁矿为主的铁氧化矿物与锰铁氧化物矿物;两类黑彩样品的色度存在明显差异,初步判断与Mn含量具有一定关系。研究结果为彩陶黑彩的表征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陶 黑彩 半坡类型 马家窑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文物环境温湿度调控手段效果初探
10
作者 金紫琳 周羿辰 +1 位作者 孟元亮 李倩青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第24期56-61,共6页
博物馆展厅,是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其所藏的重要场所,不同于库房相对较为稳定的环境,展厅环境因展陈氛围营造、参观人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变得比较复杂。为了最大限度延缓环境对文物本体的破坏、延长文物寿命,需要对展出文物的展柜微环境进... 博物馆展厅,是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其所藏的重要场所,不同于库房相对较为稳定的环境,展厅环境因展陈氛围营造、参观人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变得比较复杂。为了最大限度延缓环境对文物本体的破坏、延长文物寿命,需要对展出文物的展柜微环境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氛围营造 温湿度调控 博物馆 最大限度 效果初探 客观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碎片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快速鉴别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韶仪 冯中琦 +4 位作者 许文忠 侯佳佳 路智勇 张勇剑 张大成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3-552,共10页
对陶瓷碎片进行在线、快速分类检测在考古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具有非接触、快速、无需样品制备等特点,非常适用于陶瓷碎片的在线分类检测。实验利用自主研制的微型纳秒激光器搭建了微型LIBS系统,对陶瓷碎片... 对陶瓷碎片进行在线、快速分类检测在考古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具有非接触、快速、无需样品制备等特点,非常适用于陶瓷碎片的在线分类检测。实验利用自主研制的微型纳秒激光器搭建了微型LIBS系统,对陶瓷碎片进行快速检测,并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出陶瓷光谱数据的主成分与载荷从而对古代陶瓷碎片样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PCA可以对陶瓷碎片进行识别,但相近的元素组成不能被准确区分。进一步使用线性判别分析(LDA)进行分类后发现,古代陶瓷碎片样品的光谱均被正确分类。最后应用LDA分类算法对全部18块陶瓷碎片样品进行分类鉴别,总分类正确率达到98.15%。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型LIBS装备可快速、准确识别文物碎片,可为文物碎片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陶瓷碎片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考古预探测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12
作者 王萌 全定可 +3 位作者 赵皓琪 赵西晨 董文强 夏琦兴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年第6期79-87,共9页
复杂墓葬环境的预探测对于考古安全发掘和出土文物保护至关重要。文章设计了一款多功能考古探测平台,集成了摄像和照明模块、激光测距模块、环境参数采集模块、机器人释放回收舱等多种技术,可对墓葬考古现场的图像信息、空间布局、环境... 复杂墓葬环境的预探测对于考古安全发掘和出土文物保护至关重要。文章设计了一款多功能考古探测平台,集成了摄像和照明模块、激光测距模块、环境参数采集模块、机器人释放回收舱等多种技术,可对墓葬考古现场的图像信息、空间布局、环境参数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搭载分体式机器人进一步拓展探测距离。2处考古墓葬环境实地测试证明,该探测平台各功能模块运作良好,图像信息传输清晰,环境数据采集准确有效,控制系统运行平稳。综上,本探测平台提升了考古探测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将“文物保护”理念前移到考古探测阶段,为后续遗址发掘和出土文物应急保护提供关键数据和技术支持,对完善文化遗产全链条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考古 考古预探测平台 图像采集 环境参数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柜微环境温湿度特征研究
13
作者 高小超 金紫琳 张宇帆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 2022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当前,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已成为博物馆工作者的共识。1国家《“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等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提高预防性保护能力。预防性保护是指通过改善文物的保存环境,最大限度地减缓环境因素... 当前,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已成为博物馆工作者的共识。1国家《“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等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提高预防性保护能力。预防性保护是指通过改善文物的保存环境,最大限度地减缓环境因素对文物的破坏作用,从而延长文物的寿命。对于展出文物,环境中影响文物保存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温湿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 预防性保护 环境温湿度 环境因素 创新规划 文物保存 保存环境 文物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