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互动式教学的体会和思考
1
作者 马伟 王倩 +1 位作者 杜娟 刘安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7期78-80,共3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实验课是主要的教学环节。互动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中灵活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实验课是主要的教学环节。互动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中灵活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实验课 互动式教学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探讨
2
作者 瓦龙美 王秀琴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0年第S1期211-211,213,共2页
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 ,是学士和硕士连读的一种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新型模式 ,既不同于 5年制的本科教学 ,又不同于 3年制的研究生教学。作者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对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 ,突出对学... 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 ,是学士和硕士连读的一种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新型模式 ,既不同于 5年制的本科教学 ,又不同于 3年制的研究生教学。作者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对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 ,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科学作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 ,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 ,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医学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组织胚胎学的教学质量 被引量:2
3
作者 苏红星 孟庆峰 王秀琴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0年第S1期81-82,共2页
组织胚胎学在基础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形态学科。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 ,基础医学教育正在不断走向多媒体化、网络化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 组织胚胎学在基础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形态学科。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 ,基础医学教育正在不断走向多媒体化、网络化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表现形式是静止的、模式的、并有一定的局限性 ,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势在必行。 2、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教学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多媒体教学要和传统的教学法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组织胚胎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组织胚胎学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倩 马伟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期59-60,共2页
围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学生自主授课法和多媒体互动教学法总结教学体会,就组织胚胎学实验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探索,旨在通过多种方法提高组织胚胎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 实验课教学方法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脾虚证大鼠胰岛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秀琴 尚宏伟 +3 位作者 曾晓蓓 孟庆峰 王兴翠 杨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1-255,I013,共6页
目的研究实验性脾虚证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胰岛淀粉样多肽、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分泌活动的变化,探讨中医学脾虚证发病与胰岛激素分泌活动的关系。方法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2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性脾虚组、自然恢复组... 目的研究实验性脾虚证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胰岛淀粉样多肽、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分泌活动的变化,探讨中医学脾虚证发病与胰岛激素分泌活动的关系。方法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2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性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和中药治疗组。4组动物同时麻醉处死,取胰尾固定于Bouin液,制成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胰岛B细胞胰岛素和胰岛淀粉样多肽、A细胞胰高血糖素和D细胞生长抑素,并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免疫染色强度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脾虚组胰岛B细胞胰岛素和A细胞胰高血糖素免疫染色明显减弱,而D细胞生长抑素和B细胞胰岛淀粉样多肽免疫染色明显增强。结论上述结果提示,胰岛细胞激素分泌活动失常可能与脾虚证代谢异常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 实验性 脾虚证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低氧小鼠肺组织糖蛋白的变化
6
作者 瓦龙美 翁瑞 曾晓蓓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目的 :研究在慢性常压低氧下的小鼠肺组织多糖、粘蛋白的适应性变化。方法 :低氧 (1 0 % )第 1、3、5、7天分别取左肺中部组织作冰冻切片 ,以高碘酸Schiff反应 (PAS)显示糖原及粘蛋白并进行光镜观察。结果 :与动脉平滑肌比较 ,低氧小鼠... 目的 :研究在慢性常压低氧下的小鼠肺组织多糖、粘蛋白的适应性变化。方法 :低氧 (1 0 % )第 1、3、5、7天分别取左肺中部组织作冰冻切片 ,以高碘酸Schiff反应 (PAS)显示糖原及粘蛋白并进行光镜观察。结果 :与动脉平滑肌比较 ,低氧小鼠支气管平滑肌糖原合成一过性增强 ;静脉内皮细胞糖代谢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动脉 ;低氧能刺激支气管粘膜分泌细胞分泌粘蛋白 ,反应随低氧作用时间而变化。结论 :小鼠肺组织糖原、粘蛋白代谢在慢性低氧下产生适应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低氧 小鼠 肺组织 糖蛋白 高磺酸Schiff反应 杯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卵黄囊与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生物学特性相似吗?
7
作者 韩小强 瓦龙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0期7817-7824,共8页
背景:与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来源于早期胚胎的卵黄囊间充质干细胞有更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塑性,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分化为成血管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启动胚胎血管发生和造血组织发育。目的:探讨小鼠卵黄囊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背景:与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来源于早期胚胎的卵黄囊间充质干细胞有更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塑性,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分化为成血管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启动胚胎血管发生和造血组织发育。目的:探讨小鼠卵黄囊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设计,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3/2007-01在首都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妊娠10d的ICR小鼠80只,由首都医科大学动物部提供。方法:显微分离ICR小鼠胚胎卵黄囊,经Ⅰ型胶原酶消化得到卵黄囊细胞,取贴壁细胞培养,于接近90%融合时按1∶2进行传代。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1代细胞,以地塞米松、胰岛素定向诱导卵黄囊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诱导其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主要观察指标: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卵黄囊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卵黄囊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和细胞周期;钙钴法测定卵黄囊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组织化学检测卵黄囊间充质干细胞化学变化;油红O检测诱导成脂能力;免疫荧光法鉴定诱导成血管内皮细胞能力。结果:体外培养获得的小鼠卵黄囊间充质干细胞大多数呈梭形;原代和第1代细胞均为CD44,CD105阳性,CD34也有少量表达;67.4%细胞处于G0/G1期,13.9%细胞处于S期;P1代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苏丹黑B反应呈阴性,PAS染色呈阳性;成脂诱导1周后,胞浆中有脂滴形成,经油红O染色脂滴为鲜红色;成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后,细胞由原来梭形或多角形渐变为圆形或椭圆形,且内皮细胞标志物FLK1染色呈阳性。结论:小鼠卵黄囊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与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囊 间充质干细胞 流式细胞术 细胞组织化学 分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脾虚证胃粘膜生长抑素mRNA原位杂交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秀琴 曾晓蓓 +2 位作者 尚宏伟 王兴翠 杨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3-298,I015,共7页
为探讨脾虚证时生长抑素分泌失常的机理,用Wistar雄性大鼠2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性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和中药治疗组。4组动物同时处死,取胃制成恒冷箱切片,以地高辛标记的生长抑素cRNA为探针,用原位杂交法显示胃... 为探讨脾虚证时生长抑素分泌失常的机理,用Wistar雄性大鼠2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性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和中药治疗组。4组动物同时处死,取胃制成恒冷箱切片,以地高辛标记的生长抑素cRNA为探针,用原位杂交法显示胃粘膜D细胞中的生长抑素mRNA,并对细胞内杂交信号进行了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脾虚组胃粘膜D细胞mRNA表达增强,细胞密度增大。与自然恢复组相比,中药治疗组的D细胞mRNA的表达和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近。本研究提示,脾虚证大鼠胃粘膜D细胞生长抑素mRNA的高表达导致生长抑素合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D细胞 胃粘膜 脾虚证 大鼠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与缺氧复氧所致神经细胞凋亡及银杏叶提取物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季凤清 岳旭 +3 位作者 孙海梅 郭艳茹 郭崇洁 赵天德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缺氧复氧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中药银杏叶提取物的保护机制。方法 实验使用胎龄 16~ 17日Wistar大鼠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 ;采用Wright Giemsa染色 ,光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原位末...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缺氧复氧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中药银杏叶提取物的保护机制。方法 实验使用胎龄 16~ 17日Wistar大鼠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 ;采用Wright Giemsa染色 ,光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原位末端标记法确立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凋亡病理模型 ;应用NADPH d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细胞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表达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检测。 结果 缺氧复氧可以使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发生凋亡 ,随缺氧时间的延长 ,凋亡细胞数渐多 ,至缺氧 8h复氧 18h达高峰 ;在缺氧 2h(H2 R0 组 )和缺氧 8h复氧 18h(R8R1 8)组中神经细胞NOS表达均显著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EGB能显著抑制此双时相NOS活性的增强 ,并明显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 结论 缺氧复氧损伤可诱导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发生凋亡。NOS表达增强从而使NO产生增加可能是缺氧复氧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银杏叶提取物 (EGB)经下调NOS表达活性 ,抑制NO的产生保护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免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原代培养 神经元 一氧化氮合酶 银杏叶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氧时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的动态表达及银杏叶提取物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季凤清 岳旭 +3 位作者 郭艳茹 孙海梅 郭崇洁 赵天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5-318,T053,共5页
本文研究了缺氧复氧时原代培养的大鼠神经细胞 NOS的动态表达及银杏叶提取物的调节作用 ,藉以探讨 NO在缺血缺氧导致神经细胞损伤时的作用以及银杏叶提取物的保护机制。实验使用胎龄 15~ 17d大鼠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 ,... 本文研究了缺氧复氧时原代培养的大鼠神经细胞 NOS的动态表达及银杏叶提取物的调节作用 ,藉以探讨 NO在缺血缺氧导致神经细胞损伤时的作用以及银杏叶提取物的保护机制。实验使用胎龄 15~ 17d大鼠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 ,建立缺氧复氧神经元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缺氧复氧组和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应用 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细胞 NOS的动态表达 ,并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缺氧复氧可以使神经细胞的 NOS呈双时相的升高 :在单纯缺氧 2、4、6、8h组及缺氧加复氧 18h组中 ,缺氧 2 h组及缺氧 8h复氧 18h组与对照组相比 NOS阳性细胞数量增多 ,染色加深 ,酶活性增强 ,经统计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其它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中药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抑制上述两组的NOS活性增强。本文结果提示 :缺氧及缺氧复氧可以使神经细胞 NOS活性呈双时相增强 ,NO的升高可能是缺氧复氧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的原因之一 ;银杏叶提取物对缺氧复氧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银杏叶提取物 缺氧复氧 原代培养 神经元 大鼠 大脑皮层 脑缺血缺氧损伤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回肠5-HT及其受体和IL-2、IL-6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素贤 王秀琴 +3 位作者 杜鹃 孙海梅 曾晓蓓 李宝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6-230,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中回肠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5-HTR)、细胞因子IL-2、IL-6的变化,探讨脾虚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及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脾虚证的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图像分析、放射免疫和免疫印迹法。结果... 目的研究大鼠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中回肠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5-HTR)、细胞因子IL-2、IL-6的变化,探讨脾虚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及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脾虚证的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图像分析、放射免疫和免疫印迹法。结果大鼠脾气虚合并胃溃疡模型中5-HT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回肠黏膜上皮及肠腺细胞;5-HTR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主要位于肠绒毛及腺体间结缔组织,在肠壁平滑肌、肌间神经丛也有表达;5-HT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含量均增加,免疫印迹法示回肠5-HTR含量增加,且随病程进展,而进一步升高;经过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后,上述异常变化得到纠正。在造模初期,IL-2、IL-6的分泌活性增加,随着脾虚胃溃疡发病的进一步发展,IL-2、IL-6的分泌活性降低。结论大鼠脾气虚胃溃疡模型中回肠组织5-HT及其受体含量的增高,是大鼠脾虚胃溃疡发病的机理之一,加味四君子汤能通过纠正这些变化而发挥治疗作用。IL-2、IL-6分泌活性的改变可能与大鼠脾虚胃溃疡的病程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IL-2 IL-6 免疫组织化学 放射免疫测定 免疫印迹法 脾虚胃溃疡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对人脐血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荣平 季凤清 +4 位作者 孙海梅 王丹妮 曾小蓓 赵春礼 杨慧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羊膜上皮细胞对人脐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原代培养人羊膜上皮细胞,通过高速离心制备成条件培养液(CM)对P1代脐血干细胞进行诱导,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 目的探讨羊膜上皮细胞对人脐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原代培养人羊膜上皮细胞,通过高速离心制备成条件培养液(CM)对P1代脐血干细胞进行诱导,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其酪氨酸羟化酶(TH)及多巴胺转运体(DA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代脐血干细胞经羊膜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后,TH及DAT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印迹分析结果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一致。结论羊膜上皮细胞能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诱导分化 多巴胺能神经元 羊膜上皮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人脐带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荣平 季凤清 +6 位作者 孙海梅 王屹 曾晓蓓 赵春礼 杨慧 李雪梅 贾晓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最佳诱导条件。方法体外分离、原代培养人脐血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分别以EGF+bFGF、ATRA、ATRA+EGF+bFGF、纹状体条件培养液、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其进行诱... 目的探讨人脐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最佳诱导条件。方法体外分离、原代培养人脐血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分别以EGF+bFGF、ATRA、ATRA+EGF+bFGF、纹状体条件培养液、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其进行诱导,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DA能神经元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比较各组对人脐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DA能神经元的诱导作用,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纹状体条件培养液>ATRA+EGF+bFGF组>ATRA组>EGF+bFGF组>对照组。结论纹状体组织对人脐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DA能神经元的诱导作用优于其他各组,并且此作用可能主要源于纹状体的星形胶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诱导分化 多巴胺能神经元 纹状体 星形胶质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人脐带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中大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天娥 王秀琴 +3 位作者 曾晓蓓 李宝红 张华 孙海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7-542,共6页
目的:探讨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中大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为,脾气虚胃溃疡过程中大脑神经细胞分泌生长抑素、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 目的:探讨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中大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为,脾气虚胃溃疡过程中大脑神经细胞分泌生长抑素、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白介素-2的活性均显著增强;放射免疫测定也显示下丘脑SST的分泌活性增强。结论:(1)大鼠实验性脾气虚胃溃疡期间,大脑局部神经、内分泌及免疫活动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2)高级神经中枢参与脾气虚合并胃溃疡疾病过程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 胃溃疡 证病结合模型 大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放射免疫测定技术 大鼠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氧致神经细胞凋亡中Bcl-2、Bax基因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15
作者 季凤清 岳旭 +3 位作者 孙海梅 郭艳茹 郭崇洁 赵天德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8-342,T011,共6页
目的 探讨缺氧复氧致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中Bcl 2、Bax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方法 用胎龄 17~ 18dWistar大鼠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采用TUNEL染色方法、流式细胞术确立缺氧复氧神经细胞... 目的 探讨缺氧复氧致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中Bcl 2、Bax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方法 用胎龄 17~ 18dWistar大鼠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采用TUNEL染色方法、流式细胞术确立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凋亡病理模型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缺氧复氧不同时间Bcl 2、Bax基因的动态表达。 结果  1.缺氧复氧可以使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发生凋亡 ,在分别缺氧 2、4、6、8h ,复氧 0h和18h组中 ,缺氧 4h开始出现凋亡细胞 ,随缺氧时间的延长 ,凋亡细胞数渐多 ,至缺氧 8h ,复氧 18h达高峰 ;2 .在单纯缺氧组中随缺氧时间延长 ,Bcl 2基因表达逐渐下降 ,Bax基因表达逐渐升高 ,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而凋亡的发生也与Bax基因、Bcl 2基因表达呈显著正、负相关性。在缺氧复氧组中 ,未发现相关性。 结论 缺氧复氧可致胎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发生凋亡 ;缺氧复氧所引起Bcl 2基因表达增高 ,Bax基因表达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神经元 细胞凋亡 BCL-2 BAX 缺氧 大鼠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免疫原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季凤清 王屹 +4 位作者 孙海梅 王丹妮 曾晓蓓 赵春礼 杨慧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免疫原性,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的免疫表型;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观察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原代、P1代、诱导分化细胞及干扰素-γ(IFN-γ)刺激异种T淋... 目的探讨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免疫原性,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的免疫表型;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观察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原代、P1代、诱导分化细胞及干扰素-γ(IFN-γ)刺激异种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作用。结果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表达HLA-ABC,微弱表达HLA-DR,经IFN-γ处理后,未明显改变HLA-ABC、HLA-DR的表达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未见各处理组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明显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无论原代、传代细胞、分化细胞及IFN-γ处理的细胞免疫原性均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血 非造血干细胞 免疫原性 脾淋巴细胞 共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气虚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生长抑素相关信号转导分子的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娟 王秀琴 +4 位作者 季凤清 曾晓蓓 尚宏伟 孙海梅 张立新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4-900,共7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及其信号传递分子与脾气虚胃溃疡的发生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鼠,雌、雄性各35只,建立脾气虚胃溃疡大鼠模型;运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分析、RT-PCR及免疫印迹法,分别观察胃黏膜的组织结构、生长抑素含量...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及其信号传递分子与脾气虚胃溃疡的发生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鼠,雌、雄性各35只,建立脾气虚胃溃疡大鼠模型;运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分析、RT-PCR及免疫印迹法,分别观察胃黏膜的组织结构、生长抑素含量、2型生长抑素受体mRNA、细胞外信号传递激酶2(ERK2)表达的变化。结果脾气虚胃溃疡大鼠胃黏膜中,2型生长抑素的蛋白含量增加,生长抑素受体mRNA表达上调,(ERK2)表达下降。结论生长抑素信号传递途径中相关信号分子的变化可能是引起脾气虚胃溃疡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 胃溃疡 生长抑素 信号传递 免疫组织化学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印迹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导因子对人脐带血非造血干细胞神经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季凤清 王屹 +6 位作者 孙海梅 李荣平 王丹妮 曾晓蓓 赵春礼 王秀琴 杨慧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诱导人脐带血非造血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原代培养脐带血非造血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脐带血获得的贴壁细胞的CD34、CD90、CDl66、HLA-ABC、HLA-DR等免疫表型;并用不同诱导因子组合:1.维甲... 目的探讨诱导人脐带血非造血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原代培养脐带血非造血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脐带血获得的贴壁细胞的CD34、CD90、CDl66、HLA-ABC、HLA-DR等免疫表型;并用不同诱导因子组合:1.维甲酸(RA);2.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3RA+EGF+bFGF;4二甲基亚砜(DMSO)+丁羟基茴香醚(BHA)诱导后,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各组脐带血非造血干细胞中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半乳糖苷酶-C(Gal-C)等神经细胞、星型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抗原的表达。结果脐带血非造血干细胞CD90、CD166、HLA-ABC表达阳性;无论那一种诱导因子组合,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的比率均高于神经元及星型胶质细胞;即各组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数>神经元的细胞数>星型胶质细胞数。对于少突胶质细胞(Ga-C)以RA+EGF+bFGF组合诱导率最高,达57.02%,其次是DMSO+BHA诱导组。而对于神经元及星型胶质细胞的分化各组比较,以RA组最高,其次是DMSO+BHA诱导组合。结论RA对神经元及星型胶质细胞的诱导作用较好,而RA+EGF+bFGF组合对于少突胶质细胞诱导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胶质细胞 流式细胞术 人脐带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下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差异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孙海梅 季凤清 +3 位作者 李荣平 王屹 曾晓蓓 张立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5期51-53,I000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条件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10在首都医科大学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①用复方枸橼酸血液保存液和肝素钠两种不同的抗凝血剂保存的人脐带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新鲜脐带血,... 目的:观察不同条件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10在首都医科大学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①用复方枸橼酸血液保存液和肝素钠两种不同的抗凝血剂保存的人脐带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新鲜脐带血,获取的单个核细胞,经椎虫蓝染色进行活细胞计数,比较所获得的单个核细胞数。②用不同密度1×109L-1,2×109L-1,5×109L-1接种单个核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培养的细胞免疫表型。③分别用高糖和低糖DMEM培养液(含体积分数0.1的胎牛血清)培养单个核细胞,其他条件相同,从72h后对所形成的细胞克隆进行计数,对两种培养基形成的细胞克隆和生长状况进行比较。结果:①不同抗凝血剂抗凝的人脐带血所获得的单个核细胞数及细胞生长状态:用肝素钠抗凝血剂保存的人脐带血所获得的单个核细胞数和细胞生长状态明显优于用复方枸橼酸血液保存液保存的人脐带血(P<0.05)。②不同接种密度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贴壁生长状态及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较低密度接种细胞并不能形成大量贴壁细胞,而以5×109L-1密度接种,72h后单个核细胞开始贴壁并开始形成细胞克隆,在10d后出现梭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逐渐形成均一梭形。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培养的细胞为非造血间充质干细胞。③两种培养基形成的细胞克隆数和生长状况:在10d以后,用低糖DMEM组培养的单个核细胞形成的细胞克隆数与高糖DMEM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肝素钠作为人脐带血保存液能获得大量的单个核细胞,有利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②5×109L-1细胞接种密度有利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③用低糖DMEM作为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有利于细胞克隆的形成和维持,对保持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特性有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干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虚胃溃疡大鼠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传递分子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鹃 王秀琴 +3 位作者 季凤清 李宝红 曾晓蓓 孙海梅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8-562,共5页
目的探讨脾虚证时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中信号分子表皮生长因子(EGF)、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变化及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脾虚证的机理。方法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免疫印迹法。结果脾虚胃溃疡大鼠下颌下腺颗粒曲... 目的探讨脾虚证时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中信号分子表皮生长因子(EGF)、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变化及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脾虚证的机理。方法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免疫印迹法。结果脾虚胃溃疡大鼠下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内EGF阳性反应产物的含量增加,胃黏膜磷酸化的ERK减少,胃溃疡愈合延迟;经过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后,上述异常变化得到纠正。结论EGF信号传递分子表达的变化可能是脾虚胃溃疡的发病机理之一,加味四君子汤能通过纠正这些变化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胃溃疡 表皮生长因子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 四君子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