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外科时代下尿路功能重建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廖利民 王赵霞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257-262,共6页
下尿路功能障碍(LUTD)主要包括储尿期和(或)排尿期异常,如神经源性膀胱、急迫性/压力性尿失禁、膀胱出口梗阻等等。LUTD是产生下尿路症状的病理生理基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用以治疗LUTD的外科手术已从传统开... 下尿路功能障碍(LUTD)主要包括储尿期和(或)排尿期异常,如神经源性膀胱、急迫性/压力性尿失禁、膀胱出口梗阻等等。LUTD是产生下尿路症状的病理生理基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用以治疗LUTD的外科手术已从传统开放手术过度到微创时代,现对上述内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尿路功能障碍 下尿路功能重建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国庆 廖利民 +2 位作者 苗笛 高丽娟 韩向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观察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抑制效应。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4月,采用自主研发的膀胱盆底康复治疗仪行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23例,男19例,... 目的:观察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抑制效应。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4月,采用自主研发的膀胱盆底康复治疗仪行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颈段脊髓损伤3例,胸段脊髓损伤15例,腰段脊髓损伤5例。完全性脊髓损伤18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5例。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时分别记录患者3d排尿日记,并进行患者自我判别的膀胱状态评分(patient perception of bladder condition scale,PPBC-S)。排尿日记包括间歇导尿的次数、每次间歇导尿的尿量以及每天的漏尿量。在记录排尿日记的周期中,患者保持一致的饮水量以及每日间歇导尿的次数,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均完成4周治疗,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患者每次导尿量由258.7±14.7ml增加至282.5±15.2ml(P〈0.05),每天漏尿量由766.4±61.5ml降低到563.3±45.4ml(P〈0.05),PPBC-S评分由5.2±0.1分改善到4.6±0.1分(P〈0.05)。治疗4周后,患者每次导尿量为294.1±15.4ml,每日漏尿量为541.4±47.5ml,PPBC-S评分为4.4±0.1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2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记录排尿日记期间,间歇导尿次数分别为4.3±0.3、4.1±0.3和4.0±0.2次,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能够抑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可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漏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胫神经电刺激 表面电极 膀胱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靖华芳 廖利民 +3 位作者 付光 吴娟 鞠彦合 陈国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病历记录,根据诊断标准分为上尿路功能损害组和无上尿路功能损害组,比较两组之间人口学资料(性别、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病历记录,根据诊断标准分为上尿路功能损害组和无上尿路功能损害组,比较两组之间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脊髓损伤资料(损伤原因、损伤节段、损伤程度)、一般泌尿系统情况(膀胱管理方式、尿常规、尿培养、症状性泌尿系感染、B超、血肌酐)、影像尿动力学资料(膀胱顺应性、膀胱稳定性、膀胱感觉、逼尿肌括约肌协同性、逼尿肌漏尿点压力、最大膀胱测压容积、相对安全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等指标之间的差异,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上尿路功能损害组与无上尿路功能损害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脊髓损伤节段(χ2=8.840,P=0.031)、膀胱管理方式(χ2=11.362,P=0.045)、尿常规(χ2=17.983,P=0.000)、症状性泌尿系感染(χ2=64.472,P=0.000)、膀胱顺应性(χ2=6.531,P=0.011)、膀胱感觉(χ2=11.505,P=0.009)、最大膀胱测压容积(t=2.209,P=0.043)、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χ2=4.247,P=0.039)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管理方式(OR=1.114,P=0.006)、症状性泌尿系感染(OR=1.018,P=0.000)、膀胱顺应性(OR=1.588,P=0.040)、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OR=1.023,P=0.034)等指标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的关键因素。结论:症状性泌尿系感染、膀胱低顺应性、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及不合理的膀胱管理方式等是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泌尿道 排尿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宇 王小川 +2 位作者 赵方舟 田野 李钧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结石复发情况及影响复发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48例上尿路结石患儿的数据。男性250例,女性98例,中位年龄3岁。依据结石负荷及位... 目的探讨儿童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结石复发情况及影响复发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48例上尿路结石患儿的数据。男性250例,女性98例,中位年龄3岁。依据结石负荷及位置行不同的腔内手术治疗。绘制Kaplan-Meier结石复发风险曲线,应用Cox回归模型探究影响结石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31例患儿结石复发,总体复发率8.9%,中位复发时间17个月。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及结石质量为结石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3~14岁较1岁以下患儿结石复发风险更高(HR=1.64,95%CI:1.18~2.28)。消瘦较超重患儿结石复发风险更低(HR=0.49,95%CI:0.38~0.63)。结石质量>2000 Hu·cm 2较<1000 Hu·cm 2的患儿复发风险更高(HR=2.42,95%CI:1.06~5.50)。结论腔内手术治疗后,儿童上尿路结石具有较高复发率。高龄、超重及结石质量较大患儿有着更高的结石复发风险。积极开展对结石成因及复发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指导结石复发的预防工作,为评估患者复发风险及建立精准随访计划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尿石症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复发 随访研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发育不良患者尿路功能障碍特征及手术疗效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朝霞 廖利民 +3 位作者 陈国庆 张芝华 靖华芳 李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探讨引起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上尿路损毁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膀胱扩大术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依据上尿路损毁的标准将150例患者分为有或无上尿路损毁2组,对年龄、性别、病程、既往脊柱手术史、膀胱管理方式、影像尿动力学参数是否与... 目的:探讨引起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上尿路损毁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膀胱扩大术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依据上尿路损毁的标准将150例患者分为有或无上尿路损毁2组,对年龄、性别、病程、既往脊柱手术史、膀胱管理方式、影像尿动力学参数是否与上尿路损毁有关进行研究。然后,从中筛选出曾行膀胱扩大术的37例患者,通过比较手术前后肾功能(以血肌酐值代表)、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来评估膀胱扩大术的疗效。结果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中膀胱顺应性降低(79.3%)最为常见,并且是上尿路损毁的主要危险因素(P =0.001,OR =2.802,95% CI:1.510~5.199)。膀胱扩大术不仅能改善膀胱顺应性(P =0.000),还能增大膀胱容量(P =0.000)、降低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P=0.008),进而改善肾功能(P =0.000)、肾积水(94.2%)、输尿管扩张(94.0%)和膀胱输尿管反流(94.1%)。结论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中膀胱顺应性降低最为常见,并且是上尿路损毁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膀胱扩大术能阻止、甚至改善或逆转上尿路损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发育不良 尿路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膀胱 尿动力 膀胱扩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神经调节术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单中心14年经验总结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国庆 廖利民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263-267,共5页
目的:总结单中心关于骶神经调节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的14年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单中心的患者数据库,对2002年5月~2016年4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进行骶神经调节治疗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长期疗效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目的:总结单中心关于骶神经调节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的14年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单中心的患者数据库,对2002年5月~2016年4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进行骶神经调节治疗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长期疗效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共69例患者接受骶神经调节治疗。在测试阶段,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100%(7/7),非梗阻性尿潴留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66.7%(6/9),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50.0%(4/8)。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排尿困难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23.1%(9/39),明显低于尿频-尿急(54.2%,13/24)、尿失禁(64.2%,12/19)、便秘(63.9%,23/36)以及膀胱疼痛(50%,2/4)。最终,35(50.7%)例患者接受了永久植入。其中,非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由测试向永久植入的转换率为58.3%(14/24),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转换率为46.7%(21/45)。平均随访(35.8±7.7)个月,长期有效率为88.6%。结论:骶神经调节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微创且长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调节 下尿路功能障碍 微创 长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女性强烈排尿感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英小倩 高轶 廖利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0-515,共6页
目的分析同步尿动力监测下健康女性强烈排尿感时大脑功能网络连接的小世界特征。方法2017年至2018年,招募21例健康女性受试者,在膀胱空虚和强烈排尿感时分别进行大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大脑功能连接矩阵;采... 目的分析同步尿动力监测下健康女性强烈排尿感时大脑功能网络连接的小世界特征。方法2017年至2018年,招募21例健康女性受试者,在膀胱空虚和强烈排尿感时分别进行大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大脑功能连接矩阵;采用配对t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对膀胱空虚和强烈排尿感时大脑功能连接的拓扑属性进行分析,计算功能网络的小世界属性参数集聚系数、特征路径长度、全局效率、局部效率和局部节点效率。结果2例因头动剔除。其余19例受试者脑功能网络膀胱空虚和强烈排尿感时均具有小世界属性。在强烈排尿感时,网络的集聚系数、特征路径长度、局部效率降低,全局效率增加(P<0.05);左侧额下回和额上回、双侧直回、右侧扣带回、枕中回和颞中回、双侧顶下小叶局部节点效率增加,双侧距状裂周围皮质、舌回和梭状回局部节点效率降低(P<0.05)。结论健康女性在膀胱空虚和强烈排尿感时,脑功能网络都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小世界属性。下尿路功能调控涉及多个脑区组成的复杂脑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网络 小世界网络 尿感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会阴单切口新途径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附5例报道)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帆 廖利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会阴单切口新术式植入人工尿道括约肌(AUS)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5例尿失禁行改良经会阴单切口新术式植入AUS植入患者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7.2±24.5)岁,均为男性... 目的探讨改良会阴单切口新术式植入人工尿道括约肌(AUS)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5例尿失禁行改良经会阴单切口新术式植入AUS植入患者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7.2±24.5)岁,均为男性。其中尿道损伤后尿失禁3例(骨盆骨折尿道断裂患者2例,骑跨伤导致的尿道断裂1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2例。尿道损伤后尿失禁患者中2例为原始装置机械故障取出同期行新装置植入手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5例患者均可成功激活并使用括约肌装置。术后患者均达到社会控尿,其中4例患者达到完全干燥。结论改良经会阴单切口新术式植入AUS装置更加简单、微创、安全、有效,为AUS植入提供了新的手术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 单切口 改良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尿道括约肌治疗神经源性尿失禁11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帆 廖利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003-1007,1014,共6页
目的报道人工尿道括约肌(AUS)植入治疗神经源性尿失禁(NUI)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2年4月至2020年2月11例NUI患者行AUS植入的临床资料。对前期尿路修复手术、术后装置使用、患者控尿和生活质量改善及并发症处理进行评价。结果... 目的报道人工尿道括约肌(AUS)植入治疗神经源性尿失禁(NUI)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2年4月至2020年2月11例NUI患者行AUS植入的临床资料。对前期尿路修复手术、术后装置使用、患者控尿和生活质量改善及并发症处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8.6年。6例(54.5%)患者使用初次安装装置,2例(18.2%)患者行一次修复手术,3例(27.3%)患者因并发症取出装置。术后7例患者达到社会控尿,其中6例患者达到完全干燥,手术成功率63.6%。患者术后尿垫使用量较术前显著下降[(4.2±0.9)片/d vs.(2.1±1.7)片/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4%(5例),其中皮肤感染2例、尿道溶蚀1例、排尿困难1例、持续尿失禁1例。结论AUS植入是NUI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对复杂尿路重建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方案。手术时机及治疗选择应更加谨慎。术后需全尿路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尿道括约肌 神经源性尿失禁 尿路重建 并发症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术后尿失禁尿动力检查特点及其临床价值
10
作者 张帆 廖利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768-773,共6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检查特点及其在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自2014年4月—2022年2月36例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资料。通过前列腺术后下尿路功能障碍症状、尿失禁对生活质... 目的探讨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检查特点及其在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自2014年4月—2022年2月36例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资料。通过前列腺术后下尿路功能障碍症状、尿失禁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影像尿动力检查参数及后期治疗方案选择等方面综合评估,比较不同病因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特点及影像尿动力检查在诊疗方面的价值。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6.7岁,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TURP)患者20例(55.6%)、前列腺癌根治术后(RP)患者16例(44.4%)。尿动力检查显示,36例患者中61.1%存在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缺失(ISD)、41.7%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DO)。其中ISD为主导致尿失禁(UI)占33.3%,DO为主导致UI占22.2%。两组DO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而RP组存在ISD比例较TURP组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81.3%vs.45%,P=0.04)。36例患者中5例患者口服抗胆碱能制剂,1例行逼尿肌A型肉毒素注射术,8例行盆底肌训练,12例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结论本研究数据显示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是前列腺术后尿失禁较常见的发病机制。膀胱功能障碍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是尿失禁的单独原因。尿动力学研究对阐明前列腺术后患者尿失禁的确切原因是重要的。前列腺术后下尿路功能障碍病因的准确诊断及分析有助于诊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术后尿失禁 影像尿动力检查 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不全 逼尿肌过度活动 下尿路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神经调节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国庆 廖利民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02-104,共3页
虽然骶神经调节术(sacralneuromodulation,SNM)1997年才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但是骶神经调节治疗排尿功能障碍这一概念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50年前。20世纪60年代心脏起搏器取得成功后,人们试图通过电刺激驱动身体其他器官工作... 虽然骶神经调节术(sacralneuromodulation,SNM)1997年才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但是骶神经调节治疗排尿功能障碍这一概念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50年前。20世纪60年代心脏起搏器取得成功后,人们试图通过电刺激驱动身体其他器官工作的热情开始高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调节 神经源性膀胱 肠道功能障碍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隧道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仁明 陈学明 +1 位作者 李晨宇 马麟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0期2068-2070,共3页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持续增高,是国民死亡第九或第十位死亡原因。1990年到2010年,全世界范围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数量增加了134%。包括美...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持续增高,是国民死亡第九或第十位死亡原因。1990年到2010年,全世界范围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数量增加了134%。包括美国,欧洲,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发达国家及地区的肾脏疾病学会目前一致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长期导管 带隧道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甲基化药物5-氮-2'-脱氧胞苷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分析
13
作者 尚东浩 韩天栋 田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7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脱甲基化药物5-氮-2'-脱氧胞苷(DAC)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方法利用WST-1法测定DAC对前列腺癌细胞株的增殖影响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AC在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捕获中的效果,同时应用半胱天冬酶(Caspase)活性分... 目的探讨脱甲基化药物5-氮-2'-脱氧胞苷(DAC)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方法利用WST-1法测定DAC对前列腺癌细胞株的增殖影响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AC在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捕获中的效果,同时应用半胱天冬酶(Caspase)活性分析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来进一步阐明DAC的作用机制。结果DAC同时对激素依赖型及激素非依赖性型前列腺癌细胞株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效果,DAC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G2/M期的细胞捕获实现,而不是通过凋亡诱导。结论脱甲基化药物DAC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将来可能成为治疗前列腺癌并改善预后的一种新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甲基化 D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大脑功能的连接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英小倩 廖利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6-471,共6页
目的应用大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技术探索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中枢机制。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纳入OAB患者13例,平均年龄(46.9±13.4)岁。在尿动力监测下,分别在膀胱空虚和强烈排尿感时进行2次rs-f MRI。采用Ma... 目的应用大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技术探索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中枢机制。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纳入OAB患者13例,平均年龄(46.9±13.4)岁。在尿动力监测下,分别在膀胱空虚和强烈排尿感时进行2次rs-f MRI。采用Matlab2016、SPM12、DPABI软件处理和分析影像数据,提取6个与尿控相关的脑区:右侧额上回(X=3, Y=24, Z=48),右侧前扣带回(X=12, Y=33, Z=3),左侧中央后回(X=-18, Y=-26, Z=48),右侧辅助运动区(X=3, Y=-12, Z=63),左侧脑岛(X=-42, Y=12,Z=-3),右侧脑岛(X=45, Y=15, Z=-9),作为种子点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结果右侧额上回与右侧额中回功能连接增加,与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减少;右侧前扣带回与右侧颞上回功能连接增加,与左侧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减少;左侧中央后回与右侧楔叶功能连接减少;右侧辅助运动区与左侧楔叶功能连接增加;右侧脑岛与内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增加;左侧脑岛与顶下小叶功能连接增加。结论 OAB患者与尿控有关的脑区在储尿期与其他涉及尿控的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OAB的致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强烈排尿感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大脑 储尿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24针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术在PSA4~10μg/L前列腺癌患者筛检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强 尚东浩 +1 位作者 陈博君 张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比较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24针饱和穿刺活检术与传统的14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处在4~10μg/L灰度区间的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方法选取245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PSA为4... 目的比较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24针饱和穿刺活检术与传统的14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处在4~10μg/L灰度区间的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方法选取245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PSA为4~10μg/L)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4针前列腺穿刺活检(14针组),另外237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PSA为4~10μg/L)患者行经会阴24针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24针组),比较两组不同的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筛检阳性率及穿刺后血尿、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血清PSA、前列腺体积三个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4针组与12针组的前列腺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3%和6.5%,24针组明显高于12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前列腺癌筛查阳性的患者中,24针组前列腺尖部肿瘤的检出率(6.33%)明显高于14针组(1.22%),并且24针组对外周带肿瘤的检出比率(17.72%)明显高于14针组(4.0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穿刺后的尿潴留、泌尿系感染和血尿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4针经会阴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术能够显著提高PSA在4~10μg/L的可疑患者中前列腺癌的筛检阳性率,尤其是增加了前列腺尖部区域的肿瘤筛检阳性率,该穿刺术安全有效,并未增加尿潴留、泌尿系感染和血尿等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饱和穿刺活检术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胫神经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雅楠 廖利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798-802,共5页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经皮胫神经刺激(TNS)作为治疗OAB的二线疗法,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经皮TNS治疗OAB的发展历史、作用机制、刺激技术、有效性、安全性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文献综...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经皮胫神经刺激(TNS)作为治疗OAB的二线疗法,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经皮TNS治疗OAB的发展历史、作用机制、刺激技术、有效性、安全性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神经刺激 胫神经调节 膀胱过度活动症 神经源性膀胱 下尿路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穿戴式经皮胫神经刺激器抑制猫膀胱反射的刺激参数研究
17
作者 梁雅楠 何盼奇 廖利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97-802,共6页
目的探究一种新型智能型可穿戴式经皮胫神经刺激器在不同刺激参数下对猫生理性膀胱反射的抑制作用。方法18只猫分为强度组、频率组和波形组,将胫神经刺激器穿戴在猫的内踝处,分别采用不同阈值(T)强度(1/2 T、1 T、3/2 T、2 T)、刺激频率... 目的探究一种新型智能型可穿戴式经皮胫神经刺激器在不同刺激参数下对猫生理性膀胱反射的抑制作用。方法18只猫分为强度组、频率组和波形组,将胫神经刺激器穿戴在猫的内踝处,分别采用不同阈值(T)强度(1/2 T、1 T、3/2 T、2 T)、刺激频率(5 Hz、10 Hz、15 Hz、30 Hz)和波形(波形A、波形B)行胫神经刺激(TNS)。麻醉后,向猫的膀胱缓慢灌注生理盐水,诱发膀胱反射,同时进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比较各组膀胱测压图。结果不同强度刺激后,膀胱容量无显著性差异(F=1.997,P=0.126),其中3/2 T和2 T刺激时,膀胱容量高于基础膀胱容量(P<0.05)。不同频率刺激后,膀胱容量有显著性差异(F=3.894,P=0.014),5 Hz、10 Hz和15 Hz刺激后,膀胱容量高于基础膀胱容量(P<0.05)。不同波形刺激后,膀胱容量有显著性差异(F=5.184,P=0.019),波形A刺激后,膀胱容量高于基础膀胱容量(P<0.05)。结论新型智能型可穿戴式经皮胫神经刺激器能有效抑制猫生理膀胱反射,抑制效果与刺激强度、频率和波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神经刺激 膀胱过度活动症 频率 强度 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1-Tyk2活性缺陷与人肾细胞癌中α-干扰素抵抗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毕如玫 胡新一 尚东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5期1575-1578,共4页
目的分析Jak1-Tyk2活性缺陷与人肾细胞癌中α-干扰素(IFN-α)抵抗性的相关性。方法使用ACHN、Caki-1、Caki-2、NC65等肾细胞癌株,通过WST-1进行细胞增殖实验后提取细胞蛋白,构建质粒并转染肾癌细胞株,提取细胞蛋白后进行分析。观察肾癌... 目的分析Jak1-Tyk2活性缺陷与人肾细胞癌中α-干扰素(IFN-α)抵抗性的相关性。方法使用ACHN、Caki-1、Caki-2、NC65等肾细胞癌株,通过WST-1进行细胞增殖实验后提取细胞蛋白,构建质粒并转染肾癌细胞株,提取细胞蛋白后进行分析。观察肾癌细胞对IFN-α的敏感性;IFN-α对肾癌细胞株中Jak1-Tyk2的磷酸化影响;增强Jak1-Tyk2表达对肾癌细胞对IFN-α耐药性的影响。结果 IFN-α对ACHN、Caki-1、NC65肾癌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但不能有效抑制Caki-2细胞的生长。IFN-α处理后,ACHN细胞中Jak1,Tyk2及Stat1的表达水平未发生变化,但三者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而在Caki-2细胞中未检测到Jak1及Tyk2的表达。IFN-α处理Jak1或Tyk2载体转染后的Caki-2中,Jak1、Tyk2和Stat1磷酸化显著增强。在过表达Jak1或Tyk2载体的Caki-2细胞中,该细胞对IFN-α的敏感性显著增强,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Jak1-Tyk2缺陷激活与肾癌对IFN-α的耐药有关,恢复Jak1和Tyk2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逆转肾癌对IFN-α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Jak1-Tyk2 Α-干扰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在复杂尿路重建中治疗尿失禁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帆 廖利民 +7 位作者 付光 陈国庆 吴娟 熊宗胜 李东 韩春生 鞠彦合 史文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84-887,共4页
目的 总结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在复杂尿路重建中治疗尿失禁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02年4月至2016年4月30例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1例.年龄20~70岁,平均40.2岁.对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及患者尿失禁... 目的 总结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在复杂尿路重建中治疗尿失禁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02年4月至2016年4月30例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1例.年龄20~70岁,平均40.2岁.对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及患者尿失禁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观察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25个月~13年,平均52.8个月.截至最近一次随访,23例患者仍使用初次安装的括约肌装置,4例行一次修复手术,3例因术后并发症取出装置.术后22例达到社会控尿,其中14例达到完全干燥,手术成功率73.3%(22/30).术后患者尿垫使用量为(1.1±0.3)片,较术前(3.8±0.3)片显著下降(P<0.001);VAS评分提示术后患者尿失禁对生活影响指数为1.9±0.5,较术前6.9±0.3显著下降(P <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其中感染4例,局部侵蚀3例,机械故障1例.结论 复杂性尿失禁的治疗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计划一系列尿路重建手术.AUS植入作为重要步骤,其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并发症的处理应比单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AUS植入更加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尿道括约肌 尿失禁 尿路重建 并发症 随访
原文传递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上/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全面分类标准 被引量:23
20
作者 廖利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86,共3页
在当今科技状态下,神经源性膀胱尚不能完全治愈,治疗目标包括保护上尿路功能、恢复下尿路功能、改善尿失禁[1].其中,首要目标是保护肾功能,使患者能够长期生存;次要目标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研究证实脊髓损伤患者的首要致死原因是肾衰竭[... 在当今科技状态下,神经源性膀胱尚不能完全治愈,治疗目标包括保护上尿路功能、恢复下尿路功能、改善尿失禁[1].其中,首要目标是保护肾功能,使患者能够长期生存;次要目标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研究证实脊髓损伤患者的首要致死原因是肾衰竭[2],因此保护上尿路功能至关重要.鉴于此,有必要制定出一种包含上尿路及下尿路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功能障碍分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尿路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患者 神经源性膀胱 分类标准 上尿路功能 长期生存 致死原因 生命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