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微小色素上皮脱离
被引量:6
- 1
-
-
作者
田蓓
魏文斌
王光璐
杨丽红
汪东生
-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旧仁医院
-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9-682,685,共5页
-
文摘
目的应用共聚焦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HRA+频域OCT系统)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荧光素渗漏点,评估渗漏点频域OCT图像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CSC患者18例(21眼)接受HRA+频域OCT检查,其中男13例(13眼),女5例(8眼);年龄31~71岁,平均44.9岁,分析33处荧光素渗漏点的同步眼底血管造影及频域OCT图像。结果应用HRA中荧光素血管造影同步定位急性CSC12眼的14处荧光素渗漏点,频域OCT显示13处荧光素渗漏点(92.9%)伴有微小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光带异常改变,1处渗漏点可见较大PED(7.1%),其中3处渗漏点可见RPE光带断裂(21.4%)。在复发性CSC7处渗漏点中,频域OCT显示5处荧光素渗漏点显示PED(71.4%),较大的PED可以在其他2处荧光素渗漏点被观察到(28.6%);6处渗漏点可以看到RPE结节状突起(85.7%)。在慢性CSC6眼的12处荧光素渗漏点中,频域OCT显示7处渗漏点有微小PED,2处渗漏点可见中等程度的PED,而3处荧光素渗漏点可见高度隆起的PED(25.0%)。结论应用HRA+频域OCT系统可以对CSC的荧光素渗漏点进行准确定位,并对RPE层病理组织结构进行精确分析,大大提高了渗漏点处微小PED的检出率。研究发现微小PED、RPE形态学改变和RPE的断裂是CSC荧光素渗漏点中普遍存在的病理特征。
-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渗漏
色素上皮脱离
-
Keywords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leakage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
-
分类号
R774.13
[医药卫生—眼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