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群血脂水平的流行病学现状 被引量:19
1
作者 任洁 赵冬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8-11,共4页
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密切相关,血脂水平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近20年来,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大幅度升高,城乡差异逐渐缩小,目前,全国血脂水平异常者已达1.60亿例。这一变... 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密切相关,血脂水平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近20年来,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大幅度升高,城乡差异逐渐缩小,目前,全国血脂水平异常者已达1.60亿例。这一变化严重威胁到人民的健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本文中,我们将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02综合报告、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疾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研究(中国MONICA方案)和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CMCS)等大型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类 脑血管意外 冠状动脉疾病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ACEI/D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ACEI降压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佐广 彭晓云 +8 位作者 李丽立 温绍君 刘洁琳 刘雅 刘阔 严山 楼煜清 文杰 吴兆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566-3570,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I/D基因多态性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治疗的疗效反应。方法应用meta分析有关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ACEI类药物治疗与ACE I/D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随机对照研究11项。通...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I/D基因多态性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治疗的疗效反应。方法应用meta分析有关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ACEI类药物治疗与ACE I/D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随机对照研究11项。通过综合定量分析,用固定/随机效应模型(D~L法),对DD/DI/II基因型与差值收缩压(dSBP)和差值舒张压(dDBP)进行比较。结果 DD/DI、DD/II和DI/II的收缩压加权均数差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3.91[-7.28,-0.55]、-6.78[-10.85,-2.70]和-1.21[-2.05,-0.36],P值分别为0.02、0.001和0.005;DD/DI、DD/II和DI/II的舒张压加权均数差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3[-2.32,0.27]、-3.03[-5.17,-0.89]、-1.44[-2.76,-0.12],P值分别为0.12、0.005和0.03。结论 DI基因型、D等位基因的患者对ACEI类降压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原发性高血压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35~64岁人群15年高血压发生风险预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国奇 刘静 +9 位作者 王薇 王淼 解武祥 郝永臣 齐玥 刘军 赵帆 孙佳艺 李岩 赵冬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 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高血压预测模型,并建立方便应用的风险评分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 ~ 64岁队列人群基线危险因素水平及15年内发生的高血压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回归系数建立高血... 目的 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高血压预测模型,并建立方便应用的风险评分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 ~ 64岁队列人群基线危险因素水平及15年内发生的高血压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回归系数建立高血压预测模型及风险评分表,同时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纳入本次分析的3 899人15年内共有1 776例发生了高血压,高血压累计发病率为45.6%.分别建立两个高血压预测模型,模型1纳入了年龄、收缩压、舒张压、BMI、高血压家族史5个危险因素,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TG和HDL-C.模型1和模型2都有很好的判别能力(模型1的C统计量为0.716 8,模型2者为0.720 8,P=0.018 6)和校准能力(模型1的x2值为3.75,模型2为3.10).两模型比较得出的重新分类净改善(NRI)指数为0.83%,P=0.40.结论 高血压预测模型能够识别高血压发生高危个体,有助于医生的临床决策,并为高风险者改善生活习惯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预测模型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方式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明 孙立忠 +6 位作者 刘永民 朱俊明 郑军 白涛 程力剑 邢晓燕 万浩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的效果,探讨不同手术方式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适应证和具体手术方法,明确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到2011年5月,46例Crawford Ⅱ型胸腹主动脉瘤(thoraeoabdominal aorti...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的效果,探讨不同手术方式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适应证和具体手术方法,明确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到2011年5月,46例Crawford Ⅱ型胸腹主动脉瘤(thorae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患者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total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tTAAAR)。根据术式不同,分为深低温停循环tTAAAR(A)组15例和常温非体外循环tTAAAR(B)组31例。计数资料采用精确概率的一。检验和计数资料经正态性检验后采用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了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ICU治疗情况以及围术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A组和B组术后早期死亡(26.67%对3.20%,P=0.033)和一过性脑功能障碍发生率(33.30%对3.30%,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P〈0.0001)、降主动脉阻断时间(P〈0.0001),输注红细胞(P=0.013)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情况、内脏缺血时间、脊髓缺血时间、ICU治疗时间、带气管插管时间、脊髓损伤、肾功能不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温非体外循环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安全、可靠。适应证为可在常温下建立降主动脉到髂动脉旁路循环的胸腹主动脉动脉瘤。.肋间动脉重建是重要的脊髓保护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心脏外科手术 胸腹主动脉替换
原文传递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浓度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和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解武祥 赵冬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2-342,共1页
2014年10月Heart在线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牵头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Xie W,Li G,Zhao D,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ischaemic heart dis... 2014年10月Heart在线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牵头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Xie W,Li G,Zhao D,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Heart,2015,101 (4):257-263.].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告了高污染环境下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与缺血性心脏病(IHD)发病和死亡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大气细颗粒物 死亡率 发病率 浓度 北京市 北京安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