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护理路径在ICU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雪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19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ICU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方法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缩短了平均住ICU的天数,降低了非计划拔...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ICU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方法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缩短了平均住ICU的天数,降低了非计划拔管率及谵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对于择期手术入住ICU的清醒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可使护理人员按照计划有序地进行健康教育,降低患者住院天数,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路径 健康教育 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对重症病人胃排空功能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30
2
作者 李彤 宋加友 +2 位作者 何伟 张彤彦 许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6期619-622,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判断重症病人胃排空功能的可行性及指导价值。方法:①以B超胃窦单切面法测定27名健康受试者的胃排空动能。采用自身对照法,交替空腹饮温开水500mL(传统法)及300mL(改良法)充盈胃腔,用B超胃窦单切面法分别... 目的:评价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判断重症病人胃排空功能的可行性及指导价值。方法:①以B超胃窦单切面法测定27名健康受试者的胃排空动能。采用自身对照法,交替空腹饮温开水500mL(传统法)及300mL(改良法)充盈胃腔,用B超胃窦单切面法分别测定并计算空腹和充盈后即刻胃窦切面面积(S、S即刻)、胃窦收缩频率(antral contraction frequency,ACF)、胃窦收缩幅度(antral contraction amplitude,ACA)、胃窦运动指数(motility index,MI)及胃排空时间(gastric emptying time,GET);并分析传统法与改良法间上述参数的相关性。②应用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检测37例APACHEⅡ≥8分的ICU重症病人的胃排空功能,并记录其每天的肠内营养应用情况。结果:①改良与传统B超胃窦单切面法测定的健康受试者ACF、MI及GET呈一元线性相关(r分别为0.56、0.53、0.55,P<0.05)。改良法与传统法测得的ACA间有差异,但无相关性。②重症病人测得的ACF和MI明显低于健康受试者,GET明显延迟(P<0.05)。③ACF、MI、GET与EN总量及EN百分比明显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MI和GET均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①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可作为床旁胃排空功能评价的客观指标;②重症病人胃排空功能明显下降;③ACF、MI及GET的变化与肠道喂养量相关,对判断重症病人能否接受完全肠内营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排空 实时超声 胃窦单切面积 重症病人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实时葡萄糖监测系统在危重症病人血糖管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杨 何伟 +1 位作者 周华 许媛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评价连续性实时葡萄糖监测系统(RTCGM)在危重症病人血糖监测中的准确性和指导性。方法:2010年7月收住我院中心ICU,拟住ICU>3 d,APACHEⅡ>10分的危重症病人16例,应用统一的血糖管理方案控制血糖,比较RTCGM血糖检测方法与床旁... 目的:评价连续性实时葡萄糖监测系统(RTCGM)在危重症病人血糖监测中的准确性和指导性。方法:2010年7月收住我院中心ICU,拟住ICU>3 d,APACHEⅡ>10分的危重症病人16例,应用统一的血糖管理方案控制血糖,比较RTCGM血糖检测方法与床旁血糖检测仪、动脉血气、静脉血实验室检测的血糖值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①RTCGM血糖值与床旁血糖监测仪血糖值比较:共597对配对资料,相关性r=0.90(P<0.01);绝对误差0.38 mmol/L(-0.48~1.32)mmol/L;相对误差4.2%(-5.9~14.8)%;Clarke误差栅格分析显示,99.3%的结果在A区和B区。②RTCGM血糖值与动脉血气血糖值比较:共146对配对资料,相关性r=0.72(P<0.01);绝对误差0.10 mmol/L(-0.99~0.96)mmol/L;相对误差1.7%(-15.8~13.3)%;Clarke误差栅格分析显示,97.3%的结果在A区和B区。③RTCGM血糖值与静脉血实验室检测的血糖值比较:共57对配对资料,相关性r=0.80(P<0.01);绝对误差0.38 mmol/L(-0.54~1.49)mmol/L;相对误差5.2%(-5.9~19.4)%;Clarke误差栅格分析显示,100%的结果在A区和B区。但有约25%的组织葡萄糖值超出ISO标准,与国外相关报道相近。结论:连续性葡萄糖检测结果准确性较高,能较好地反映血糖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严重的高血糖与低血糖事件,是危重症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管理的安全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实时葡萄糖监测系统 危重症病人 强化胰岛素治疗 低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病人的血糖控制 被引量:22
4
作者 许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3期189-190,共2页
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应激性高血糖是重症病人普遍存在的临床现象,无论既往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与数方面因素有关:某些危重疾病状态使糖代谢紊乱较为突出.如急性重症胰腺炎、严重全身性感染(severe sepsis)和严重... 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应激性高血糖是重症病人普遍存在的临床现象,无论既往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与数方面因素有关:某些危重疾病状态使糖代谢紊乱较为突出.如急性重症胰腺炎、严重全身性感染(severe sepsis)和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严重颅脑损害等。合并有糖尿病的重症病人比例增高。重症病人救治的一些手段可引起血糖的进一步升高,如营养支持、儿茶酚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血糖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被引量:11
5
作者 许媛 《腹部外科》 2009年第4期202-203,共2页
关键词 血糖控制 围手术期 应激性高血糖 感染性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现象 急性疾病 不良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赵雪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13期54-55,共2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ccreatitis,SAP)是指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或出现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病情发展迅速,治疗效果较差。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关于重...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ccreatitis,SAP)是指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或出现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病情发展迅速,治疗效果较差。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关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历经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非手术治疗 护理 脏器功能障碍 局部并发症 假性囊肿 病情发展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抗凝方法在ICU重症患者CVVH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罗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抗凝方法对有高危出血倾向的ICU重症患者在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中应用的效果比较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36例ICU有高危出血倾向的重症患者接受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按抗凝方法不同分为A组22例和B组14... 目的探讨两种抗凝方法对有高危出血倾向的ICU重症患者在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中应用的效果比较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36例ICU有高危出血倾向的重症患者接受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按抗凝方法不同分为A组22例和B组14例,A组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B组采用肝素抗凝,观察2组抗凝效果、出血情况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A组滤器使用寿命较B组明显延长,因滤器凝血而更换管路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用于CVVH治疗的费用也明显降低。结论对有出血高风险的重症患者行CVVH治疗时,采用枸橼酸体外抗凝较肝素抗凝更能延长管路使用寿命,减少相关医疗费用,并且保障CVVH治疗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钠 肝素 肾脏替代治疗 护理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措施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侯世峰 何茵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时间点复苏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总结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ICU收治的8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掷币随机法分为综合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每...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时间点复苏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总结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ICU收治的8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掷币随机法分为综合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0 h(T0)、3 h(T1)、6 h(T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出量指数(CI)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干预前后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并评定疗效.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0比较,观察组的HR、MAP在T1、T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vO2、CI在T1、T2则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HR在T2降低明显,而MAP、CI、SvO2在T2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0时间段,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1、T2时间段,观察组SvO2、CI相较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RP(5.14±1.23) mg/L,低于对照组的(7.56± 1.35) mg/L(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可较好地改善ICU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提高CRP水平,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重症监护室 休克 脓毒性 复苏
原文传递
雾化吸入与气道滴注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田梓蓉 任晓波 +3 位作者 金晓婷 南方 安莹 韩遵海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2期3006-3011,共6页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与气道滴注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气道湿化方式。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2010年1月—2020年10月发表的文献,纳入气管切开患者应...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与气道滴注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气道湿化方式。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2010年1月—2020年10月发表的文献,纳入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雾化吸入和气道滴注作为气道湿化方式的RCT。由2名研究者采用Cochrane Handbook(5.1.0.)的质量评价方法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共10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雾化吸入组的痰液黏稠度低于气道滴注组(RR=0.29,95%CI 0.21~0.40,P<0.01),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刺激性干咳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亦降低(RR=0.34,95%CI 0.23~0.51,P<0.01;RR=0.24,95%CI 0.16~0.38,P<0.01;RR=0.48,95%CI 0.38~0.61,P<0.01),气道湿化效果优于气道滴注组(RR=0.1.34,95%CI 1.23~1.45,P<0.01)。结论采用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行气道湿化可显著降低痰液黏稠度、气道黏膜损伤、刺激性干咳、肺部感染,达到更好的气道湿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气道湿化 气道滴注 雾化吸入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对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英 邱海波 +10 位作者 刘京涛 王宇 林洪远 许媛 姜利 石岩 朱熹 宁波 程芮 谢志毅 马朋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906-911,共6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eNOS)894G→T,一786T→C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于2007年4月至2009年5月,在北京9个教学医院ICU随机收集严重脓毒症患者117例,应用PCR—RLFP及PCR—SSCP方法检测eNOS894G→T...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eNOS)894G→T,一786T→C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于2007年4月至2009年5月,在北京9个教学医院ICU随机收集严重脓毒症患者117例,应用PCR—RLFP及PCR—SSCP方法检测eNOS894G→T,一786T→C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致病微生物,人ICU后24h内急性心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11评分、7d内SOFA评分、感染性休克发生率、致休克时间(从发生感染至出现休克时间)、休克持续时间、入ICU后7及28d病死率。结果eNOS894G→T基因多态性中基因型GT携带者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较基因型GG携带者有增加趋势(87%VS68.1%,P=0.071),且致休克时间明显缩短[1.0(0.1~6.5)dVS2.0(0.10~27.0)d,中位数(范围),P〈0.05]。此类患者APACHEII(24±7vs19±7)及序贯器官衰竭分析(SOFA)评分(9±3vs5±3)显著升高(P〈0.05,P〈0.001),7d和28d病死率显著增高(34.8%vs0%,P〈0.001;78.3%vs23.4%,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SOFA评分以及基因型GT为影响严重脓毒症预后的独立高危风险因素。本研究未发现eNOS0786T→C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存在相关性。结论eNOS894→T(而非-786T→C)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存在密切关系。基因型GT携带者器官功能损害更加显著,并且与感染性休克的发病过程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一氧化氮合酶 基因 预后
原文传递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尹颖 于磊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期185-187,共3页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通气,从而避免了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关的并发症,改善患者舒适感,保留患者说话、吞咽功能[1]。NIPPV不仅减轻了患...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通气,从而避免了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关的并发症,改善患者舒适感,保留患者说话、吞咽功能[1]。NIPPV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适用于多种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分析 急慢性呼吸衰竭 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 NIPPV 人工气道
原文传递
肠内营养过程中测定胃残余量的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鹿振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1期39-40,共2页
经胃肠道途径供给营养应是重症病人首先考虑的营养支持途径。因为它可获得与肠外营养相似的营养支持效果,较肠外营养更符合生理需要,并且可以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和毒素易位,在全身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及费用方面较全肠... 经胃肠道途径供给营养应是重症病人首先考虑的营养支持途径。因为它可获得与肠外营养相似的营养支持效果,较肠外营养更符合生理需要,并且可以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和毒素易位,在全身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及费用方面较全肠外营养更具有优势。因此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但是如果应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胃肠道和代谢方面的并发症,如腹胀、腹泻、电解质紊乱等。本文简述笔者通过监测胃残余量变化防止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胃残余量 肠内营养
原文传递
危重症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时的血糖监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年第22期2431-2432,共2页
在危重疾病中,即使患者既往没有糖尿病史,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亦非常普遍。抗调节激素和细胞因子,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的大量分泌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而医源性因素... 在危重疾病中,即使患者既往没有糖尿病史,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亦非常普遍。抗调节激素和细胞因子,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的大量分泌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而医源性因素,如静脉营养(PN)的使用不当可加重应激性高血糖。强化胰岛素治疗能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改善机体物质及能量代谢,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疾病的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现结合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胰岛素治疗 危重症患者 血糖监测 应激性高血糖 肿瘤坏死因子 危重疾病 胰高血糖素 白细胞介素
原文传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颖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综合叙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用呼吸机治疗的进展,并说明给予适当的呼吸末正压(PEEP)及应用肺复张策略、俯卧位治疗对ARDS治疗的意义,以及ARDS与腹间室综合征的关系,并对ARDS的护理要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 综述文献 治疗 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肥胖对心外科手术病人早期预后与并发症的影响
15
作者 张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25期2473-2477,共5页
目的探讨肥胖是否影响心血管外科手术的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对在我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1052例病人进行研究。根据BMI分为A(正常体重)、B(超重)和C(肥胖)三组,应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各组... 目的探讨肥胖是否影响心血管外科手术的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对在我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1052例病人进行研究。根据BMI分为A(正常体重)、B(超重)和C(肥胖)三组,应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各组多项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C组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明显长于A组;三组问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肾功能不全、需要透析和房颤的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肥胖不影响心血管外科术后总病死率和多数并发症,但可通过多种途径间接增加费用支出,且具有潜在的增加手术风险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心血管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