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段式目标联合小组学习教学法在神经介入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高鹏 王志飞 焦力群 《手术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27-31,共5页
目的 探讨阶段式目标联合小组学习教学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神经介入治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介入放射科接收为期1年培训的进修学员107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进修学员分为非联合组与... 目的 探讨阶段式目标联合小组学习教学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神经介入治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介入放射科接收为期1年培训的进修学员107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进修学员分为非联合组与联合组,其中非联合组36人,联合组71人。非联合组采用阶段式目标教学,联合组采用阶段式目标联合小组学习教学,采用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对两组学员进行评估。结果 通过12个月的缺血性脑血管神经介入治疗的培训,联合组在中期理论考试、末期理论考试、全脑血管造影考试成绩获得良好或优秀人数占比均高于非联合组(中期理论考试84.51%比61.11%,P<0.01;末期理论考试81.69%比55.56%,P<0.05;全脑血管造影考试74.65%比55.56%,P<0.05)。结论 阶段式目标联合小组学习教学法在包括介入理论学习以及全脑血管造影教学应用中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式目标教学法 小组学习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神经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操纵导管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崔晟岩 杨宜璠 +1 位作者 罗继昌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0-485,共6页
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已经成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导管作为介入治疗重要的手术器械,常常需要通过精确控制头端,以通过血管迂曲的位置。传统导管存在着头端形状固定、近端力矩传导受限、操控困难... 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已经成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导管作为介入治疗重要的手术器械,常常需要通过精确控制头端,以通过血管迂曲的位置。传统导管存在着头端形状固定、近端力矩传导受限、操控困难等缺点,这增加了患者介入手术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且延长了手术暴露时间。随着材料学和工程学的飞速发展,可操纵导管开始应用于临床介入治疗,使精准“控弯”成为可能。该文系统性阐述了可操纵导管的分类,着重介绍其在神经介入治疗领域的运用,并对可操纵导管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可操纵导管 拉线驱动 磁导航驱动 软材料驱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后颈动脉狭窄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潇 崔晟岩 +3 位作者 徐然 李家耀 焦力群 王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32-637,共6页
近年来,放射治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然而,放射治疗引发的颈动脉狭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放射治疗后颈动脉狭窄具有多发、长节段及病变不稳定等特点,传统治疗手段难以应对。作者系统性总结了放射治疗... 近年来,放射治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然而,放射治疗引发的颈动脉狭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放射治疗后颈动脉狭窄具有多发、长节段及病变不稳定等特点,传统治疗手段难以应对。作者系统性总结了放射治疗引发颈动脉狭窄的病理特征及机制,探讨了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滋养血管损伤在其中的作用,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及防治策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放射治疗 分子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健康和创新
4
作者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共2页
2024年过去了,岁末年初,我们历来有一个很好的词,叫做“辞旧迎新”,饱含对过去的尊重,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每个人都会回顾一下去年的得与失,前瞻一下明年的好光景。2024年又是中国脑血管病领域丰收的一年,诸多研究者的大型临床研究发... 2024年过去了,岁末年初,我们历来有一个很好的词,叫做“辞旧迎新”,饱含对过去的尊重,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每个人都会回顾一下去年的得与失,前瞻一下明年的好光景。2024年又是中国脑血管病领域丰收的一年,诸多研究者的大型临床研究发布于国际顶刊,尤其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各种治疗策略方面,这是中国临床研究能力大幅提升的标志,更是众多中国医师辛苦工作积累的成果。但另一方面,就像凌锋教授对我说的,急诊取栓技术很成功,有越来越多的光环,但病死率如此之高值得关注,作为医师,不应该更重视每一位患者的生死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 健康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的阶段式目标教学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焦力群 高鹏 +3 位作者 宋庆斌 牛香美 宋刚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35-438,共4页
目的采用阶段式目标教学法加强对神经介入医师的培训效果。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科共培训3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师,培训方法为将1年的进修期按每3个月划分为4个阶段,并将学习内容分阶段进行重点教学... 目的采用阶段式目标教学法加强对神经介入医师的培训效果。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科共培训3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师,培训方法为将1年的进修期按每3个月划分为4个阶段,并将学习内容分阶段进行重点教学并设置目标,使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进修医师期满回到原工作单位后6、12个月,分别发放调查问卷,以获得进修医师独立工作的情况。结果 39名医师从理论到实际操作均达到预期目标,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整体化治疗原则,熟悉并掌握全脑DSA和支架置入等技术。至第四阶段,每名医师作为术者至少完成5例颅外段动脉支架置入。进修结束后回收的调查问卷显示,95.8%(23/24)的医师能够独立开展全脑DSA,并保持≥5例/月的数量;87.5%(21/24)的医师能够独立完成支架置入(1例/月)。结论阶段式目标教学法是神经介入专项技术培训实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神经介入 目标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3
6
作者 高鹏 王志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9-297,共9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症状性ICAS有较高的卒中复发率,且与高加索人群相比,中国人群症状性ICAS患病率更高。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ASSISS)研究改进了研究设计方...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症状性ICAS有较高的卒中复发率,且与高加索人群相比,中国人群症状性ICAS患病率更高。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ASSISS)研究改进了研究设计方案,基于中国人群重新评估了血管内治疗I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ICAS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该文从循证医学证据、适应证选择、介入治疗手段以及未来的临床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卒中 介入治疗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介入专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第一版) 被引量:10
7
作者 洪韬 +4 位作者 马永杰 陈飞 王征 焦力群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根据卒中相关疾病和神经介入相关工作的特点,制定了神经介入专业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背景下开展诊疗活动的防...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根据卒中相关疾病和神经介入相关工作的特点,制定了神经介入专业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背景下开展诊疗活动的防护策略与建议,旨在为全国各级医院医师在做好患者和医务工作者防护工作的同时,坚持卒中患者,尤其是神经介入急症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神经介入治疗 传染病控制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凝血状态分析 被引量:55
8
作者 黄莹 王春梅 +6 位作者 张毅 宁雅婵 隗立兵 宋礼坡 支修益 鄢丹 吉训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64-867,共4页
背景与目的分析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期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率与凝血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6月接受物理预防血栓的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将... 背景与目的分析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期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率与凝血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6月接受物理预防血栓的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将床旁下肢静脉超声、血常规、凝血四项、血栓弹力图等结果完善的病例纳入研究,对发生血栓人群的一般信息、病种、手术方式、凝血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50例,年龄22岁-80岁,男34例,女16例。共有11例患者出现小腿深静脉血栓(22.0%),男性发生术后血栓的比例为29.4%(10/34),女性为6.3%(1/16)。恶性肿瘤的DVT发生率为23.5%(8/34),非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18.6%(3/16)。比较发生血栓和未发生血栓组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血栓弹力图等,除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栓组较无血栓组显著延长外,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即便在充分物理预防的基础上,胸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仍为高发,且男性、恶性肿瘤患者多见;术后超声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术后 深静脉血栓 凝血 血栓弹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再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高鹏 马妍 +3 位作者 王亚冰 谌燕飞 朱凤水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再通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再通的15例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2例为椎动脉V4段闭塞,3例为颈内动脉...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再通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再通的15例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2例为椎动脉V4段闭塞,3例为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术前采用全脑DSA评估闭塞长度和位置,用高分辨率MRI评估闭塞性质和再通可行性;术中双侧股动脉置鞘13例,一侧用于再通置入支架,另一侧通过侧支循环代偿充盈闭塞动脉远端作为参考路径图,增加再通可行性。术后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系统评估再通后的顺向血流,定义≥2b级为血管成功再通。结果 15例患者首次症状发作到再通时间中位数为50(18~365)d。再通成功13例,2例椎动脉颅内段再通失败。13例再通成功患者中,12例再通后复查造影正向血流恢复至TICI 3级,1例TICI 2b级;7例症状好转,4例症状无变化,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出现卒中。11例患者随访中位数时间39(3~89)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中位数为1(0~2)分。结论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再通,术前采用高分辨率MRI评估以及术中双侧置鞘技术,可能会增加开通率和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 血管内再通 可行性和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外科专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专家共识(第一版)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丽丹 王军 +7 位作者 马永杰 刘婷 王征 焦力群 赵磊 郭冕 王天龙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8-106,共9页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等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以来,疫情已波及全国各省份,预防和控制已进入关键时期。脑血管急重症患者具有不能自理、意识障碍、家属陪护较多、医疗干预措施多、医护操作多、术前准备时间短、...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等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以来,疫情已波及全国各省份,预防和控制已进入关键时期。脑血管急重症患者具有不能自理、意识障碍、家属陪护较多、医疗干预措施多、医护操作多、术前准备时间短、手术时间长、患者在院时间长等特点,如何在疫情期间做好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同时做好患者、家属和医务工作者的防护工作,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该共识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的内容,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将脑血管外科患者分为“普通患者”“可疑患者”及“疑似或确诊患者”等三类,并从“择期和限期患者诊治”“急诊患者诊治”“门急诊、病房、重症监护室环境消毒”“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原则”及“手术室和导管室”防控、终末消毒流程等方面阐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全国各级医院脑血管外科同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脑血管急重症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MRI判断椎动脉颅内终末段发育纤细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鹏 马妍 +4 位作者 段祥攻 王亚冰 谌燕飞 朱凤水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7-202,共6页
目的采用高分辨MRI(HRMRI)技术评价椎动脉颅内终末段(tICVA)发育纤细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以指导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例经DSA诊断双侧tICVA纤细患者。同时采用HRMRI的... 目的采用高分辨MRI(HRMRI)技术评价椎动脉颅内终末段(tICVA)发育纤细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以指导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例经DSA诊断双侧tICVA纤细患者。同时采用HRMRI的时间飞跃法和黑血技术,分析4例患者双侧tICVA影像特征,鉴别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结果 DSA显示4例患者双侧tICVA纤细或闭塞,经HRMRI评价血管壁结构显示,4例患者椎动脉发育不良均位于右侧,表现为管壁厚度无明显增厚,直径小于对侧的1/2;左侧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1例,闭塞3例,表现为局部管壁的增厚、斑块的形成,造成相应管腔的缩小甚至闭塞。对其中3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论 HRMRI有助于鉴别椎动脉终末段发育不良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判断椎动脉的优势侧,为椎动脉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椎动脉颅内终末段发育不良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ASSISS)试验:十年心路和历程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鹏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82-584,共3页
北京时间2022年8月10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在线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焦力群教授团队的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hina angiop... 北京时间2022年8月10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在线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焦力群教授团队的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hina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severe stenosis,CASSISS):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卒中或死亡方面,与单纯药物治疗相当[1]。该研究历时10年,最终登顶JAMA主刊,为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 CASSISS 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与反复使用永久动脉瘤夹对兔颈总动脉血管壁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雪松 宋刚 +5 位作者 张智萍 王旭 李龙 马永杰 任健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讨单次与反复使用永久动脉瘤夹对血管壁损伤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动脉瘤夹首次使用组及反复使用组,每组15只。两组均夹闭颈总动脉30 min,分别取各组颈总动脉标本15段进行... 目的探讨单次与反复使用永久动脉瘤夹对血管壁损伤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动脉瘤夹首次使用组及反复使用组,每组15只。两组均夹闭颈总动脉30 min,分别取各组颈总动脉标本15段进行血管壁组织病理学损伤的比较。结果首次使用和反复使用组所致的血管壁损伤均可见中层弹力板形变和内皮细胞脱落,反复使用组血管壁出现局部坏死伴发炎性反应。首次使用组及反复使用组血管壁总体损伤程度(U=87.00)和重度损伤率[6.7%(1/15)比26.7%(4/1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首次使用与反复使用的永久动脉瘤夹均可引起血管壁急性损伤,动脉瘤夹反复使用可致血管壁局部坏死,术中应注意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永久动脉瘤夹 动脉壁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夹不同夹闭时间对兔颈总动脉管壁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刚 白雪松 +5 位作者 张智萍 王旭 李龙 马永杰 任健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永久动脉瘤夹不同夹闭时间对兔颈总动脉管壁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60只,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一次性使用永久动脉瘤夹分别夹闭颈总动脉30 min和60 min,每组各30只,分别取动脉瘤夹夹持部位颈总动脉标... 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永久动脉瘤夹不同夹闭时间对兔颈总动脉管壁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60只,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一次性使用永久动脉瘤夹分别夹闭颈总动脉30 min和60 min,每组各30只,分别取动脉瘤夹夹持部位颈总动脉标本30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血管壁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的比较。结果一次性使用动脉瘤夹夹闭30 min和60 min所致的血管壁损伤均可见中层弹力板形变和内皮细胞脱落,夹闭时间60 min组血管壁出现局部坏死伴发炎性反应,甚至管壁破裂。夹闭30 min组和夹闭60 min组血管壁总体损伤程度(U=324.00,P=0.045)和重度损伤率[0%(0/30)比20.0%(6/30),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使用永久动脉瘤夹夹闭时间60 min比30 min对血管壁的损伤更重,术中应注意缩短夹闭颈动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永久动脉瘤夹 动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肝素化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征 罗继昌 +1 位作者 封一定 覃勤朴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8-732,共5页
目前大多数脑血管造影术中仍静脉使用肝素进行术中抗凝,但参考小剂量甚至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良好结局,并且考虑到自发性出血和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反应,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全身肝素化是否必要,仍具争议。该文通过回顾脑血... 目前大多数脑血管造影术中仍静脉使用肝素进行术中抗凝,但参考小剂量甚至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良好结局,并且考虑到自发性出血和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反应,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全身肝素化是否必要,仍具争议。该文通过回顾脑血管造影术中肝素使用的相关研究,旨在阐述目前全身肝素化在脑血管造影术中存在的争议,并对未来脑血管造影术中减少肝素使用剂量的可能性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肝素 凝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影像学评价专家共识 被引量:22
16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焦力群 +1 位作者 赵振伟 高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75-584,共10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中国人群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占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的30%~50%。ICAS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评价,因此ICAS影像学评估至关重要。当前ICAS影像评价尚缺乏统一标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组织有...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中国人群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占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的30%~50%。ICAS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评价,因此ICAS影像学评估至关重要。当前ICAS影像评价尚缺乏统一标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我国临床实践,反复讨论并达成ICAS影像学评价专家共识,旨在为ICAS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影像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介入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侯秀芳 王征 韩斌如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28期3622-3627,共6页
目的对某三甲医院介入手术室临床岗位护士人力进行测算,为介入手术室合理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1-12月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医院护士管理规章制度》《介入手术室护士岗位工作说明书》进行解读,结合现场调研、专家... 目的对某三甲医院介入手术室临床岗位护士人力进行测算,为介入手术室合理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1-12月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医院护士管理规章制度》《介入手术室护士岗位工作说明书》进行解读,结合现场调研、专家会议方式设计介入手术室临床岗位护士的护理工作项目清单及工时记录表;采用观察法及医院信息系统提取的方式测量介入手术室护理项目总工时,计算介入手术室所需护士人数。结果研究医院介入手术室所需临床岗位护士9人,其中造影护士人数8人,辅助护士1人。结论研究医院介入手术室4个手术间需要9名临床岗位护士,手术间与护士人数比接近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人力 介入手术室 人力资源配置 医院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从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ASSISS)研究看非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的未来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韬 罗继昌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149,共5页
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ASSISS)研究的阴性结局并不意味着研究失败,其结果提示,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认识目前还处于浅薄的状态,该研究并不是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终点,而恰恰是起点。作为神经介入医师... 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ASSISS)研究的阴性结局并不意味着研究失败,其结果提示,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认识目前还处于浅薄的状态,该研究并不是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终点,而恰恰是起点。作为神经介入医师,应更加注重利用评估手段对患者进行精准的筛选,而并非一味强调血管内治疗技术的提升。此外,未来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应该关注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而不是仅关注临床卒中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SISS 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继昌 王韬 焦力群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907-914,共8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导致缺血性卒中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在亚洲人群中高发。自2011年美国主导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布以来,ICAS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近期,首个基于中国人群...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导致缺血性卒中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在亚洲人群中高发。自2011年美国主导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布以来,ICAS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近期,首个基于中国人群的ICAS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正式发布,证实血管内治疗不劣于药物治疗效果,对于药物难治性血流动力学障碍的ICAS患者,血管内治疗获益可能更大,从而使ICAS的治疗再次引起全球关注。基于此,本文针对ICAS的疾病特点、治疗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和指导。期待未来通过更严格的管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而减少卒中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药物治疗 血管内治疗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轻型卒中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健 焦力群 +3 位作者 李桂林 杜世伟 张鸿祺 吉训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急诊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的急性大...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急诊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共16例。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5例(M1段闭塞2例,M2段闭塞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颈内动脉闭塞2例,椎-基底动脉闭塞8例,对其中6例大动脉重度狭窄基础上的闭塞者,同期行急诊血管成形术。结果16例患者的闭塞血管均获得有效再通,术后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3级12例,2b级4例;1例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而死亡,无血管内治疗操作相关的并发症;90 d改良Ranks量表评分0分8例,1分2例,2分3例,3分2例,6分(死亡)1例。结论初步临床经验显示,对于伴有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闭塞性疾病 轻型 机械取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