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80例肝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董金玲 丁惠国 +2 位作者 李霞 刘斌臣 王颖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我院肝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肝病种类的变化。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880例肝病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肝功能、甲胎蛋白等37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病死亡患者的病种构成中,肝硬化病死率从2... 目的探讨我院肝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肝病种类的变化。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880例肝病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肝功能、甲胎蛋白等37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病死亡患者的病种构成中,肝硬化病死率从2002年的33.6%降至2005年的26.9%;而原发性肝癌病死率从2002年的37.5%上升至2005年的44.5%,但均无显著性差异。880例死亡患者合并3个以上并发症者占89.1%。结论□原发性肝癌已成为主要的肝病死亡类型,多种并发症共存是慢性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癌 重型肝炎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内科治疗的选择与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丁惠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579-1582,共4页
心得安推荐作为预防Child A或B级肝硬化患者中-重度静脉曲张初次出血;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为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VB)的首选药物,控制出血疗效85%-90%;心得安或联合5-单硝异山梨醇、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可作为预防静脉曲张再出血的... 心得安推荐作为预防Child A或B级肝硬化患者中-重度静脉曲张初次出血;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为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VB)的首选药物,控制出血疗效85%-90%;心得安或联合5-单硝异山梨醇、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可作为预防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方法;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仅为Child B或C级患者准备肝脏移植的过度.内科联合治疗方法的评价需要循症医学的证据,轻度静脉曲张及早期门脉高压的治疗策略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心得安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 内镜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病患者:良好的日常起居比药物治疗更重要
3
作者 丁惠国 《肝博士》 2009年第2期18-19,共2页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无酒不成席"。在中国,酒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待客要备酒、红白喜事要喝酒。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日常起居 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肝硬化 患者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病与急性乙型肝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海 马军伟 +2 位作者 李冰 董培玲 丁惠国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分析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主要药物及其临床特点与转归。方法:临床诊断药物性肝病患者16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103例,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肝脏生化等指标。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主要的药物是治疗皮肤病、风湿... 目的:分析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主要药物及其临床特点与转归。方法:临床诊断药物性肝病患者16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103例,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肝脏生化等指标。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主要的药物是治疗皮肤病、风湿性疾病的中草药,抗生素、降压药及降糖药等;药物性肝病女性患者明显高于急性乙型肝炎组,P<0.001,临床表现中发热、皮疹及自身抗体阳性率较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高;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丙氨酸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高于药物性肝病患者(P<0.05)。结论:导致药物性肝病的主要药物为中草药、抗生素、降压药,药物性肝病女性患者数、发热及皮疹等临床体征及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乙型肝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药物性 慢性乙型肝炎 体征和症状 丙氨酸转氨酶类 胆红素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体外大鼠肝星状细胞内Ca^2+浓度变化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尚宏伟 王利军 +5 位作者 王兴翠 尤红 唐淑珍 高尔静 丁惠国 贾继东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7-880,共4页
目的研究硫化氢(H2S)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6(HSC-T6)Ca2+浓度、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活化HSC-T6用含10小牛血清DMEM培养液制备为1×105个肝星状细胞(HSC)悬液。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细胞后,在不同刺激条件下,利用激光... 目的研究硫化氢(H2S)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6(HSC-T6)Ca2+浓度、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活化HSC-T6用含10小牛血清DMEM培养液制备为1×105个肝星状细胞(HSC)悬液。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细胞后,在不同刺激条件下,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动态扫描HSC-T6细胞内Ca2+荧光强度(FI)变化,FI表示细胞内Ca2+浓度。四唑盐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H2S供体——NaSH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低浓度H2S(100μmol/L)明显降低HSC-T6细胞内Ca2+浓度(P<0.05),而细胞增殖增加(增殖率为116);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可阻断H2S的作用。高浓度H2S(1mmol/L)刺激HSC-T6细胞内Ca2+浓度增加,但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低浓度H2S通过激活HSC-T6细胞KATP通道降低细胞内Ca2+浓度,可能通过调节细胞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H2S刺激HSC-T6细胞内Ca2+浓度增加。提示H2S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发生机制中具有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肝星状细胞 四唑盐比色法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细胞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S区基因缺失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鹏 张大可 +6 位作者 周莉 董培玲 李秀惠 姚勤伟 王淑珍 丁惠国 曾长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全序列,分析S区基因缺失模式、频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慢性HBV感染者59例,其中HBV携带7例,慢性肝炎31例,肝硬化10例,重型肝炎6例,原发性肝癌5例。结果25.4%(15/59)慢性HBV感染者有S区基因缺失... 目的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全序列,分析S区基因缺失模式、频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慢性HBV感染者59例,其中HBV携带7例,慢性肝炎31例,肝硬化10例,重型肝炎6例,原发性肝癌5例。结果25.4%(15/59)慢性HBV感染者有S区基因缺失,未发现S基因缺失。Pre-S基因缺失均见于C基因型患者。Pre-S基因缺失患者中,20%(3/15)HBsAg、抗HBs共存,与无S区缺失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reS基因缺失与病程(偏相关系数0.28,P=0.049)、抗病毒治疗(偏相关系数-0.451,P=0.036)有密切关系。结论Pre-S基因缺失在基因C型、严重肝病及活动性HBV复制患者多见,可能与病程长及抗病毒治疗有关。Pre-S基因缺失可导致HBV免疫逃避或免疫治疗失败,可能是肝脏疾病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前S基因缺失 慢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及肝组织T细胞亚群、NK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转归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韩莹 孙琳 +2 位作者 李鹏 刘晖 丁惠国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703-707,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及肝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临床转归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34例;HBV相关肝衰竭患者54例,其中,慢性肝功能衰竭(chr... 目的探讨外周血及肝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临床转归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34例;HBV相关肝衰竭患者54例,其中,慢性肝功能衰竭(chronicliverfailure,CLF)31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23例。10例CHB患者经肝脏活检、5例ACLF患者行肝脏移植获得肝组织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组织中CD8+T细胞、NK细胞频率。结果 ACLF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4.79%±2.58%)明显高于CLF患者(3.24%±2.22%)及CHB患者(3.46±1.78%,P<0.05);CLF患者Treg细胞频率低于CHB患者,但无显著性差异。动态观察发现,CLF患者Treg细胞频率持续低水平;而ACLF患者Treg细胞频率先升高,随着肝功能恢复,Treg细胞频率下降。CLF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939.2±466.2、544.1±300.9、391.8±240.6,明显低于CHB患者(1567.4±556.6、864.2±289.4、563.3±315.1)及ACLF患者(1596.1±1151.6、923.1±701.5、576.8±392.2,P<0.01)。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与CHB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显示,ACLF患者肝组织CD8+T细胞、NK细胞浸润较CHB患者明显增加。结论 CLF患者存在严重的T淋巴细胞"耗竭"。外周血Treg细胞在ACLF发生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肝组织CD8+、NK细胞浸润增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恶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肝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患者bcp/pc区点突变模式、pres区缺失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鑫 武彦宁 +4 位作者 张大可 董培玲 范春蕾 李磊 丁惠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4-330,共7页
目的阐明HBV(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不同临床阶段bcp/pc(basic core promoter,BCP/precore,PC)点突变模式及pres区缺失突变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HBV感染患者180例,其中,无症状HBV携带者13例,慢性乙型肝炎者75例,HB... 目的阐明HBV(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不同临床阶段bcp/pc(basic core promoter,BCP/precore,PC)点突变模式及pres区缺失突变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HBV感染患者180例,其中,无症状HBV携带者13例,慢性乙型肝炎者75例,HBV相关肝硬化及肝癌分别为62、30例。Qiagen法提取血清HBV-DNA,常规PCR扩增目的基因,纯化PCR产物ABI377DNA自动测序仪直接双向测序。直接测序失败者,回收目的 DNA与PMD-18T载体连接,克隆质粒双向测序。DNAStar软件包的SeqMan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Bcp/pc区点突变包括nt1753、nt1762、nt1764、nt1776、nt1803、nt1846、nt1896。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HBV相关肝硬化及肝癌患者nt 1762(nt 1764)点突变率分别为7.7%、68.0%、72.7%(68.0%)及90.9%(81.8%),肝癌患者G1896A突变频率占54.6%。A1762T+G1764A联合突变占36%;A1762T、G1764A、G1896A联合突变占11%;T1753A/C、A1762T、G1764A、G1896A发生率为7%。克隆测序显示,肝硬化及肝癌患者bcp区起始点A1727G点突变率分别为72%、63%。HBeAg阴性患者存在更多的基因变异(P=0.022),G1776A和G1896A突变是HBeAg阴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Bcp区点突变与HBeAg阴性无明显关系。肝硬化和肝癌患者pres基因缺失突变频率最高,肝癌及肝硬化患者pres1、pres2及pres1+s2缺失频率分别为7.1%、71.4%、7.1%及41.2%、58.8%、29.4%(P<0.05)。结论 A1727G、A1762T、G1764A及A1762T/G1764A联合突变、pres缺失在HBV相关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多见,可能是肝脏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G1776A和G1896A突变是HBeAg阴性的独立预测因素。Bcp/pc点突变及pres区缺失可能为肝癌发生的早期预测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bcp/pc区变异 联合突变 pres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价值的再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鹏 刘珲 +6 位作者 孙琳 范春蕾 李磊 董培玲 张斌 李宁 丁惠国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712-715,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病理确诊的HCC185例及肝炎肝硬化125例为研究对象,AFP测定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将AFP测定值连续划分为9个数据段,计... 目的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病理确诊的HCC185例及肝炎肝硬化125例为研究对象,AFP测定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将AFP测定值连续划分为9个数据段,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及准确度。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最适合临界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AFP水平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AFP Cut-off值为20μg/L时敏感度最高,为54.6%;400μg/L时特异度最高,为97.6%;250μg/L时,阳性似然比、特异度及诊断优势比均为最高,分别为12.838、97.6%及18.109,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22。AFP水平与年龄、性别、ALT水平、Child分级及HBeAg阳性与否无关。AFP<20μg/L的HCC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AFP≥20μg/L的患者(P<0.05),对于AFP<20μg/L的患者,手术治疗1年生存率高于非手术治疗(P<0.05)。结论对于HCC的诊断,AFP为250μg/L时效能最高。AFP水平与HCC患者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CUT-OFF值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Ghrelin、生长激素释放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淑珍 尚宏伟 +3 位作者 王兴翠 李冰 张斌 丁惠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3230-3233,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Ghrelin、GRH与GH关系,观察肝硬化患者胃黏膜Ghrelin表达.方法:2006-06/2007-02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2例,以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ELISA法测定血浆Ghrelin、GRH及GH浓度,免疫组...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Ghrelin、GRH与GH关系,观察肝硬化患者胃黏膜Ghrelin表达.方法:2006-06/2007-02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2例,以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ELISA法测定血浆Ghrelin、GRH及GH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胃黏膜组织中Ghrelin的表达.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浆Ghrelin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ChildC级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与ChildA级比较明显降低(0.75±0.479ng/Lvs1.38±1.064ng/L,P<0.05).Child-B级与Child-A级组无明显差异.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GH水平与Ghrelin呈负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与GRH呈正相关(r=0.868,P<0.001),Ghrelin与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呈明显正相关(r=0.357,0.377,0.367,P<0.05).肝炎肝硬化患者胃黏膜Ghrelin表达均不同程度阳性.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高GH血症与GRH增加有关,其机制不清楚;血浆Ghrelin水平可反映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ELIN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释放素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埃索美拉唑及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治疗肝硬化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文敏 马怡静 +2 位作者 董培玲 丁惠国 金瑞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 评价以埃索美拉唑及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根除效果及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25例,行胃镜检查,碳14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确... 目的 评价以埃索美拉唑及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根除效果及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25例,行胃镜检查,碳14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确定是否有Hp感染。Hp阳性者接受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或替硝唑治疗7~14 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4C-UBT,并监测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的肝、肾、凝血功能和血常规。结果 肝硬化患者Hp现症感染率为57.6%(72/125),Child-Pugh A至C级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为42.9%、57.5%、6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肝功能Child-Pugh评分C级患者的溃疡病发生率[68.0%(34/50)]显著高于A级[28.6%(10/35)]和B级[32.5%(1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72例患者Hp根除率为79.2%(57/72)。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72例Hp阳性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分别由治疗前的(97.83±34.42)U/L、(131.37±37.53)U/L、(75.85±23.74)μmol/L降至(42.56±8.78)U/L、(60.26±10.27)U/L、(32.29±6.78)μmol/L,P值分别为0.005、0.019、0.008。抗Hp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功能、血常规、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肝硬化患者溃疡病发生率随Child-Pugh分级增高逐渐升高,以埃索美拉唑和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适用于肝硬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三联疗法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碳氧-血氧仪无创监测肝硬化急性出血者血红蛋白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范春蕾 单晶 +6 位作者 张剑 丁惠国 张月宁 李国英 魏光华 刘静 李宁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红蛋白的监测非常重要,但必须通过采血化验,有创、耗时、且非连续性监测。新型MasimoRadical-7脉搏碳氧-血氧仪可以无创连续监测正常人的血红蛋白浓度,本研究旨在评价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该仪器... 目的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红蛋白的监测非常重要,但必须通过采血化验,有创、耗时、且非连续性监测。新型MasimoRadical-7脉搏碳氧-血氧仪可以无创连续监测正常人的血红蛋白浓度,本研究旨在评价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该仪器对血红蛋白浓度的判断的价值。方法4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住院患者被纳入研究,间断采集其静脉血进行血红蛋白(HGB)浓度的检测,同时用MasimoRadical-7脉搏碳氧-血氧仪连续无创检测血红蛋白(SpHb)的浓度。结果分别用两种方法检测47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得到83组配对的检测数据,HGB为(6.76+1.93)g/dL,SpHb为(8.80+2.50)g/dL,差值为1.92s/d](95%CI:-0.43~4.27g/dL),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于其中HGB〈4g/dL的6组检测数据,HGB值为(3.22±0.73)g/dL,SpHb的值为(3.67±1.12)g/dL,二者的差值缩小为0.45±0.67g/dL,P=-0.159,提示此时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896,r^2=0.803,P=-0.000),呈直线正相关,直线方程为y=1.18x+0.712。利用Bland—Altman法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两方法的偏倚为1.92g/dL,两方法差值占均值比为25.1%。用无创法检测血红蛋白,会将37.1%需要输血的患者错误判断为无需输血(输血的界值为7g/dL)。结论MasimoRadical-7脉搏碳氧一血氧仪可以实时无创监测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趋势,与传统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于极重度贫血患者检测的准确性相对较高。但该方法对于急性失血及中重度贫血患者,精密度较高而精确性不够,存在系统偏倚,可能会误导输血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脉搏碳氧-血氧仪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慢性肝脏疾病及改善营养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雪梅 丁惠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8-331,共4页
人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前叶嗜酸粒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大部分通过其递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发挥作用。其能够治疗慢性肝病及改善严重创伤、烧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心力衰竭等危重症患者的营养代谢状态。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营养不良 慢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信号分子H_2S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翟云 蔡照华 +1 位作者 王利军 丁惠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2651-2653,共3页
H2S、NO及CO共同构成了机体新的气体信号分子系统,他们在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形成独立又相互作用的体系.本文综述了气体信号分子H2S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对肝脏微循环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防治提... H2S、NO及CO共同构成了机体新的气体信号分子系统,他们在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形成独立又相互作用的体系.本文综述了气体信号分子H2S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对肝脏微循环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S 气体信号分子 肝硬化门脉高压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斌 丁惠国 +6 位作者 董培玲 范春蕾 周莉 林伟 罗晓岚 金瑞 赵春惠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261-1263,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severe viral hepatitis,CSVH)患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GH-IGF)轴的变化以及其影响。方法CSVH患者25例(CSVH组),采...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severe viral hepatitis,CSVH)患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GH-IGF)轴的变化以及其影响。方法CSVH患者25例(CSVH组),采用GH治疗,4.5 U/d,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GH、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并以15例正常献血员为对照(正常对照组)。结果CSVH组治疗前血清GHI、GF-1I、GFBP-3、胰岛素的水平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5.50±4.21)μg/L vs(1.57±1.27)μg/L,(80.45±69.99)μg/L vs(172.97±78.12)μg/L,(109.93±87.53)μg/L vs(373.41±119.07)μg/L,(31.99±49.87)mg/L vs(6.72±1.0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存活的CSVH患者治疗后血清IGF-1I、GFBP-3的水平明显增加(P<0.05),GH、胰岛素水平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VH患者GH-IGF轴发生显著异常变化。初步的临床结果显示,rHGH治疗可缓解CSVH患者的GH抵抗状态及增加肝脏IGF-1I、GFBP-3的合成,并对改善患者的营养和代谢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促生长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重组蛋白质类 酶联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及血脂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陶明玲 张世斌 陈新月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69-170,173,共3页
目的检测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及血脂水平,探讨其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4例,男性健康受试者28名,用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和血脂。对血清瘦素、血脂与肝功能的关... 目的检测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及血脂水平,探讨其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4例,男性健康受试者28名,用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和血脂。对血清瘦素、血脂与肝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各组乙型肝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患者与对照组比,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CHO和LDL水平显著降低(P<0.01),按Child分级由A到C级各组CHO和LDL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腹水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BMI及Fat%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不能作为评价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肝功能减退的指标。瘦素可能参与了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瘦素 血脂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转归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磊 丁惠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029-2032,共4页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可导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不断上升.代谢综合征,尤其是脂肪性肝病,可能是加重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学损伤以及导致其预后不良和抗...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可导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不断上升.代谢综合征,尤其是脂肪性肝病,可能是加重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学损伤以及导致其预后不良和抗病毒治疗应答差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脂肪性肝病 慢性病毒性肝炎 预后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细菌感染的免疫学基础与临床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翟云 丁惠国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细菌感染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以院内感染发生率高,是肝损害加重和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肝硬化并发细菌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免疫学基础、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方面综述如下。
关键词 肝硬化患者 免疫学基础 细菌感染 临床特征 并发症 病理生理过程 感染发生率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在传染病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培玲 郑俊福 +2 位作者 程香普 高冀荣 丁惠国 《医学教育管理》 2017年第3期223-225,233,共4页
目的深入分析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双语教学现状,探索传染病学双语教学模式。方法选取开展双语教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涉及他们对双语教学的看法和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2010年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98名学生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通过... 目的深入分析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双语教学现状,探索传染病学双语教学模式。方法选取开展双语教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涉及他们对双语教学的看法和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2010年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98名学生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通过率达78.8%,调查显示78.8%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开展传染病学双语教学,78.4%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增加了专业课程学习的难度,66.8%的学生对传染病学双语教学整体效果感觉满意或十分满意,分别有78.8%、64.6%、60.6%的学生认为目前传染病学双语教学的学时比例、课件英文比例、课堂讲解英语比例安排合理;81.8%学生认为传染病双语教学对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有所帮助,61.1%的学生认为传染病学双语教学的最大障碍是专业词汇量。结论在临床医学生传染病学部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是可行的,使用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双语教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疾病谱演变谈传染病教学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贞彪 黄朝阳 《西北医学教育》 2011年第1期199-201,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理顺教与学关系,摆脱教与学脱节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传染病疾病谱的演变,总结传染病学教学中的不足,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验证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课程近年来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理顺教与学关系,摆脱教与学脱节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传染病疾病谱的演变,总结传染病学教学中的不足,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验证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课程近年来在教学内容、临床实践、考试形式等方面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学 疾病谱演变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