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外科手术患者输血前疑难配血原因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被引量:6
1
作者 车辑 常莹 +2 位作者 刘丽娟 张卫梅 戴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究心外科患者输血前疑难配血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在本院行心血管外科择期手术术前常规备血病例11 848例及其参与配血的献血者红细胞为18 148(人)份。回顾性分析其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测结果,包括... 目的探究心外科患者输血前疑难配血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在本院行心血管外科择期手术术前常规备血病例11 848例及其参与配血的献血者红细胞为18 148(人)份。回顾性分析其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测结果,包括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集法对患者做ABO、RhD血型鉴定和抗体筛选,以及与献血者血样交叉配血的结果。结果在交叉配血中疑难标本的比例为0.64%(76/18 148),包括疑难血型8例、患者抗体筛选阳性50例、献血者抗体筛选阳性10例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9例。患者标本中,筛选出的血型抗体阳性率为0.42%(50/11 848),其中MNS抗体占38%(19/50)、Rh抗体14%(7/50)、Lewis抗体4%(2/50)、Kidd抗体2%(1/50)、Duffy抗体4%(2/50)。结论总结心外科患者发生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配血的原因,了解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意外抗体的分布,能及早发现和判断发生疑难配血的原因,从而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相容性检查 疑难配血 抗体筛选 抗体鉴定 输血安全 免疫血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戴萍 吴荣芝 +1 位作者 王金平 武睿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15-316,共2页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redeposit autotransfusion,PAT)在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不同心脏外科手术前应用PAT者48名,比较其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变化;同时选取不同心脏外科手术前异体输血(homologous...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redeposit autotransfusion,PAT)在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不同心脏外科手术前应用PAT者48名,比较其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变化;同时选取不同心脏外科手术前异体输血(hom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HBT)者48名,比较2组间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采取PAT,其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院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T与HBT 2组比较,术前及术后RBC、Hb、Hct、Plt之间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学检测指标显示,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PAT或HBT效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自体输血 贮存式 异体输血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输血情况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红岩 车辑 +2 位作者 常莹 王金平 戴萍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613-614,共2页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现每5名成年人中就有1名心血管病患者[1]。心血管外科手术因其操作手法难度高、创面大,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被稀释、血小板被破坏等因素,导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大。所以,心脏...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现每5名成年人中就有1名心血管病患者[1]。心血管外科手术因其操作手法难度高、创面大,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被稀释、血小板被破坏等因素,导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大。所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输血量居各类手术之首[2]。另一方面,近年来,血液采集的增长未能跟上临床发展的速度,造成了"血荒"的出现[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患者 输血情况 心脏外科手术 血液管理 心血管病患者 血液采集 体外循环过程 操作手法 心血管外科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蛙跳自身输血法”在自身抗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戴萍 贺丽华 +1 位作者 吴荣芝 武睿 《北京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362-363,共2页
关键词 自身抗体 临床应用 输血法 蛙跳 改良 交叉配血不合 冠心病患者 2004年 自身输血 储存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卫梅 沈欣 +3 位作者 常莹 张辉 戴萍 郝星 《中国医药》 2017年第11期1632-1635,共4页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主动脉夹层手术的3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围术期血浆和红细胞输注量,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血浆输...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主动脉夹层手术的3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围术期血浆和红细胞输注量,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血浆输注量与红细胞输注量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的关系,采用多元线形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318例患者中,女性红细胞平均输注量高于男性[(9±5)U比(6±5)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2例患者未进行体外循环,在306例患者中,体外循环时间>200 min组(151例)红细胞平均输注量高于体外循环时间≤200 min组(155例)[(9±5) U比(5±4)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18例患者中,围术期未输注红细胞患者57例(17.9%)为未输血组,围术期输注红细胞患者261例(82.1%)为红细胞输注组。根据红细胞输注量的不同,红细胞输注组分为<5 U组(82例)、5~<11 U组(109例)、11~16 U组(47例)、>16 U组(23例)。除了未输血组和〈5 U组间外,随着红细胞平均输注量的增加,平均住院时间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输注量与红细胞输注量呈明显正相关(r=0.699,P<0.001),与APTT不相关(r=0.109,P=0.051)。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和体外循环时间〉200 min是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概率较大,女性和体外循环时间〉200 min是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同术期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车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年第11期13-14,共2页
随着HIV等病毒的出现,自体输血得到了积极的推荐和使用。目前,术前预存自体血输血、术中自体血回输及术后引流血回输3种方式,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输血水平的标志之一。20世纪末日本术前备血比例达80%~90%;澳大利亚60%的择期手术患者... 随着HIV等病毒的出现,自体输血得到了积极的推荐和使用。目前,术前预存自体血输血、术中自体血回输及术后引流血回输3种方式,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输血水平的标志之一。20世纪末日本术前备血比例达80%~90%;澳大利亚60%的择期手术患者进行预存式自体输血;我国自体输血率要求在20%以上;美国要求择期手术患者自身输血占总输血量的80%~90%。近年来,国内的自体输血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已成为围术期血液保护的重要措施。围术期2~3种自体输血方式联合应用,节约了血液资源,减少异体血的输注,确保了患者的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存式自体输血 临床应用 择期手术患者 术中自体血回输 自体血输血 引流血回输 自身输血 血液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输血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效果及节约用血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刘丽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4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分析自体输血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术前预存和术中回收血液的方式回输自体血;并选择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及输异体血情况、手术前后血液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 目的分析自体输血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术前预存和术中回收血液的方式回输自体血;并选择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及输异体血情况、手术前后血液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异体血用量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术后24h的RBC、HB、HCT、PLT值与术前相比有所降低(P<0.05),而WBC、PT、APTT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这些血液指标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心脏直视手术中,采用术前预存和术中回收的自体输血方式可明显减少输异体血量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自体输血 异体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外抗体在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分布研究
8
作者 戴萍 王金平 +1 位作者 常莹 车辑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972-974,共3页
目的 研究血型意外抗体在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分布.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备血的12 708例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受血者血清进行抗体筛查并将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送至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型室进行抗体鉴定.结果 在1270... 目的 研究血型意外抗体在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分布.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备血的12 708例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受血者血清进行抗体筛查并将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送至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型室进行抗体鉴定.结果 在12708份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血清中,检出意外抗体74份,检出率为0.58%;特异性抗体包括MNS系统28例(50.91%)、Rh系统16例(29.09%)、Lewis系统4例(7.27%)、Duffy系统3例(5.45%)、Ii系统1例(1.82%)、Kidd系统1例(1.82%),多系统混合抗体(3.64%)Rh系统中,抗-E分布频率最高,占17%.结论 了解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意外抗体的分布规律,可建立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意外抗体资料库,为指导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配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抗体 微柱凝胶法 心血管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存式自体输血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建君 夏代全 +8 位作者 王海燕 车辑 李代红 贺雪花 刘凤华 张凯 祝丽丽 穆士杰 赵树铭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7期2595-2598,共4页
目的调查我国部分医院的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开展情况。方法自制PABD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院床位数、年住院人次、PABD量(人次及血液量)等,调查20家中大型综合性医院(床位数≥1000张),按照设计的调查问卷要求回报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2... 目的调查我国部分医院的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开展情况。方法自制PABD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院床位数、年住院人次、PABD量(人次及血液量)等,调查20家中大型综合性医院(床位数≥1000张),按照设计的调查问卷要求回报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20家医院回收来自12家医院的有效调查问卷12份;数据离散度很大,2018-2020年3年间,开展最好的医院开展PABD人次占手术人次的百分比最高为1.55%。2020年12家医院开展了PABD,2家医院开展有成分血(单采血浆、血小板和红细胞)采集。结论在所调查的12家医院中,开展PABD人次占手术人次的百分比差异很大,与医院类型、输血管理和血液供应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存式自体输血 中大型综合性医院 输血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时手术矫治危重先天性心脏病1例
10
作者 李刚 赵举 +5 位作者 王晟 贺彦 李燕娜 车辑 袁慧 王强 《中国医药》 2024年第5期755-757,共3页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生后即面临生命危险,一旦病情恶化,预后极差。针对这种术后危重状态可能导致的严重不良后果,在1例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胎儿心脏结构异常孕妇的诊疗中我们首次选择新生儿娩出后即启动手术的...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生后即面临生命危险,一旦病情恶化,预后极差。针对这种术后危重状态可能导致的严重不良后果,在1例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胎儿心脏结构异常孕妇的诊疗中我们首次选择新生儿娩出后即启动手术的多学科救治模式,来规避术前的高风险。母孕期胎儿诊断为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于本院经剖宫产娩出胎儿后,立即转入心脏手术室,明确诊断,完成必要术前检查后开始麻醉,完成手术矫治,手术过程、术后恢复顺利。该救治模式通过新生儿娩出后即刻的早期手术有望改善危重先心病患儿的预后,降低死亡率,提高远期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董鹏 车辑 +1 位作者 李修良 田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术中自体回收血液的流变学指标,评价血液回收技术对红细胞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观察20例2018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择期行非停跳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拟使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机对术野... 目的通过检测术中自体回收血液的流变学指标,评价血液回收技术对红细胞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观察20例2018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择期行非停跳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拟使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机对术野血液进行回收的患者。采用椎板法对患者静脉血、术中自体回收血液和同期10份使用枸橼酸-磷酸-葡萄糖-腺苷保护液贮存10~15 d的悬浮红细胞进行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全血黏度检测。结果自体回收红细胞的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分别为4. 37±0. 83和0. 84±0. 22,静脉血红细胞分别为4. 55±0. 83和1. 01±0. 25,两者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413,0. 051);自体回收红细胞的切变率20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和切变率1/s时的全血黏度分别为3. 40±0. 54 m Pa·s、4. 36±0. 84 m Pa·s、7. 12±1. 85 m Pa·s和15. 10±5. 15m Pa·s,静脉血红细胞分别为3. 15±0. 90 m Pa·s、4. 05±1. 18 m Pa·s、6. 67±2. 06 m Pa·s和14. 25±4. 80 m Pa·s,两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234,0. 310,0. 428,0. 543)。贮存10~15 d的悬浮红细胞的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分别为4. 55±1. 41和0. 91±0. 30,与静脉血红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92,0. 863);悬浮红细胞在切变率5/s和切变率1/s时全血黏度分别为6. 45±1. 29 m Pa·s和13. 79±3. 35 m Pa·s,与静脉血红细胞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103,0. 203);悬浮红细胞在切变率200/s、切变率30/s时的全血黏度分别为3. 08±0. 58 mPa·s和3. 91±1. 05 mPa·s,较静脉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20,0. 041)。结论术中自体回收红细胞保持了良好的抗聚集能力和变形能力,能为气体交换提供足够的交换面积并变形通过毛细血管为组织供氧。综合考虑回收红细胞同时具有良好的携氧、释氧能力以及流变学性质,在术中需要输注红细胞时应首选自体回收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 红细胞 流变学 全血黏度 切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1日自体贮血在择期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常莹 车辑 +2 位作者 朱红岩 杨凤梅 戴萍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603-605,共3页
目的评价术前1 d自体贮血方案在择期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拟进行心脏瓣膜类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3组。A、B组为术前1 d、术前3 d进行自体贮血的患者,C组为术前未采集自体血的患者,每组91例。观... 目的评价术前1 d自体贮血方案在择期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拟进行心脏瓣膜类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3组。A、B组为术前1 d、术前3 d进行自体贮血的患者,C组为术前未采集自体血的患者,每组91例。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围手术期用血情况、异体血输注量和住院天数。结果A、B组异体血输血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2%vs.56.0%,P〉0.05),但A、B组的异体血输血比例均显著低于C组(96.7%,P〈0.05)。A组输注悬浮红细胞0(0,2)U,血浆0(0,400)ml;B组输注悬浮红细胞0(0,2)U,血浆0(0,400)ml;C组输注悬浮红细胞2(0,4)U,血浆400(400,800)ml。A、B组红细胞和血浆用量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3组中位住院天数分别为13(11,16)、15(13,19)、18(17,18)d,A组与B组,A组与C组分别比较,A组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择期心脏瓣膜类手术患者术前1 d实施自体贮血方案可以缓解血液短缺时期手术延期的问题,并可减少异体输血量,降低患者医疗负担,增加医院的病房床位周转率,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1日 自体贮血 心脏瓣膜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注全血和成分血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疗效比较
13
作者 戴萍 贺丽华 +2 位作者 王金平 沈欣 武睿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5年第4期248-249,共2页
目的比较全血和成分血输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术后的疗效。方法择期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91例,分别输注全血和成分血,对术中用血量、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K+、术后发热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输注... 目的比较全血和成分血输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术后的疗效。方法择期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91例,分别输注全血和成分血,对术中用血量、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K+、术后发热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输注全血与成分血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提倡成分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输注 成分输血 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致B抗原减弱1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立军 苗天红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247-247,共1页
患者 男,33岁,因间断牙龈出血、发热2年于2006年2月21日入院,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入院10d前在外院将血型定为O型并输入O型悬浮红细胞4单位.输血后无不良反应。入我院输血前检查患者ABO正反定型不符,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为B型... 患者 男,33岁,因间断牙龈出血、发热2年于2006年2月21日入院,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入院10d前在外院将血型定为O型并输入O型悬浮红细胞4单位.输血后无不良反应。入我院输血前检查患者ABO正反定型不符,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为B型,该患者自述患病前血型为B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抗原减弱 ABO正反定型不符 血液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悬浮红细胞 输血前检查 牙龈出血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活化产物的类糜蛋白酶是促进小鼠基质胶栓中血管生成的主要介质
15
作者 侯玉涛 梁晓东 +2 位作者 车辑 梁朋朋 陈章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3-1078,共6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活化产物的促进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分离SD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PMC),用钙离子载体刺激使其活化,提取活化产物并检测其类糜蛋白酶活性。选取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活化产物组和抑制剂组(每组10只),用基质胶栓模...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活化产物的促进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分离SD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PMC),用钙离子载体刺激使其活化,提取活化产物并检测其类糜蛋白酶活性。选取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活化产物组和抑制剂组(每组10只),用基质胶栓模型来研究活化产物的血管生成作用。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测定胶体内血红蛋白(Hb)浓度,HE染色观察胶体内血管分布情况,并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基质胶中血管密度(MVD)。结果分离获得的RPMC激活后可以检测到类糜蛋白酶活性。小鼠基质胶栓实验显示,活化产物注射组基质胶内的Hb水平约为对照组的7倍,而抑制剂组的Hb水平比实验组下降了80.8%。HE染色显示,实验组基质胶中可见新生血管,有些可以观察到血管腔。MVD检测结果显示活化产物组的MVD约为对照组的5倍,而抑制剂组比实验组下降66.2%。结论肥大细胞活化产物中类糜蛋白酶是促进小鼠基质胶栓中血管生成的主要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类糜蛋白酶 基质胶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亚型1例报告
16
作者 贺丽华 戴萍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620-620,共1页
患者 女,36岁,诊断白血病。临床申请交叉配血,血型鉴定时发现正反定型不符,正定为0型,反定为A型,进一步鉴定,证实为Am亚型。
关键词 AM亚型 亚型1 正反定型不符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孕晚期妇女B族链球菌氟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研究
17
作者 梁朋朋 侯玉涛 +2 位作者 白静 车辑 唐晓磊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0年第6期35-40,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孕晚期(late pregnancy)妇女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定植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为GBS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常规采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孕晚期妇女肛直肠与阴道下...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孕晚期(late pregnancy)妇女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定植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为GBS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常规采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孕晚期妇女肛直肠与阴道下1/3分泌物进行GBS培养;氟喹诺酮类耐药以左氧氟沙星作为判定标准,调查本地区孕晚期妇女GBS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并研究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s,QRDRs)gyrA与parC基因突变位点,探讨其与血清型的关系。结果共收集孕晚期妇女定植GBS菌株674株,经培养鉴定GBS阳性菌株66株,其中左氧氟沙星耐药21株(31.8%)。血清分型主要为III型,占57.1%(12/21);其次为Ib型,占42.9%(9/21)。QRDRs gyrA基因为Ser-81-Leu突变(100.0%,21/21)。parC基因主要为Ser-79-Phe或Tyr的单位点突变(47.6%,10/21);其次为Ile-218-Thr与Ile-219-Phe双位点突变(19.0%,4/21),且均为血清III型。结论北京地区孕晚期妇女GBS定植菌株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形势较为严峻,其耐药机制既有共同特征,亦呈现一定的地区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晚期 氟喹诺酮 B族链球菌 耐药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