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放射X射线机的辐射防护性能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葛先权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对我院临床使用中的部分介入放射X射线机的辐射防护性能进行检测,分析其辐射水平及防护性能。方法选用Baracuda X射线质量控制检测仪、451B型低能Xγ剂量率仪(Fluke,美国)以及25 cm×25 cm×15 cm水模体,对临床在用的介入放... 目的对我院临床使用中的部分介入放射X射线机的辐射防护性能进行检测,分析其辐射水平及防护性能。方法选用Baracuda X射线质量控制检测仪、451B型低能Xγ剂量率仪(Fluke,美国)以及25 cm×25 cm×15 cm水模体,对临床在用的介入放射X射线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介入放射X射线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平均值为(27.34±7.25)m Gy/min,X射线源组件的泄漏辐射水平均值为(35.57±4.63)μGy/h;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平均值为1.79×102μGy/h。结论脉冲透视模式下有用线束输出量与空气比释动能率要明显低于普通透视模式。在介入放射X射线机的使用中要规范操作,定期检测设备的辐射防护性能,并且制定相关的检测标准,尽量降低工作人员防护区的辐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X射线机 X射线机 C型臂X射线机 空气比释动能率 射线质量控制检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20
2
作者 彭峰河 彭如臣 +3 位作者 张雪梅 周万博 高焕锋 李坤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7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价值。方法对41例(82枚支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进行CT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后者为金标准,支架内狭窄程度≥50%视为ISR,评价CTA诊断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价值。方法对41例(82枚支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进行CT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后者为金标准,支架内狭窄程度≥50%视为ISR,评价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分析影响CTA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本组82枚支架CAG检出10枚(12.2%)发生ISR,14枚支架因图像质量差CTA无法评价。在CTA可评估的68枚支架中,CAG检出6枚ISR,CTA发现7枚ISR,CTA对ISR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6.8%、71.4%和98.4%,与CAG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可评估的68枚支架中:心率<70次/分钟有65枚(95.6%),支架直径≥3.0mm者54枚(79.4%),支架壁厚度<140μm者53枚(77.9%)。在不可评估的14枚支架中:心率≥70次/分钟有12枚(85.7%),支架直径<3.0 mm者12枚(85.7%),支架壁厚度≥140μm者13枚(92.9%)。患者心率、支架直径及支架壁厚度与支架的可评价性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能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对慢心率、薄壁、大直径支架患者的可评估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术 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MRI诊断 被引量:8
3
作者 彭如臣 沈秀芝 +1 位作者 张殿平 信瑞强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6期456-458,共3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对16例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MRI特点,包括双后交叉韧带征、双前交叉韧带征、半月板反转征、空领结征、碎块内移征、外周残半月板征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6例半月板桶柄状撕... 目的分析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对16例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MRI特点,包括双后交叉韧带征、双前交叉韧带征、半月板反转征、空领结征、碎块内移征、外周残半月板征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6例半月板桶柄状撕裂中,双后交叉韧带征8例;双前交叉韧带征2例,碎块内移征16例,外周残半月板征16例,16个可见空领结征,3例可见半月板翻转征。结论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在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为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半月板 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MSCT冠状动脉造影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彭峰河 彭如臣 +3 位作者 马国武 王晓艳 周宏 张殿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8期1348-1353,共6页
目的探讨患者心率、支架直径及支架壁厚度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析患者心率、支架直径及支架壁厚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与常规冠状动... 目的探讨患者心率、支架直径及支架壁厚度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析患者心率、支架直径及支架壁厚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金标准比较,评价CTA诊断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准确性。结果本组41例患者共置入不锈钢药物洗脱支架82枚,CAG检出10枚(12.2%)发生ISR,14枚支架因图像质量差CTA无法评价。在可评估的68枚支架中:心率<70次/min有65枚(95.6%),直径支架≥3.0mm者54枚(79.4%),支架壁厚度<140μm者53枚(77.9%)。在不可评估的14枚支架中:心率≥70次/min有12枚(85.7%),支架直径<3.0mm有12枚(85.7%),支架壁厚度≥140μm者有13枚(92.9%)。68枚支架中,CAG检出6枚ISR,而CTA发现7枚ISR,其中2枚为假阳性,1枚假阴性,CTA对ISR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6.8%、71.4%和98.4%。结论 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能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心率、支架直径及支架壁厚度影响CTA图像质量,慢心率、薄壁、大直径支架的可评估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部隐匿性骨折的MRI诊断 被引量:4
5
作者 彭如臣 沈秀芝 +1 位作者 张殿平 信瑞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6期120-121,151,共3页
目的:探讨膝部隐匿性骨折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X线平片(检查阴性而MRI诊断骨折的63例外伤患者的MRI资料。结果:63例共75处膝部隐性骨折。以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最常见。结论:MRI能敏感显示膝部隐匿性骨折,... 目的:探讨膝部隐匿性骨折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X线平片(检查阴性而MRI诊断骨折的63例外伤患者的MRI资料。结果:63例共75处膝部隐性骨折。以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最常见。结论:MRI能敏感显示膝部隐匿性骨折,MRI是隐性骨折早期诊断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损伤 隐匿性骨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41
6
作者 刘兴宇 聂永康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7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早期腔隙性脑梗死影像特点,探讨CT与MRI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院神经内科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CT和MRI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 目的调查分析早期腔隙性脑梗死影像特点,探讨CT与MRI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院神经内科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CT和MRI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结果 CT和MRI方法均可以检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其中CT检出145个病灶,MRI检出742个病灶,MRI检出的病灶数目是CT的5.12倍;病灶直径>5mm时,CT检出142个,MRI检出的病灶486个,检出直径<5mm的病灶,CT检出率为2.07%(3/145),MRI检出率为34.50%(25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脑梗死的不同病灶部位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有差异(χ2=147.02,P<0.05)。结论 CT、MRI影像学检查可应用于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MRI方法较CT更清晰准确发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微小病灶,是临床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信瑞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5期100-100,共1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经膝关节镜证实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MRI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MRI影像学表现包括:双前角征,双后交叉韧带征,碎片内移征和领结消失征。结果 27例半月...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经膝关节镜证实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MRI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MRI影像学表现包括:双前角征,双后交叉韧带征,碎片内移征和领结消失征。结果 27例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患者,双前角征5例,双后交叉韧带征9例,碎片内移征8例和领结消失征5例。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在MRI上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对临床上此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半月板 损伤 撕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李爱民 贤少忠 +2 位作者 曾燕荣 彭如臣 刘凤阁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86-186,189,F0003,共3页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是对起源于副神经节组织的所有肿瘤的统称,因其发病率低,病例报道数较少,所以人们对其认识不足,常常误诊。本文对我院手术病理证实为PGL的4例病例的实验室检查、影像资料及临床诊治进行分析,结合...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是对起源于副神经节组织的所有肿瘤的统称,因其发病率低,病例报道数较少,所以人们对其认识不足,常常误诊。本文对我院手术病理证实为PGL的4例病例的实验室检查、影像资料及临床诊治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临床分析 副神经节组织 病例报道 实验室检查 病理证实 临床诊治 影像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的评估
9
作者 彭如臣 沈秀芝 马国武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8期197-199,共3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深度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MRI对57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观察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 目的评估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深度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MRI对57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观察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局限于内膜11例,浸润浅肌层21例,浸润深肌层13例,浸透浆膜12例。对照病理结果,对肿瘤局限于内膜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1.8%、95.7%、92.9%,浸润浅肌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7%、91.7%、89.4%,浸犯深肌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6%、95.5%、92.9%,浸透浆膜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7%、97.8%、96.4%。结论 MRI可以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准确分期,尤其对准确判断肌层有无浸润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肌层侵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制定床旁摄影标准的重要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广民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第5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制定X射线床旁摄影标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床旁摄影规定》颁布前后4组数据进行比对:①住院患者床旁摄影比例;②床旁摄影影像诊断的阳性率;③床旁摄影影像无法诊断数量;④床旁摄影过程中的医患纠纷数量。结果:颁布《床... 目的:探讨制定X射线床旁摄影标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床旁摄影规定》颁布前后4组数据进行比对:①住院患者床旁摄影比例;②床旁摄影影像诊断的阳性率;③床旁摄影影像无法诊断数量;④床旁摄影过程中的医患纠纷数量。结果:颁布《床旁摄影规定》后床旁摄影比例降低,床旁摄影影像诊断的阳性率符合标准并且影像质量提高;床旁摄影过程中纠纷数量减少。结论:《床旁摄影规定》有效的规定了床旁摄影的范围和摄影的工作流程,规范了标准,使床旁摄影更加合理化和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摄影 规定 合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下梗死远隔皮层重塑VBM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建新 冀旗玲 +1 位作者 那旭 李坤成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09-1314,共6页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探讨皮层下梗死患者远隔部位的脑灰质结构重塑及其与运动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例皮层下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5天内、3个月后行高分辨率MRI全脑容积扫描,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运...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探讨皮层下梗死患者远隔部位的脑灰质结构重塑及其与运动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例皮层下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5天内、3个月后行高分辨率MRI全脑容积扫描,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运动力指数(MI)评估,应用VBM方法计算患者急性期、陈旧期全脑灰质体积的差异,并分析其与康复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陈旧期时患侧中央前回、中扣带回及健侧小脑VI区、Crus1灰质体积明显减少,而健侧中央前回、眶额回、腹侧前额叶及患侧小脑Crus1灰质体积增加,且双侧中央前回、健侧小脑VI区、眶额回灰质体积与康复评分(NIHSS和MI)相关。结论皮层下脑梗死后存在广泛的远隔皮层重塑,可能与患者预后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对揭示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灰质体积 缺血性卒中 磁共振成像 皮层重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