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暴发期间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应对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左冬晶 郭树彬 何新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0-13,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处于流行/暴发已经三年有余,其变异速度迅速,目前已经传代至奥密克戎毒株。奥密克戎毒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蔓延,虽然毒力明显下降,但其传染性极强,波及人群极为广泛。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防联控机制组颁布抗击新型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处于流行/暴发已经三年有余,其变异速度迅速,目前已经传代至奥密克戎毒株。奥密克戎毒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蔓延,虽然毒力明显下降,但其传染性极强,波及人群极为广泛。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防联控机制组颁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十条颁布之后,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危重症患者成为医疗战线的重要工作。置身医院最前沿的急诊科,无疑是抗疫的重中之重。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积极应对,积累了一定经验,分享给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密克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 急诊科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莹 王军宇 +5 位作者 魏兵 胡乐 王嘉 董红锰 姬文卿 武军元 《中国医药》 2024年第7期1028-10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AR)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的研究方法,收集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治疗的313例脓毒症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检查数据。...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AR)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的研究方法,收集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治疗的313例脓毒症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在院治疗期间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29例)和死亡组(84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BAR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心率、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收缩压、舒张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尿素氮、天冬氨酸转氨酶、BAR高于存活组,淋巴细胞绝对值、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R(P=0.025)、APACHEⅡ评分(P<0.001)是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AR预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8,APACHEⅡ评分的AUC为0.814,BAR+APACHEⅡ评分的AUC为0.824,联合预测效果优于单独应用BAR。BAR与APACHEⅡ评分联合预测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敏感度为77.4%,特异度为75.5%)。结论BAR、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BAR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中等的预测能力,特异度较高。与单独应用BAR相比,BAR联合APACHEⅡ评分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其敏感度更好,同时具有较高的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尿素氮 白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钙对急诊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莹 武军元 +3 位作者 胡乐 王嘉 董红锰 魏兵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93-598,共6页
目的:探讨血钙在评估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的研究方法,收集了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229例脓毒症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在纳入的患者中,... 目的:探讨血钙在评估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的研究方法,收集了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229例脓毒症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在纳入的患者中,死亡组62例,生存组167例。死亡组的年龄、心率、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RP、降钙素、尿素氮、基础疾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血清总钙、离子钙、白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离子钙、APACHEⅡ评分、白蛋白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离子钙(0.722),APACHEⅡ评分(0.807)、白蛋白(0.751),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较好;离子钙联合APACHEⅡ评分预测的AUC值为0.843,其联合预测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离子钙、白蛋白、APACHEⅡ评分的预测价值(P<0.001)。离子钙联合APACHEⅡ评分预测的敏感性为0.726,特异性为0.862。结论:离子钙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结局具有中等预测能力。离子钙联合APACHEⅡ评分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钙 低钙血症 脓毒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心肺复苏的困境与挑战
4
作者 何新华 李子怡 +1 位作者 何天仁 刘奕杨 《中国医刊》 202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指心脏泵血功能突然终止,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CA分为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及院内心脏骤停(in-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1]。心肺复苏(cardiopulmo...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指心脏泵血功能突然终止,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CA分为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及院内心脏骤停(in-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1]。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作为应对CA最基础和最有效的措施,其核心目的在于促进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尽管相关技术持续改进且应用范围逐步拓展,但CA患者存活率仍旧较低。体外循环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因可提高CA患者的出院存活率及神经功能良好的生存率逐渐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生命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脓毒症心肌损伤预后的影响: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5
作者 陈莹 魏述星 +5 位作者 王茜雅 王锦龙 董红锰 高珍珍 郭树彬 梅雪 《中国急救医学》 2025年第4期316-322,共7页
目的 评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对脓毒症心肌损伤(sepsis-induced myocardial injury,SIMI)患者28天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探讨其潜在治疗价值。方法 本研究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 目的 评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对脓毒症心肌损伤(sepsis-induced myocardial injury,SIMI)患者28天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探讨其潜在治疗价值。方法 本研究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筛选符合条件的SIMI患者2450例,分为ACEI组和未使用ACEI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减少基线偏倚,并以28天全因死亡率为主要结局指标。通过Kaplan-Meier(K-M)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及亚组分析评估ACEI的作用。此外,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114例SIMI患者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在PSM调整前后,研究共纳入2450例和1042例患者。PSM后,K-M曲线显示,ACEI组28天病死率显著低于未使用ACEI组(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CEI的使用显著降低28天全因死亡率[风险比(HR)=0.56,95%置信区间(CI)0.42~0.74,P<0.001]。亚组分析显示,ACEI的治疗效果在不同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等亚组中一致(交互作用P>0.05)。此外,不同种类ACEI对28天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部验证共纳入114例SIMI患者,K-M曲线显示,ACEI的使用与显著降低的28天累积病死率相关(P=0.0017);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进一步支持了ACEI的保护作用,显示其使用显著降低28天全因死亡率(HR=0.22,95%CI 0.05~0.91,P=0.036)。结论 ACEI的使用与SIMI患者28天全因死亡率的显著降低相关,支持其潜在治疗干预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脓毒症心肌损伤 重症监护室 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28天全因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急诊科护士鼻肠管护理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宋莉莉 彭可 +4 位作者 赵雅洁 张国虹 赵丽新 王爱萍 王蕾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年第21期2902-2909,共8页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鼻肠管护理知信行现状,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3年12月-2024年1月选取北京市35家开展鼻肠管技术医院的470名急诊科护士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急诊科护士鼻肠管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鼻肠管护理知信行现状,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3年12月-2024年1月选取北京市35家开展鼻肠管技术医院的470名急诊科护士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急诊科护士鼻肠管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护士鼻肠管护理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放问卷470份, 回收有效问卷470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急诊科护士鼻肠管护理知识、态度、行为维度得分及总分分别为(25.14±6.80)(44.55±6.94)(79.33±11.73)(149.03±18.3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急诊科护士的学历、是否为带教老师、是否系统护理过鼻肠管、是否遇到过鼻肠管堵管情况是知识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 护士的职称是态度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 医院级别、是否系统学习过鼻肠管护理、是否独立完成过鼻肠管置管是行为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鼻肠管护理水平仍有待提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鼻肠管护理的培训和指导, 培养临床营养专科护士, 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并开展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质量督导, 全方面促进护士鼻肠管护理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士 鼻肠管 知信行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分布宽度可以辅助预测流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预后
7
作者 腾飞 郭睿文 +1 位作者 梁梦琳 梅雪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是否可以预测流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至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经急诊医学科、发热门诊或呼吸科收治入院或留观的流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28天死亡为研究终... 目的探讨血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是否可以预测流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至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经急诊医学科、发热门诊或呼吸科收治入院或留观的流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28天死亡为研究终点,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分析两组间血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的差异,回归分析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建模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此项研究最终纳入417例患者,28天生存组361例(86.6%),死亡组56例(13.4%)。死亡组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生存组,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及大血小板比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相关变量,当淋巴细胞计数≤0.68×10^(9)/L,或血小板计数≤147×10^(9)/L,或红细胞分布宽度>12.7%,或血小板分布宽度>13.9 fL时,患者28天死亡风险增加,四个指标建立预测模型的AUC为0.734(95%CI 0.664~0.804),敏感度58.9%,特异度80.4%,阳性预测值32.0%,阴性预测值92.7%,阳性似然比3.01,阴性似然比0.51。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735,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拟合效果较好(P=0.406)。结论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可作为早期预测流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8天死亡风险的指标,以这些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计算临床实测值所对应的死亡风险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下呼吸道感染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分布宽度 淋巴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衰弱筛查量表对急诊科老年患者预后预测效能的比较
8
作者 刘慧珍 王国栋 +6 位作者 商永 商娜 李俊玉 王娜 刘小蒙 郭树彬 马素霞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研究衰弱与急诊科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验证适用急诊科的衰弱筛查工具。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于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科治疗的60岁及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衰弱筛查问卷(frailty screening... 目的研究衰弱与急诊科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验证适用急诊科的衰弱筛查工具。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于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科治疗的60岁及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衰弱筛查问卷(frailty screening questionnaire,FSQ)、衰弱(FRAIL)、临床衰弱量表(clinical frailty scale,CFS)评分,并分别依据上述标准将患者分为衰弱组、无衰弱组。随访患者12个月全因死亡作为主要观察终点,12个月内失能、再次发生急诊为次要观察终点。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FSQ、FRAIL、CFS评分对终点事件的预测能力,计算并比较曲线下面积(the areas under curve,AUC)。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相对危险度用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CI表示。结果共40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FSQ、FRAIL、CFS评分预测12个月全因死亡的AUC(95%CI)依次为0.879(0.844~0.909)、0.838(0.798~0.872)、0.906(0.873~0.933)(均P<0.001);3种评分预测次要终点的AUC范围为0.820~0.889(均P<0.001)。AUC两两比较结果提示,除12个月内再次发生急诊这一结局的预测效能三种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CFS对12个月内全因死亡和失能结局的预测效能优于另外一种或两种量表(均P<0.05)。Cox回归发现,调整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共患病后,FSQ、FRAIL、CFS量表定义的衰弱均与12个月全因死亡呈独立相关,HRadj分别为3.267(95%CI:2.406~4.435)、2.465(95%CI:1.819~3.341)、3.523(95%CI:2.648~4.687),均P<0.001。结论FSQ、FRAIL和CFS评分三种工具均能预测不良结局,CFS是急诊科实用的衰弱筛查工具,开展衰弱筛查,可改善老年患者的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筛查 急诊科 老年 预后 预测效能
原文传递
高密度脂蛋白在预测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中的作用
9
作者 张谷裕 郭树彬 +1 位作者 梅雪 武军元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036-1041,共6页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在预测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35例AIS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79例。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多模...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在预测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35例AIS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79例。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多模态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结果分为两组,非大血管闭塞型AIS组(n=66)和大血管闭塞型AIS组(n=169)。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大血管闭塞型AIS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利用广义加性模型研究高密度脂蛋白与大血管闭塞型AIS发生风险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年龄、血氧饱和度状态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年龄[比值比(OR)=1.03,P=0.022]、高密度脂蛋白(OR=0.25,P=0.03)、血氧饱和度状态(OR=0.21,P=0.004)作为独立预测因子,可有效预测大血管闭塞型AIS的发生风险。这些因素的联合预测模型显示出较高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AUC)=0.712,P<0.01],且高密度脂蛋白与大血管闭塞型AIS发生风险呈明显负相关。结论高密度脂蛋白可能是大血管闭塞型AIS的一个独立保护因子。结合年龄和血氧饱和度状态,高密度脂蛋白能更准确预测大血管闭塞型AIS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高密度脂蛋白 多模态头颅CT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年龄 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_(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衰弱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张春龙 张红霞 +3 位作者 商娜 王国栋 郭树彬 刘慧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29-435,共7页
目的分析第十二胸椎(T_(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衰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的老年ACS... 目的分析第十二胸椎(T_(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衰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的老年ACS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24 h内检测血常规、生化、促甲状腺素(TSH)、皮质醇(COR)、25-羟维生素D[25(OH)D]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24 h内完成胸部CT检查,计算T_(12)水平左、右侧竖脊肌横截面积后求和。12个月后随访,测量握力及步速,完成Fried衰弱表型(FP)评分,将患者分为衰弱与无衰弱组。比较衰弱与无衰弱组间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_(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与衰弱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_(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对衰弱的预测能力,计算ROC曲线下面积(95%置信区间)[AUC(95%CI)];采用Spearman秩检验进行T_(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与握力及步速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共37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Fried FP标准,老年ACS患者衰弱患病率为25.3%。衰弱组女性比例(χ^(2)=10.810,P=0.001)、年龄(Z=4.218,P<0.00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Z=2.795,P=0.005)、COR(Z=2.496,P=0.013)及IL-6(Z=2.548,P=0.011)高于无衰弱组,体重指数(BMI,t=3.041,P=0.003)、T_(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t=5.682,P<0.001)、血红蛋白(HGB,t=3.385,P=0.001)、血清白蛋白(ALB,t=3.788,P<0.001)及25(OH)D(Z=4.235,P<0.001)低于无衰弱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391,95%CI 1.090~5.770,P=0.046)、增龄(OR=1.056,95%CI 1.004~1.110,P=0.025)、T_(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减少(OR=0.928,95%CI 0.880~0.979,P=0.005)、血清ALB降低(OR=0.899,95%CI 0.826~0.978,P=0.032)及25(OH)D水平降低(OR=0.914,95%CI 0.851~0.982,P=0.014)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T_(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预测衰弱的AUC(95%CI)为0.802(0.733~0.859)(P<0.001),最佳截断值为≤21.25 cm^(2),敏感度79.0%,特异度80.9%。T_(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与握力及步速间的秩相关系数(r_(S),95%CI)依次为0.816(0.749~0.870)及0.809(0.759~0.855)(P均<0.001)。结论T_(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可作为老年ACS患者衰弱的独立预测因子,测量老年ACS患者T_(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可早期预警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胸椎(T_(12)) 竖脊肌横截面积 老年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衰弱 相关性 皮质醇 25-羟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Pitt菌血症评分联合乳酸预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死亡风险
11
作者 刘温馨 张野 +2 位作者 梁梦琳 腾飞 梅雪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37-541,共5页
目的分析快速皮特菌血症(qPitt)评分联合急诊常用指标是否可作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因素。方法以2018年7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 目的分析快速皮特菌血症(qPitt)评分联合急诊常用指标是否可作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因素。方法以2018年7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后28 d死亡为终点,将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使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qPitt评分和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建立联合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独立相关因素及联合变量预测模型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患者696例,其中28 d存活组445例(63.9%)和28 d死亡组251例(36.1%)。死亡组年龄、降钙素原、D-二聚体、血乳酸(lactate,LAC)、血肌酐(SCr)及qPitt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存活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LAC(OR=1.258,95%CI 1.143~1.384,P<0.001)、年龄(OR=1.021,95%CI 1.008~1.034,P=0.001)及qPitt评分(OR=1.923,95%CI 1.597~2.317,P<0.001)是预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独立因素。年龄、LAC与qPitt评分联合变量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46(95%CI 0.708~0.784),高于LAC(AUC=0.692,95%CI 0.650~0.733)和qPitt评分(AUC=0.702,95%CI 0.660~0.743),且其预测效能优于单独应用LAC(Z=2.888,P=0.004)和qPitt评分(Z=3.850,P<0.001)。结论qPitt评分和LAC是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与年龄构建的联合变量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28 d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血乳酸 年龄 快速皮特菌血症评分 死亡风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2012年及2022年两年度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比较及预后影响因子分析
12
作者 屈怡帆 魏兵 +1 位作者 王军宇 武军元 《中国医师杂志》 2025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比较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监护室2012、2022年度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分析各年度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纳入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监护室2012年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2例,2022年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 目的比较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监护室2012、2022年度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分析各年度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纳入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监护室2012年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2例,2022年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2例。比较各年度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各年度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2012年度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30例,存活52例,病死率为36.59%;2022年度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16例,存活36例,病死率为30.77%;2012、2022年度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5,P=0.009)。在2012、2022年度,不同性别、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其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554,P=0.037)、乳酸(OR=1.062,P=0.035)及SOFA评分(OR=1.199,P=0.028)是影响2012年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性别(OR=1.234,P=0.023)、总胆固醇(OR=1.358,P=0.028)及SOFA评分(OR=1.388,P=0.034)是影响2022年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预测2012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均P<0.05),乳酸、总胆固醇、SOFA评分预测2022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均P<0.05)。结论2022年度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较2012年下降,男性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仍高于女性患者,且患者病死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SOFA评分为影响2012、2022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病死率 预后危险因素 SOFA评分
原文传递
S1S2和S1S2S3两种程控刺激模式诱发猪心室颤动模型的效果
13
作者 武军元 李志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评价S1S2S3(300/200/190 ms)程控刺激模式诱发心室颤动(VF)的效果。方法本实验研究选取16头雄性家猪随机分为两组:S1S2组(n=8)和S1S2S3组(n=8)。分别经右心室内膜给予40 V、8∶1、步长-10 ms的S1S2(300/200 ms)或S1S2S3(300/200/190... 目的评价S1S2S3(300/200/190 ms)程控刺激模式诱发心室颤动(VF)的效果。方法本实验研究选取16头雄性家猪随机分为两组:S1S2组(n=8)和S1S2S3组(n=8)。分别经右心室内膜给予40 V、8∶1、步长-10 ms的S1S2(300/200 ms)或S1S2S3(300/200/190 ms)程控刺激。比较两种程控刺激模式诱发VF的效果和除颤成功率。结果两组家猪均诱发VF成功。S1S2组诱发VF的S2配对间期主要集中在160~190 ms(6/8),S1S2S3组诱发VF的S3配对间期也集中在160~190 ms(7/8)。S1S2组诱发VF程控刺激的次数明显多于S1S2S3组[9.5(4.0,17.5)vs.3.0(1.3,6.3),P=0.040]。S1S2组诱发VF所消耗时间(s)也明显长于S1S2S3组[71.0(27.0,132.8)vs.19.5(5.0,45.5),P=0.046]。经过VF 4 min后两组猪均复苏成功。S1S2组和S1S2S3组的除颤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5 vs.1.8±0.9,P=0.506)。结论应用程控刺激方法诱发VF猪模型是稳定、可靠的。S1S2S3模式比S1S2模式诱发VF需要程控刺激的次数更少,耗时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CA) 心室颤动(VF) 程控刺激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状况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刘慧珍 郭树彬 +3 位作者 商娜 李俊玉 刘小蒙 王国栋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3-1048,共6页
目的探索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状况及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与衰弱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 收集2021年1-9月于北京博爱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留观病房治疗的65岁及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24 h内检测血常规、生化、白细胞介素-6... 目的探索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状况及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与衰弱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 收集2021年1-9月于北京博爱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留观病房治疗的65岁及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24 h内检测血常规、生化、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促甲状腺素、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进行衰弱筛查问卷(FSQ)、衰弱(FRAIL)、临床衰弱量表(CFS)评分;分别根据3种量表定义患者是否衰弱, 报告不同诊断标准的衰弱患病率, 采用Spearman检验和Kappa系数对3种量表进行一致性评价。比较衰弱与非衰弱组间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VitD营养状况与衰弱的相关性。比较不同VitD营养状况组间衰弱患病率的差异,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25(OH)D对衰弱的预测能力。结果共31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 依据FSQ、FRAIL、CFS标准, 衰弱患病率依次为47.0%、55.2%、69.4%。3种量表依次进行一致性评价, FSQ与FRAIL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r为0.761(95%CI:0.715~0.806, P<0.001)、Kappa系数0.536(95%CI:0.451~0.621, P<0.001)均最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因素后, VitD缺乏(OR=5.994、95%CI:1.232~29.169、P=0.027)与FSQ衰弱患病率增加呈独立相关。随着VitD营养不良程度加重, 衰弱患病率呈递增趋势;VitD缺乏组高于VitD不足及充足组(均P<0.05)。血清25(OH)D水平预测FSQ、FRAIL、CFS衰弱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806(95%CI:0.744~0.868)、0.748(95%CI:0.679~0.817)、0.768(95%CI:0.701~0.826)(均P<0.001), 最佳截断值依次为12.0、9.76、11.65 μg/L, 约登指数依次为0.553、0.419、0.462。结论 FSQ、FRAIL、CFS在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的评估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5(OH)D可作为衰弱的独立预测因子, 检测血清25(OH)D水平有助于识别衰弱, 可改善急诊老年患者的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维生素D 营养状况 衰弱
原文传递
S2TOP-BLEED和CRUSADE评分量表对危重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志伟 于雅南 武军元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S2TOP-BLEED和CRUSADE评分量表评估危重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出血转化风险的价值。方法纳入61例未进行溶栓或血管内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因病情危重收入ICU治疗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n=17)... 目的探讨S2TOP-BLEED和CRUSADE评分量表评估危重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出血转化风险的价值。方法纳入61例未进行溶栓或血管内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因病情危重收入ICU治疗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n=17)和非出血组(n=44)。比较两组S2TOP-BLEED和CRUSADE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两种评分量表对危重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61例危重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出血转化发生率是27.9%。出血转化和非出血两组患者年龄、脑梗死面积、入院时NIHSS评分、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转化组CRUSADE评分明显高于非出血组(分:44.5±11.7 vs.31.0±11.7,P<0.001);而两组S2TOP-BLE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14.2±2.5 vs.14.3±3.3,P=0.934)。CRUSADE评分预判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784,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S2TOP-BLEED评分预判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AUC是0.485,无统计学意义(P=0.853)。CRUSADE评分预判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最佳分界点是42分。结论CRUSADE评分系统对危重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当评分为42分时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出血转化 S2TOP-BLEED评分 CRUSADE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6、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刘慧珍 王娜 +4 位作者 商娜 李俊玉 刘小蒙 郭树彬 腾飞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82,共6页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SIRT)-1与急诊科老年患者衰弱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22年1月至12月于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科治疗的60岁及以上患者。入院后2...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SIRT)-1与急诊科老年患者衰弱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22年1月至12月于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科治疗的60岁及以上患者。入院后24 h内检测血常规、生化、IL-6水平;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后血清放置-80℃储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SIRT-1水平。72 h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测量握力。根据Fried衰弱表型(frailty phenotype,FP)评分,将患者分为衰弱与无衰弱组。比较衰弱与无衰弱组间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IL-6、SIRT-1与衰弱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血清IL-6、SIRT-1对衰弱的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316例,依据Fried FP标准,分为衰弱组(n=156)和无衰弱组(n=160)。单因素分析示,衰弱组血清IL-6[33.3(13.0,69.2)ng/L vs.20.0(9.2,41.3)ng/L,P=0.001]、SIRT-1[(9.98±1.23)μg/L vs.(8.98±1.65)μg/L,P<0.001]均高于无衰弱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arthel指数、握力后,血清IL-6(OR=1.006,95%CI:1.001~1.011,P=0.036)和SIRT-1(OR=1.838,95%CI:1.475~2.290,P<0.001)与衰弱独立相关。IL-6预测衰弱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671(95%CI:0.604~0.738,P<0.001),截点值为33.8 ng/L;SIRT-1预测衰弱的AUC为0.736(95%CI:0.674~0.799,P<0.001),截点值为9.13μg/L;二者联合模型的AUC为0.765(95%CI:0.707~0.823,P<0.001),敏感度为0.776,特异度为0.726,其预测效能优于单独应用IL-6(Z=2.119,P=0.034)。结论血清IL-6和SIRT-1可作为急诊科老年患者衰弱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衰弱 相关性
原文传递
T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17
作者 刘慧珍 张红霞 +3 位作者 商娜 王娜 李俊玉 王国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3-967,共5页
目的分析第十二胸椎(T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住院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北京博爱医院经急诊收入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或急诊监护病房的... 目的分析第十二胸椎(T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住院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北京博爱医院经急诊收入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或急诊监护病房的老年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24 h内检测血常规、生化指标;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24 h内进行胸部CT检查,计算T12水平左、右侧竖脊肌横截面积后求和;进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raction,TIMI)评分。随访患者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的发生情况。比较MACCE组与无MACCE组间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与ACS后12个月内发生MACCE的相关性。结果共40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12个月内MACCE的发生率为22.2%。MACCE组T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20.43±3.51)cm2 vs.(24.36±3.66)cm2,Z=4.412,P<0.001]低于无MACCE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TIMI评分、是否血运重建5个因素后,T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OR=0.883,95%CI:0.803~0.971,P=0.010)与ACS后12个月内发生MACCE呈独立相关。结论T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可作为老年ACS患者12个月内发生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 老年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糖化血红蛋白预测流感肺炎患者死亡风险
18
作者 腾飞 李子怡 +2 位作者 赵海洋 李道荣 何新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9-813,共5页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aemoglobin A1c,HbA1c)是否可以作为预测流感肺炎患者死亡风险的指标。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至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留观或住院部的流感肺炎患者。收集性别、年...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aemoglobin A1c,HbA1c)是否可以作为预测流感肺炎患者死亡风险的指标。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至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留观或住院部的流感肺炎患者。收集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流感病毒核酸或抗原结果、胸片或胸CT报告、血常规结果、生化指标、HbA1c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信息,依据28 d死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采用Cox回归分析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122例,分为生存组94(77.0%)例和死亡组28(23.0%)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生存组相比,死亡患者淋巴细胞计数[0.49(0.33,0.73)vs.0.77(0.49,1.23)×10^(9)/L,Z=-3.008,P=0.003]降低,HbA1c水平[6.5(6.1,7.1)vs.6.1(5.7,6.8)%,Z=2.203,P=0.028]和PCT水平[0.64(0.20,6.43)vs.0.16(0.05,0.87)μg/L,Z=2.594,P=0.009]升高。Cox多因素回归和生存分析发现,校正年龄后,淋巴细胞计数(HR=0.260,95%CI:0.087~0.773,P=0.015)和HbA1c(HR=1.295,95%CI:1.007~1.666,P=0.044)是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bA1c可作为预测流感肺炎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肺炎 糖化血红蛋白 死亡风险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安全带综合征致失血性休克2例
19
作者 刘炳石 刘娜 何新华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86-188,192,共4页
安全带综合征是使用安全带而带来的相关损伤,具有三大特征,即皮肤瘀斑/瘀点、内脏损伤和骨折。在内脏损伤病因分类中,以实质脏器和空腔脏器损伤为主;肠系膜血管损伤相对比较少见,文献报道也不多。本文介绍两例安全带综合征,以系肠系膜... 安全带综合征是使用安全带而带来的相关损伤,具有三大特征,即皮肤瘀斑/瘀点、内脏损伤和骨折。在内脏损伤病因分类中,以实质脏器和空腔脏器损伤为主;肠系膜血管损伤相对比较少见,文献报道也不多。本文介绍两例安全带综合征,以系肠系膜血管损伤为主,导致失血性休克,其中1例死亡,1例预后良好。通过文献综述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带综合征 肠系膜血管损坏 失血性休克
原文传递
生命的奇迹
20
作者 刘敏 何新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3-803,共1页
林先生(化名),某大型企业高管。一天早上驱车前往公司的路途中突发胸闷、胸痛。既往“三高”病史,服药非常不规律。这次因为症状不缓解被急救车紧急送往急诊抢救室,闯了一趟“鬼门关”,幸运的回来了。
关键词 胸痛 急诊抢救室 急救车 企业高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