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分析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期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率与凝血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6月接受物理预防血栓的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将...背景与目的分析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期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率与凝血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6月接受物理预防血栓的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将床旁下肢静脉超声、血常规、凝血四项、血栓弹力图等结果完善的病例纳入研究,对发生血栓人群的一般信息、病种、手术方式、凝血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50例,年龄22岁-80岁,男34例,女16例。共有11例患者出现小腿深静脉血栓(22.0%),男性发生术后血栓的比例为29.4%(10/34),女性为6.3%(1/16)。恶性肿瘤的DVT发生率为23.5%(8/34),非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18.6%(3/16)。比较发生血栓和未发生血栓组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血栓弹力图等,除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栓组较无血栓组显著延长外,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即便在充分物理预防的基础上,胸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仍为高发,且男性、恶性肿瘤患者多见;术后超声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DVT。展开更多
北京时间2022年8月10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在线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焦力群教授团队的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hina angiop...北京时间2022年8月10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在线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焦力群教授团队的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hina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severe stenosis,CASSISS):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卒中或死亡方面,与单纯药物治疗相当[1]。该研究历时10年,最终登顶JAMA主刊,为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证据。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与目的分析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期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率与凝血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6月接受物理预防血栓的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将床旁下肢静脉超声、血常规、凝血四项、血栓弹力图等结果完善的病例纳入研究,对发生血栓人群的一般信息、病种、手术方式、凝血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50例,年龄22岁-80岁,男34例,女16例。共有11例患者出现小腿深静脉血栓(22.0%),男性发生术后血栓的比例为29.4%(10/34),女性为6.3%(1/16)。恶性肿瘤的DVT发生率为23.5%(8/34),非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18.6%(3/16)。比较发生血栓和未发生血栓组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血栓弹力图等,除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栓组较无血栓组显著延长外,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即便在充分物理预防的基础上,胸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仍为高发,且男性、恶性肿瘤患者多见;术后超声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DVT。
文摘北京时间2022年8月10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在线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焦力群教授团队的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hina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severe stenosis,CASSISS):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卒中或死亡方面,与单纯药物治疗相当[1]。该研究历时10年,最终登顶JAMA主刊,为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