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重症监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新高 满伟 +1 位作者 李颖 赵性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342-1344,共3页
关键词 肺炎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抗药性 细菌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远郊二级医院建立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模式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森 李忠华 +1 位作者 孙翰林 史晋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5期605-606,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在二级医院多发伤救治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份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480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流程与效果,并与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采用分科模式救治的多发伤患者26... 目的探讨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在二级医院多发伤救治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份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480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流程与效果,并与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采用分科模式救治的多发伤患者260例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组在确诊时间、到急诊科至急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二级医院中建立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同时加强与上级医院的合作,逐步建立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可能成为二级医院多发伤救治的较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急救 多发伤 一体化救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急性加重期CRP、WBC、中性粒细胞比例检测的意义及比较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晓峰 刘弢 +2 位作者 李宏飞 张海霞 陈鸿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6期106-107,132,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1例,比较治疗前及自觉症状好转时血清CRP水平、末梢血WBC总数、N%动态变化情况,观察上述...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1例,比较治疗前及自觉症状好转时血清CRP水平、末梢血WBC总数、N%动态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在急性加重期的阳性率以及自觉症状好转时的阴性率。结果①CRP、WBC、N%水平在自觉症状好转时均明显低于COPD急性加重期(P均<0.01)。②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CRP、N%阳性率均高于WBC阳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③COPD患者经治疗自觉症状好转时CRP、WBC阴性率均高于N%阴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血清CRP既可作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敏感指标,又是反映急性加重期治疗效果的早期评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比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 急性加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CD11b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晓峰 王晶 +2 位作者 赵妍 邢绣荣 秦俭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7期25-26,37,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早期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CD11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心肺复苏(CPR)组、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0只大鼠。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后2h,采用干湿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EL...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早期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CD11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心肺复苏(CPR)组、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0只大鼠。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后2h,采用干湿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ELISE法检测大鼠脑组织CD11b水平。结果①脑组织含水量:CPR组为(80.4±2.0)%,较对照组(76.7±1.3)%显著增加(P<0.01);乌司他丁组(77.6±1.5)%,较CPR组显著减少(P<0.01)。②脑组织CD11b含量:CPR组为(620.488±38.723)ng/mg,较对照组(453.189±121.403)ng/mg明显增高(P<0.01);乌司他丁组(476.875±114.686)ng/mg,较CPR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CPR早期即可发生脑水肿,脑组织CD11b水平显著增加;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脑组织CD11b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水肿 CD11B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森 孙翰林 +1 位作者 史晋涛 梁向党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和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135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80例,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55例,对...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和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135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80例,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55例,对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5个月。采用Gartland and 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72.5%,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固定组优良率89.1%,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固定组疗效优于石膏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WE评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患者满意度上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固定组疗效优于石膏外固定组。因为老年患者对上肢功能的要求减低,治疗的目标在于恢复患肢的功能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即可,如果患者对腕关节功能要求不高,保守治疗是一种适当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桡骨远端 骨折 石膏外固定 外固定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晓峰 孟庆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76例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手术所见分为...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76例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手术所见分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动脉栓塞组,n=30)、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组(动脉血栓形成组,n=24)和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静脉血栓形成组,n=22)。比较各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入院后即刻测定的静脉血D-dimer及WBC、N%。结果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和静脉血栓形成三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D-dimer及N%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三组间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及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发病至就诊时间显著延长、D-dimer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肠系膜动脉栓塞及动脉血栓形成两组在发病至就诊时间、D-dimer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比较,静脉血栓形成组N%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若以D-dimer 3.0μg/ml为截值,肠系膜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三组>3.0μg/ml患者分别占23.3%、16.7%和77.3%。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及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D-dimer>3.0μg/ml患者构成比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肠系膜动脉栓塞组D-dimer>3.0μg/ml患者构成比与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较肠系膜动脉闭塞患者明显滞后,D-dimer>3.0μg/ml可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或静脉闭塞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 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管闭塞临床特征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晓峰 孟庆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管闭塞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06~2011—05收治的69例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管闭塞患者,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手术所见将患者分为肠系膜动脉闭塞组和肠系膜静脉闭塞组。总结其临床特征,并...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管闭塞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06~2011—05收治的69例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管闭塞患者,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手术所见将患者分为肠系膜动脉闭塞组和肠系膜静脉闭塞组。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分别记录两组肠坏死例数、发病至就诊的间隔时间及入院后即刻测定的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D-二聚体(D—dimer)数值。结果①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患者初次就诊时均有腹痛表现,其中超过70%表现为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组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肠系膜静脉闭塞组(r=6.683,P=0.010);长期吸烟在诱发AMVO中具有重要意义;②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组就诊时发生的肠坏死率显著高于急性肠系膜静脉闭塞组(χ2=10.177,P〈0.01);③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组发病至就诊的间隔时间明显低于急性肠系膜静脉闭塞组[(47.1±39.0)hvs(154.6±62.6)h,P〈0.01];N%、WBC均数水平高于急性肠系膜静脉闭塞组,其中N%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89±0.08vs0.73±0.19,P〈0.01),而两组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高限,但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组明显低于急性肠系膜静脉闭塞组[(2.4±3.0)μg/mLvs(10.8±7.2)μg/mL,P〈0.01]。以D—dimer水平3.0μg/mL为截值鉴别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和静脉闭塞有较高的敏感性(82.0%)和特异性(78.9%)。结论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管闭塞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间存在差异,检测D—dimer有助于急性肠系膜动脉与静脉闭塞间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 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 急性肠系膜静脉闭塞 CT血管造影 肠坏死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例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冠脉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前早期使用氯吡格雷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培一 王金波 李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2期1862-1864,共3页
目的评价早期使用氯吡格雷对拟接受冠脉支架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拟行择期冠脉支架治疗的UAP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用药组和对照组,早期用药组272名患者于冠脉支架术前3d开始服用氯吡格雷治疗(首次给负荷量300mg... 目的评价早期使用氯吡格雷对拟接受冠脉支架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拟行择期冠脉支架治疗的UAP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用药组和对照组,早期用药组272名患者于冠脉支架术前3d开始服用氯吡格雷治疗(首次给负荷量300mg,后以75mg/d维持);对照组265名患者,于冠脉支架术前1d开始用药(首次服用氯吡格雷300mg,术后75mg/d维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d内心血管死亡、支架血栓、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等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病情、冠脉病变及冠脉支架治疗方面无明显差异。30d内早期用药组支架血栓、靶血管血运重建及联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脉支架术前早期使用氯吡格雷能够明显减少UAP患者MACE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冠脉支架术后的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晓峰 孟庆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瞧血管闭塞(AMVO)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69例AMVO患者,男47例,女22例,对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比例高于男性(50.0%VS36.2%,P=0.276);患者初次就诊时均有腹痛...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瞧血管闭塞(AMVO)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69例AMVO患者,男47例,女22例,对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比例高于男性(50.0%VS36.2%,P=0.276);患者初次就诊时均有腹痛表现,但男性呕吐和上腹痛多于女性,女性血便的比例多于男性;男性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女性患者[(13.50±6,53)×10^9/LVS(22.97±10.77)×10^9/L,P=0.004];男性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亦低于女性[0.83±0.11vs0.90±0.07,P=0.044];D-二聚体男性与女性接近[(7.72±6.82)mg/L,vs(8.09±8.76)mg/L,P=0.901]。结论在AMVO患者中,女性患者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比例高于男性,且临床病情也较男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闭塞 腹痛 呕吐 体征和症状 消化系统 血管造影术 性别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肺栓塞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颖 韩光 周晓梅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年第6期362-363,366,共3页
目的探讨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肺栓塞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30例肺栓塞患者(30~50岁),先给予低分子肝素或肝素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两次皮下注射,后行50万U尿激酶静脉注射溶栓治疗。结果经抗凝,并行尿激酶溶... 目的探讨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肺栓塞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30例肺栓塞患者(30~50岁),先给予低分子肝素或肝素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两次皮下注射,后行50万U尿激酶静脉注射溶栓治疗。结果经抗凝,并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后,死亡4例,占13.33%;好转12例,占40.0%;治愈13例,占43.33%;无变化者1例,占3.33%。治愈及好转患者下肢肿胀、压痛及劳力性呼吸困难逐渐消失,恢复正常活动。结论抗凝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肺栓塞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肺栓塞 抗凝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例颅内血肿小骨窗开颅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韩光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6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小骨窗开颅组(观察组)及传统大骨瓣开颅方法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微创手...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小骨窗开颅组(观察组)及传统大骨瓣开颅方法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7.8%,死亡率为2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8.9%,死亡率为42.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治疗后1d即有神经功能评分的明显降低,在第1、7、14和21天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失血量少、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有CT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 高血压性脑出血 小骨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糖对急性高血压性丘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周晓梅 李颖 韩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4期24-25,共2页
目的研究丘脑出血非糖尿病性血糖升高预后的影响。方法丘脑出血患者中,高血糖组与血糖正常的患者作对照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丘脑出血预后与血糖正常组的差异。结果本组丘脑出血患者一过性血糖升高的发生率为47.9%,最高血糖水平为10.22... 目的研究丘脑出血非糖尿病性血糖升高预后的影响。方法丘脑出血患者中,高血糖组与血糖正常的患者作对照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丘脑出血预后与血糖正常组的差异。结果本组丘脑出血患者一过性血糖升高的发生率为47.9%,最高血糖水平为10.22mmol/L。结论丘脑出血一过性血糖升高的发生率和血糖水平、丘脑出血的类型和脑实质内的血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丘脑出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ICAM-1的影响
13
作者 周晓峰 王晶 +2 位作者 赵妍 邢绣荣 秦俭 《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 2008年第9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早期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心肺复苏(CPR)组、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0只大鼠。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后2h,采用干湿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E...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早期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心肺复苏(CPR)组、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0只大鼠。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后2h,采用干湿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ELISE法检测大鼠脑组织ICAM-1水平。结果①脑组织含水量:CPR组为(80.4±2.0)%,较对照组(76.7±1.3)%显著增加(P<0.01);乌司他丁组(77.6±1.5)%,较CPR组显著减少(P<0.01)。②脑组织ICAM-1含量:CPR组为(207.448±37.279)ng/mg,较对照组(113.447±31.116)ng/mg明显增高(P<0.05);乌司他丁组(182.222±74.371)ng/mg,较CPR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CPR早期即可发生脑水肿,脑组织ICAM-1水平显著增加;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脑组织ICAM-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水肿 ICAM-1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通气在心源性肺水肿抢救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颖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697-,共1页
关键词 无创通气 患者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IP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0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占志刚 周培一 高建明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708-708,719,共2页
急性中毒是急诊科的常见病。对人的生命威胁较大。了解急性中毒的类型、发病特点及中毒原因对预防中毒、提高诊治水平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2005年1~12月收治560例急性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急性中毒 中毒患者 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中毒原因 发病特点 诊治水平 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84例轻型颅脑损伤CT结果阳性患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蓬川 王森 张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13-615,共3页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MHI)患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判断MHI程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884例MHI患者的临床各因素和颅脑CT检查结果,对患者的性别、年龄(≥65岁、〈65岁)、意识丧失、逆行性健忘、呕吐、脑脊液漏、癫痫、头...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MHI)患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判断MHI程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884例MHI患者的临床各因素和颅脑CT检查结果,对患者的性别、年龄(≥65岁、〈65岁)、意识丧失、逆行性健忘、呕吐、脑脊液漏、癫痫、头皮外伤、神经病学阳性体征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优势比(OR)=0.703,95%可信区间(95%CI)0.53~0.94,P=0.02;年龄≥65岁OR=3.74,95%CI2.38~5.88,P=0.00;意识丧失0R=18.17,95%CI12.66~26.07,P=0.00;逆行性健忘OR=4.19,95%CI2.17~8.07,P=0.00;呕吐OR=27.01,95%CI18.45~39.55,P=0.00;脑脊液漏OR=63.80,95%CI33.01~123.30,P=0.00;癫痫OR=1.61,95%CI0.30~8.58,P=0.58;头皮外伤OR=0.95,95%C10.75~1.22,P=0.69;神经病学阳性体征OR=9.87,95%CI2.03~47.95,P=0.05;GCS评分OR=1.10,95%CI0.85~1.42,P=0.47,其中男性、高龄(≥65岁)、意识丧失、逆行性健忘、呕吐、脑脊液漏、神经病学阳性体征是MHI的危险因素。结论性别、年龄、意识丧失、逆行性健忘、呕吐、脑脊液漏、神经病学阳性体征对判断MHI程度有一定意义,可为临床处理这类损伤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轻型 颅脑CT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急性有机磷中毒与血清淀粉酶关系60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占志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428-,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血清淀粉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中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入院当日采血通过血清淀粉酶Somogyi法检测血清淀粉酶。结果:患者中33例有淀粉酶增高,其中3例中间综合征及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均有淀粉酶异常升高,升...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血清淀粉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中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入院当日采血通过血清淀粉酶Somogyi法检测血清淀粉酶。结果:患者中33例有淀粉酶增高,其中3例中间综合征及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均有淀粉酶异常升高,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可出现血淀粉酶增高,增高程度对中毒程度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药 有机磷/中毒 淀粉酶类/血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