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易栓症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增智 赵秀清 +4 位作者 郭伟 陈勇 杨京华 米玉红 刘双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我国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易栓症的发生率,以提高临床PTE的诊断与预防复发的水平。方法:自2004年2月至2009年12月,连续观察我院呼吸科、急诊呼吸监护室确诊的PTE患者123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63例,并对其遗传性和获得性易栓症... 目的:探讨我国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易栓症的发生率,以提高临床PTE的诊断与预防复发的水平。方法:自2004年2月至2009年12月,连续观察我院呼吸科、急诊呼吸监护室确诊的PTE患者123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63例,并对其遗传性和获得性易栓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所有患者遗传性和获得性易栓症的发生率,并比较性别对抗凝蛋白缺陷的影响。结果:123例PTE患者中获得性易栓症中长期制动、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及手术/创伤居前3位,其发生率分别为14.6%、12.2%及8.1%。遗传性易栓症总的发生率为:55.3%,其中发生率较高的是:蛋白S(PS)缺陷17.1%,PC缺陷10.5%,蛋白C(PC)、PS联合缺陷12.2%。抗凝蛋白缺陷男女均为34例,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蛋白缺陷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E患者中易栓症的发生率较高,PTE可能是遗传性和获得性易栓症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易栓症 遗传性因素 获得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血尿酸水平与Killip分级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孔羽 李全 +4 位作者 万瑾 陈立颖 康云鹏 杜鹃 谷征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795-798,80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程度Killip分级的血尿酸(SUA)等临床资料的特点,探讨青年AMI患者Killip分级严重程度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收住... 目的:通过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程度Killip分级的血尿酸(SUA)等临床资料的特点,探讨青年AMI患者Killip分级严重程度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收住的45岁以下成年AMI患者430例,采用心功能Killip分级评估全部青年患者发生AMI时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依据Killip分级,分为Killip低分级组(Killip分级I级),设为对照组;和Killip高分级组(Killip分级II~IV级)设为试验组。比较2组间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分析SUA与Killip分级程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青年AMI患者Killip分级严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SUA水平和心率(HR)明显高于对照组[(448.50±66.06)vs.(386.51±58.01)μmol/L和(83.86±14.53)vs.(73.97±15.50)次/min](均P<0.01)。青年AMI患者SUA水平与Killip分级严重程度呈直线正相关(r=0.61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SUA水平升高、HR增快和舒张压(DBP)增高是青年AMI患者出现Killip分级心功能严重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OR=1.050,95%CI:1.355~8.127,P=0.035;OR=1.053,95%CI:1.020~1.087,P=0.003和OR=1.075,95%CI:1.008~1.145,P=0.026)。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SUA水平与Killip分级严重程度密切相关,SUA水平升高是Killip分级严重程度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急性心肌梗死 KILLIP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胱蛋白酶抑制素C对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比剂对早期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贺建勋 吴小慧 袁慧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评价血浆胱蛋白酶抑制素C(cystatin C,CysC)对于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首先连续入选50例患者采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2,4,8,12及24 h静脉血标本,明确血浆CysC变化趋势,... 目的:评价血浆胱蛋白酶抑制素C(cystatin C,CysC)对于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首先连续入选50例患者采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2,4,8,12及24 h静脉血标本,明确血浆CysC变化趋势,确定最佳样本采集时间.共连续入选拟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患者311例.按照适合中国人的肾脏疾病饮食调整公式计算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来评价肾功能,入选30<肾小球滤过率(estin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90 mL·min-1·1.73m-2患者.CIN定义为介入治疗术后48~ 72 h SCr水平升高≥44.2 μmol/L(0.5mg/dL)或相对升高≥25%.按照是否发生CIN分成非对比剂肾病组(Non-CIN组,n=272)和对比剂肾病组(CIN组,n=39).血浆Cys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评价血浆CysC升高对CIN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前血浆CysC浓度与Scr正相关(r=0.340,p<0.001).血浆CysC在对比剂暴露后2h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因此术前及术后24h为标本采集时间点.术前及术后24h CysC水平的比较,术后CysC水平在CIN组[术后(554.20±198.69) vs.术前(456.96±136.23) μg/L]和Non-CIN组[术后(468.68±249.92) vs.术前(399.84±182.55) μg/L]均明显升高.以CysC相对升高≥25%为切点,诊断C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9%和81.2%,阴性预测值为96.1%.结论:血浆CysC可作为CIN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其相对升高25%可作为CIN早期诊断的切点,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蛋白酶抑制素C 对比剂肾功能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诱因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天然抗凝蛋白活性缺陷发生率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增智 赵秀清 +2 位作者 李杰 高杨 刘双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6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汉族无诱因肺血栓栓塞症(uPTE)患者和健康人群中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三种天然抗凝蛋白(NA)活性缺陷的发生率。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分析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汉族uPTE患者265例和汉... 目的:探讨汉族无诱因肺血栓栓塞症(uPTE)患者和健康人群中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三种天然抗凝蛋白(NA)活性缺陷的发生率。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分析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汉族uPTE患者265例和汉族健康对照人群68例,检测PC,PS和ATⅢ三种NA的活性水平并计算活性缺陷的发生率。结果:265例汉族uPTE患者三种NA缺陷的发生率为34.3%(91/265),PC和PS联合缺陷31例(11.7%)、单纯PC缺陷28例(10.6%)和单纯PC缺陷22例(8.3%)居于发生率的前三位,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例(2.9%,P<0.01)。结论:我国汉族uPTE患者中NA缺陷发生率高,性别间无差异,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对PTE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诱因肺血栓栓塞症 蛋白C 蛋白S 抗凝血酶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附睾蛋白4及联合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昊峻 丁汀 +2 位作者 张韶岩 贺建勋 曾小莉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1444-1448,共5页
目的:研究人血清附睾蛋白4(HE4)及联合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NSCLC患者88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HE4、CEA和CYFRA21-1浓度... 目的:研究人血清附睾蛋白4(HE4)及联合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NSCLC患者88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HE4、CEA和CYFRA21-1浓度,比较两组各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对NSCLC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血清HE4、CEA、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E4、CEA和CYFRA21-1在诊断NSCLC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9、0.807和0.774;敏感性分别79.5%、70.5%和54.5%;特异性分别为72.9%、75.7%、94.3%。HE4联合CEA、CYFRA21-1诊断NSCLC的AUC最大(0.875),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79.9%。血清HE4诊断肺腺癌和肺鳞癌的AUC分别为0.797和0.902;敏感性分别73.8%和91.3%;特异性分别为73.9%、81.4%。结论:HE4对NSCLC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联合CEA、CYFRA21-1检测有助于提高对NSCLC诊断的价值,并且对肺腺癌和肺鳞癌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附睾蛋白4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病毒性肺炎长疗程抗菌药物使用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段生琛 刘玉磊 朱光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分析长疗程抗细菌药物使用对成人病毒性肺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成人病毒性肺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2 h定义为长疗程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W72h定义为短疗程组,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长疗程抗细菌药物使用对成人病毒性肺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成人病毒性肺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2 h定义为长疗程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W72h定义为短疗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毒种类及临床结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0例成人病毒性肺炎患者,其中短疗程组14例,长疗程组96例。短疗程组较长疗程组住院时间更短[(7vs.9)d,P=0.001]、住院花费更少[(8437.9 vs.14410.2)元,P=0.006]及继发细菌感染的风险更低(21.4%vs.52.7%,P=0.045),且两组之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结论:明确成人病毒性肺炎诊断的患者,尽早停用抗菌药物对患者可能获益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肺炎 抗菌药物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异性IgM抗体假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7
作者 高杨 张雪冬 +5 位作者 刘双 王艳 朱晨曦 肖瑶 朱光发 陈如冲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分析我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特异性IgM抗体假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COVID-19特异性IgM抗体假阳性的17例门、急诊及住院患者... 目的:分析我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特异性IgM抗体假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COVID-19特异性IgM抗体假阳性的17例门、急诊及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预后,并与我院6例确诊的COVID-19感染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17例COVID-19 IgM抗体假阳性患者均住院或居家隔离观察,间隔至少24 h的2次COVID-19核酸检测均为阴性,间隔至少1周的3次IgM抗体检测结果均阳性。COVID-19 IgM抗体结果采用胶体金和化学发光两种方法核验均为阳性。其中16例患者为IgM阳性IgG阴性,1例为IgM阳性IgG阳性,5例有自身抗体阳性,7例合并慢性炎症。均否认COVID-19流行病学病史(P<0.001),2例有发热表现,平均体温低于COVID-19的确诊患者(P<0.001)。17例胸部CT均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P=0.002),17例均预后良好。结论:COVID-19特异性IgM抗体假阳性可能与慢性炎症、自身免疫因素相关,此类患者无COVID-19的流行病学病史、典型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IgM假阳性 自身免疫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个核细胞hsa_circ_0014130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丁汀 张韶岩 +3 位作者 曾小莉 李昊峻 马旭 袁慧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5期559-565,共7页
目的:前期研究已筛选出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呈现特异性表达的hsa_circ_0014130。本研究旨在探讨单个核细胞(PBMC)中hsa_circ_0014130作为NSCLC新型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选取NSCLC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 目的:前期研究已筛选出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呈现特异性表达的hsa_circ_0014130。本研究旨在探讨单个核细胞(PBMC)中hsa_circ_0014130作为NSCLC新型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选取NSCLC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对患者PBMC中的hsa_circ_0014130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同时测定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浓度。评估PBMC中hsa_circ_0014130作为NSCLC诊断标志物的价值并分析hsa_circ_0014130、CEA及CYFRA21-1单独及联合应用对NSCLC的诊断效能。结果:RT-qPCR结果显示hsa_circ_0014130在NSCLC患者PBMC中表达明显下调(P<0.001),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类型(P=0.007)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评估结果显示hsa_circ_0014130对于肺鳞癌的诊断价值(AUC=0.891,P<0.001)高于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AUC=0.695,P=0.004)。Hsa_circ_0014130、CEA及CYFRA21-1对NSCLC的联合诊断价值(AUC=0.912,P<0.001)高于其单独使用时的诊断价值。结论:PBMC中hsa_circ_0014130有作为NSCLC新型诊断标志物的潜在价值,其联合CEA、CYFRA21-1检测有助于提高对NSCLC诊断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环状核糖核酸 单个核细胞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尿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丁少芳 王丽 +2 位作者 刘岩 刘红艳 谢菲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00-403,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就诊的OSAHS患者80例,根据睡眠监测得出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OSAHS组(5次/...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就诊的OSAHS患者80例,根据睡眠监测得出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OSAHS组(5次/h≤AHI≤20次/h,27例)、中度OSAHS组(20次/h<AHI≤40次/h,19例)、重度OSAHS组(AHI>40次/h,34例)和对照组(AHI<5次/h,20例);观察各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尿酸及睡眠各项指标变化,比较3组间各观察指标的差异;对OSAHS组血清尿酸水平与AHI、最低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LSpO2)和氧减<90%的时间T9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组间年龄及性别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中度OSAHS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65.30±92.37)μmol/L,(374.63±78.17)μmol/L均高于对照组(336.82±74.08)μ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OSAHS组血清尿酸水平(440.26±92.14)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AHS组血清尿酸水平与AHI、T90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1、0.309,P均<0.001)与LSpO2呈负相关(r值为-0.370,P<0.001)。结论:OSAHS患者中血清尿酸水平随着AHI的增加和缺氧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并与AHI、T90及LSpO2有较强的相关性。提示OSAHS患者反复发作低氧血症可能是心血管病高发的另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血尿酸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8株血培养检出菌及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商鸣宇 李京明 +2 位作者 万久贺 高元明 刘双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88-390,427,共4页
目的:观察血培养检出菌变迁的规律以及耐药性。方法:总结1998年至2007年间北京安贞医院血培养178株检出菌及药敏结果。结果: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首;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达60%以上,目前尚未发现对万古霉... 目的:观察血培养检出菌变迁的规律以及耐药性。方法:总结1998年至2007年间北京安贞医院血培养178株检出菌及药敏结果。结果: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首;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达60%以上,目前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在大肠埃希氏菌、阴沟肠杆菌及克雷伯杆菌中,目前尚未发现耐亚胺培南的菌株;但在非发酵菌中,有52.9%的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血培养常见菌株;万古霉素是有效的抗葡萄球菌药物;对于大肠埃希氏菌、阴沟肠杆菌及克雷伯杆菌,亚胺培南仍是最有效的抗生素;真菌感染应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抗生素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丁少芳 王丽 +3 位作者 刘岩 刘红艳 谢菲 刘双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12-514,52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甲减)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2002年5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甲减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甲减)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2002年5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甲减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减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女性略多于男性(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29~70岁。15例患者中,4例有甲减病史,均为同位素治疗后甲减,病程3~30年;11例为新诊断甲减患者。临床表现为白天嗜睡(15/15)、打鼾(15/15),夜间憋醒(5/15),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倦(15/15)、畏寒(12/15)、便秘(10/15)及黏液性浮肿(12/15)。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14.9~91.9次/h,平均(52.0±19.8)次/h,重度SAS12例,中度SAS2例,轻度SAS1例;其中阻塞性9例,中枢性1例,阻塞性并混合性5例。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86%~47%,平均(70.1±11.7)%。嗜睡评分(ESS)11~18分,平均(14.3±1.7)分。7例患者首诊为冠心病。结论:甲减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居多,发病年龄广、病程长,二病有许多相似的临床表现,容易漏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