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列线图模型建立 被引量:3
1
作者 罗滢 张满 +3 位作者 卢联合 孙永清 孙江南 杨怀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7-940,共4页
目的 探索贵州省三家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构建可视化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和贵州茅台医院三所医院,综合ICU病房2022年5月24日2023年5月24日收治的所有患者共850例为... 目的 探索贵州省三家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构建可视化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和贵州茅台医院三所医院,综合ICU病房2022年5月24日2023年5月24日收治的所有患者共8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医院感染266例,未发生医院感染584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临床可视化列线图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区分性能。结果 共850例患者中有266例发生医院感染(31.3%);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男性、住院时间长、血常规送检多次异常、降钙素原送检多次异常、入院科室为非ICU、多重耐药菌检出次数多和长期使用呼吸机;基于以上风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很直观的计算出ICU患者未来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概率;且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72。结论 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贵州省ICU患者医院感染列线图模型,能量化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有利于更好地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列线图 模型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外泌体免疫膜蛋白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罗淑敏 徐芳 +3 位作者 周童 肖俐 李传云 李伟华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835-840,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血浆外泌体免疫膜蛋白含量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在监测COVID-19的临床分型及其病情转归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COVID-19...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血浆外泌体免疫膜蛋白含量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在监测COVID-19的临床分型及其病情转归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COVID-19患者及献血者25例,根据临床症状分型分为健康组、轻症型、普通型、重症型及危重型5组,每组各5例。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血浆中的外泌体,采用Amnis量化成像流式细胞仪分析外泌体表面免疫膜蛋白的含量。比较各组外泌体免疫膜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Ⅰ,MHC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免疫抑制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的阳性率。结果25例COVID-19患者及献血者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34~92岁,平均(67.1±19.6)岁。轻症型[(2.40±1.45)%]、重症型[(3.51±1.44)%]及危重型[(3.67±2.04)%]MHCⅠ外泌体阳性率低于健康组[(16.42±3.79)%]和普通型[(14.81±3.30)%];危重型[(0.23±0.08)%]PD-1外泌体阳性率高于健康组[(0.07±0.05)%]、轻症型[(0.08±0.03)%]和普通型[(0.05±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MHCⅡ外泌体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患者血浆外泌体免疫膜蛋白的含量与病程进展有明显的相关性。外泌体免疫膜蛋白MHC-Ⅰ、PD-1的检测有助于COVID-19临床分型和(危)重症型病例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外泌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 免疫抑制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ICU医院感染管理要点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嘉祯 蒋荣猛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36-40,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1-2],因此,减少人与人的接触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环节。医院作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1-2],因此,减少人与人的接触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环节。医院作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战场,最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无论是就医患者还是医护人员,均面临着较大传播隐患。医院内暴发感染,与医院感染防控不到位有较大的关系。ICU作为收治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主要场所,面临很多高风险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动、静脉穿刺等),因此,ICU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 医院感染管理 危重型 呼吸系统疾病 就医患者 交叉感染 ICU病房 气管插管
原文传递
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嘉祯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5年第7期19-19,共1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情况。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物理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关键词 传染病医院 职业危害因素 医护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 医务人员 护理活动 有害物质
原文传递
别大意!正确佩戴口罩这些细节要记牢
5
作者 荆晓红 《青春期健康》 2023年第14期44-44,共1页
口罩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防护用品,对预防病毒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口罩一般分为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及普通口罩,其中医用外科口罩的过滤效率最高,对大部分病毒、细菌等都可起到一定阻挡效果。但佩戴口罩有讲究,很多人的佩戴... 口罩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防护用品,对预防病毒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口罩一般分为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及普通口罩,其中医用外科口罩的过滤效率最高,对大部分病毒、细菌等都可起到一定阻挡效果。但佩戴口罩有讲究,很多人的佩戴方法不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罩 防护用品 过滤效率 病毒传播 佩戴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JCI标准为基础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6
作者 房雅娟 郭嘉祯 +3 位作者 刘欣 高刃 荆晓红 卢联合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789-1793,共5页
目的探讨以JCI标准为基础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医生450人,护士636人,医辅及医技105人,第三方人员528人,共1719人为研究对象。自2023年1... 目的探讨以JCI标准为基础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医生450人,护士636人,医辅及医技105人,第三方人员528人,共1719人为研究对象。自2023年1月1日开始实施手卫生依从性监管,统计1—6月手卫生执行正确率及依从率。结果1—6月手卫生执行正确率及依从率增加(χ^(2)=180.471、169.115,P<0.05),6月手卫生正确率和依从率达至最高,分别为85.09%、86.08%;1—6月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污物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五个时机手卫生正确率及依从率均明显增加(P<0.05),6月手卫生正确率及依从率最高,均保持在80%以上;1—6月护士、医生、第三方、医辅及医技手卫生正确率及依从率均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以JCI标准为基础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正确率和依从率,达到JCI标准预期值,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I标准 PDCA循环 手卫生 正确率 依从率
原文传递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下)
7
作者 卢联合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6期432-432,共1页
【内容简介】本视频(下)部分主要解读《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的和职业暴露处置两个方面。一、重点科室、部门技术要求1.发热门诊:诊区应按照“三区两通道”设置,首选自然通风,医务人员应执行标准预... 【内容简介】本视频(下)部分主要解读《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的和职业暴露处置两个方面。一、重点科室、部门技术要求1.发热门诊:诊区应按照“三区两通道”设置,首选自然通风,医务人员应执行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将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且无法明确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分诊或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与控制 重点科室 标准预防 发热门诊 医疗机构 技术指南 分诊 冠状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