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质蓄积指数与血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新刚 胡虹英 +3 位作者 胡荣 马伟杰 崔雅菁 王延雪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脂质蓄积指数(LAP)与血糖代谢异常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糖耐量减低者)238例,其中糖尿病前期组113例、2... 目的分析脂质蓄积指数(LAP)与血糖代谢异常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糖耐量减低者)238例,其中糖尿病前期组113例、2型糖尿病组125例,并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体检中心纳入健康人群12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舒张压,然后进行生化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OGTT2小时血糖(2 hPG)、血脂等生化指标,并根据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AP。结果随糖代谢严重程度的加重,BMI、WC、FPG、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HOMA-IR、LAP等均显著增加(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递减趋势(P〈0.05),3组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P与FPG、2 hPG、HbA1c、TG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但与TC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校正年龄、性别后,LAP每增加1个标准差,糖代谢异常与2型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85(1.109-1.732)、1.947(1.523-2.488);继续校正吸烟、饮酒、血压、TG、TC、HDL-C后,患2型糖尿病相对危险度为1.475(1.127-1.928);继续校正BMI后,LAP每增加1个标准差,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0.438倍。结论脂质蓄积指数与血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能够早期预测血糖代谢异常。随着脂质蓄积指数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有所增加,提示脂质蓄积指数可能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蓄积指数 2型糖尿病 血糖代谢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胡虹英 刘颖 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2-604,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别对71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及50例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感染组)且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组男性32人、女性18人,平均年龄(56.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别对71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及50例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感染组)且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组男性32人、女性18人,平均年龄(56.3±11.5)岁,对照组男性40人、女性31人,平均年龄(55.9±11.6)岁,感染组和对照组在糖尿病病程、脂肪肝患病率、糖尿病阳性家族史、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0.69±7.78)U/L〕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5.11±7.48)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空腹血糖〔(7.07±2.16)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8.62±2.4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70±2.84)mmol/L,(9.66±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餐后2 h血糖感染组〔(11.28±1.96)mmol/L〕高于对照组〔(10.54±2.13)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糖波动幅度(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感染组〔(1.61±0.59)mmol/L〕大于对照组〔(1.41±0.3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的C肽释放试验呈现高峰后移至餐后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持续对肝脏造成损害,影响肝糖原的合成、分解以及糖异生作用,导致空腹血糖偏低,而餐后血糖较高,血糖波动大;肝炎病毒对胰腺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无明显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乙型肝炎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病风险状况及其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延雪 胡虹英 +7 位作者 李新刚 鹿星梦 郜桂菊 梁洪远 肖江 杨涤 王芳 韩晓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尚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心血管病风险状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以HIV感染... 目的探讨尚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心血管病风险状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以HIV感染者193人为研究对象,按照MS的诊断标准选择诊断为MS的患者为MS组,选对应的非MS患者为非MS组;按照Framingham风险评分筛选心血管病中高危患者为中高危组,低危者为低危组。分别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研究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9.33%,MS各组分中比例最大的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其次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代谢综合征患者年龄更高,BMI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明显高于非MS患者,年龄、BMI和吸烟史与初治HIV感染者心血管病风险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评估为中高危组患者HIV RNA载量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与BMI与初治HIV感染者代谢综合征风险有关,MS患者心血管病风险明显高于非MS者。HAART治疗前需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密切监测并控制患者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初治 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腹血糖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的相关性: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新刚 宋美华 +2 位作者 田地 徐艳利 陈志海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FPG)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COVID-19确诊病例44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FPG分为A组158...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FPG)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COVID-19确诊病例44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FPG分为A组158例(>6.1 mmol/L),B组281例(3.9~6.1 mmol/L),C组7例(<3.9 mmol/L),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FPG与重型、危重型相关性。结果A组的男性比例、年龄、糖尿病比例、发热比例、FPG、CRP、肺部磨玻璃影比例、双肺异常比例、临床分型比例(重型、危重型)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P=4.808/0.028、6.623/0.001、31.553/0.001、6.592/0.010、14.820/0.001、6.801/0.001、10.901/0.001、5.213/0.022、2.056/0.043、4.213/0.001],而轻型比例低于B组(χ^(2)/P=3.143/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发热、CRP高、FPG高是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OR(95%CI)=1.075(1.042~1.108)、1.239(1.087~1.661)、1.041(1.022~1.058)、1.188(1.022~1.380)]。结论FPG>6.1 mmol/L的COVID-19患者容易进展为重型、危重型,年龄、发热、CRP及FPG高是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分型 空腹血糖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新刚 徐艳利 +5 位作者 王琳 周洋 杨莉 谭大伟 陈志海 宋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住院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新冠肺炎重型患者3例,同时选取...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住院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新冠肺炎重型患者3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应用常规治疗的3例新冠肺炎重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缩短[(2.7±1.2) d vs(6.3±0.6) d,P<0.05]、氧合指数恢复(大于300 mm Hg,1 mmHg=0.133 kPa)快[(4.6±2.1) d vs(10.6±3.1) d,P<0.05]、肺部影像学好转的时间缩短[(4.3±1.5) d vs(7.6±1.2) d,P<0.05]。吸氧时间缩短[(12.1±0.8) d vs(21.7±5.7) d,P<0.05],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缩短[(2.3±0.5) d vs(7.3±0.6) d,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对新冠肺炎重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氧合改善、肺部病变吸收有促进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尝试早期小剂量短疗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早期干预快速进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新刚 关春爽 +7 位作者 鹿星梦 穆雪纯 王爱彬 张婷玉 葛子若 徐艳利 陈志海 宋蕊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10期910-914,919,共6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10 mg/5 mg序贯7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日至2021年3月2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COVID-19患者住院病...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10 mg/5 mg序贯7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日至2021年3月2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COVID-19患者住院病情进展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2例,同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病情进展非糖皮质激素治疗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在吸氧时间、胸CT好转天数、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进入ICU治疗患者比例均有明显减少;且病程第4、7、14天C-反应蛋白、粒淋比值恢复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I辅助肺CT系统显示,在病程的第4天,糖皮质激素组的全肺炎病灶体积,全肺炎症病灶平均密度恢复均优于常规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的第4天、第7天,糖皮质激素组的全肺炎症病灶体积/全肺容积优于常规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冠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10 mg/5 mg序贯7日治疗对阻断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有效,在诊治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 临床应用 倾向性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新刚 胡虹英 +2 位作者 马伟杰 崔雅菁 王延雪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117例北京地坛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有无NAFLD分为T2DM组57例和T2DM合并NAFLD组60...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117例北京地坛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有无NAFLD分为T2DM组57例和T2DM合并NAFLD组60例;所有患者均检测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肝肾功、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C肽等指标,并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T2DM患者NAFLD发生率为51%(即T2DM合并NAFLD患者60例),与2型糖尿病组比较,合并非NAFLD的T2DM组代谢指标明显增高[血甘油三酯(2.58±1.8)mmol/L与(1.22±0.4)mmol/L、空腹血糖(11.5±6.1)mmol/L与(9.2±4.3)mmol/L、血尿酸(465.3±65)umol/L与(325.3±72)umol/L;P值分别为0.03,0.03,0.02];胰岛素抵抗更严重[(4.9±2.8)与(3.8±2.7);P=0.03];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更明显[(49.2±27)与(29.5±18);P=0.02];肥胖症、高血压以及糖尿病酮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1.405,95%CI:1.262-1.567)、男性(OR=1.037,95%CI:1.015-1.063)、体质量指数((OR=1.113,95%CI:1.278~2.531)、腰围(OR=1.624,95%CI:1.162~1.761)、甘油三脂(OR=1.823,95%CI:1.282-2.563)对NAFLD的发生均有显著影响(P均〈0.05)。结论合并NAFLD的新诊断T2DM患者有严重的代谢紊乱,且胰岛素抵抗更严重,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更明显;NAFLD易发生于肥胖,特别是吸烟的T2DM男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紊乱
原文传递
心外膜脂肪体积与2型糖尿病早期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新刚 陶红 +2 位作者 胡荣 李荣娟 王文川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心功能改变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科所有研究对象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测定生化指标、评价心功能,测量心外膜脂肪体积。结果 (1)2...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心功能改变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科所有研究对象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测定生化指标、评价心功能,测量心外膜脂肪体积。结果 (1)2型糖尿病组腰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心外膜脂肪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左室壁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减低(P<0.0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左室壁后间隔基底段收缩期应变率(SRs)、下壁中段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密切相关。结论心外膜脂肪体积与2型糖尿病早期心功能改变密切相关,提示心外膜脂肪可能是2型糖尿病心功能改变新的危险因素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心外膜脂肪 应变率成像 心功能
原文传递
持续皮下稀释胰岛素泵入法治疗外源性胰岛素所致的复合型超敏反应一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新刚 平凡 黎明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41-644,共4页
外源性胰岛素诱发的复合型超敏反应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胰岛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以皮疹、瘙痒的注射局部反应合并血糖高低波动及局部脂肪萎缩为特征。该疾病的诊治难度较大,尤其在内源性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患者,处理往往极为棘手。笔者报... 外源性胰岛素诱发的复合型超敏反应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胰岛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以皮疹、瘙痒的注射局部反应合并血糖高低波动及局部脂肪萎缩为特征。该疾病的诊治难度较大,尤其在内源性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患者,处理往往极为棘手。笔者报道1例52岁女性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1个月后出现内源胰岛功能的快速下降,同时伴有反复发作性严重低血糖、注射局部瘙痒、皮疹及局部脂肪萎缩,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经过生理盐水5~10倍稀释后的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泵入持续1年后,低血糖发作及注射局部反应均得到有效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胰岛素输注 胰岛素超敏反应 胰岛素稀释 胰岛素浓度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鸢尾素、摄食抑制因子-1、3-硝基酪氨酸水平与糖脂代谢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曹冰 王莉 +2 位作者 邢钰敏 龚燕红 张静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20期3887-3891,3907,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与糖脂代谢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9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与糖脂代谢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9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收治的T2DM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结果,合并OSAHS的51例患者列为T2DM合并OSAHS组,剩余的29例纳为T2DM未合并OSAHS组。选择同期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T2DM患者、对照组的Irisin、Nesfatin-1、3-NT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risin、Nesfatin-1、3-NT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T2DM患者发生OSAHS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Irisin低于对照组,且T2DM合并OSAHS组低于T2DM未合并OSAHS组(P<0.05)。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Nesfatin-1、3-NT高于对照组,且T2DM合并OSAHS组高于T2DM未合并OSAHS组(P<0.05)。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高于对照组,且T2DM合并OSAHS组高于T2DM未合并OSAHS组(P<0.05)。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较对照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risin与HbAlc、FBG、2hPG呈负相关,Nesfatin-1、3-NT与HbAlc、FBG、2hPG呈正相关(P<0.05)。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的年龄、合并高血压、体质量指数、AHI、空腹C肽、合并冠心病对比有差异(P<0.05)。Irisin、Nesfatin-1、3-NT、HbAlc、FBG、2hPG、年龄、合并高血压是T2DM患者发生OSAH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T2DM合并OSAHS患者的Irisin、Nesfatin-1、3-NT水平表达异常,参与着机体的糖脂代谢过程及OSAHS发生,且OSAHS发生同时还受到HbAlc、FBG、2hPG、年龄、合并高血压的影响,可考虑对上述因素进行早期监测,以进行相关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鸢尾素 摄食抑制因子-1 3-硝基酪氨酸 糖脂代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原文传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初治男性患者糖脂代谢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延雪 胡虹英 +2 位作者 李新刚 徐文晶 倪量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6期521-525,共5页
目的研究未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初治男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糖脂代谢情况。方法比较140例尚未进行HAART治疗的初治男性HIV/AIDS患者(病例组)与14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和血尿酸等代谢... 目的研究未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初治男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糖脂代谢情况。方法比较140例尚未进行HAART治疗的初治男性HIV/AIDS患者(病例组)与14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和血尿酸等代谢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空腹血糖显著升高(5.76 mmol/L vs.5.16 mmol/L,t=5.265、P=0.008),BMI显著降低(21.79 kg/m^2 vs.23.07 kg/m^2,t=-4.921、P<0.001),甘油三酯显著升高(1.45 mmol/L vs.1.16 mmol/L,t=3.516、P=0.001),血尿酸显著升高(411.66μmol/L vs.350.17μmol/L,t=7.167、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0.98 mmol/L vs.1.29 mmol/L,t=-7.275,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患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随CD4+T细胞计数下降而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HIV RNA载量呈负相关。结论初治男性HIV/AIDS患者HAART治疗前已出现空腹血糖升高及血脂等代谢紊乱,与CD4+T细胞计数及HIV RNA载量相关,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代谢指标,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初治 代谢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新刚 徐艳利 +3 位作者 宋美华 田地 张婷玉 陈志海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7期19-23,共5页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糖尿病患者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2021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住院的COVID-19合并糖尿病患者41例,根据是否进展为危重型将其分为普通型组(n=30...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糖尿病患者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2021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住院的COVID-19合并糖尿病患者41例,根据是否进展为危重型将其分为普通型组(n=30)和危重型组(n=11)。通过临床电子病历获取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转归。COVID-19合并糖尿病患者进展为危重型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危重型组首发症状为发热者占比、中性粒细胞分数、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高于普通型组,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分数低于普通型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发症状为发热[OR=1.076,95%CI(1.003,1.151)]、CRP[OR=1.033,95%CI(1.005,1.063)]、空腹血糖[OR=1.859,95%CI(1.236,2.794)]是COVID-19合并糖尿病患者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P<0.05)。危重型组吸氧、抗生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机械通气治疗者占比高于普通型组,住院时间长于普通型组(P<0.05)。两组患者均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首发症状为发热及CRP、空腹血糖升高是COVID-19合并糖尿病患者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型糖尿病 危重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相关Graves’病5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王延雪 胡虹英 +1 位作者 李新刚 鹿星梦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相关Graves’病的认知并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AIDS患者HAART后发生免疫重... 目的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相关Graves’病的认知并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AIDS患者HAART后发生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相关Graves’病患者共5例的临床资料和诊疗方法。结果入组5例患者诊断Graves’病时年龄为19~56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4例为男性,HAART起始到出现Graves’病症状的中位时间22个月,HAART前基线及Graves’病诊断时外周血中位CD4^(+)T细胞计数分别为2个/μl和359个/μl,Graves’病诊断时所有患者均实现了血浆HIV完全抑制。与普通Graves’病相似,最常见症状是心悸、乏力,1例患者合并Graves’眼病,1例患者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及室性心动过速。5例患者均应用甲巯咪唑(MMI)治疗,其中4例治愈,1例患者复发应用碘131治愈。结论Graves’病是AIDS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相对迟发,发生于晚期免疫抑制患者免疫功能快速恢复之后,此类患者出现与免疫功能恢复不相匹配的乏力等甲状腺毒症症状时临床医师需考虑到该疾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Graves’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