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及卧位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柳竹 苏东宁 +4 位作者 刘亘梁 王雪梅 王展 马惠姿 冯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8期439-443,466,共6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同时伴有体位性低血压(OH)及卧位高血压(SH)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脑血管发病率及高危因素的特征,以及对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入组PD合并OH患者198例,伴有SH 123例(SH组),不伴有SH 75例(无SH组)。记...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同时伴有体位性低血压(OH)及卧位高血压(SH)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脑血管发病率及高危因素的特征,以及对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入组PD合并OH患者198例,伴有SH 123例(SH组),不伴有SH 75例(无SH组)。记录所有入组患者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各项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临床量表的评估。进行卧立位试验及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记录血压变化。比较2组间的基本临床信息,心脑血管疾病及风险因素,冲击试验服药前后血压的变化及量表评分。结果:伴有OH的PD患者中SH的发生率为62.1%。2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无明显差异。与无SH组相比,SH组同型半胱氨酸略高(P<0.05),余各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组MDS-UPDRS III运动功能总分及姿势步态异常得分更高(P<0.05);SH组在服药前卧立位试验及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后收缩压下降最大差值较高(P<0.05),但出现临床显著OH的发生率较低(P<0.05);无SH的PD-OH患者出现临床显著OH的风险是有SH的PD-OH患者的近3倍(OR=2.991,P=0.002)。认知评估中,SH组的MMSE量表回忆能力子项、定向力子项、MoCA量表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子项、定向力子项的评分均低于无SH组(均P<0.05),但2组间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中合并OH及SH的发生率高,尚未发现PD-OH伴有SH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且SH对显著OH起到一定保护作用。PD-OH伴SH患者需注意跌倒和痴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体位性低血压 卧位高血压 自主神经功能 卧立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柳竹 苏东宁 +4 位作者 刘亘梁 王雪梅 王展 马惠姿 冯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6期328-33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发型帕金森病(EOPD)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OH)特征、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OH对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入组131例EOPD患者。记录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各项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临床量表的评估。测量并记录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发型帕金森病(EOPD)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OH)特征、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OH对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入组131例EOPD患者。记录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各项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临床量表的评估。测量并记录患者在急性美多巴冲击试验服药前、服药1、2、3 h后卧立位血压测试,MDS-UPDRSⅢ运动症状评分,计算左旋多巴改善率。根据是否出现OH分为OH组和非OH组,比较2组的基本临床数据、各量表评分,分析OH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入组的131例EOPD患者纳入OH组69例,纳入无OH组62例。总OH发生率为52.7%,服药前OH发生率为25.8%,服药后为39.7%(P<0.05)。OH组患者病程更长,卧位高血压、剂末现象的发生率更高,左旋多巴最大改善率更高,姿势步态异常得分更高(均P<0.05);OH组患者的冻结步态问卷(FOGQ)、Cleveland便秘评分系统(CCS)和帕金森病日常生活质量问卷调查(PDQ-39)量表评分得分更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卧位高血压(OR=11.057,P=0.000)和便秘(OR=1.170,P=0.019)是EOPD患者发生OH的高危因素。结论:OH是EOPD患者的常见自主神经受损表现,服用左旋多巴药物后更易发生。左旋多巴药物可使EOPD患者卧立位收缩压下降。卧位高血压和便秘是EOPD患者发生OH的高危因素。建议对PD患者进行服用抗PD药物后1~2 h的卧立位试验,明确卧位高血压及OH情况,辅助专科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早发型帕金森病 体位性低血压 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来源α-突触核蛋白作为早发型帕金森病生物标记物的研究
3
作者 柳欣 蔡慧慧 郑元初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6期311-315,共5页
目的:研究早发型(发病年龄<50岁)帕金森病(PD)患者红细胞中是否存在α-突触核蛋白(α-Syn)异常沉积,以及红细胞来源α-Syn能否作为早发型PD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早发型PD患者26例纳入早发型PD组,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受试者... 目的:研究早发型(发病年龄<50岁)帕金森病(PD)患者红细胞中是否存在α-突触核蛋白(α-Syn)异常沉积,以及红细胞来源α-Syn能否作为早发型PD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早发型PD患者26例纳入早发型PD组,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受试者纳入对照组;收集所有入组受试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对早发型PD组的患者进行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MDS-UPDRS)和Hoehn&Yahr(H-Y)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2组红细胞中的α-Syn单体和α-Syn聚集体浓度,并分析早发型PD患者红细胞来源α-Syn单体和α-Syn聚集体浓度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早发型PD患者的α-Syn单体和α-Syn聚集体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09、P<0.0001)。在诊断效力方面,红细胞α-Syn聚集体优于α-Syn单体,红细胞α-Syn聚集体诊断早发型PD的AUC为0.887(95%CI 0.794-0.981),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96.2%。早发型PD组红细胞来源α-Syn单体和α-Syn聚集体浓度与患者年龄、病程、H-Y分期、MDS-UPDRS-Ⅲ评分、MMSE评分、MOCA评分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早发型PD患者红细胞中存在α-Syn异常沉积,红细胞来源α-Syn特别是α-Syn聚集体可作为早发型PD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Α-突触核蛋白 早发型帕金森病 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4
作者 单静 苗亚杰 +3 位作者 刘佳 孙金菊 孟雪 杨梦雪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年第28期3852-3858,共7页
目的对运动干预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再评价,为运动干预策略的实施和持续改进提供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 目的对运动干预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再评价,为运动干预策略的实施和持续改进提供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Campbell协作网、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等关于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干预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12月19日。2名接受过循证护理系统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采用AMSTAR 2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分级。结果共纳入8篇系统评价,AMSTAR 2评价结果显示,1篇中等质量,6篇低质量,1篇极低质量。采用GRADE系统对33条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评价显示,1条证据为中等质量,24条证据为低质量,8条证据为极低质量。结论运动干预或可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疾病整体功能,不会加重患者的疲劳程度。但考虑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限制,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运动干预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系统评价再评价 循证护理学 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