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分子影像学成像对比剂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赵蕾 张兆琪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37-139,共3页
关键词 心血管系统 分子影像学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影像学技术对肺静脉投射角的测量与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珏 张兆琪 +1 位作者 马晓海 刘佳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由于肺静脉近心端存在肌袖组织,在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及对比增强CT血管成像(CECTA)肺静脉-左心房图像上,可观察到固定存在的各支肺静脉与人体标准轴、矢、冠状面之间的夹角,称之为肺静脉投射角。本文对上述夹角进行了... 目的:由于肺静脉近心端存在肌袖组织,在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及对比增强CT血管成像(CECTA)肺静脉-左心房图像上,可观察到固定存在的各支肺静脉与人体标准轴、矢、冠状面之间的夹角,称之为肺静脉投射角。本文对上述夹角进行了一系列测量,并对该角度的分布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对肺静脉的这一解剖学特征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探讨持续性及长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所造成的左心房形态的变化是否会造成肺静脉投射角度的改变,并为肺静脉造影时选择适宜的投照角度提供依据。方法:150例行CEMRA或CECTA检查的房颤患者及健康成人,分组测量各支肺静脉与冠状面及横轴面间的投射角,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各支肺静脉的投射角在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房颤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以及CEMRA图像组与CECTA图像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右上肺静脉与冠状面及横轴面间的投射角分布曲线呈平阔峰型(峰度系数<0)外,其他各支肺静脉与冠状面及横轴面间的投射角均为尖峭峰型(峰度系数>0)。各支肺静脉的对称性均为右偏峰型(偏度系数>0)。结论:肺静脉投射角是各支肺静脉真实而稳定的解剖学特征。持续性及长期阵发性房颤不会造成肺静脉投射角度的改变。各支肺静脉的投射角由于分布比较集中,平均值具有相当好的代表性,可据此指导肺静脉造影时的投照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 投射角 影像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CT血管成像评估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进展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卢天奇 徐磊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99-505,共7页
目的:通过颈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管腔形态学特征,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入选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放射科进行CTA复查且有基线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40例,... 目的:通过颈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管腔形态学特征,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入选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放射科进行CTA复查且有基线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40例,根据是否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分为应用组和未用组,测量两组患者颈动脉的狭窄率、斑块易损性、斑块负荷和斑块体积等影像形态学特征,计算复查前后年化变化率。结果: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均有不同程度进展,但未应用他汀组狭窄率年变化率、斑块负荷年变化率、管壁/管腔比年变化率更高(P均<0.05)。复查时高危易损斑块出现比例更高(P=0.009),其中斑块内低密度出现的比例较高(P=0.020)。应用他汀组钙化斑块负荷年变化率增长更高(P=0.003)。结论: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包括延缓斑块负荷的增加、延缓动脉管腔狭窄的加重;同时对颈动脉斑块具有一定稳定作用,包括减少易损斑块出现以及促进斑块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他汀类药物 斑块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评估脑血管侧支循环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胥海洋 孙雨蒙 +1 位作者 李璐 于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0-323,共4页
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因多种脑血管问题导致的脑部损伤,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栓塞、动静脉畸形等。此外,颅内动脉炎是导致年轻女性出现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1]。一旦发生脑血管疾病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很大损害,引起生活质量下降,甚至... 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因多种脑血管问题导致的脑部损伤,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栓塞、动静脉畸形等。此外,颅内动脉炎是导致年轻女性出现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1]。一旦发生脑血管疾病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很大损害,引起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致死、致残。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症状为脑出血和脑缺血引发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失语和偏瘫等,主要病因是血管破裂和堵塞,但其背后的脑侧支循环与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决定着治疗方式和临床结局,这就是脑血管的代偿与适应机制[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磁共振成像 脑卒中 脑血管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保护治疗研究临床前评估改进标准解读
5
作者 汪莉莉 易钰涵 赵蕾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07-1010,共4页
目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2]),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CAHD最主要的死亡原因^([3])。对于AM... 目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2]),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CAHD最主要的死亡原因^([3])。对于AMI而言,及时恢复血流灌注能够有效减小患者的梗死面积,但同时可导致心肌细胞进一步损伤,这种现象被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4])。目前,多种心肌保护疗法聚焦于预防或减少IRI^([5]),以延缓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 动物实验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 mapping识别肥厚型心肌病心肌损伤的价值研究
6
作者 杨淑娟 王家鑫 +4 位作者 杨文静 董志翔 陈秀玉 徐磊 赵世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312-1318,共7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T2值与hs-cTn I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2月至2023年5月期间接受3.0T心脏磁共振检查的HCM患者50例,2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还接受了实...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T2值与hs-cTn I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2月至2023年5月期间接受3.0T心脏磁共振检查的HCM患者50例,2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还接受了实验室检查和冠状动脉筛查。心肌损伤定义为hs-cTn I的异常升高(>0.016 ng/mL)。计算左心室短轴层面的整体T1/T2值、最大T1/T2值和Consept法测量的室间隔T1/T2值,并对左心室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范围进行定量分析。结果:HCM患者中,男37例,年龄(49±13)岁,25例hs-cTn I异常升高,25例hs-cTn I水平正常。hs-cTn I升高组的整体T2值、室间隔T2值、最大T2值、整体T1值、室间隔T1值和LGE范围均高于hs-cTn I正常组(P<0.05)。室间隔T2值(r=0.52,P<0.001)和LGE范围(r=0.52,P<0.001)均与hs-cTn I水平呈正相关。在所有定量参数中,室间隔T2值在识别心肌损伤的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0.83)。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分别校正了LVEF、舒张末容积指数、心肌质量指数、LGE范围、整体T1值和室间隔T1值后,室间隔T2值仍与hs-cTn I升高显著相关(P<0.01)。结论:在HCM患者中,基于T2 mapping测量的T2值与hs-cTn I异常升高密切相关,T2 mapping可能是HCM活动性心肌损伤的在体影像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成像 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损伤 心肌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合作更好管理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安贞医院经验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伟 杨娅 +5 位作者 王蒨 于薇 袁慧 杨士伟 周玉杰 王绿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658-660,共3页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极度升高、皮肤肌腱等多部位出现黄色瘤、早发冠心...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极度升高、皮肤肌腱等多部位出现黄色瘤、早发冠心病和全身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 纯合子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安贞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在肺动脉高压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8
作者 谢洪燕 刘东婷 +4 位作者 刘家祎 赵文婧 汤泽辉 许妍 温兆赢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974-978,共5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多种原因所致肺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病理生理状态,可继发右心衰竭甚至死亡[1]。《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将PH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定义为海平...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多种原因所致肺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病理生理状态,可继发右心衰竭甚至死亡[1]。《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将PH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定义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经右心导管检查(right heart catheterization,RHC)测定的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25 mmHg(1mmHg=0.133kP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心脏磁共振 右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追踪技术在直背综合征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中的应用
9
作者 谢欢 唐星 +1 位作者 黄松涛 王辉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及其特征追踪技术(feature-tracking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FT-CMR)评价直背综合征(straight back syndrome,SBS)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及其特征追踪技术(feature-tracking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FT-CMR)评价直背综合征(straight back syndrome,SBS)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患者右心室功能及心肌应变的改变,为两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6年8月至2022年12月接受CMR检查的病例,包括以胸8椎体中部水平胸腔前后径/通过右膈顶最高点胸廓左右横径(antero-posterior diameter/thoracic transverse diameter,APD/TTD)比值<0.33为标准诊断的直背综合征(straight back syndrome,SBS)患者48例(SBS组),以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修订版ARVC诊断标准筛选的ARVC患者31例(ARVC组),以同期心电图、超声、CMR结果阴性的健康对照者45例(对照组)。通过FT-CMR技术测量SBS组、ARVC组、对照组右心室功能及整体心肌应变参数。结果:SBS组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rejection fraction,RVEF)、右心室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lobal peak radial strain,GRS)、整体周向峰值应变(global peak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obal peak longitudinal strain,GLS)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将SBS患者分为心律失常亚组和无心律失常亚组,结果显示:两亚组右心室GRS、GCS、G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BS组APD/TTD比值与RVEF、GRS、GCS、GLS均无相关性。ARVC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e volume, 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systole volume,RVESV)大于对照组,RVEF、GRS、GCS、GLS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VC组RVEDV、RVESV大于SBS组,RVEF、GRS、GCS、GLS均小于S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RVC组GRS、GCS、GLS均小于SBS组中心律失常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BS及ARVC患者RVEF及右心室心肌的整体GRS、GCS、GLS较正常者均有不同程度减低,ARVC组减低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背综合征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特征追踪技术 磁共振成像 心肌应变 右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单侧肺动脉缺如25例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丽君 黄小勇 +1 位作者 杜靖 张兆琪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评价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UAPA)多排螺旋CTA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我院明确诊断为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胸X线片、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胸部多排螺旋CTA及心血管造影表现。结果:15(15/25)例为右肺动脉缺如,10(10/... 目的:评价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UAPA)多排螺旋CTA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我院明确诊断为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胸X线片、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胸部多排螺旋CTA及心血管造影表现。结果:15(15/25)例为右肺动脉缺如,10(10/25)例为左肺动脉缺如。单发UAPA 4例,均为右肺动脉缺如。UAPA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21例,其中合并简单心血管畸形9例,合并复杂畸形12例,简单畸形中包括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复杂畸形中包括肺动脉闭锁、法洛四联症各4例,肺动脉狭窄3例,另有大动脉转位等。9例经外科手术证实,12例经心血管造影证实。结论:对于一侧肺动脉缺如的诊断,多排螺旋CTA检查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与心血管造影同样具有明确诊断价值,CTA所显示的客观的解剖结构,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侧肺动脉缺如 先天性 心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对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磊 杨琳 +3 位作者 张兆琪 范占明 吕飙 于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14-617,共4页
目的:评价320排CT对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组34例持续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320排CTC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检查。两位评价者评价CTCA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显著狭窄(≥50%),以CCA为参照标准,评价CTC... 目的:评价320排CT对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组34例持续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320排CTC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检查。两位评价者评价CTCA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显著狭窄(≥50%),以CCA为参照标准,评价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以冠状动脉段为单位,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94.1%、99.3%、84.2%和99.8%。结论:320排CTCA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在心房颤动患者可以有效地排除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患者扫描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勐 徐磊 +4 位作者 晏子旭 刘家祎 张楠 张朝 吴伟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1049-1053,共5页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在急诊胸痛患者CTA临床应用和图像质量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急诊胸痛患者210例,均行全主动脉CTA检查。按扫描时监测心率分为低心率组109例A组(<80次/min)和高心率组101例B组(≥80次/min)。每...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在急诊胸痛患者CTA临床应用和图像质量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急诊胸痛患者210例,均行全主动脉CTA检查。按扫描时监测心率分为低心率组109例A组(<80次/min)和高心率组101例B组(≥80次/min)。每一组再分为两个亚组即自由呼吸组(A1、B1)和屏气检查组(A2、B2)。评价比较各组间CTA的图像质量和图像可诊断率。结果:主动脉CTA平均曝光时间(0.9±0.16)s,平均辐射剂量(2.32±0.48)mSv。主动脉图像质量评分A组(1.06±0.11),B组(1.08±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呼吸亚组(1.04±0.07)与屏气检查亚组(1.10±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图像质量评分A组(1.2±0.19),B组(1.25±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呼吸亚组(1.26±0.31)与屏气检查亚组(1.16±0.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A组(1.67±0.65)B组(2.48±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1.68±0.58)与A2组(1.65±0.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管内平均CT值,信噪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三代双源对于急诊胸痛患者提供一站式成像解决方案。由于时间分辨率提高,在自由呼吸状态下不降低扫描的图像质量。但对于高心率患者,图像质量较低心率组有一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三联 主动脉夹层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外容积-双能量CT与心脏磁共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瑞 刘新民 +5 位作者 罗太阳 周振 王宏伟 张朝 吴伟 徐磊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7期839-842,共4页
目的:以3T心脏磁共振为参考标准,探讨心脏双能量CT定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外容积(ECV)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28例临床诊断心力衰竭患者前瞻性入选本研究。双能量CT延迟扫描用于计算心肌ECV,双能量CT心肌ECV(DECT-ECV)计算公式=... 目的:以3T心脏磁共振为参考标准,探讨心脏双能量CT定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外容积(ECV)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28例临床诊断心力衰竭患者前瞻性入选本研究。双能量CT延迟扫描用于计算心肌ECV,双能量CT心肌ECV(DECT-ECV)计算公式=(HU心肌/HU血池)×(1-红细胞压积)×100%。CMR心脏测量功能参数,包括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DECT-ECV和CMR-ECV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DECT-ECV中位数为36%(32%~51%),CMR-ECV中位数为31%(30%~46%),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11,P<0.001)。DECT-ECV的结果比CMR-ECV高15.8%;DECT-ECV和CMR-ECV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DECT有效辐射剂量(4.1±1.1)mSv。结论:DECT-ECV能够用于定量评价心肌细胞外间隙,但是DECT-ECV可能会高估心肌细胞外间隙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 细胞外间隙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评价的心脏体模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春荣 徐磊 +2 位作者 范占明 杨琳 陆东旭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4期309-312,325,共5页
目的:利用心脏动态体模,评价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IR)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评价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利用体外心脏动态模型及带支架模拟冠状动脉12条(每条支架内分别放置阶梯状有机玻璃以模拟无狭窄及25%,50%,75%狭窄),模拟心率... 目的:利用心脏动态体模,评价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IR)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评价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利用体外心脏动态模型及带支架模拟冠状动脉12条(每条支架内分别放置阶梯状有机玻璃以模拟无狭窄及25%,50%,75%狭窄),模拟心率58~62次/min,在固定对比剂CT值400 Hu下,用80 kV,100 kV,120 kV扫描,80 kV和100 kV采用IR成像,120 kV采用滤波反投影(FBP)成像。比较图像质量。与实际狭窄对照,比较诊断显著狭窄准确性,IR和FBP支架内径显示比较。比较辐射剂量和碘浓度。结果: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支架内CT值、噪声、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真实狭窄比较,三组支架内显著狭窄诊断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特异度91.67%~95.83%,阳性预测值92.31%~96.00%,总符合率95.83%~97.92%,Kappa=0.91~0.95。IR与FBP支架内径值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支架内径平均显示率比FBP提高5.4%。80 kV组有效辐射剂量0.51 mSv,100kV组1.19 m Sv,120 kV组2.01 mSv。80 kV组碘浓度9 mg I/mL,100 kV组13.85 mg I/mL,120 kV组16.03 mg I/mL。结论:低管电压结合IR成像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及碘浓度。IR重建可提高支架内径显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迭代重建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成人心房间隔倾斜角的影像学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珏 张兆琪 +2 位作者 范占明 刘家祎 马晓海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37-439,共3页
目的:心房间隔在心脏内呈倾斜状态,与人体标准冠状面之间构成夹角,本文将其称为心房间隔倾斜角(SAAS)。目前,国内外极少有对人体心脏解剖学角度的相关研究。本文以对比增强CT心血管成像(CECTA)为技术手段,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成人SAA... 目的:心房间隔在心脏内呈倾斜状态,与人体标准冠状面之间构成夹角,本文将其称为心房间隔倾斜角(SAAS)。目前,国内外极少有对人体心脏解剖学角度的相关研究。本文以对比增强CT心血管成像(CECTA)为技术手段,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成人SAAS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及定量分析,以补充并丰富心脏解剖学的基础知识。最终为掌握左心房增大时SAAS的变化规律,为优化房间隔穿刺技术的进针角度奠定基础。方法:359例行心脏或胸部大血管CECTA成像,证实无器质性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健康成人,于心房中部水平横轴位层面上测量SAAS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的测量结果来自较大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无器质性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健康成人SAAS分布范围为8.49°~60.5°,均值为(33.03±6.86)°。该角度与性别、年龄,特别是与心脏纵径夹角无关,分布集中,个体差异小。结论:SAAS属于心脏解剖学的一项固有特征,测得的平均值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与心脏纵径夹角所决定的心脏形态等各种因素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间隔 倾斜角 影像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超声检查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龙 李国奇 +2 位作者 孟凡宇 刘家祎 范占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用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评估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动脉狭窄程度,并与肾动脉超声进行对比,分析NCE-MRA与超声对肾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方法:使用西门子3.0T磁共振机对37例肾功能不全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基于TrueFISP序列... 目的:用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评估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动脉狭窄程度,并与肾动脉超声进行对比,分析NCE-MRA与超声对肾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方法:使用西门子3.0T磁共振机对37例肾功能不全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基于TrueFISP序列的两个不同参数的NCE-MRA检查,通过重建得到显示肾动脉的冠状位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分别单独进行肾动脉NCE-MRA的图像质量及肾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并分别对两组肾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肾动脉狭窄程度、NCE-MRA与肾动脉超声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两个不同参数的NCE-MRA图像质量评分均较高(>3.5),且两序列间及两医生间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系数=0.898,P<0.001)。37例患者的74支肾动脉狭窄程度在两位医生间的评价一致性很高(Kappa系数=0.951,P<0.001),且与肾动脉超声的一致性也较高(Kappa系数=0.87,P<0.001)。结论:肾动脉NCE-MRA是一种有效的无创、不使用对比剂、无电离辐射的血管成像方法,能正确诊断肾动脉狭窄程度,并提供较超声更为全面的影像学信息,是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能接受增强检查时的较理想的替代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功能不全 肾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支架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春荣 徐磊 范占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研究显示使用金属裸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为11%-40%,即使采用药物洗脱支架,其再狭窄的发生率虽然降低,但仍...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研究显示使用金属裸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为11%-40%,即使采用药物洗脱支架,其再狭窄的发生率虽然降低,但仍然不可忽视[1],因此术后随访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交叉心的磁共振及多排螺旋CT影像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靖 姜涛 +1 位作者 吕飙 张兆琪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18-321,共4页
目的:分析十字交叉心(Criss-cross Heart,CCH)在磁共振平扫、增强血管成像(MRI,MRA)及多排螺旋CT(MSCT)的影像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例十字交叉心的患者进行MRI检查,3例行64-MSCT检查。按照节段分析的方法和思路,MRI利用多序列... 目的:分析十字交叉心(Criss-cross Heart,CCH)在磁共振平扫、增强血管成像(MRI,MRA)及多排螺旋CT(MSCT)的影像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例十字交叉心的患者进行MRI检查,3例行64-MSCT检查。按照节段分析的方法和思路,MRI利用多序列多角度多体位成像方法,64-MSCT运用不同的后处理重建方法包括:三维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来充分显示CCH心的解剖畸形。结果:本组病例中,单纯行MRI及MRA 2例;只做MSCT 1例;2种检查均作的2例。MRI及MSCT显示左位心4例,单发右位心1例。5例形态学右心室均位于形态学左心室之上,呈水平室间隔,合并巨大室间隔缺损。2组房室瓣均呈前上-后下垂直排列,两心室流入道血流在空间位置上呈十字交叉。心室-大动脉连接关系正常的1例;连接关系异常的4例,其中完全性大动脉错位1例;右心室双出口3例。此外,4例合并肺动脉瓣及瓣下狭窄;1例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并存房间隔缺损;1例右位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1例主动脉缩窄合并缩窄后动脉导管未闭。其中64-MSCT诊断冠状动脉单冠畸形1例。结论:十字交叉心在两心室结构呈上下排列,存在水平室间隔的前提下,2侧房室瓣呈前上-后下垂直排列,两心室流入血流在空间位置上十字交叉,是MRI及MSCT对本症诊断关键。MRI加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诊断CCH的解剖畸形;而64-MSCT可以一站式解决上述问题。MRI和MSCT对诊断CCH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十字交叉心 磁共振成像 多排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价临床患者心肌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璐 张兆琪 于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11-513,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ld myocardial infarction,OMI)患者心肌活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3例OMI患者的增强磁共振(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MRI)延迟强化透壁率、冠状动脉造影TIMI分级...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ld myocardial infarction,OMI)患者心肌活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3例OMI患者的增强磁共振(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MRI)延迟强化透壁率、冠状动脉造影TIMI分级结果和心肌双核素显像(single-photon 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心肌存活情况。将13例OMI患者ceMRI透壁率、冠状动脉造影TIMI分级和SPECT心肌存活情况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ceMRI透壁率曲线下面积为0.953,冠状动脉造影TIMI分级曲线下面积为0.935,ceMRI透壁率与金标准心肌双核素显像相比,透壁率在26%~50%诊断存活心肌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2.7%;透壁率在51%~75%诊断存活心肌的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98.7%,与心肌双核素显像相比其诊断的准确性较高。结论:增强MRI清晰显示心肌梗死的位置、范围和程度。ceMRI透壁率诊断存活心肌的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磁共振 透壁率 心肌双核素显像 心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造影评估马方综合征患者主动脉根部直径和Haller指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家祎 张楠 +3 位作者 温兆赢 刘东婷 李宇 于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4期288-292,共5页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术(CTA)评估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直径和漏斗胸的关系,寻找马方综合征患者血管及骨骼病变的关系,增加马方综合征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以来26例马方综合症患者的胸部CTA表现,采用双源螺旋CT进...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术(CTA)评估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直径和漏斗胸的关系,寻找马方综合征患者血管及骨骼病变的关系,增加马方综合征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以来26例马方综合症患者的胸部CTA表现,采用双源螺旋CT进行胸腹主动脉心电门控FLASH模式描方案。应用对比剂跟踪技术启动扫描,ROI置于降主动脉近段,ROI内CT值到达100HU时延迟10s钟自动触发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存在主动脉窦扩张,16例升主动脉近段扩张。发生主动脉夹层5例,其中Stanford A型夹层3例,Stanford B型夹层2例。腹主动脉瘤1例。马方组和对照组主动脉窦直径和升主动脉近段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马方组主动脉窦直径(r=0.925)、升主动脉近段直径(r=0.819)与Haller指数存在明显相关性。马方组主动脉窦直径(r=-0.849)、升主动脉近段直径(r=-0.796)与胸廓前后径存在明显负相关性。升主动脉中段直径与Haller指数(r=-0.063)、胸廓前后径(r=0.034)相关性不高。胸廓前后径与Haller指数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0.902)。马方组患者Haller指数正常组和异常组主动脉窦直径和升主动脉近段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组Haller指数轻度异常和中重度异常患者主动脉窦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A是诊断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改变重要的影像学手段,也是马方综合征术后评价及随访首选检查方法。结合Haller指数的测量,有助于马方综合征的临床评估,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方综合征 多排CT Haller指数 漏斗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