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阳霉素联合介入栓塞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
作者 秦蕊 田国标 +2 位作者 王玲 刘轶琼 张苗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9期1119-1122,1128,共5页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联合介入栓塞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接受治疗的128例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血管瘤腔内平...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联合介入栓塞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接受治疗的128例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血管瘤腔内平阳霉素注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血管瘤腔内平阳霉素注射联合介入栓塞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血管瘤瘤体面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6个月的满意度评分、治疗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管瘤瘤体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血管瘤瘤体面积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9%(11/64),与对照组患者10.94%(7/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皮肤颜色、血管瘤瘤体缩小程度和治疗整体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系意义(P<0.05)。结论采用平阳霉素联合介入栓塞的方法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可以更加有效地缩小血管瘤瘤体面积,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介入栓塞 颌面部 血管瘤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优质康复对糖尿病患者腰椎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魏佳 任奕 +1 位作者 郭攀 田国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673-676,681,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优质康复对糖尿病患者腰椎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糖尿病合并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进行快速优质康复将患者分为干预... 目的探讨快速优质康复对糖尿病患者腰椎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糖尿病合并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进行快速优质康复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51)和对照组(n=47)。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信息、术后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相关指标(血清D-二聚体水平、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的复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腰椎骨折类型、脊髓损伤情况、骨折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期间,干预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复查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优质康复能够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腰椎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风险,同时能够明显降低血清D-二聚体水平、双下肢周径差,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优质康复 糖尿病 腰椎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腔镜下无充气腋窝入路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朱江 那将超 +1 位作者 张卫国 狄长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9期1049-1053,共5页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下无充气腋窝入路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100例进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盲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下无充气腋窝入路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100例进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盲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经传统的经颈前切口开放型甲状腺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于完全腔镜下经无充气腋窝入路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的机体应激反应[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观察组患者的IL-6、CRP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腔镜下经无充气腋窝入路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可显著提高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机体应激反应状态,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腔镜 分化型甲状腺癌 治疗效果 应激反应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静脉rt-PA溶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奕菲 张春鹏 +2 位作者 王慎安 贾嘉琦 董鑫昌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1373-1379,共7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静脉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行rt-PA溶栓治疗14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静脉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行rt-PA溶栓治疗14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结果分为SICH组(n=18,发生SICH)和non-SICH组(n=127,未发生SICH).治疗90 d后利用改良的Rankin量表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得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组(n=92),得分3~6分为预后不良组(n=5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SICH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60岁、24 h舒张压标准差(DBPsd)≥10 mmHg、24 h收缩压标准差(SBPsd)≥12 mmHg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发生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合并糖尿病、合并SICH、24 h SBPsd≥12 mmHg、入院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2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异常改变与SICH的发生、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阿替普酶 血压变异性 症状性脑出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踝泵运动对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伟 黄洁 +2 位作者 冯雪 郭晴晶 田国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踝泵运动对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6例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踝泵运动对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6例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9,给予常规术后处理)和联合组(n=57,在常规术后处理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踝泵运动)。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出院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情况、凝血功能。结果两组患者脊柱疾病类型、手术部位、全身麻醉的使用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联合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比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踝泵运动对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脑脊液漏 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量肝素 踝泵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剥脱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郭为衡 朴雪梅 +1 位作者 刘国华 董鑫昌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25-429,共5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剥脱术(CEA)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113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EA术中测量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术前彩色多普勒... 目的 探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剥脱术(CEA)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113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EA术中测量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能及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比较手术前后CEA患者病变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符合CEA治疗患者的共82例,104处狭窄病灶。术前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符合CEA治疗患者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911),诊断价值较高(AUC=0.873)。术前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与金标准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850)。术前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斑块性质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882),诊断价值较高(AUC=0.850)。术后狭窄处颈动脉内径明显高于术前,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颈内动脉(ICA)PSV与颈总动脉(CCA)PSV的比值(PSVICA/PSVCCA)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在CEA术前评估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的狭窄程度、斑块性质,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斑块性质 狭窄程度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慢性肠系膜缺血患者31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张永波 于海滨 李林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慢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31例急慢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急慢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急慢性肠系膜缺血患者... 目的探讨急慢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31例急慢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急慢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急慢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特异性;部分患者存在吸烟史,大部分患者存在腹部外科手术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及心房颤动等。所有肠系膜缺血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大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并伴随出现腹泻、便血、发热、肠鸣音减弱及腹膜刺激征等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升高。全部患者均行腹部X线检查,15例患者出现肠梗阻伴肠积气。所有患者均行腹部B超检查,阳性率为64.51%(20/31);20例患者行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阳性率为50.00%(10/20);7例患者行增强CT检查,阳性率为42.85%(3/7);10例患者行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检查,阳性率为100%(10/10);5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阳性率为100%(5/5)。结论急慢性肠系膜缺血不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不同的检查手段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也不同,其中,CTA和血管造影对肠系膜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临床上可作为首选。腹部手术史、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是急慢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易患因素,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缺血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辅助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8
作者 贾佳奇 张春鹏 +2 位作者 王慎安 潘占海 董鑫昌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阿替普酶溶栓后是否发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阿替普酶溶栓后是否发生END将其分为恶化组(n=23)和对照组(n=61)。收集两组患者溶栓前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测结果、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结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溶栓后神经功能变化等,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后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恶化组患者年龄、饮酒比例、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比例、溶栓前随机血糖水平、罪犯血管闭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溶栓前随机血糖升高(≥7.8 mmol/L)以及饮酒史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5岁、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溶栓前随机血糖升高(≥7.8 mmol/L)以及饮酒史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后发生END的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应结合上述指标及时筛查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